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中的孝道觀念
《詩經》中所描述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時期,是我們研究中國傳統孝道觀念轉型與定向的重要時期。
《詩經》是記錄孝道觀念的重要典籍,從中可以發現不少孝祖、祭祀等文獻資料。然研究者多從卜辭、金文與典籍中追溯孝的源起,從儒家經典中明確儒家孝道,顯有學者研究孝在這之間的嬗變。筆者擬以《詩經》中記載,試圖對《詩經》中孝道觀念的興變作探討,以揭示其在孝的整個演變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孝的源起綜述
孝最早追溯于商代卜辭。但因西周前的史料甚少,資料有限且多以傳說為主,考古發現的金文、銘文相關記載少而解讀分歧多,固從第一手資料中尚難考定出孝道的起源。如李寶庫在《一顆閃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中認為“孝文化起源于原始社會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康學偉在《先秦孝道研究》指出孝產生于原始社會衰亡期;章太炎以“《孝經》皆取夏法”為論據,認為孝起源于夏朝;楊榮國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以“殷王小己死了,他兒子武丁曾為他守喪三年”為證,確認商代存在孝道;王常坤在《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中同樣認為孝產生于殷商時代;肖群忠從政治上的傳子制度和尊祖敬宗的祭禮過程兩方面來論證孝起源于周代。上述觀點論據多不充分,難圓其說,如鄭慧生在《商代‘孝’道質疑》中以商代卜辭中未發現有武丁守喪的記載及守喪之制線索等對楊榮國的觀點提出質疑。雖定論難下,說法不一,但縱觀各家之言,具有信史依據的孝道觀念在西周前出現并濫觴于西周是多數研究者的共識。
二、《詩經》中的孝道觀念
殷商時期,孝即是祭拜祖先,天、上帝與祖先崇拜交織,追孝、享孝是其主要內容和形式。西周末,國家衰敗,生活困厄,出現疑天、怨天的社會思潮,天和上帝遂與祖先分離。王慎行在侯外廬氏研究了《詩》、《書》以及金文中的“德”字后得出“德以對天,孝以對祖”的基礎上,得出周人德孝并稱,德孝的相對統一是周人孝道觀的重要特征。固西周孝道觀具有兩重涵義,即對父母先祖的孝以及對天和上帝的孝。
《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克配上帝!
《大雅·大明》:“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周頌·清廟》:“秉文之德。對越在天!
《周頌·時邁》:“昊天其子之,……我求懿德。”
《周頌·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周頌·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疚绎@德行。”
以上例中“德”換做“孝”詮釋,并無不順,且德皆是對于“天”而言,孝是德的最初概念,而德是孝的真諦。對西周諸王而言,尊崇天命,郊祀上帝,報答黃天上帝,對上天行孝即稱“德”,這就是“敬天”、“敬德”!对娊洝分胁环ν跽咝⑿械捻灀P:
《大雅·文王有聲》:“筑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周頌·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以上分別是對文王繼承先人遺志致孝思,武王永言孝思和成王永世盡孝的德行歌頌,西周將追繼先祖遺志、完成父兄事業稱為“追孝”,孝道觀念遂在西周盛行。除君王外,另有贊美西周王室和貴族享孝先人,皆有孝子孝孫的:
《小雅·楚茨 》:“孝孫有慶,報以介福!拶l孝孫。苾芬孝祀。”
《大雅·既醉》:“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周頌·雍》:“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周頌· 載見》:“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
除此之外,從《詩經》中又可探知西周的孝增添了敬奉父母的涵義,已由祭祖追孝向善事父母過渡。既表現出了對父母的服從和敬養,又有苦于兵役不能贍養父母的憂傷與哀痛。如下所列:
《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父母何怙?……父母何食?”
《小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小雅·斯干》:“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將仲子》中,雖有意仲子,卻不敢同仲子相會,只是因為父母可畏!掇ぽ肥堑湫椭幐栊⒆拥钠,詩中寫出兒輩由于兵役無法贍養、伺奉在世父母的悲嘆,表現了對父母的感恩之情。而《斯干》又表明了周人已經對孝道觀念有了深刻的認知,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責任,簡言之即是“父慈子孝”。
《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小雅·天!罚骸凹脼轲,是用孝享。”
綜上所列,周人在孝的對象上進行了延伸,除了郊祀上帝,祭享先人,還包括奉養父母,宗廟、大宗、朋友、兄弟和神明,對象廣泛。而從孝的基本內涵來看,孝已然由最初的敬天發展到敬人,由祭天拜祖到奉養父母,這為孝的轉型與定向發展起了決定作用,是最終確定的傳統儒家孝道觀念的基石。
三、結語
西周后,春秋戰國是個禮崩樂壞的時期,先秦諸子對此深刻反省,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孝已從西周初的“追孝”、“孝養”發展到孔子所謂的精神上的“孝敬”;從“孝友”發展為儒家的“孝悌”;從“孝死”進而發展為“孝生”。無論是從對象還是形式,或是內涵上來講,《詩經》中所反映西周的孝道觀念,是中國傳統孝道觀念最終確立的重要轉型和定向時期,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
【《詩經》中的孝道觀念】相關文章:
《詩經》中的孝道精神11-05
關于《詩經》中的孝道精神09-30
論《詩經》中的孝道精神10-23
《詩經·氓》中的周代婚俗觀念08-04
《詩經》的孝道精神07-16
《詩經》中常見的政治觀念08-19
詩經中的舞蹈11-30
詩經中的詩句09-26
詩經中的經典名句07-25
《詩經》中的“花語”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