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蜀道難》一文的賞析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蜀道難》一文的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對《蜀道難》一文的賞析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的美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泰安西北),出生于安西都護府之碎葉城(今吉爾斯共和國托克馬附近),后隨父內遷移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之清蓮鄉。從小勤學刻苦,年輕時候博覽群書,受到儒、道家思想的影響,25歲出蜀,漫游蜀中及長江流域等地,游遍了名山大川。《蜀道難》是他的代表作,詩中以奔放的激情和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描繪出由秦入川的蜀道充滿艱險的情景,構成一幅流動的自然山水畫,給人以雄壯的美的感受。
二、欣賞詩的描寫
詩人寫作時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進行描寫,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不同的山水特點來進行描寫,有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
從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是側面描寫。開頭就用“噫吁嚱”三個感嘆詞,接著是“危呼高哉”,一聲驚嘆,震撼人心。憑空而起,包含著充沛的感情力,使人在這一聲并沒有多少描繪的驚呼中,深深感到蜀道的高危險峻。
正面描寫是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描寫出攀登之艱難。“青泥河盤盤”則筆鋒一轉寫游蜀地人的感受以及由對游者的安危、關懷幾方面來寫山路的曲曲折折,很短的路程內就要轉達很多個彎,路是盤繞著山峰上的。接下來詩人筆鋒又一轉,以虛擬回答的方式,借問友人何日歸來,借惜別之情,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寫出路途的難走,加上環境荒涼,凄清,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自然而然發出感嘆,蜀道難走啊,比上天都還難!接著由靜寫到了動,山巒起伏山峰連著山峰。又來一個枯松倒掛在絕壁上的特寫鏡頭,飛湍瀑流在懸崖上石頭上,在山谷中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山的高危使人望而生畏,由此發出感嘆:危險的道路啊!你這遠道的人,為什么來到這里?一句“質問”,一種虛幻的筆法,從側面強化了蜀道的驚奇雄險。
三、欣賞浪漫主義色彩在詩中的體現
《蜀道難》詩中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它是詩人的名篇,詩人在他佳作中是怎樣體現浪漫主義色彩的呢?我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欣賞的:
1。我對浪漫主義的理解
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它在反映客觀現象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運用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形式上,強調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提高到創造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如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詩歌和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他們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2。欣賞浪漫主義色彩在詩中的體現
(1)全詩一唱三嘆加強了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
反復詠嘆的結構形式,充分抒發了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回旋跌宕的音樂美。這種反復詠嘆強調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為本詩墊定了基調。中間再次出現重在渲染環境,表現一種發愁和畏懼的心理,末尾出現抒發無可奈何的情緒。全詩通過一唱三嘆加強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同時前后呼應,深化了主題,開頭幾個驚嘆詞(噫吁嚱),中間又出現嗟嘆詞,結尾又用“長咨嗟”,使感情更加強烈,增加了全詩的浪漫感情色彩。
(2)成功運用神話傳說、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氣質
詩中運用神話傳說、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高峻險阻和旖旎的風光。同時將人間險惡與蜀道進行對比,隱含著對唐王朝前途的擔憂,把“蜀道難”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成功運用神話傳說與夸張想象來描繪自然。如:“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連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黃鶴難飛,猿猱愁度等夸張描寫,為蜀道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把讀者引入一個五彩斑斕,驚心動魄的神話世界。
(3)詩中的語言充分渲染意境、意象美,表現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詩中語言把神奇驚險無比的意象、意境充分的渲染開來,使人不僅能讀出詩人的浪漫主人情懷,也能聞出來,感受出來。李白的詩歌語言具有清新明快的色彩,他的作品中不加任何雕飾,瀟灑清麗,卻能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四、結語
通過對詩人及寫作背景的了解,對詩中浪漫主義的欣賞,讀者對此詩有更深的理解,詩中借景抒情,描寫形象生動,寫出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渲染出陰森深邃的氣氛。突出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給蜀道涂抹上離奇的色彩。形象生動地表現出蜀地的風光。
詩人的奔放、飄逸,讓人贊嘆不已。他的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有著豐富的意境,讀來耐人尋味。他以情境為主,既敘事說理,也寓意景中,《蜀道難》是他的代表作,全詩以奔放的激情和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典型地體現了詩人特有的浪漫主義創作風格。此詩真不愧是我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之一。
附文:
蜀道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于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
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注釋
(1)《蜀道難》: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2)噫吁嚱:驚嘆聲,蜀方言,表示驚訝的聲音。宋庠《宋景文公筆記》卷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
(3)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么。茫然:渺茫遙遠的樣子。指古史傳說悠遠難詳,茫昧杳然。據西漢揚雄巜蜀本王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夸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險阻,故稱"四塞之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5)西當:西對。當:對著,向著。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陜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指連綿高山間的低缺處,只有鳥能飛過,人跡所不能至。橫絕:橫越。峨眉巔:峨眉頂峰。
(6)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劍閣之南)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7)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峰。 沖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8)黃鶴:黃鵠(Hú),善飛的大鳥。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9)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陜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盤盤:曲折回旋的樣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峰。
(10)捫參歷井:參(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mén):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巖:險惡陡峭的山壁。
(12)但見:只聽見。號古木:在古樹木中大聲啼鳴。從:跟隨。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云“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14)凋朱顏:紅顏帶憂色,如花凋謝。凋,使動用法,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15)去:距離。盈:滿。
(16)飛湍(tuān):飛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鬧聲,這里指急流和瀑布發出的巨大響聲。砯(pīng)崖:水撞石之聲。砯,水沖擊石壁發出的響聲,這里作動詞用,沖擊的意思。轉,使滾動。 壑:山谷。
(17)嗟:感嘆聲。爾:你。胡為:為什么。來:指入蜀。
(18)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余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一夫”兩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一夫:一人。當關:守關。莫開:不能打開。
(19)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錦城:成都古代以產棉聞名,朝廷曾經設官于此,專收棉織品,故稱錦城或錦官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嘆息。
《蜀道難》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
2、明確詩歌的基本內容及行文脈絡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習給詩歌劃分節奏,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情感、
2、重點賞析詩歌的主要詩句的深刻含義,把握詩歌的主旨、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品味詩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調,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高中階段學生對詩歌的正式接觸是必修三的第二單元,學生對古典詩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僅停留在機械的記憶層面。學生對詩歌的文體特征、時代特點、及創作背景都比較陌生。另外學生對詩歌的賞析知之甚少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循環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把握詩歌的基本內容
二、教學難點:
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多媒體影音(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的盛唐時期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仙”。他是誰?(明確:李白)李白在文學上取得了后人難以企及的成就!“詩圣”杜甫對他極為傾服,稱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難》。
二、誦讀感知風格之奇
1、朗讀詩歌的技巧
(1)節奏
劃分節奏,一般有兩種依據:音節劃分或語意。在朗讀時停頓的一般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或語意。
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2)語速:
在表達憂郁、悲傷、痛苦的情緒時,語速應該比較緩慢;而快速的動作、緊張的場面、或表達興奮、激動的情緒時語速應快。
例: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3)語調:
表達高昂激動的感情或疑問、命令的語氣,用升調;表達低沉平緩的感情用降調;僅是敘述的話,用平調。
例:噫吁嚱,危乎高哉!
問君西游何時還?
2、下面先請大家聽一遍范讀,正字音。
3、生誦讀,通過誦讀和聽讀感受這首詩歌有怎樣的風格?
[明確]雄渾、豪放
三、品讀詩歌意境之奇
1、詩歌的三次詠嘆在哪里?
[明確]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
2、這三次詠嘆重復嗎?角度有何不同?哪些句子可以體現?
[明確]:不重復
一嘆:高
①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作者還用了上下對舉的方式說明蜀道難行寫出了山勢之高,綿延接天萬仞之深,極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
②“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按理說黃鶴飛得很高,連黃鶴都飛不過去,可見蜀道山勢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緣技術比較好,這種山連猿猱都攀不過去,可見山勢的險峻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側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實際上是一種以虛襯實的寫法
[小結]主要用了神話,突出了蜀道的高峻,連太陽神見了它都要繞道行駛,意象可謂闊大雄奇
二嘆:險
①“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②“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小結]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絕非虛言!
三嘆:亂
[明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表現了蜀道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
所守或匪親,……殺人如麻變現了蜀地兇險
[活動]生讀這幾句話,感受蜀地的兇險讀出緊張的語氣
[小結]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險阻,猛獸如此的兇惡
3、[討論]這三次詠嘆的感情強度一樣嗎?為什么?
[明確]不一樣,感情越來越強烈,在最后一次詠嘆達到詩歌感情的最強音、
因為:第一,語氣上越來越強烈、
第二,內容上,從神話到現實,從自然環境的高險到社會環境的亂,最后詩歌的情感達到最強音,主題升華,表現了對家國社稷的憂思。
四、作業:背誦本詩
【對《蜀道難》一文的賞析】相關文章:
賞析蜀道難03-22
《蜀道難》賞析03-24
《蜀道難》的賞析03-21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07-07
蜀道難的優秀賞析06-02
李白《蜀道難》賞析03-14
《蜀道難》原文賞析12-28
《蜀道難》詩意賞析03-24
古詩《蜀道難》的賞析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