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子衿原文及古詩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子衿原文及古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
①子:男子的美稱。
②衿:衣領。
③悠悠:此指憂思深長不斷。
④寧:難道。
⑤嗣,通“貽”,音yí,給、寄的意思。
⑥嗣音:傳音訊。
⑦挑達:音táo tà,獨自來回走動。
⑧城闕:城門樓。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我來回踱著步子呵,在這高高城樓上啊。
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鑒賞
這首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近人吳闿生云:“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男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
賞析
《國風·鄭風·子衿》詩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為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寫單相思,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為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為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為衣領和青青為佩玉。于詩她登上城門樓,就詩想看見心上人為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全詩采用倒敘為手法,充分描寫了女子單相思為心理活動,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詩一首難得為優美為情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描寫相思之情為經典作品。
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為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詩以戀人為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為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為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三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為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
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為焦灼萬分為情狀宛然如在目 前。這不藝術效果為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為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為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為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為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為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為內心獨自,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為反差,從而將三強烈為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三源,此詩已開三先。
這首詩詩《詩經》眾多情愛詩歌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為一篇,它鮮明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為女性所具有為獨立、自主、平等為思想觀念和精神實質,女主人公在詩中大膽表達自己為情感,即對情人為思念。這在《詩經》以后為歷代文學作品中詩少見為。
賞析:
《詩經. 鄭風》中的那首著名的“子衿”其背后就有另有一層深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說一個女孩兒在等待情人時的那種焦急,煩悶與無限思慕之情。從詩中分析,她的情人應該是一個出身于貴族之家的青衣少年,青色的衣襟,青色的玉帶,一幅風流籍然之態。
全詩委婉熱烈,重章疊句,回環復沓,一唱三嘆,清晰明快,瑯瑯上口,猶如一股純真的音符在心田跳動,極富有音律美,堪稱千古名篇。應該說,這位熱戀中的青春少女很有才情,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似乎也應該出身于一個有文化的貴族家庭。
這一對少男少女還很浪漫,經常相約在城闕之上,一邊遠眺風景,一邊互訴衷腸。可是不知什麼原因,這位少年有幾天沒有來了,少女非常思念他,詩中帶有“埋怨”與“相思”“撒嬌”的口氣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問候我嗎?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過來了嗎?以前,我們步態輕疾,在城闕之上;現在,我一天見不到你,就像隔了三個月一樣的漫長~~~
我估計,那位青衣少年聽到心上人這番深情而熱烈的告白,也不禁會怦然心動的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堪稱流傳極廣的思慕之名句,連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中都直接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示自己作為政治家“惜才愛士”的寬廣心胸,以及對“天下賢才”的思慕之情。如果說,鄭風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美人版;那麼,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英雄版了。看來,曹孟德不僅精通法家商韓之術,也很有儒家的文化底蘊呢,比“孫劉”要“風雅”多了~~~ 玄德也就只能對孔明說“如魚得水”了。
那麼這首“子衿”真的只是一首“相思”之詩嗎?其背后又有什麼令人深思的內涵呢?
毛詩序上說: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說實話,我第一次看毛詩對“子衿”注釋,也是一頭霧水,仔細一品味,才恍然大悟,不僅有“曲徑通幽”“峰回路轉”之感了。
在西周時期,國家辦“公學”設“學校”,吸納年輕的貴族子弟入學“識文字”“讀尚書”“學周禮”作用是在教化子民,培養君子棟梁。至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的執政者,或忽視教化,或自命難保,無心于教育,公學就荒廢了,至孔子時期,私學興起,孔子是大教育家“有教無類”辦“私學”傳播文化也是最成功的,以至于“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從《詩經》中“子衿”的排列順序來看,應該成詩于春秋中期,也就是公學荒廢之后,私學興起之前的這一段“青黃不接”時期。從當時鄭國的內外形勢來看,國家已經十分衰落了,已淪為晉楚等軍事大國的政治附庸與戰略前沿。鄭雖非大國,但地緣戰略價值極其重要,誰控制了鄭國,誰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尤其是北方的晉國虎視眈眈,修筑虎牢城,駐有軍隊,挾控鄭國險要之地。意思也很明顯:你不聽話,我可以隨時派兵打進來。鄭國上層早就是風聲鶴唳,朝不保夕,猶如驚弓之鳥了,誰還有心思興學重教?因此十五六歲的年輕貴族子弟不入公學,無所事事,放了閑羊了,且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少年,也就自然而然的和鐘意的少女談情說愛,挑兮達兮,步態輕疾,打打鬧鬧,男孩多情,少女懷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悠悠我思,纏纏綿綿,難舍難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鄭國所獨有,其他諸侯國的情況也很類似,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
“子衿”中的少男少女,也就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戀情雖說很純真,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早戀”了。不過,那個時代自然沒有“早戀”這個感念,古時女子十五歲“及箕”就可以出嫁;男子十八歲冠禮,便可以迎娶。現代社會晚婚晚戀,那個時候早婚早戀,也很正常。所以毛詩還是非常人性化的,對這一對兒小情侶,也沒有太多道德上的指摘,這也是“人之常情”嘛~~
毛詩對此詩的注釋,更多的是勸諫國家當政者,應該尊師重教,要勸學,要修學校,要把年輕的貴族子弟們組織起來學習,要培養國家棟梁之才,不能任其自流,不能成天的放縱他們與少年女郎“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年輕人不教育,不培養,讓他們失學,國家還有前途嗎?又怎麼能不衰落呢?另外一層含義,也是規勸年輕人,尤其是青春萌動的男孩子,“求偶”是正常的,但是更應該立志于“求學”,這兩者都是正常的需要,“求偶”與“求學”兩者皆不可廢,而“求學”重于“求偶”,不能只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沉浸在兒女私情之中,荒廢學業。
所以說呢,毛詩本身所具備的修政勸世之意,不要說放在那個時候是良善的,就是放到現在,也未嘗沒有教育意義。
【詩經子衿原文及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子衿》原文及賞析03-27
子衿-詩經原文翻譯及賞析07-09
詩經青青子衿的賞析05-06
詩經子衿全文08-06
詩經子衿解析09-19
詩經子衿全文拼音版06-01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4-16
《詩經·羔裘》原文翻譯古詩詞賞析07-18
《詩經:桓》原文及賞析12-11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