- 相關推薦
讀《蜀道難》解讀李白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蜀道難》解讀李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道難》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讀《蜀道難》解讀李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讀《蜀道難》解讀李白
長亭外,古道邊,夕陽下,赤腳踏青石,匏樽向天舉,共飲青柳下。一人仙風道骨,白衣綸巾迎風展;另一人英姿勃發,青衫寶刀相輝映,這樣一位滿頭銀絲記滄桑的老者,與意氣奮發志滿懷的壯士相對而坐于山石之上。
白衣老者手捋胡須,爽朗大笑曰:"兄臺為何執意要去那危險高峻,惹人發愁的蜀國之地呢?"青衫少年猛飲一口烈酒,對曰:"你不是過去常說‘男兒有志在四 方’我終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歷經天下路,覽盡世間事。此乃吾生之所愿也。我不信這蜀地真有那么難行,你不妨說來聽聽。"
白衣老者長嘆一聲:"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半響不見青衫少年言,以為他為自己剛才的感嘆嚇怕了,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一種自豪感,心里想到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磥硖焐也谋赜杏,任憑三寸不爛之舌竟可說倒如此去意已絕的人,難得呀!
"不",他仰起頭把匏樽里全部的酒一飲而盡,并且由衷地鼓了幾下掌,此時臉微紅,青發逆風而起:"老李呀!蜀地真有你描述的這般驚心動魄,險峻難行 嗎?"真的是"上有大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破逆折之回川……""百步九折縈巖巒"……這般的掉人胃口嗎?哎!經你這么忽高忽低忽遠忽近的 一描述更加確定了我的決心,我決定非去不可,我就是要去挑戰挑戰!"
李白搖頭嘆息道:"雖然人人稱贊蜀地物產富饒,經濟繁榮是游玩賞光之絕境,經商發財人杰地靈之寶地,求官生職享受榮華富貴之勝地,可那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戰禍隨時都會發生……"
"哎! 老李,看來你真是老了,怎么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婆婆媽媽了",便站起來整理衣衫寶刀,"別忘了你當年不也是為了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了夢想長吟"安能摧眉 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那份英雄氣概,那份瀟灑自如何時跑得無影無蹤了?"說罷便拍拍老李的肩膀說了聲:"朋 友珍重,后會有期。"跨馬絕塵而去……
望著友人漸漸消失的背影,他呆愣住了,心想難道我真的老了嗎?真的變得膽小如鼠了嗎?真的連挑戰困難的勇氣都沒有了嗎?
忽而一陣狂風吹來,太陽從地平線上緩緩隱去,暮色四合,頭頂一只昏鴉緩緩劃過。此時一孤亭,一古道,一把殘劍,一壺濁酒,一個落寞而又悲寂的老者長立于 此,久久地,久久地……月亮也孤獨的爬上了頭頂,酒壺也落寞的躺在手心,他老淚縱橫,緩緩地緩緩地舉起酒杯飲嘆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我的孤寂,我的心憂誰人能懂?"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似乎--喝醉了!醉了眼!醉了心!醉了世界。他倒立于路旁,恍惚間看 見友人--王炎被兵馬包圍,昏死于血泊中,耳畔中似乎又傳來了那很遠又很近的戰馬嘶鳴聲,戰鼓驚天動地聲,遍野哀鴻聲,似乎有看見到處兵荒馬亂,百姓流離 失所,一個個在馬蹄與刀劍下無處逃生……
李白喃喃道,我也想濟蒼生,安黎元可世人(手握大權的人)都比我醉的厲害呀!誰解其中味啊!"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哎愁煞人了哦!
他似乎累了,醉了,睡了……
歷史的車輪又向前駛去,一個個都被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唯有那一個落寞的身影,一句無奈的嘆息,一聲仰天大笑,久久地久久地回蕩在歷史的蒼穹中,卻久久無法進入世人的耳畔!
追記:"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笑我太癡顛!"
拓展閱讀:《蜀道難》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
這首詩最早見錄于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岳英靈集》,該書編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岳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明顯錯誤。至于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雖然盤剝欺壓百姓,卻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結朝中權貴,以求到長安去做京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后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于作品實際。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元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本詩可大致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蠶叢及魚鳧”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主要寫開辟道路之艱難。詩人從蠶叢、魚鳧開國的古老傳說落簍,追溯了蜀秦隔絕、不相交通的漫長歷史,指出由于五位壯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在不見人跡的崇山峻嶺中開辟出一條崎嶇險峻的棧道。強調了蜀道的來之不易。
第二部分,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主要寫跋涉攀登之艱難。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前八句為一層,強調山勢的高峻與道路之崎嶇。先例舉了六龍、黃鶴、猿猱這些善于飛騰攀登的鳥獸面對蜀道尚且無可奈何的情況,以映襯人要攀越蜀道談何容易;又特地選擇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嶺加以夸張描繪,顯示蜀道之高聳入云,無法通行。“問君西游何時還”以下為第二層,描繪了悲鳥、古樹、夜月、空山、枯松、絕壁、飛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動靜相襯,聲形兼備,以渲染山中空曠可怖的環境和慘淡悲涼的氣氛,慨嘆友人何苦要冒此風險入蜀。
第三部分,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不如早還家”,由劍閣地理形勢之險要聯想到當時社會形勢之險惡,規勸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歸長安。這部分亦可分為兩層。前五句為一層,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突出劍閣關隘險要,后六句為一層,以毒蛇猛獸殺人如麻暗喻當地軍閥如憑險叛亂則將危害百姓,規勸友人早日離開險地。
全詩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組成,至于在詩中三次出現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兩句詩,則是綰連各部分的線索。它使全詩首尾呼應,回旋往復,綿連一體,難解難分。
《蜀道難》是漢樂府舊題,屬于“相和歌辭”中的“瑟調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引《樂府解題》說:“《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簡文帝至初唐張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題目寫過詩。李白此詩,雖然也沿用了樂府舊題描寫蜀道艱難,但內容較前有所豐富,思想意義也比較積極。
描繪蜀道的奇崛艱險是本詩的一個主要內容,這類詩句,占據了全詩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對故鄉四川和祖國山河非常熱愛,他的許多詩篇都強烈地表現出這一情感!妒竦离y》也是如此。雖然,為了達到規勸友人的目的,他極力夸張、描繪了蜀道之艱險可怖,然而對祖國山河的真誠熱愛,使他不由自主地對筆下的蜀道傾注了飽滿的熱情,在描繪蜀道之艱險可怖的同時也寫出了它的突兀、崢嶸、強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顯示出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其次,本詩體現了作者與王炎的深情厚誼。李白很重友情,他與詩人杜甫、道士吳筠、農民汪倫的友誼向來是文學史上的美談。他與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連寫了《劍閣賦》、《送友人入蜀》等詩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寫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詩中,他于描繪蜀道之時,每每情不自禁地發出“問君西游何時還?”“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側身西望長咨嗟”一類感嘆,對王炎此行深表擔憂,并誠懇規勸王炎及早還家,表現出對友人的真切關心和一懷深情。
如前所述,本詩當作于天寶初。當時,唐朝社會表面上尚算安定繁榮,但骨子里卻矛盾重重,不無危險。一方面,是“法令弛壞”,土地兼并嚴重,一方面,藩鎮擁兵自重,朝廷難以控制。因此,李白此詩第三部分的有些詩句,盡管仍側重于描寫蜀道地勢險要,但也于有意無意之間流露出他對國事危殆的憂慮,流露出了他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心。
無論從哪個藝術角度衡量,《蜀道難》都堪稱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作者的創作個性。
首先是感情強烈。開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強烈詠嘆,奔騰直瀉,抒發出他對蜀道高峻艱險所感到的驚愕、感慨,而后,在詩的中間和結尾,他又兩次重復了這一詠嘆,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給人以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其次是夸張極度?鋸埵窃娙顺S玫乃囆g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張與眾不多,他往往把筆下的事物夸張到極度,而且動輒用“千”;“萬”等巨額數詞來形容修飾。如“白發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難》而言,他的夸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人說登天最難;而他卻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成語有云,談虎色變,他卻道“蜀道之難”,“使人聽此凋朱顏!”民謠相傳,“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筆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為了強調秦蜀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他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他說是“百步九折”;而為了顯示蜀道之高聳,他甚至夸張說連為太陽駕車的六龍至此也要掉頭東返……這些極度的夸張,雖不符合事物實際,但卻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艱險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再次,想象豐富奇特。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象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六龍回日之九重云霄到沖波逆折之百丈深淵;既有“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各種圖景展現,又有“悲鳥號’、“子規啼”、“砯崖轉石萬壑雷”諸般音響激蕩;甚而至于還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切身經歷、實地感受。憑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體描繪出了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生動渲染出了它陰森幽邃的氛圍,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歐陽修曾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太白落筆生云煙”(《太白戲圣俞》),形象地說出了人們讀《蜀道難》后所得到的藝術感受。
應該注意的是,作者還將神話、傳說與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張結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輔相成,交融為一體。這是李白詩浪漫主義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本詩藝術上的又一特色。在這首詩里,作者采撅了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子規啼恨的古老傳說及六龍回日的瑰麗神話,把它們編織在他對蜀道艱難的奇特想象和夸張描繪之中,為筆下的山嶺石棧涂抹上一層古樸悲涼而又神奇迷離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發出濃郁的浪漫氣息。需要指出,這些神話、傳說,既是作者想象的內容,也是他恣意夸張的體現,三者是互為表里,難以拆分的。
最后,談談《蜀道難》句式的靈活多變與語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羈,寫詩也喜歡用句式自由、葉韻寬松的歌行體,以便任意馳騁才氣,表達胸中起伏多變的強烈感情。這首詩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字,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從語言來看,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飭,也有“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掛倚絕壁”之精煉凝重,也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危乎高哉”一句同義反復,是故作。重筆以提起氣勢:“噫吁喊”三字選用虛詞,乃無心弄巧卻別具風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詩……奔放恣肆,毫無規范可循,沖口而出,卻又無施不宜,對內容的衷達與情感的抒發起了富有成效的輔助作用。
蜀道難賞析
李白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在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明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如同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
那么為什么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春白峰道當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入飛過,太白峰在秦者咸陽西南,是關中一帶的最高峰,詩人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引人入勝。
從“上有……”開始著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越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衣,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優豐足,又借黃鶴和猿猴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可謂虛寫手法層層映襯,結下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為唐代入蜀要道,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同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摘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吧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給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寫到這里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姜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悲凄心境界。那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愁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或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難。
逶迤午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自“連峰去天不盈正”開始,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而旭果“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山峰之高,杜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李白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為像事的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月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苦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些處山川的險要就要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后定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長計里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地政治形勢的描寫,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人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詩人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堯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李白之所又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中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對自然景物熱情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瑞悖流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協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之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讀《蜀道難》解讀李白】相關文章:
解讀:李白《蜀道難》03-24
李白《蜀道難》03-23
《蜀道難》李白03-23
李白的蜀道難07-20
讀李白《蜀道難》感悟范文04-16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07-07
李白《蜀道難》賞析03-14
李白 《蜀道難》評析04-17
李白《蜀道難》學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