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廬山的詩句
廬山是一座美麗壯觀的山峰,也是很多人所喜歡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蘇軾寫廬山的詩句,歡迎大家的閱讀。
蘇軾寫廬山的詩句
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云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飚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雙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題西林寺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圓通詩
蘇軾
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袖里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
何人更識嵇中散,野鶴昂藏未見仙。
廬山的歷史沿革
廬山市所屬地域在夏、商、周時,隸屬揚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漸為 楚國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王闔閭攻打楚國,地歸 豫章郡,屬 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意)。
戰國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 勾踐滅吳國,故又歸 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 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廬山地屬 九江郡。
漢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淮南國 豫章郡,廬山屬 柴桑縣。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東吳孫權設 武昌郡, 柴桑屬之。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劃武昌郡柴桑縣、廬州郡尋陽縣,設 尋陽郡。
南朝仍循舊制屬尋陽郡。
隋文帝平陳,廢尋陽郡設 江州,廢汝南、柴桑二縣,設 尋陽縣。隋 開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縣。隋 大業三年(607年),廢江州,改為九江郡, 彭蠡更名 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設江州,立 潯陽縣;八年(625年),湓城并入 潯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年—935年),于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 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間,潯陽改名 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升星子鎮為星子縣 ,屬 江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設 南康軍,將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州的都昌、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張南為第一任知軍;隸屬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 江南東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將南康路改為西寧府。
【蘇軾寫廬山的詩句】相關文章:
蘇軾被貶寫的詩句10-09
蘇軾的詩句10-07
蘇軾和陸游寫的詩句02-02
蘇軾思鄉的詩句02-15
蘇軾春天的詩句11-16
蘇軾的優美詩句11-05
蘇軾帶月的詩句11-12
蘇軾的經典優美詩句10-07
有哪些蘇軾思鄉的詩句02-01
蘇軾與陸游的詩句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