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蜀道難中的蜀道在哪個省 具體地址在哪
引導語: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夸張而形象的表明的蜀道之難,李白的這首《蜀道難》可謂是千古名作,中小學生都學過這首詩,然而,讀了這么久,你是不是也好奇,關于蜀道難中的蜀道,到底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具體叫什么名字呢?現在就讓小編來科普一下吧!
古蜀道
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陜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長約1000余公里。
從狹義上說,僅包括四川境內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廣元七盤關,全長約450公里。
蜀道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圍內的道路,這是廣義上的蜀道。
而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則是指狹義的概念,即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在秦巴山區基本形成并沿襲著7條通道。其中秦嶺中有4條:即,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
巴山中有3條:荔枝道、米倉道、金牛道。
簡析蜀道
陜西與四川是我國西部兩個地位重要而又相互毗鄰的省份。陜西乃大西北的門戶,是歷代建都的文武圣地,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四川地處大西南的要沖,是魚米之鄉的天府之國,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可在古代,兩省卻被險峻的秦嶺和巍峨的巴山所隔阻,交通不便,經濟和文化交流非常困難。
但我們的祖先并不甘于“老死不相往來”,他們開山劈石,披荊斬棘,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硬是在深山密林、千溝萬壑中尋覓和開鑿人間通路。歷經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開拓溝通,在秦巴山區基本形成并沿襲著7條通道。其中秦嶺中有4條:即,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巴山中有3條:荔枝道、米倉道、金牛道。這7條蜀道隨著自然變化,戰亂影響,時毀時修,此通彼塞,相互交替地使用了數千年。
子午道北端稱“子”,南端稱“午”。北由長安縣子午谷口入秦嶺,經寧陜、石泉、南至西鄉縣的子午鎮,約330公里;再經洋縣至漢中,然后再走巴山之荔枝道入四川。子午道始通于秦代,當年劉邦封漢王、入漢中,走的就是子午道。三國時魏、蜀多次沿此路交兵。唐玄宗時,楊貴妃吃的荔枝就是由四川涪陵經荔枝道轉子午道日夜兼程送到長安的,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紅軍長征時,紅25軍曾沿子午道北上;西安解放時,胡宗南也是由子午道南逃。
儻駱道,南口為“儻”,指洋縣的儻水河口;北口為“駱”,指周至縣的駱谷口。途經太白、佛坪,長約240公里,然后經漢中走米倉道入四川。儻駱道開通較晚,是秦嶺中最短的通道。三國時魏將曹爽與蜀將姜維多次在此道交鋒,唐代黃巢起義時,唐僖宗就是由儻駱道逃往成都的。
褒斜道北起眉縣斜谷關,經太白、留壩、沿褒河南出褒谷口入漢中,約250余公里。然后再經米倉道穿巴山入四川。褒斜道通于春秋,開拓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過往行人最多。秦代曾沿此道征服了諸侯國蜀國。漢唐以至明清,代代修葺。歷史上的“肖何月下追韓信”,“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火燒棧道”等故事,都發生在褒斜道上。
陳倉道又名故道、堂光道。北由寶雞出大散關,經鳳縣陳倉溝口、留壩火燒關,過勉縣入漢中,再由金牛道過巴山入四川。據說當年劉邦由漢中返回關中,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走的就是這條陳倉道。
抗日戰爭期間。蜀道逐漸建成公路。當時國民黨政府還未遷都重慶,為了溝通西南與西北的聯系,修筑了寶(雞)漢(中)公路。即由寶雞沿陳倉古道至雙石鋪(鳳縣),再東南走留壩入褒斜古道進入漢中。由于山道崎嶇,工程十分艱難。漢中地處秦嶺與巴山之間,十分閉塞,當第一輛吉普車開進漢中時,人們擁擠圍觀,驚奇不已。
【蜀道難中的蜀道在哪個省 具體地址在哪】相關文章:
《蜀道難》教案04-19
李白的蜀道難07-20
《蜀道難》寓意08-26
《蜀道難》教案11-05
蜀道難原文09-12
《蜀道難》書法01-18
《蜀道難》古詩03-17
唐詩《蜀道難》12-22
《蜀道難》的賞析03-21
《蜀道難》的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