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經《凱風》賞析

時間:2022-09-14 09:59:59 詩經 我要投稿

詩經《凱風》賞析

  《凱風》出自《詩經·邶風·凱風》,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全詩四章,每章四句。關于《凱風》的主題,說法不一,一說贊美孝子,二說七子孝事其繼母,現代聞一多認為這是一首“名為慰母,實為諫父”的詩。《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詩經《凱風》賞析

  原文

  一、詩經——《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二、語出《山海經》卷一《南山經》

  “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此處“凱風”指南風

  翻譯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酸棗小樹苗。樹苗長得茁又壯,母親養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棗樹長成柴。母親賢惠又慈祥,我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就在浚城墻外邊。養育兒女七個人,母親養育多辛勞。

  清脆婉轉黃鳥叫,清脆婉轉似歌唱。養育兒女七個人,無誰能安母親心。

  賞析

  邶國原本是商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國,后來并入衛國。邶國在朝歌地區,今河南淇縣一帶。朝歌原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滅殷、占領朝歌后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東部是鄘、南部是衛。邶風是邶國的風土之音,也就是漢族民間歌謠。“風”用曲折、機巧的方法來進行勸諫,能起諷刺和教化作用。詩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遠和幾經多人口頭傳誦,已難以考證。母愛是人的天性,母愛是無法磨滅和改變的親情。歌頌、贊美母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凱風》以旁襯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母親辛勞地養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于長年操勞,母親的身軀如同酸棗枝條隨風彎曲,腰已彎、背已駝。而且到了老年,雖然有七個子女,卻無人盡孝。這種反常的情況和悲劇的命運,不禁令人對母親寄予深切同情而對不孝子女予以譴責和鄙視。詩的末節以黃鶯的啼聲婉轉動聽來比喻、諷刺子女們嘴上說的比唱得好聽,然而實際上言行不一或言而無信,或互相推諉而造成沒有一人對母親盡孝,導致老母在晚年時孤苦伶仃,無所依靠。

  《凱風》的另一個藝術特色是運用詩經常見的反復重疊表現手法。“凱風自南”詩句的重復,著重強調母愛就像南方吹來的和暖春風,把酸棗“嫩枝條”吹變成“粗枝條”,象征著母親把子女由幼年撫養到壯年、長大成人。另也重復“有子七人”的詩句,意在突顯以養育子女之眾多來表現母親的長年辛勞程度。令人讀后印象深刻、心靈震撼,更加感悟應該如何做人。

  拓展內容

  詩經《凱風》賞析

  【作品介紹】

  《凱風》是《詩經》里面《國風》中的一首古詩。關于這首詩的主題,歷來說法不一。《毛詩序》說:“《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認為是贊美孝子的詩。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一步說:“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

  【原文、譯文及注釋對照】

  《詩經·邶風·凱風》譯注題解:七子感念母親,自責不能安慰母心。

  凱風自南1,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3,母氏劬勞4。凱風自南,吹彼棘薪5。母氏圣善6,我無令人7。爰有寒泉8?在浚之下9。有子七人,母氏勞苦。黃鳥10,載好其音11。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注釋:

  1.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凱之義本為大,故《廣雅》云:‘凱,大也。’秋為斂而主愁,夏為大而主樂,大與樂義正相因。”

  2.棘:落葉灌木,即酸棗。枝上多刺,開黃綠色小花,實小,味酸。心:指纖小尖刺。

  3.夭夭:樹木嫩壯貌。

  4.劬(qú渠):辛苦。劬勞:操勞。

  5.棘薪:長到可以當柴燒的酸棗樹。

  6.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7.令:善。

  8.爰(yuán元):何處;一說發語詞,無義。

  9.浚:衛國地名。

  10.(xiàn huǎn現緩):猶"間關",清和宛轉的鳥鳴聲。一說美麗,好看。黃鳥:黃雀。

  11.載:傳載,載送。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釋】

  1、凱:樂。南風和暖,使草木欣欣向榮,所以又叫做“凱風”。

  2、酸棗樹叫做“棘”。棘心:是未長成的棘。作者以“凱風”喻母,以“棘心”自喻。

  3、夭夭:旺盛貌。

  4、劬(渠qú):勞苦。

  5、棘薪:已經長成可以做柴薪的'棘。長成而只能做柴薪,比喻自己不善。

  6、圣:古通“聽”。“聽善”是聽從善言的意思。

  7、令:善。以上二句言阿母是能聽從善言的,但我們這七個兒子之中卻沒有一個善人(不能以善言幫助阿母)。

  8、寒泉:似喻憂患。

  9、浚:衛國地名,在楚丘之東。似即作者母子居住的地方。下:古音如“戶”。

  10、(獻xiàn)(緩huǎn):黃鳥鳴聲,又作“間關”。黃鳥:今名黃雀,是鳴聲可愛的小鳥。

  11、載:則。“載好其音”即“其音則好”。這兩句是以鳥有好音反比人無善言。

  【題解及原文】

  這是兒子憐母的詩。本事不傳。《孟子?告子下》:“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大約母氏因小過不得志于其夫,陷于痛苦的境地,兒子悔恨不能勸諫,使阿母免于過失,又自責坐視阿母處境痛苦,不能安慰。

  【余冠英今譯】

  和風吹來從南方,吹著小棗慢慢長。棵棵棗樹長得旺,累壞了娘啊苦壞了娘。

  和風打從南方來,風吹棗樹成薪柴。娘待兒子般般好,我們兒子不成材。

  哪兒泉水透骨寒?寒泉就在浚城邊。我娘有了七個兒,娘的日子總辛酸。

  嘰嘰呱呱黃雀鳴,黃雀還有好聲音。我娘有了七個兒,有誰安慰娘的心。

  【白話翻譯】

  和風從南到,吹那嫩棘條。枝條隨風曲,母親多操勞。

  和風從南到,吹那棘枝條。母親敏且善,無奈兒不孝。

  寒泉何處有?就在浚城處。兒子有七人,母親卻勞苦。

  婉轉黃鸝音,歌聲真動人。兒子有七人,無人慰母心。

  【講解】

  關于《凱風》的主題,說法不一。《毛詩序》說:“《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認為是贊美孝子的詩。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一步說:“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這種說法在我們看來顯然有些牽強。而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總結今文三家遺說,認為是七子孝事其繼母的詩,則比較通達。現代聞一多認為這是一首“名為慰母,實為諫父”的詩(《詩經通義》)。筆者認為這是一首兒子歌頌母親并作自責的詩,這樣比較寬泛的理解,似乎更穩妥一些。

  詩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凱風吹棘心、棘薪,比喻母養七子。凱風是夏天長養萬物的風,用來比喻母親。棘心,酸棗樹初發芽時心赤,喻兒子初生。棘薪,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比喻兒子已成長。后兩句一方面極言母親撫養兒子的辛勞,另一方面極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責。詩以平直的語言傳達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詩的后二章寒泉、黃鳥作比興,“言寒泉在浚之下,猶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勞苦”,“言黃鳥猶能好其音以悅人,而我七子獨不能慰悅母心”,“其自責也深矣”(朱熹《詩集傳》)。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時,人飲而甘之;而黃鳥清和宛轉,鳴于夏木,人聽而賞之。詩人以此反襯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詩中各章前二句,凱風、棘樹、寒泉、黃鳥等興象構成有聲有色的夏日景色圖。后二句反覆疊唱的無不是孝子對母親的深情。設喻貼切,用字工穩。鐘惺評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筆之工若此。”(《評點詩經》)劉沅評曰:“悱惻哀鳴,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蓼莪》皆千秋絕調。”(《詩經恒解》)

  古樂府《長歌行》為游子頌母之作,詩云:“遠游使心思,游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命意遣辭全出于《凱風》。唐孟郊的五言古詩《游子吟》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實際上也是脫胎于《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兩句。蔣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婦女作的挽詞、誄文,甚至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這個典故來代表母愛,直到宋代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詞》中,還有‘凱風吹盡棘有薪’的句子。”(《詩經選注》)

【詩經《凱風》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賞析09-12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賞析09-12

凱風·詩經11-14

詩經凱風11-25

詩經《凱風》08-26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11-19

詩經·凱風全文解釋10-27

國學經典詩經凱風全文10-29

詩經凱風注音全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