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經《螽斯》
導語:《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輯。《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1、螽斯:蝗蟲。羽:翅膀。
2、詵詵:同“莘莘”,眾多的樣子。
3、宜:多。
4、振振:繁盛的樣子。
5、薨薨:很多蟲飛的聲音。
6、繩繩:延綿不絕的樣子。
7、揖揖:會聚。
8、蟄蟄:多,聚集。
譯文: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亂紛紛。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興旺又繁盛。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鬧哄哄。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興旺又繁盛。
蝗蟲拍打著翅膀,成群飛來聚成團。
你的子孫多又多,多得成片數不清。
賞析:
以蝗蟲來比喻生殖力的強盛,是本的主題。我們今天既不會歌頌蝗蟲(總把他同災難聯系在一起),也不會歌頌生殖力的強盛(因為我們面臨著人口爆炸的世界性難題)。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時非彼時,彼時亦非此時。我們的祖先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孫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聯系在一起,保留著濃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緣意識,同時,也體現了他們的生存法則:人多勢眾,以量的優勢而不是質的.優勢去參與生存競爭,使短暫的個體生命用遺傳的方式得到無限延伸。
生殖力的強盛,體現了物種的優越,是生物層面上競爭的主要手段。就人而言,用數量取代質量,用群體淹沒個體,又恰恰違背了競爭的基本法則:適者生存。
儒家思想對群體的重視而忽略個體,對血緣、等級的強調而不講公平競爭,大概與上述觀念有密切關系。不管怎么樣評價,這些思想對塑造民族心理起了關鍵性作用。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采火焰高。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人多勢眾。這些說法,便是老祖宗們由此給我們留下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