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經》賞析

時間:2024-05-27 16:49:36 詩經 我要投稿

《詩經》賞析

《詩經》賞析1

  原文:

《詩經》賞析

  鳧鹥

  鳧鹥在涇,公尸來燕來寧。

  爾酒既清,爾肴既馨。

  公尸燕飲,福祿來成。

  鳧鹥在沙,公尸來燕來宜。

  爾酒既多,爾肴既嘉。

  公尸燕飲,福祿來為。

  鳧鹥在渚,公尸來燕來處。

  爾酒既湑,爾肴伊脯。

  公尸燕飲,福祿來下。

  鳧鹥在潀,公尸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

  公尸燕飲,福祿來崇。

  鳧鹥在亹,公尸來止熏熏。

  旨酒欣欣,燔炙芬芬。

  公尸燕飲,無有后艱。

  譯文:

  野鴨鷗鳥河中央,公尸赴宴多安詳。你的美酒清又醇,你的菜肴味道香。公尸赴宴來品嘗,福祿大大為你降。

  野鴨鷗鳥沙灘上,公尸赴宴來歆享。你的美酒好又多,你的菜肴美又香。公尸赴宴來品嘗,助你福祿長安康。

  野鴨鷗鳥在洲諸,公尸赴宴來居住。你的美酒已濾清,你的菜肴有干脯。公尸赴宴來品嘗,為你降下大福祿。

  野鴨鷗鳥港汊中,公尸赴宴位居尊。已在親廟設酒席,福祿降臨你家門。公尸赴宴來品嘗,福祿不斷降你身。

  野鴨鷗鳥在峽門,公尸赴宴醉醺醺。美酒飲來欣欣樂,燒肉烤肉香噴噴。公尸赴宴來品嘗,從此太平無艱辛。

  注釋:

  1.鳧(fú):野鴨。鹥(yī):沙鷗!对娊浖瘋鳌罚骸傍D,水鳥,如鴨者。鹥,鷗也!

  2.涇:徑直前流之水。

  3.尸:神主。燕:通“宴”,宴飲。寧:享安寧!对娊泜魇琛罚骸把,燕飲也!

  4.爾:指主祭者,即周王。

  5.肴(yáo):古同“肴”,菜肴。馨:香氣。

  6.來成:《詩經通釋》:“來成,猶言來崇,成亦重也!背桑删,成全。

  7.沙:水邊沙灘。

  8.宜:順,安享。《詩經通釋》:“凡神歆其祀通謂之宜!

  9.為:幫助!多嵐{》:“為猶助也。助成王也!

  10.渚(zhǔ):河流湖泊中的沙洲。

  11.處:安樂。這里指坐。

  12.湑(xū):指酒過濾去滓。酒去滓后則變清,故有清意!对娊泜魇琛罚骸盃柧萍葴暎q云爾酒既清矣!

  13.伊:語助詞。脯(fǔ):肉干!墩f文·肉部》:“脯,干肉也。”

  14.潨(cóng):港汊,水流會合之處。《毛傳》:“潀,水會也。”

  15.宗:借為“悰(cóng)”,快樂。一解為尊敬,尊崇!睹珎鳌罚骸白,尊也!崩铋恕ⅫS塤《毛詩集解》:“來居尊位也!

  16.宗:宗廟,祭祀祖先的廟。

  17.崇:高,此作動詞,加高,增加!睹珎鳌罚骸俺,重也!

  18.亹(mén):峽中兩岸對峙如門的地方!对娊浖瘋鳌罚骸皝,水流峽中,兩岸如門也。”

  19.熏熏:同“薰薰”,香味四傳。一解為和悅的樣子。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熏熏,當依《說文》作醺醺,謂尸醉也!庇衢小豆艜闪x舉例》以為當與下句之“欣欣”互易,謂“古書多口授,誤倒其文耳”。

  20.旨:甘美。欣欣:《毛傳》:“欣欣然,樂也。芬芬,香也。”

  21.燔(fán)炙:指燒烤肉。燔,本義是焚燒,引申為燒烤。芬芬:肉味香濃貌。

  22.艱:災難,不幸。

  賞析:

  此詩是《大雅·生民之什》的第四篇。關于此詩的主旨,《毛詩序》在解《生民之什》的第一篇《大雅·生民》為“尊祖也”,解第二篇《大雅·行葦》為“忠厚也”,解第三篇《大雅·既醉》為“大平也”之后,解此篇為“守成也”,云:“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

  此詩分五章,,每章四句,除每章的第二句為六言外,其余均為四言句。其結構有如音樂中的裝飾變奏曲:將一個結構完整的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變奏,而保持主題的旋律。就詩而言,此歌主題旋律便是:野鴨沙鷗在水澤畔歡快地嬉戲覓食,公尸來到宗廟接受賓尸之禮就像野鴨沙鷗自得其所那樣恬適愉悅,人們答謝公尸,獻給公尸的酒清醇甘甜,獻給公尸的食香酥鮮美,希望公尸溝通獻祭的人們與受祭的神靈,并祈求神靈賜福。

  此詩首句的“在涇”“在沙”“在渚”“在潨”“在亹”,其實都是在水邊!多嵐{》分別解釋為“水鳥而居水中,猶人為公尸之在宗廟也,故以喻焉”,“水鳥以居水中為常,今出在水旁,喻祭四方百物之尸也”,“水中之有渚,猶平地之有丘也,喻祭地之尸也”,“潨,水外之高者也,有瘞埋之象,喻祭社稷山川之尸”,“亹之言門也,燕七祀之尸于門戶之外,故以喻焉”,雖對每章以“鳧鹥”起興而帶有比意看得很透,但卻誤將裝飾變奏看作主題變奏,其說不免穿鑿附會。每章的章首比興,只是喻公尸在適合他所呆的.地方接受賓尸之禮而已,用詞的變換,只是音節上的修飾,別無深意。以下寫酒之美,用了“清”“多”“湑”“欣欣”等詞,寫肴之美,用了“馨”“嘉”“芬芬”等詞,從不同角度強化祭品的品質優良,借物寄意,由物見人,充分顯示出主人宴請的虔誠。正因為主人虔誠,所以公尸也顯得特別高興,詩中反覆渲染公尸“來燕來寧”“來燕來宜”“來燕來處”“來燕來宗”“來止熏熏”,正說明了這一點,語異而義同,多次裝飾變奏更突出了主旋律。因為公尸高興,神靈也會不斷降福給主人,這就是詩中反覆強調的“福祿來成”“福祿來為”“福祿來下”“福祿攸降”“福祿來崇”。只有詩的末句“無有后艱”,雖是祝詞,卻提出了預防災害禍殃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前引《毛詩序》“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的發揮倒是值得注意的。居安必須思危,這一點至今能給人以很大的啟發。

《詩經》賞析2

  原文

  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v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注釋

  ⑴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男子的美稱,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領。

 、朴朴疲簯n思不斷的樣子。

 、菍帲╪ìng):豈,難道。嗣(yí)音:寄傳音訊。嗣,通“貽”,給、寄的意思 。

 、扰澹哼@里指系佩玉的綬帶。

 、商簦╰áo)兮達(tà)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挑,也作“佻”。

 、食顷I:城門兩邊的觀樓。

  鑒賞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扒嗲嘧玉啤保扒嗲嘧优濉,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 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這首詩是《詩經》眾多情愛詩歌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實質,女主人公在詩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即對情人的思念。這在《詩經》以后的歷代文學作品中是少見的。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曰:“《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孔穎達疏:“鄭國衰亂不修學校,學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陳其留者恨責去者之辭,以刺學校之廢也。經三章皆陳留者責去者之辭也!敝祆洹对娂瘋鳌吩疲骸按艘嘁贾。”這些觀點今人多不從,F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歌者熱烈著一位青年,他們相約在城闕見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來回走動,埋怨情人不來赴約,更怪他不捎信來,于是唱出此詩寄托其情思。

《詩經》賞析3

  [先秦]詩經

  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鸤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

  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鸤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鸤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

  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注釋:

  【1】鸤(shī)鳩(jiū):布谷鳥。亦作尸鳩。一種常見的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而具暗色橫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叫聲,并把卵產于別的鳥巢中為它孵化。

  【2】其子七:舊說布谷鳥有七子,早晨喂食從頭到尾,下午喂食從尾到頭,始終均平如一。

  【3】淑人:善人。

  【4】儀:容顏儀態。

  【5】一:始終如一。

  【6】心如結:比喻用心專一。朱熹《詩集傳》:“如物之固結而不散也!

  【7】帶:大帶,纏在腰間,兩頭垂下。

  【8】伊:語助詞,相當于維,是。

  【9】弁(biàn):皮帽。

  【10】騏(qí):青黑色的馬。一說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飾品。

  【11】棘:酸棗樹。

  【12】忒(tè):偏差,差錯。

  【13】正:長,領導,指榜樣。一說糾正。聞一多《風詩類鈔》:“正,法也,則也。正是四國,為此四國之法則。”

  【14】榛(zhēn):叢生的樹,樹叢。

  【15】胡:何。朱熹《詩集傳》:“胡不萬年,愿其壽考之辭也。”

  作品賞析:

  全詩四章,都以鸤鳩及其子起興,實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鸤鳩即布谷鳥,該鳥仁慈,“布谷處處催春耕”,裨益人間。又喂養眾多小鳥,無偏無私,平均如一!对娂瘋鳌分^:“(布谷鳥)飼子朝從上下,暮從下上!本褪沁@個意思。所以《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鳲鳩氏,司空也。”杜預注:“鳲鳩平均,故為司空,平水土!倍恰胞\鳩在!保冀K如一,操守不變,正以興下文“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不忒”的'美德,與那些小鳥忽而在梅樹,忽而在酸棗樹,忽而在各種樹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鮮明對照。小鳥尚未成熟,故行動尚無一定之規。因此,各章的起興既切題旨又含義深長。

  各章起興之后,即轉入對“淑人君子”的頌揚。首章就儀表而言,“如一”謂始終如一地威儀棣棣,包括莊重、整飭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單調服飾。關于這一點,《詩集傳》引“陳氏曰”:“君子動容貌斯遠暴慢,正顏色斯近信,出辭氣斯遠鄙倍。其見于威儀動作之間者,有常度矣!眱x表從表面看僅是人的外包裝,其實質則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贊美了“淑人君子”充實堅貞穩如磐石的內心世界。次章舉“儀”之一端,絲帶、綴滿五彩珠玉的皮帽,將“儀”之美具體化、形象化,讓人舉一反三,想像出“淑人君子”的華貴風采。

  如果說一、二章是頌“儀”之體,則三、四章是頌“儀”之用,即內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對于安邦治國佑民睦鄰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儀不忒”句起到承上啟下的轉折作用,文情可謂細密。四章的末句“胡不萬年”(意謂:這樣賢明的人,怎不祝他萬壽無疆?)則將整篇的頌揚推至巔峰。

《詩經》賞析4

  芣苢-詩經

  作者:西周-春秋,詩經

  芣苢-詩經原文

  芣苢

  佚名〔先秦〕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釋】

 、佘(fú yī):也寫成“苡”,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子和草可作藥用。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狀花序結籽特別多,可能與當時的多子信仰有關。

 、诒⊙:發語詞,沒有實義。

 、塾:采得。

 、芏(duō):拾取。

 、蒉(luō):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

 、薜(jié):用手提著衣襟兜東西。

 、邤X(xié):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

  芣苢-詩經拼音解讀

  fǒu yǐ

  yì míng 〔xiān qín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cǎi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yǒu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duō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lǚ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jié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xié zhī 。

  相關翻譯

  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快快把它采摘下來;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抓緊時間拾取起來。

  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快快把它拾掇起來;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抓緊時間捋取下來。

  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快快把它兜起來;青青的車前子啊車前子,撐起衣襟兜起來。

  相關賞析

  【內容解析】

  《茉莒》是《詩經》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鎬京及東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漢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該地的歌謠中正平和,歷來被認為是“正風”的典范,故作為《詩經》的首章。本詩是周代人們采集苯莒(車前子)時所唱的歌謠。詩的解讀眾說紛紜,其中有所謂“傷夫有惡疾”說、“室家樂完聚”說、“喻求賢才”說、“祈子求福”說、“童兒斗草嬉戲”說、普通勞動歌謠說以及歌頌夏禹說,等等!睹娦颉:“《苯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

  這首詩共三節,可以說是采集苯莒的三個階段。首先是剛剛出發的時候,呼朋引伴去往茉莒茂盛處采摘。然后是開始采摘的樣子,先是一棵一棵摘下來,即“掇”;然后是一把一把采下來,即“捋”。最后采得越來越多怎么辦?先是用衣襟向上兜起來,即“祮”;再是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可以兜住更多的東西,即“頑”。每一個動作都以“采采茉莒”開始,通過細致的動作描寫,展現出起、揚、收三個階段。全詩回環重疊,一詠三唱,雖然詞句反復,但卻絕無煩瑣累贅之感。正如清代學者方玉潤所描述的那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

  單純地從詩歌藝術的角度分析,這就是一首非常歡快的簡單的勞動短歌,描寫的是初春時節一群勞動婦女在野外采掇茉莒時的場景。袁枚曾經嘲笑地說:“三百篇如'采采茉莒,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后人所當效法。”短短三節,畫面感極強,一群村姑,挽著衣袖,用一雙雙靈巧的手,不停地采呀采呀采,一兜兜,一把把,直往衣兜里裝。其場面是熱鬧的,其動作是麻利的,其情緒更是歡快的。全詩展示出了一幅呼之欲出的“少女采藥晚歸圖”,仿佛把我們帶進了遠古的勞動場景,使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先民們的勞動歡樂與愉悅!

  勞動的臟和累,在這首詩歌里蕩然無存。恰恰相反,我們從這群活潑可愛的鄉村小姑娘的勞動場景中,領略了勞動的愉悅與幸福。想象這些采集茉莒的姑娘有可能皮膚有些黝黑,臉上亦無粉脂,但比起那深宮大院、濃妝艷抹的'宮女王妃來,不知要自由、幸福多少!她們思想淳樸,沒有妒忌;她們言行自由,沒有恐懼;她們精神愉快,沒有宮怨;她們身體健康,沒有心病,她們皆出嫁時出嫁,皆生子時生子,皆回娘家時便回,一切皆屬于自己。從文學上、藝術上分析,《茉莒》這首詩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章法點評】

  重章疊句,回環往復

  重章疊句是《詩經》慣用的手法,《茉莒》的重疊手法堪稱典型。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復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采茉莒,采到了。這還罷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祜、擷--是不斷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疊詞“采采”重復使用,如果能夠配上先秦時的曲調,一幅一群人興高采烈地采摘苯莒的畫面便清晰地浮現在讀者眼前。

  詩歌鑒賞:

  這首詩中,多數詞語幾乎不變,巧就巧在那變了的幾個動詞,一幅生動的畫面便于眼前自然展開--春天的郊野,微風吹拂,三五個農婦,手挽著竹籃,采摘車前子,有的手捋草籽,有的用裙子兜著采好的藥草,采得多的,索性把裙角系上腰間……輕快的動作配合著勞動間的閑談,對唱著歌曲,又有美好的天氣相伴。這樣的生活和繁華奢侈毫不相干,卻是人人心中都向往的畫面。

  詩中所體現著把勞作當成樂趣的生活真諦。也許是先秦之時,生活簡單純樸沒有太多的瑣碎與繁雜,才會使單調勞動中的乏味被驅散。在采摘草籽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在自己的歌聲里,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產生一種親切與歸屬感。有了勞動,就會有收獲;有了收獲,便會有更大的快樂,當時的人們有著如此純粹的體驗和滿足,使得整個勞作的過程都是快樂的,讓這持久的快樂變得簡單而自然。

  后世有一首《江南可采蓮》,風格與此詩幾乎一樣,詩道:“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鼻鍦\簡單,卻又活潑可愛。越是簡單,越是容易歡喜,就像《苯莒》中展示的一樣,有著單純的愿望,唱著快樂的歌,把車前子采下來,用粗布衣裳把它們兜回去,漫步自然,聆聽美好。

  采了又采車前子,采呀快去采了來。采了又采車前子,采呀快快采起來。采了又采車前子,一支一支拾起來。采了又采車前子,一把一把持下來。采了又采車前子,提著衣襟兜起來。采了又采車前子,別好衣襟兜回來。

  這勞作的歌聲,清新爽利而沒有繁文縟節,如方玉潤《詩經原始》中所說的“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苯莒’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鄙铍m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作者介紹

  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社會面貌!对娊洝饭311篇,因此在先秦時期又名《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的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娊洝吩趦热萆戏譃椤讹L》《雅》《頌》三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对娊洝返膬热葚S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詳情

《詩經》賞析5

  [先秦]詩經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注釋】:

 、俑穑阂环N蔓生植物,塊根可食,莖可制纖維。

 、谑挘褐参锩。蒿的一種,即青蒿。有香氣,古時用于祭祀。

 、廴铮和ǔR磺餅橐荒,后又有專指秋三月的用法。這里三秋長于三月,短于三年,義同三季,九個月。

 、馨褐参锩湛浦参,可制艾絨灸病。

  譯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整月長啊。

  那個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秋季長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周年長啊。

  【賞析】

  本篇由于只是表現一種急切的相思情緒而沒有具體內容,所以舊說隨意性很大,如《毛詩序》以為是“懼讒”,所謂“一日不見于君,憂懼于讒矣”;朱熹《詩集傳》則斥為“淫奔”之詩,說“采葛所以為絺綌,蓋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則以為采葛(蕭、艾)比喻平時蓄養人才,“臨時方獲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則如三月之久”;牟庭《詩切》又說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見,則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際恒、方玉潤、吳闿生卻一致認為是懷友憶遠之詩,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親如夫婦,一朝遠別,不勝相思,此正交情深厚處,故有三月、三秋、三歲之感也!”(《詩經原始》)近人則多主戀歌說。就詩論詩,視為懷念情人之作為妥。聞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懷者女,則懷之者男”(《風詩類鈔》)。譯文取聞說作男詞。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本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了,仿佛能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那發自心底的呼喚。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撥動千古之下讀者的心弦,并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審美價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其藝術感染力的奧妙在哪里?拙作《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本詩“妙在語言悖理”,意思說: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三個年頭怎能與“一日”等同呢?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夸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于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癡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詩經》賞析6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評析】:《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寫一位戀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

  全詩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邊的秋景起興,借景抒情,把水鄉清秋的景物同詩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氣氛。詩中虛實結合,把實際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織在了一起,加強了藝術感染力,而這一想像之景的出現,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個癡情者對戀人的強烈感情。

  1、賞析《詩經·關雎》并答題

 、俦驹妵@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②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_輾轉反側_,通過反復寫男子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 友之、樂之。

  2、賞析《詩經·蒹葭》并答題

 、僭娭袨閻矍樵O置了一個特定環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來表現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著。

  ②全詩反復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歷程,極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環美、音樂美。

  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B、藝術手法主要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為以禮節情。小伙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泛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

  C、《關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伙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為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為貴族的專用品。

  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于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4、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赡苁菍懸粋男子傾心于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 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C、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靜態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的描摹,如此動靜結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

《詩經》賞析7

  題解:詠唱貴族夫妻的享樂生活。

  有車鄰鄰1,

  有馬白顛2。

  未見君子3,

  寺人之令4。

  阪有漆5,

  隰有栗6。

  既見君子,

  并坐鼓瑟。

  今者不樂,

  逝者其耋7。

  阪有桑,

  隰有楊。

  既見君子,

  并坐鼓簧。

  今者不樂,

  逝者其亡。

  大車奔馳響轔轔,

  馬兒白毛生額頂。

  來訪君子未見面,

  等候侍者來傳令。

  高坡有個漆樹園,

  洼地有片栗樹田。

  已經見到那君子,

  同坐彈瑟樂晏晏。

  今朝不樂待幾時,

  轉眼衰老氣奄奄。

  高坡有個桑樹林,

  洼地有片楊樹蔭。

  已經見到那君子,

  同坐吹笙喜盈盈。

  今朝不樂待幾時,

  轉眼死去埋墳塋。

  1.鄰鄰:同轔轔,車行聲。

  2.白顛:白額,一種良馬。

  3.君子:此是對友人的尊稱。

  4.寺人:宦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寺人者,即侍人之省,非謂《周禮》寺人之官也。"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蓋近侍之通稱,不必泥歷代寺人為說。"

  5.阪(bǎn板):山坡。

  6.隰(xí習):低濕的地方。

  7.逝:往。耋(dié迭):八十歲,此處泛指老人。

  【賞析】

  本詩舊說或謂“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毛詩序》);或謂“襄公伐戎,初命秦伯,國人榮之。賦《車鄰》”(豐坊《詩傳》);或謂“秦穆公燕飲賓客及群臣,依西山之土音,作歌以侑之”(吳懋清《毛詩復古錄》)。今人分歧更大,或謂是“反映秦君腐朽的生活和思想的詩”(程俊英《詩經譯注》);或謂“這是貴族婦人所作的詩,詠唱他們夫妻的享樂生活”(高亨《詩經今注》);或謂“沒落貴族士大夫勸人及時行樂”(袁愈荌、唐莫堯《詩經全譯》);或謂是“婦人喜見其征夫回還時歡樂之詞”(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疾烊,舊說似與本詩第二、第三章相勸及時行樂的意思不相合;今人各說雖較舊說為勝,但仍難以貫通全詩,不是后兩章有捍格,便是首章欠圓滿。今皆不取。

  我以為本詩是寫貴族朋友間相互勸樂的。全詩三章皆為自述,表現了友人歡聚作樂的情景。首章從拜會友人途中寫起,詩人說自己乘著馬車前去,車聲“鄰鄰”,如音樂一般好聽,他仿佛在欣賞著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為他有好心情,才覺得車聲特別悅耳。最叫他得意的還是拉車的馬,額頭間長著清一色白毛,好似堆著一團白雪。白額的馬,舊名戴星馬,俗稱玉頂馬,是古代珍貴的名馬之一。他特地點明馬“白額”的特征,當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貴,更重要的則是借此襯托自己的尊貴。因而從開頭兩句敘述中,可以察覺到詩人的自豪與歡愉的情懷。緊接著三、四句便說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這是一個貴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戶可比,未見主人之前,必須等待侍者的通報、傳令。詩人如此說,無非是要突出友人門第高貴,突出友人的高貴,目的則在暗示自己也是有身份的。首章后兩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標榜,可謂含而不露。二、三章意思相同,說自己受到朋友的熱情款待。頭兩句借當時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澤)有×”的句式起興,以引出下文,在意義上沒有必然的聯系。“并坐”表示親熱,他們是一對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見面,就在一起彈奏吹打,親密無間。主人一再勸告著:今日會面要盡情歡樂,轉眼間我們就會衰老,說不定哪一天會死去。這里所表現的及時行樂的思想,與東漢《古詩十九首》中說的“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的話很相似,它們之間也許有著相承的關系。本詩“今者”兩句盡管情調有點消極,但放在朋友間相互勸樂的場合,坦露襟懷,以誠待友,在酒席上流露出的人生短促的感傷,本可以理解,不必非要斥之以“腐朽”“沒落”不可。

《詩經》賞析8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釋:

  鏜(tāng):鼓聲。其鏜,即“鏜鏜”。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

  兵:武器,刀槍之類。

  土國:或役土功于國。漕:地名。

  孫子仲:衛國大夫。

  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系。

  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發聲詞,猶言“于是”。

  喪:喪失,此處言跑失。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于以:于何。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成說:成言也猶言誓約。

  于嗟: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活:借為“佸”,相會。

  洵:遠。

  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譯文1:

  敲鼓聲音響鏜鏜,鼓舞士兵上戰場。人留國內筑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和宋。長期不許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扎寨有了家,系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誓對你說。拉著你手緊緊握,“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不能實現那誓約。

  譯文2:

  擊鼓聲鏜鏜(震于耳旁),(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土墻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憂愁不樂,(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將它尋覓?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無論生死(都在)一道,(當年)與你(早就)約好。我愿意牽著你的手,發誓與你一起變老?蓢@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賞析:

  《毛詩序》云:“《擊鼓》,怨州吁也。衛州吁用兵,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吁伐鄭之事實之。姚際恒《詩經通論》以為“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之事,在衛穆公時。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合理,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云“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鄘風·定之方中》毛詩序云:“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文公營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筑城,故詩又曰“城漕”!巴羾卿睢彪m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現在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云“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肚f子》說:“猶系馬而馳也!焙民R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卑选半肌苯忉尀椤盎颉保鳛榇~,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閥”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于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葉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葉韻,“手”與“老”葉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現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薄坝卩典狻钡摹颁,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安晃倚刨狻钡摹靶拧保瑧撌恰靶攀牡┑钡摹靶攀摹,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詩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后兩章轉到夫妻別時信誓,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上下緊扣,詞情激烈,更是哭聲干霄了。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郭晉稀)

《詩經》賞析9

  泉水

  先秦:佚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詩經《泉水》賞析一

  此詩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兩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興,委婉道出自己歸寧的念頭。這兩句與《邶風·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兩字起調,文情凄惋悱側而不突兀,由此點出詩題——“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弊约夯隊繅衾@著衛國,但如今故國人事有所變故,自己想親往探視而根據禮儀卻不能返衛,深感無限委曲,內心焦急難奈。作為一個女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兩句。主人公想找她們傾訴苦衷,希望她們能夠為自己出個主意,想條妙計,即便無濟于事,也能夠稍解胸中的郁悶,聊以安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來,用賦法鋪寫虛景,表達自己對衛國真摯深切的懷念。第二章寫作者欲歸不得,卻去設想當初出嫁適衛之時與家人飲餞訣別的情景。如今物換星移,寒暑數易,家人近況無由獲知,頗令自己牽掛,歸寧的念頭更加堅定篤實。第三章好像與第二章重復,但卻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設想歸寧路途上的場景,車速之快疾與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發襯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終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蘊藉。這兩章全是憑空杜撰,出有入無,詩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絕。

  第四章寫思歸不成,欲罷不能,只好考慮出游銷憂,但是思衛地而傷情,愁更轉愁!拔宜挤嗜澲绹@”,再寫愁懷,回腸蕩氣;“思須與漕,我心悠悠”,情懷郁郁,文氣更曲一層。

  清人陳繼揆對此詩以幻寫真,通過虛無縹緲的描寫襯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藝術手法贊賞備至。

  詩經《泉水》賞析二

  思鄉是對家園的依戀。誰都會說家鄉好。這是人類普遍的心態。衡量家鄉好的`標準,顯然不是物質條件,而是那份夢繞魂牽 的親情。家鄉完全可能很窮,很落后,很寒傖,沒有豐富的物產 和嫵媚的山水,但這些對思鄉人來說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長于斯、銘刻在心靈深處的人生體驗,以 及由此產生的不可割舍的親情。這些體驗和親情對個人來說一生 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復,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極小的細節,比 如曾經采摘鄰居的花朵而遭到責罵,背著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 頂惡作劇,放學路上漫無目的地游蕩和東張西望,都可能隨著歲 月的流逝而在腦海里突現出來,變成思鄉戀情中的一部分。

  家園感可以說是人類心靈中最為持久和強烈的沖動的來源。 久居家園不容易體驗到這種沖動的強烈程度,也難以對思鄉愁緒 有深切的感觸。一旦脫離家園,或者喪失家園,方才體會到家園 的可親可愛。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學藝術表現的永 恒主題。失去家園,既是失去了肉體的寄居之所,同時也是失去 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歸依。猶太民族為重建失去的家園,忍辱 負重,歷盡坎坷,奮斗了三千年,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犧 牲?梢,無論對一個民族來說,還是對一個人來說,都不可能 一日無家園。即使沒有實際存在的家園,必定會有心目中既神圣 又可親的家園。

  有家不能回的憂愁,絲毫都不亞于無家可歸的悲哀。在人遭 受痛苦磨難的時候,家園家鄉常常取代神靈上帝而成為人們精神 上的支柱和依靠,成為人們在痛苦磨難中堅持下去、與之抗爭的 力量源泉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愁是可貴的。

  譯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還是回歸入淇水。懷念衛國我故鄉,沒有一天不在想。同來姬姓好姐妹,且與她們來商量。

  回想當初宿泲地,擺酒餞行在禰邑。女子出嫁到別國,遠離父母和兄弟。臨行問候我姑母,還有眾位好姊妹。

  如能回鄉宿在干,餞行之地就在言。車軸上油插緊鍵,直奔故鄉跑得歡。疾馳速奔回到衛,不會招來甚后患?

  我是思緒在肥泉,聲聲嘆息用不休。再想須城與漕邑,我的憂傷無盡頭駕著馬車去出游,借此排解我憂愁。

《詩經》賞析10

  原文:

  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不殄心憂,倉兄填兮。

  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亂生不夷,靡國不泯。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蔑資,天不我將。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實維,秉心無競。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憂心慇慇,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

  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

  告爾憂恤,誨爾序爵。

  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

  民有肅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穡,力民代食。

  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

  降此蟊賊,稼穡卒癢。

  哀恫中國,具贅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猶,考慎其相。

  維彼不順,自獨俾臧。

  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譖,不胥以谷。

  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維此圣人,瞻言百里。

  維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

  維此良人,作為式谷。

  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匪用其良,復俾我悖。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

  如彼飛蟲,時亦弋獲。

  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

  涼曰不可,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譯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濃蔭好地方。桑葉采盡枝干禿,百姓受害難遮涼。愁思不絕心煩憂,失意凄涼久惆悵。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憐憫我驚惶。

  四馬駕車好強壯,旌旗迎風亂飄揚。社會動亂不太平,舉國不寧人心慌。百姓受難少壯丁,如受火災盡遭殃。長長聲聲心悲哀,國運艱難太動蕩。

  國運艱難無錢糧,老天不肯來扶將。沒有歸宿無處住,哪兒定居可前往?君子總是在思索,持心不爭意志強。如此禍根誰引出?至今為害把人傷。

  心中憂愁真惻愴,思念故居和家鄉。生不逢時我真慘,遇上老天怒氣旺。從那西邊到東邊,無處安身最凄涼。遭遇災禍受苦多,外患緊急在邊疆。

  謹慎謀劃覓良方,才能消除混亂狀。告訴你要體恤人,告訴你要用賢良。誰在解救炎熱時,不用冷水來沖涼?小人治國沒好事,大家受溺遭滅亡。

  好像就在逆風闖,呼吸困難口難張。百姓本有肅敬心,但卻無處獻力量。重視農業生產事,百姓辛苦代耕養。耕種收獲國之寶,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禍亂與死亡,要滅我們所立王。降下害蟲食根節,各種莊稼都遭殃。哀痛我們國中人,連綿土地受災荒。沒有人來獻力量,哪能虔誠感上蒼。

  順應人心好君王,百姓愛戴都瞻仰。操心國政善謀畫,考察慎選那輔相。不順人心壞君王,獨讓自己把福享。壞蛋自有壞肺腸,讓那國民都發狂。

  看那叢林蒼莽莽,鹿群嬉戲多歡暢。同僚朋友卻相讒,沒有誠心不善良。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

  惟這圣人眼明亮,目光遠大百里望。那種愚人真可笑,獨自高興太狂妄。不是我們不能說,為何顧忌心惶惶?

  惟有這人心善良,無所求取沒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變化反覆總無常。百姓如今似好亂,實因惡政苦難當。

  大風疾吹呼呼響,長長山谷真空曠。想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為都高尚。想那壞人不順理,行為污穢真骯臟。

  大風疾吹呼呼響,貪利敗類有一幫。好聽的話就回答,聽到諍言裝醉樣。賢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視我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傷,豈不知你裝模樣。好比那些高飛鳥,有時被射也落網。我已熟悉你底細,反來威嚇真愚妄。

  沒有準則民擾攘,因你背理善欺罔。盡做不利人民事,好像還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橫強。

  百姓不安很恐慌,執政為盜掠奪忙。誠懇勸告不聽從,背后反罵我荒唐。雖然遭受你誹謗,終究我要作歌唱。

  注釋:

  1.菀(wǎn):茂盛的樣子。

  2.侯:維。旬:樹蔭遍布。

  3.劉:剝落稀疏,句意謂桑葉被采后,稀疏無葉。

  4.瘼(mò):病、害。

  5.殄(tiǎn):斷絕。

  6.倉(chuàng)兄(huàng):同“愴怳”,凄涼紛亂貌。填:通“陳”,長久。

  7.倬(zhuō)彼:即“倬倬”,光明而廣大貌。

  8.寧:何。不我矜:“不矜我”的倒文。矜,憐憫。

  9.骙(kuí)骙:馬奔馳不停貌。

  10.旟(yú)旐(zhào):畫有鷹隼、龜蛇的旗。有翩:翩翩,翻飛的樣子。

  11.夷:平。

  12.泯:亂。一說滅。

  13.黎:眾。

  14.具:通“俱”。燼:本指火燒后的灰燼,這里指人民遭遇戰禍,剩余無幾。

  15.於(wū)乎:嗚呼,哀痛之聲。

  16.國步:指國運。頻:危急。

  17.蔑:無。資:財。

  18.將:扶助!安晃覍ⅰ睘椤安粚⑽摇敝刮。

  19.疑:同“凝”,止疑,停息。

  20.云:發語詞。徂:往。

  21.維:借為“惟”,思。

  22.秉心:存心。無競:無爭。

  23.厲階:禍端。

  24.梗:災害。

  25.慇(yīn)慇:心痛的樣子。

  26.土宇:土地、房屋。

  27.不辰:不時,指出生得不是時候。

  28.僤(dàn)怒:震怒。僤,大。

  29.覯:遇。痻(mín):災難。

  30.棘:通“急”。圉(yù):邊疆。

  31.毖:謹慎

  32.斯:乃。削:減少

  33.爾:指周厲王及當時執政大臣。

  34.序:次序。爵:官爵。

  35.執熱:救熱。

  36.逝:發語詞。濯:洗。

  37.淑:善。

  38.載:乃。胥(xū):皆。

  39.遡(sù):逆。

  40.僾(ài):呼吸不暢的樣子。

  41.肅:肅敬。

  42.荓(pīng):使。不逮:不及。

  43.稼穡:這里指農業勞動。

  44.力民:使人民出力勞動。代食:指官吏靠勞動者奉養。

  45.滅我立王:意謂滅我所立之王,指周厲王被國人流放于彘的事。

  46.蟊(máo)賊:蟊為食苗根的害蟲,賊為吃苗節的害蟲。指農作物的病蟲害。

  47.卒:完全。癢:病

  48.恫(tòng):痛。

  49.贅:通“綴”,連屬。

  50.旅力:膂力。旅,同“膂”。

  51.念:感動。

  52.惠君:惠,順。順理的君主,稱惠君。

  53.宣猶:宣,明;猶,通“猷”。

  54.考慎:慎重考察。相:輔佐大臣。

  55.臧:善。

  56.自有肺腸:想法與眾不同,別具一副心肝。實指壞心腸。

  57.卒狂:全都狂惑迷亂。

  58.甡(shēn)甡:同“莘莘”,眾多之貌。

  59.譖(jiàn):通“僭”,相欺而不相信任。

  60.胥:相。谷:善。

  61.進退維谷:謂進退皆窮。維,是!肮取庇袃煞N解說,毛傳:“谷,窮也!薄蛾套哟呵铩分,叔向問晏子一節,引詩“進退維谷”,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訓為“谷”,善也,與毛說不同。

  62.瞻:遠望。言:語助詞。百里:指有遠見。

  63.覆:反而。

  64.匪言不能:即“匪不能言”。

  65.胡:何。斯:這樣。

  66.迪:進。

  67.寧:乃。荼毒:荼指苦草,毒指毒蟲毒蛇之類。指毒害。

  68.有隧:隧,形容大風疾速吹動。一說訓隧為道,謂風前進有其通道。

  69.征:往。中垢:指宮廷穢聞。中,指宮內。

  70.貪人:貪財枉法的小人,指榮夷公之流。《史記·周本紀》:“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

  71.聽言:順從心意的話。

  72.誦言:忠告的言語。

  73.悖(bèi):違理。

  74.予:芮良夫自稱。

  75.飛蟲:指飛鳥。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鳥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故稱虎為“大蟲”。

  76.既:已經。陰:通“諳”,熟悉。

  77.赫:通“嚇”。

  78.罔極:無法則。

  79.職:主張。涼:涼薄。背:背叛。

  80.云:句中助詞?耍簞。

  81.回遹(yù):邪僻。

  82.用力:指用暴力。

  83.戾(lì):善。

  84.涼:通“諒”。涼言,諒直之言。

  85.雖曰匪予:曰,句中助詞。匪,同“誹”,誹謗。

  86.既:終。

  賞析:

  全詩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刺厲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每章六句,責同僚,然亦道出厲王用人不當,用人不當亦厲王之過失。故毛傳總言為刺厲王。

  首章以桑為比,桑本茂密,蔭蔽甚廣,因摘采至盡而剝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剝奪之深,不勝其苦,故詩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訴曰:“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币庵^:高明在上的蒼天啊,怎么不給我百姓以憐憫呢!詩意嚴肅,為全詩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禍亂之本,乃是緣于征役不息,民無安居之所!八哪刁Y骙,旟旐有翩”,謂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見王室之車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币馑际钦f:亂子不平息國家就要滅亡,現 在民間黑發的丁壯已少,好比受了火災很多人都成為灰燼了。國以民為本,民瘼深重,而國危矣。詩人對此情況,更大聲疾呼云:“於乎有哀,國步斯頻!”感嘆國運危蹙,必無長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禍。三章感嘆民窮財盡,而天不助我,人民無處可以安身,不知往何處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無欲無求,捫心自問沒有爭權奪利之心,但念及國家前途,不免發出誰實為此禍根,至今仍為民之病害的浩嘆。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謂生不逢時。詩人之言如此,可見內心殷憂之深。他從人民的角度出發,痛感人民想安居,而從西到東,沒有能安居的處所。人民懷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禍亂。人民既受多種災難的侵襲,更擔心外患侵凌,御侮極為迫切。天怒民怨,而國王不恤民瘼,不思改變國家的政治,因此詩人憂心如搗,為盼國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懷憂憤。僅此四章,已可見暴政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詩人申述為國之道,再進忠言。五章首二句“為謀為毖,亂況斯削”,是說謀慮周到,做事慎重,禍亂的情況就可以削減。繼言“告爾憂恤,誨爾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氣,誡教國王:必須憂恤國事,慎于授官拜爵,選用賢能。解救國家之急難,有如解救炎熱。解救炎熱,要用涼水,好比解救國家危難,必須任用賢良。詩人用“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等語,諄諄告誡,陳述利害,可謂語重心長,譬喻也很確當。六章七章,從愛護人民的觀點出發,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們勤于稼穡,以耕種養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勞動,取其收獲養活自己)。因此官府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是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是說國王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著逆風,感到窒息喪氣。人民雖有進取之心,但征役過重,剝奪過多,他們必然會產生難于效力之感。七章敘天降災害,禍亂頻仍,執政者只知聚斂,沒有顧念人民認真救災。由于為政昏亂,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詩中,詩人用人民的口氣,警示國王,一則曰:人怨則天怒,天降喪亂,將滅我所立之王;再則曰:降此蟊賊之蟲,莊稼都受到蟲害而失收,天災正是天之懲戒。下曰“哀恫中國,具贅卒荒”,則是感念人民受災痛苦,連綴的土地,都受災荒蕪,而執政者昏亂,沒有領導人民合力救災,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減輕災難。

  詩的第八章再從用人的角度出發,言人君有順理有不順理,用人有當有不當。賢明的國君明于治道,順情達理能認真考慮選用他的輔相。不順理的君王,則與之相反自以為是,把小人當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發狂。

  以上八章是詩的前半,也是詩的主體,總說國家產生禍亂的原因,是由于厲王好貨暴政,不恤民瘼,不能用賢,不知納諫,以致民怨沸騰,而詩人有“誰生厲階,至今為!敝。

  后八章責同僚之執政者,不以善道規范自己,缺乏遠見,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國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詩人感慨小人當權,也是厲王的過失,因而作成此詩,希望引起鑒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兩句起興。鹿之為物,性喜群居,相親相善。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譖,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詩人感慨“上無明君,下有惡俗”(朱熹《詩集傳》)而有“進退維谷”之嘆。

  第十章、十一章,用對比手法,指責執政者缺乏遠見,他們阿諛取容,自鳴得意,他們存有畏忌之心,能進言而不進言,反覆瞻顧,于是賢者避退,不肖者進,于是人民慘遭荼毒而造成變亂。詩人指出執政者倘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遠矚,明見百里,倘若執政者是愚人,他們目光短淺,倒行逆施,做了壞事,反而狂妄欣喜。這是禍亂之由。詩人又說:“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北砻髻t者不求名不爭位,忍心之不肖者,則與之相反,多方鉆營,唯名利是圖;國事如斯而國王不察,親小人,遠賢人,于是百姓難忍荼毒,禍亂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風有隧”起興,先言大風之行,必有其隧;君子與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風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順于理,則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風之行,既有其隧;貪人之行,亦必敗其類。征之事實,無有或爽。蓋厲王此時,用貪人榮夷公為政,榮公好專利,厲王悅之。芮良夫諫不聽,反遭忌恨。故詩中有“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敝Z。可知厲王對于阿諛奉承他的話語,就聽得進,進行對答,而聽到忠諫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進獻忠言的人為狂悖,國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嘆同僚朋友,專利斂財,虐民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對盡忠的詩人進行威嚇,所以詩人再作告誡。詩人說:“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币馑际钦f:可嘆你們這些同僚,我難道不知你們的所作所為?你們對國家有極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飛鳥,有時候也會被人捕獲,國家動亂危亡,你們也不會有好的下場。詩人如此警誡,可渭聲情俱歷?上Т溯呅∪,無動于衷,所以詩人在此章的結尾,以“既之陰女,反予來赫”作結,再次警告這些人說:我已熟悉你們的底細,你們對我也無所施其威嚇了。

  在第十五章中,詩人繼第九至十四章指責執政臣僚諸種劣跡之后,更縷陳人民之所以激成暴亂的原因,實為執政者之咎,執政者貪利斂財,推行暴政,導致民怨沸騰,民無安居之所,痛苦無處訴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詩云:“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敝赋鋈嗣裰允ナ欠菧蕜t,是因為官府執政者推行苛政違背道理。“民之回遹,職競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執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僅如此,詩中還指出,執政者做對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勝(意謂極其殘酷)。譴責極為嚴正。詩人憂國之熱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見!对娂瘋鳌匪Q此人此輩,即指助厲王為虐之榮夷公等,小人當權,加速國家之危亡,誠足引為鑒誡。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執政者以盜寇的手段,對他們進行掠奪,所以他們也不得不為盜為寇。上為盜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詩人又以“涼曰不可,覆背善詈”兩句,表示:我雖忠告你們,卻又不被你們接受,反而在背后詛咒我。最后歸結到作詩的緣由:“雖曰匪予,既作爾歌。”意謂:盡管你們誹謗我,我還是為你們作了這首歌,以促成你們的省悟。

  此詩既嘆百姓之困窮,又傷國事之昏亂;既探禍亂之根,又言救亂之道;既嘆生不逢時,又傷救世無力;既指斥國君之昏庸,又斥群僚不敢進言;既斥責小人亂國之行,又指斥王之不能用賢。詩中顯示出一種沉郁和憂傷的情調。

  從詩的語言來看,全詩語言樸直而多變化,直陳己意,不事雕飾而寄意深長。其中許多用語,至今還被引用,還具有活力。如“倬彼昊天,寧不我矜”,此呼天之詞也!皝y生不夷,靡國不泯”,此憂時之詞也。“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此憤世之詞也!罢l能執熱,逝不以濯”,此善譬之詞也。“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此言處世之詞也。古代語詞,雖至西周,尚未發展到完美的程度,所以詩中多用通假字來滿足表意的需要,有些詞語,甚至解說紛紜,難有確意,但根據詩的主旨,仔細思考,還是可以順理成章,得到合情合理的解說的,因為文字本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高度的操縱文字能力。

  從表現手法來看,這首長詩,運用了比喻、反詰、襯托、夸張、對比等多種手法。

《詩經》賞析11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洝L·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对娊洝L·秦風·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順流而下尋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間。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含苞滿枝頭,花開燦爛如紅霞。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4.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5.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对娊洝L·王風·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洝L·鄭風·子衿》

  譯: 我懷戀著倩影,我心傷悲!

  7.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对娊洝L·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8.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9.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吹侥銇磉@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譯:在別的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13.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1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

  1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对娊洝ば⊙拧ぢ锅Q》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对娊洝L·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17.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我曾經對你說過,我愿意握著你的手,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18.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魏風·碩鼠)

  譯:老鼠老鼠,別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從不把我顧。發誓要離開你,到那舒心地。(這里把剝削階級比作老鼠)

  1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干》

  譯:潺潺的山澗水,深遠的南山。

  20.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对娊洝L·周南·漢廣》

  譯:漢水之南有喬木,我卻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卻難求。 漢水滔滔深又闊,水闊游泳力不接。漢水湯湯長又長,縱有木排渡不得。

  2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娊洝ば⊙拧じμ镏病ぼ嚺r》

  譯:高山抬頭看得清,沿著大道向前奔。

  2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23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詩經·國風.周南.卷耳》

  譯: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棄在大路旁。

  24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詩經·國風·召南·采蘋》

  譯:哪兒可以去采蘋? 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采藻? 就在積水那淺沼。

  25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經·國風·召南·鵲巢 》

  譯:喜鵲筑成巢,鳲鳩(布谷鳥)來住它。這人要出嫁,車隊來迎她。

  26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对娊洝L·邶風·靜女》

  譯:美麗姑娘真可愛,她約我到城頭來。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撓頭又徘徊。

  27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对娊洝L·邶風·燕燕》

  譯:燕子雙飛,前后相隨。妹妹出嫁,我一送再送。抬首遠望,看不見妹妹,我淚如雨。

  28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对娊洝ば⊙拧ばF》

  譯:面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29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詩經·秦風·無衣》

  譯: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30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經·小雅·天!

  譯: 猶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壽,不會崩坍陷落。猶如松柏枝葉,長青不衰。

  31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譯:我的心不是圓圓的石頭,不可任意轉動呀!我的.心不是睡眠的草席,不可任意卷起來!

  32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矣。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对娊洝L·邶風·綠衣》

  譯:綠色絲啊綠色絲, 綠絲本是你手織。 睹物思人念亡妻, 是你是我無過失。細葛衣啊粗葛衣, 穿在身上有涼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 樣樣都合我心意。

  33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詩經·國風·衛風·伯兮》

  譯:天要下雨就下雨,卻出太陽亮燦燦。一心想著我大哥,想得頭痛也心甘。哪兒去找忘憂草?種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著我大哥,使我傷心病懨懨。

  34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对娊洝L·邶風·終風》

  譯:狂風迅疾猛吹到,見我他就嘻嘻笑。調戲放肆真胡鬧,心中驚懼好煩惱。狂風席卷揚塵埃,是否他肯順心來。別后不來難相聚,思緒悠悠令我哀。

  35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对娊洝L·邶風·雄雉》

  譯:雄雉飛在遙遙的遠方,羽翅舒展真漂亮。我朝思暮想的人兒啊,愁思綿綿音信渺茫。雄雉飛在遙遙的遠方,四處響起他的歡唱。誠實可愛的人兒啊,無盡相思使我心傷。

  36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对娊洝L·邶風·簡兮》

  譯:高高山上榛樹生,低濕之地長苦苓。朝思暮想竟為誰?西方美人心中縈。美人已去無蹤影,遠在西方難傳情。

  37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詩經·國風·周南·汝墳》

  譯:沿著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條。還沒見到我夫君,憂如忍饑在清早。

  38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对娊洝L·召南·草蟲》

  譯:聽那蟈蟈蠼蠼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沒有見到那君子,憂思不斷真焦躁。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詩經》賞析12

  原文:

  鴇羽

  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

  父母何嘗?

  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譯文:

  大鴇撲棱棱地振動著翅膀,成群棲息在叢生的柞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止又無休,我不能回家耕種五谷雜糧。我可憐的父母靠什么養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我何時才能返回我的家鄉?

  大鴇撲棱棱地扇動著翅膀,成群落在叢生的酸棗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休亦無止,我不能回家耕種五谷雜糧。可憐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什么時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鴇撲棱棱地飛動著翅膀,成群棲息在叢生的桑樹上。王侯家的徭役從來沒有頭,我不能回家耕種稻谷高粱?蓱z的父母吃什么活著。靠赏豢杉暗睦咸鞝斣谏,苦命的日子何時恢復正常?

  注釋:

 、砒d(bǎo):鳥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區,性不善棲木。

  ⑵肅肅:鳥翅扇動的響聲。

 、前颍簠裁艿淖鯓洹0,草木叢生;栩,櫟樹,一名柞樹。

 、让遥簾o,沒有。盬(gǔ):休止。

 、缮殻▂ì):種植。稷:高粱。黍:黍子,黃米。

 、殊铮╤ù):依靠,憑恃。

 、岁拢╤é):何。所:住所。

 、碳核釛棙,落葉灌木。

  ⑼極:終了,盡頭。

  ⑽行:行列。一說鴇腿;一說翅根,引申為鳥翅。

 、蠂L:吃。

 、谐#赫。

  賞析:

  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詩歌。全詩三章首句均以大鴇這種鳥本不會在樹上棲息,卻反常地棲息在樹上來比喻成群的農民反常的.生活——長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務農養家糊口,其苦情可見一斑。因為鴇鳥是屬于雁類的飛禽,其爪間有蹼而無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澤草地,不能抓握枝條在樹上棲息。而今鴇鳥居然飛集在樹上,猶如讓農民拋棄務農的本業常年從事徭役而無法過正常的生活。這是一種隱喻的手法,正是詩人獨具匠心之處。王室的差事沒完沒了,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大量的田地荒蕪失種。老弱婦孺餓死溝壑,這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戰亂頻仍的現實反映,所以詩人以極其怨憤的口吻對統治者提出強烈的抗議與控訴,甚至呼天搶地,表現出人民心中正燃燒著熊熊的怒火,隨時隨地都會像熾烈的巖漿沖破地殼的裂縫噴涌而出,掀翻統治階級的寶座。

  全詩三章語言大同小異,這是民間歌謠的共同點。至于三章分別舉出栩、棘、桑三種樹木,則純粹是信手拈來,便于押韻,別無其他深意。

《詩經》賞析13

  原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注釋:

  碩鼠:肥大的老鼠。也有解釋說就是鼫鼠,頭如兔,尾有毛,喜歡在田中吃糧食,俗稱地耗子。

  三歲:三年,此泛指多年。

  貫:侍奉,養活。

  逝:“誓”的假借字,即發誓。

  樂土:快樂的`地方。

  爰:乃。

  所:處所。

  德:恩惠,此給予恩惠。

  直:正得其所。

  勞:慰勞。

  永號:長聲哀號。

  賞析:

  《碩鼠》抒寫農民不堪忍受重稅,對不講仁義恩德,殘酷無情的剝削者的憤恨和抗議,表達了他們發誓離開剝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樂生活的愿望。詩用碩鼠比喻剝削者,貼切生動,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疊句式的表達,正是一主題的反復申訴,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末尾一句“誰之永號”的反問。更把農民脫離剝削者的心中的向往表現淋漓盡致,而給讀者卻留下了深長的回味。

《詩經》賞析14

  [先秦]詩經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

  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注釋:

  【1】於(wū):嘆詞。此處表贊美。

  【2】鑠(shuò):通“爍”,光明輝煌。

  【3】王師:王朝的軍隊。

  【4】遵:率領。

  【5】養:攻取。

  【6】時:是。

  【7】晦:晦冥,黑暗。

  【8】純:大。

  【9】熙:興,光明。

  【10】是用:是以,因此。

  【11】介:助。

  【12】龍:借為“寵”。榮,榮幸。

  【13】蹻(jué)蹻:勇武之貌。

  【14】造:詣,到。一說借為“曹”,眾,指兵將。

  【15】載(zài):乃。

  【16】用:以。

  【17】有嗣:有司,官之通稱。

  【18】實:是。

  【19】爾:指周武王。

  【20】公:通“功”,事業。一說指周公、召公。

  【21】允(tǒng):借為“統”,統領;一說信。

  【22】師:武王之師。

  賞析:

  《大武》的樂曲早已失傳,雖有零星的資料,但終難具體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則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記錄,可以作大概的描繪。第一場,在經過一番擂鼓之后,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頭戴冕冠出場,手持干戚,山立不動。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陸續上場,長時間詠嘆后退場。這一場舞蹈動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諸侯會師,八百諸侯會合之后,急于作戰,而周武王以為伐紂的時機尚不成熟,經過商討終于罷兵的事實。第二場主演者扮姜太公,率眾舞者手持干戈,奮臂擊刺,猛烈頓足。他們一擊一刺,做四次重復,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隊闖犯敵陣進行挑戰,武王率大軍進攻,迅速獲勝,威振中原。第三場眾舞者由面向北轉而向南,表示周師凱旋返回鎬京。第四場開始時,眾舞者混亂爭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眾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東方和南方發生叛亂,周、召二公率兵平亂的事實。第五場,眾舞者分成左右兩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動鈴鐸,鼓勵眾舞者前進,表示成王命周公鎮守東南,命召公鎮守西北。第六場,眾舞者恢復第一場的位置,作閱兵慶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動作,表示周公平亂以后,慶祝天下太平,各地諸侯尊崇周天子。

  按傳統說法,《詩經》是配樂舞的歌詞,即詩樂舞三位一體。王國維曾懷疑這一說法,但他撰《周大武樂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辭時還是按這一原則進行的,即認為《大武》六成有詩六篇。他根據《毛詩序》《左傳·宣公十二年》《禮記·祭統》等資料推斷,認為與《大武》六成對應的六詩依次為:《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賚》《般》。后經馮沅君、陸侃如,尤其是高亨《周代大武樂考釋》的詳細考辨,斷定《大武》六成的'六篇詩的排列次序確定為:《我將》《武》《賚》《般》《酌》《桓》。

  就《周頌·酌》詩的內容而言,前五句是成王歌頌王師的戰績,并對統兵出征的統帥表示感激之情,也就是感激和歌頌周公。后三句是成王任命周公、召公分職而治天下。當然,這時仍是周公攝政,但任命之事則不能不以成王的名義,告廟儀式的主人公也不能不是成王。故此詩的主人公表面上是成王,而實際上還是周公。《周頌·酌》向來多被認為是周公的樂舞(如鄭箋云:“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歸政成王,乃后祭于廟而奏之。”),也可證實這一點。前人或以為此詩是頌武王伐殷的,但武王并無“周公左召公右”的任命,而且詩中的“晦”也是泛指,不一定特指殷紂王。詩名為“酌”,《毛詩序》以為是“斟酌”之意(即“斟酌文武之道”),云:“言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恐不妥。“酌”亦可作汋、彴、勺等,就是以勺舀酒灌祭祖先神靈,說明此詩是灌祭祖先時所唱的歌。以歌詩而言則曰《酌》,以樂舞而言則曰《勺》,《儀禮》《禮記》皆言舞《勺》,《勺》即《酌》。鄭覲文《中國音樂史》云:“(《禮記》)《內則》曰:‘十三舞《勺》!郑骸赏琛渡住肺琛断蟆!渡住窞槲湮,其詩為《酌》之章。按詩歌之節以為舞,列為學校普通教科,故曰成童則舞《勺》舞《象》!笨梢姟吨茼灐ぷ谩纷鳛闃肺,在當時是與《象》舞一樣頗具代表性的。它可以作為《大武》的一成與其他五成合起來表演,就像現代舞劇中的一場,也可以單獨表演。

  此詩文句古奧,今人讀來多不解其妙。明人孫鑛“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陳子展《詩經直解》引,原為《孫子》中語)的評語,表明了此詩前半部分具有弦樂柔板般從容的特點,而后半部分又有銅管樂進行曲般激昂的風格。這就是《頌》詩如斑駁的古鼎彝紋飾的字句后所涵蘊的文化張力。

《詩經》賞析15

  guófēng· bèifēng· quán shuǐ

  國風·邶風·泉水

  bì bǐ quán shuǐ , yì liú yú qí ;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yǒuhuái yú wèi ,mǐrìbùsī 。

  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luán bǐ zhū jī , liáoyǔzhī móu 。

  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chūsùyú jǐ ,yǐnjiàn yúnǐ;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

  nǚzǐyǒuxíng, yuǎnfùmǔ xiōngdì。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wèn wǒ zhū gū ,suìjíbózǐ 。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chūsùyúgān,yǐnjiàn yú yán ;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

  zàizhīzàixiá ,háijūyán mài 。

  載脂載轄,還車言邁。

  chuán zhēn yú wèi ,bùxiáyǒuhài ?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wǒ sī féi quán ,zīzhī yǒng tàn ;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sī xūyǔcáo , wǒ xīn yōu yōu 。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jià yán chū yóu , yǐxièwǒ yōu 。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關鍵詞:詩經,思鄉,國風,邶風

  解釋翻譯

  泉水汩汩流呀流,一直流到淇水頭。夢里幾回回衛國,沒有一日不思索。同姓姑娘真美麗,愿找她們想主意。

  出嫁赴衛宿在濟,喝酒餞行卻在禰。姑娘長大要出嫁,遠離父母兄弟家;丶覇柡蛭抑T姑,順便走訪大姊處。

  出嫁赴衛宿在干,喝酒餞行卻在言。抹好車油上好軸,回轉車頭向衛走。趕到衛國疾又快,大概不會有妨害。

  我一想到那肥泉,不禁連聲發長嘆。想到須邑和漕邑,我心憂郁不稱意。駕好車子去出游,姑且消除心中愁。

  泉水汨汨流不息,還是回歸入淇水。懷念衛國我故鄉,沒有一天不在想。同來姬姓好姐妹,且與她們來商量。

  回想當初宿泲地,擺酒餞行在禰邑。女子出嫁到別國,遠離父母和兄弟。臨行問候我姑母,還有眾位好姊妹。

  如能回鄉宿在干,餞行之地就在言。車軸上油插緊鍵,直奔故鄉跑得歡。疾馳速奔回到衛,不會招來甚后患?

  我是思緒在肥泉,聲聲嘆息用不休。再想須城與漕邑,我的憂傷無盡頭。駕著馬車去出游,借此排解我憂愁。

  泉水賞析

  《邶風·泉水》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兩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興,委婉道出自己歸寧的念頭。這兩句與《邶風·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兩字起調,文情凄惋悱側而不突兀,由此點出詩題——“有懷于衛,靡日不思。”自己魂牽夢繞著衛國,但如今故國人事有所變故,自己想親往探視而根據禮儀卻不能返衛,深感無限委曲,內心焦急難奈。作為一個女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兩句。主人公想找她們傾訴苦衷,希望她們能夠為自己出個主意,想條妙計,即便無濟于事,也能夠稍解胸中的郁悶,聊以安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來,用賦法鋪寫虛景,表達自己對衛國真摯深切的懷念。第二章寫作者欲歸不得,卻去設想當初出嫁適衛之時與家人飲餞訣別的情景。如今物換星移,寒暑數易,家人近況無由獲知,頗令自己牽掛,歸寧的念頭更加堅定篤實。第三章好像與第二章重復,但卻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設想歸寧路途上的場景,車速之快疾與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發襯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終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蘊藉。這兩章全是憑空杜撰,出有入無,詩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絕。

  第四章寫思歸不成,欲罷不能,只好考慮出游銷憂,但是思衛地而傷情,愁更轉愁!拔宜挤嗜,茲之永嘆”,再寫愁懷,回腸蕩氣;“思須與漕,我心悠悠”,情懷郁郁,文氣更曲一層。

  清人陳繼揆對此詩以幻寫真,通過虛無縹緲的描寫襯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的藝術手法贊賞備至。

  注釋

  邶(bèi):《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九首。邶,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泉水:衛國水名,即末章所說的“肥泉”。

  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淇:衛國水名。

  有懷:因懷念。有,以,因。

  靡(mǐ):無。

  孌(luán):美好的樣子。諸姬:指衛國的同姓之女,衛君姓姬。

  聊:姑且。一說愿。謀:謀劃回娘家事。

  宿:歇息。泲(jǐ):衛國地名。一說水名,即濟水。

  餞:以酒送行。禰(nǐ):衛國地名。

  行:指女子出嫁。

  諸姑:諸位姑母。父親的姊妹稱“姑”。

  伯姊:姐妹輩年長者。

  干:衛國地名。

  言:衛國地名。

  載:發語詞。脂:涂車軸的油脂。舝(xiá):同“轄”,車軸兩頭的金屬鍵。此處脂、舝皆作動詞。

  還車:回轉車。邁:遠行。

  遄(chuán):疾速。臻:至。

  瑕:通“遐”,胡,何。一說遠。

  肥泉:衛國城邑。一說同出異歸之泉。

  茲:通“滋”,增加。

  須:衛國地名。一說通“沫”,朝歌之地,曾是衛國都城。漕:即“曹”。衛國在遭受北狄入侵后,將都城遷至曹邑。

  悠悠:憂愁深長。

  駕:駕車。言:語助詞。

  寫(xiè):通“瀉”,消除,排遣,抒發。

【《詩經》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采薇賞析_詩經采薇賞析04-15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4-16

詩經《燕燕》賞析07-21

《詩經:武》賞析10-14

詩經全文及賞析08-11

詩經燕燕賞析10-10

關雎詩經賞析12-01

詩經關雎賞析11-09

詩經關雎賞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