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是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詩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詩歌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歌教學設計3
活動目的:
1、學生匯報在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的閱讀情況,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點,尤其是李白詩歌的風格。
2、通過交流、展示、朗讀、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詩作,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李白詩歌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以李白詩歌為代表的中華優秀詩詞的興趣。
活動內容:
交流在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詩歌,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詩。
活動準備:
1、課前開展李白詩歌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CAI(內含李白詩意圖、李白頭像、李白詩歌名句集錦等)及《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古典音樂磁帶。
3、學生自制有關李白詩的詩簽、書法作品、美術作品及電腦網頁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古典詩詞的意境,導入主題。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情境:
在剛剛結束的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同學們已通過課外閱讀認識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課件出示李白頭像特寫]一個月來,我們朗讀他的詩篇,追尋他的足跡,感悟他的心靈。今天,在此時、此地,老師和大家一同來――讀李白詩歌、品太白遺韻。
[用古典音樂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畫面并輔以教師深情的詩化語言,營造出古典氛圍,將學生引進古詩的.意境]
二、匯報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詩的資料。
1、為了使咱們相互了解各自的課外閱讀情況,請大家首先匯報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讀了多少首李白的詩?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問題(1)通過匯報交流對李白其人其詩的認識和了解,給學生勾畫出李白其人其詩的大致輪廓,彌補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問題(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學生閱讀、背誦李白詩歌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將讀到的李白詩歌分類。如:李白與明月、李白與山水、李白與友人
[李白詩歌留傳下來的有九百多首,題材各異,風格各異,其分類標準亦有很多。教者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熟悉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等為載體,引導學生將其按詩中的具體意象分類]
三、交流、擴展,共同品味。
1、將李白詩歌簡單分類后,問:你最喜歡李白寫的哪一類詩歌?能舉例嗎?誰和他(她)有相同的愛好?
2、請同學們尋找自己的閱讀伙伴,組成閱讀小組,在小組內吟誦、品味你最喜愛的詩。并請推薦出表現最好的同學,代表你們小組參加稍后的集體匯報。
[以此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研討。通過各種形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主動投入整理、賞析同類詩歌。]
3、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請各小組將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我們共同來品析李白詩歌的韻味,教師適時點撥。
[為了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除各小組推薦的人選外,鼓勵學生自薦。展示形式不限,朗讀、吟誦、書畫、唱歌等均可。展示內容可以是整首詩,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幾句]
詩歌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通過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從而熱愛詩歌。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開放地學習基礎上,能進行較充分的展示。
教學難點:
學生的準備要充分。對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在詩歌的海洋中,盡情地遨游,感受到了詩歌神奇的魅力,我們曾與詩仙李白同飲“花間一壺酒”,與張九齡共賞“海上升明月”,也曾與愛國詩人陸游遙望南宋“三萬里河,五千仞岳”,苦苦地期盼著“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其中,悠哉,美哉,悲哉,喜哉,心情跌宕起伏,感情錯綜復雜,同時,收獲也日漸增多,今天這節課,就請你們把自己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嗎?
二、我們先來進行古詩詞知識競賽
下面宣讀本次競賽的規則,請各組選手仔細聽好:
本次競賽的規則是:(生讀)
a:本次競賽共有四關,第一關名句薈萃,為必答題;第二關詩情畫意,為搶答題;第三關妙語生花,為搶答題;第四關詩海pk,為必答題。
b:請每組選出一名記分員,答對一題加十分,答錯不扣分。
c:本次競賽將決出冠軍組,亞軍組,季軍組。各組要賽出水平、賽出風格。宣讀完畢。
四關過后,看看誰是冠軍組。
現在,我宣布古詩詞知識競賽正式開始
導語:大家準備好,我們先來闖第一關:名句薈萃。名句是詩歌海洋中,散落的珍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誰的名句積累的最多。
第一關:名句薈萃(必答題)
要求是:每組發一張題簽,10道題,每題十分,五分鐘答完。答完后每組選出代表匯報。請組長領取題簽。
請第一組代表答題。大家仔細聽,如果他答不上,你可以搶答,每答對一題加十分,機會多多,可要認真聽呀。
第二關:詩情畫意(搶答題)
每幅畫中都有一首詩,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出示圖畫
(四幅圖,分別為詠物詩、抒情詩、邊塞詩、送別詩)
拓展:這四幅圖分別代表了詠物詩、抒情詩、邊塞詩、送別詩,四種不同題材的詩歌流派,從內容上分,除了這四種,你還知道哪些?舉個例子。
第三關:妙語生花(搶答題)
過渡:比賽緊張激烈,比分你爭我趕,塵該還未落定,讓我們拭目以待。詩海浩瀚,知識無限,詩詞歌賦,各領風騷。下面,我們就要來闖難度最高的.第四關詩海pk。群雄逐鹿,看看最終花落誰家?
第四關:詩海pk(必答題)
三、舉辦詩歌朗誦會
1、確定內容,準備好要朗誦的詩。選出匯報人員
(1)紙船——冰心(2)鄉愁(3)天上的街市
(4)西風頌——雪萊(5)風流歌——紀宇(6)感謝——汪國真
2、確定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可以是詩表演,還可以配樂朗誦。
3、主題:“金秋情”詩歌朗誦會主持人:隋寧張啟迪
四、欣賞自己創作的詩歌
1、學生進行展示,形式可多樣,
必須是自己寫的,可誦讀,也可給一幅畫、一張照片提詩;可以簡單地用兩三句話談談自己的創作經過,體會,經驗,方法等。
2、小結:同學們寫的詩,雖然稚嫩,粗糙,但都發揮了大膽的想象,寫出了童真童趣,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要我們勇于創作,樂于抒發即可。
五、總結:
同學們,在你們如歌的金色年華里,加入一些詩來點綴吧!它會教我們如何去面對萬物,如何去品味自然,如何去在對待人生,讓詩歌陪伴我們一生,今生今世,走遍天涯,讓我們與詩為旅,與詩同行。
附試題
第一關
a組、補充詩句:
1.少壯不努力,________。
2.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3.但使龍城飛將在,________。
4.紅酥手,黃滕酒,________。
5.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
6.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
7.________,天涯共此時。
8.零落成泥碾作塵,________。
9、人間四月芳菲盡,________。
10、________,江楓漁火對愁眠。
b組:補充詩句
1、日暮蒼山遠,________。
2、秋到邊城角聲哀,________。
3、一年好景君須記,________。
4、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________。
5、朝辭白帝彩云間,________。
6、碧玉妝成一樹高,________。
7、________,后不見來者。
8、________,悠然見南山。
9、________,孤帆一片日邊來。
10、千里黃云白日曛,________。
c組:補充詩句1、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
2、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________。
4、流水落花春去,________。
5、________,燕山月似鉤。
6、________,一覽眾山小。
7、遲日江山麗,________。
8、孤舟蓑笠翁,________。
9、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
10、留連戲蝶時時舞,________。
d組:補充詩句
1、車如流水馬如龍,________。
2、________,野渡無人舟自橫。
3、__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
4、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
5、不知細葉誰裁出,________。
6、洛陽親友如相問,________。
7、勸君更盡一杯酒,________。
8、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__。
9、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
10、________,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四關綜合知識
a組:選擇題,填序號
1、()的最高成就表現在唐代,()產生于唐代,興盛于宋代,
()在元代最盛行。a:詞b:曲c:詩
2、“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a:乘、搭b:同“座”c:因為
3.()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a:《詩經》b:《五經》c:《楚辭》
4、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a:杜甫b:李白c:王維
5、邊塞詩的代表人物是()()()
a:高適b:岑參c:王昌齡d:李商隱
6.《七步詩》的作者是()。a:曹植b:曹丕c:曹操
7.“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出自葉紹翁的()。
a:《游園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
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的詩句。
a:王勃b:李白c:白居易
9.古代詩歌按內容上分類:可分為()()()()()()
a:懷古詩b:詠物詩c:山水田園詩d:邊塞詩e:送別詩f:行旅詩和閨怨詩g:格律詩
1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詩句。
a:王維b:王之渙c:王勃
b組:選擇題,填序號
1、于謙是()詩人。a:唐朝b:宋朝c:清朝d:明代
2。“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是初唐文學家()、()、()、()的合稱。
a:王勃b:楊炯c:盧照鄰d:駱賓王e:韓愈
3、“李杜”是唐代大詩人()和()的并稱。韓愈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a:李白b:杜牧c:杜甫d:李商隱
4.《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a:張養浩b:馬致遠c:元好問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b:王昌齡《出塞》c:杜牧《江南春》
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
詩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唐代詩歌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
唐代詩歌的發展狀況
教學方法:
講解法
教學時間及課時:
三課時(20xx年11月20日-23日)
教學步驟:
一、唐詩發展概況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杰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
唐代初期,詩歌創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范圍,從臺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淪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于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制,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體的定型,對我國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它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現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但他寫得最好的詩是那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抒寫不遇的悲愴,但其中蘊含的是自信和抱負,情懷壯偉,有一種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偉大孤獨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的音調,無窮的韻味,創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陳子昂和張若虛藝術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信息。
盛唐是唐詩發展的高峰。此時詩壇群星輝映。王維和孟浩然善于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王維的山水詩融詩情畫意于一體,把人引向秀麗明凈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著蓬勃生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白可留。”雨后的松林間月色斑駁,流泉琮琮。浣紗女踏著月色從竹林間喧鬧著歸來;漁人正分開荷葉搖舟遠去。山村之夜,如詩如畫。他還有一些詩,寧靜中帶幾分禪意。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響最為明顯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詩人,有些詩寫得慷慨激昂,有的詩表現出濃烈的人間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寫出了人們深情惜別時的普遍感受,后來被編人樂府,成為離筵上反復吟唱的歌曲《陽關三疊》。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凈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過故人莊》寫做客田家的喜悅,恬靜的農舍,真摯的友情,充滿濃郁的生活情趣。《春曉》寫春日那種明媚靜美舒暢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個字,便寫出了無盡的情思韻味:“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暮煙籠罩中的一抹樹林,一輪水中月影。在這朦朧而明凈、深遠而靜謐的境界中,彌漫著一縷淡淡的鄉愁。孟浩然的許多詩,都這樣以極儉省的文字,表現多重境界和情思。這時和王維、孟浩然的詩歌風格相近的還有常建、儲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于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向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王昌齡寫了二十幾首邊塞詩,最有名的是《出塞》《從軍行》。他的邊塞詩有一種深厚的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其他題材的詩他也寫得很好,七言絕句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高適的詩風趨于雄壯慷慨:“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土,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俠氣質。邊塞詩人的代表,還有岑參。他寫邊塞風物的雄奇瑰麗,寫軍人的豪雄奔放。荒漠與艱苦,在他筆下都成了充滿豪情的壯麗圖畫。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后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噴涌而出時,如黃河之水,奔騰千里,一瀉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里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于朝廷黑暗的抨擊。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夸張的成分,寫愁生白發,說是“白發三干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于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艷。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
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后人稱為“詩圣”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瞬”的抱負,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三吏》《三別》《兵車行》《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現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的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歷史,因此他的待被稱為“詩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往往感同身受,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采取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為便于寫時事,他多用古體,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詩。在他—千四百多首詩中,律詩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詩的成就,主要是拓寬了表現范圍,盡力發揮律詩這—體式的表現力,既嚴格遵守格律規則,又打破格律的束縛。變化莫測而又不離規矩,寫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詩,都是例子。有時為了更完整地表現一個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組詩的形式。用組詩寫時事,是杜甫的創造。律詩,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詩,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杜甫與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噴涌而出,杜是反復詠嘆;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寫實;李是奔放飄逸,杜是沉郁頓挫。—般認為,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杜甫帶有集大成的性質,對于后來者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唐代中期,詩歌的發展走向多元化,出現了有明確藝術主張的不同流派。韓愈、孟郊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在盛唐詩歌那樣高的成就面前,另尋新路。他們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觀,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在這—派的詩人里,李賀是一位靈心善感、只活了27歲的天才詩人。在他的詩里,充滿青春樂趣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與過早到來的遲暮之感交織在一起。他的詩,想像怪奇而豐富,意象色彩斑斕,而且組合密集。在這個詩派里,他的詩有著特別鮮明的風格特征。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應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都寫有新題樂府,表示了對于國家的關心、對于黑暗現象的抨擊和對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樂府,有寫得好的,如《賣炭翁》等。在藝術表現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閑適詩,而藝術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趣味既不同于韓、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杜牧是寫詠史詩的大手筆,對于歷史的思索其實是對于現實的感慨,歷史感和現實感在流麗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蒼茫的嘆息中融為一體,《江南春》《泊秦淮》等詩都是詠史佳作。晚唐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唐詩的發展,到盛唐的意境創造,達到了意象玲瓏、無跡可尋的純美境界,是一個高峰。杜甫由寫實而走向集大成,是又—個高峰。中唐詩人在盛極難繼的情況下,另辟蹊徑,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別開天地,又是—個高峰。詩發展至此,大有山窮水盡之勢。李商隱出來,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驚人的才華,開拓出—個充滿朦朧、幽約的美,讓人咀嚼回味的詩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現心靈歷程的詩人,感情濃烈而細膩。他的愛情詩深情綿邈,隱約迷離,刻骨銘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詩(特別是無題詩)情思流動是跳躍式的,意象組合是非邏輯的,意旨朦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種解釋。他的藝術技巧,達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極大地擴大了詩的感情容量,為唐詩的發展作出了最后的貢獻。
晚唐后期的詩人們,有的走向華麗,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經無法和他們的前輩相比了。
二、詩歌自身特點
1、形象性
詩歌固然也重理趣之妙,但它—般不以嚴密的判斷、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雪花大,可以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詩);胡馬快,可以說“竹批雙耳峻,風人四蹄輕”(杜甫詩);說凄涼,就是“孤燈照寒雨,濕竹暗浮煙”(司空曙詩);話理想,就是“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詞)。這樣,才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或突出事物特點,使讀者獲得具體可感的藝術享受。
2、典型性
詩歌所描寫的形象并不是生活現實的實錄,有的雖然是實錄,卻也經過了作者的選擇、加工、提煉,這樣的形象就能代表更深、更廣的生活內容,就成為典型形象,成為典型人物、典型環境、典型動作、典型話語、典型場面等。典型的東西是概括出來的,因而是有代表性的,所謂“半瓣花”可說人情,“一滴水”可映光輝,“一鱗半爪”可知全貌。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詩中的“聞”和“逢”兩個動詞連接了幾十年的人事與滄桑。兩位老人的再次相遇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他們的淪落正說明了盛世的興衰。這樣的作品就很有典型性。
3、情感性
“情動于中而發于外”,這顯然是指詩歌創作。作者噴涌的情思當然不能用理性化的觀點進行分析。杜牧有一首《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人認為千里鶯啼,千里綠映紅,無—人得見,“千”當作“十”。后有人反駁說:“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他解釋說,“題云《江南舂》,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這反駁自然在理,詩人情之所至,脫口而出,是不能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的。前文所說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是如此。如果忽視了詩歌的情感性的特點,非要去迫問“燕山雪花怎么會大如席”這樣的問題,恐怕會貽笑大方的。
在詩歌中,情感的抒發在不少時候是間接的。有時使用間接抒情議論的方法,有時用典,有時跳脫(跳脫,指文意的跳躍與省略)。理解了其間接表現的手法,明白了詩中所用的典故,體味出其中被省略的顯得非常含蓄的部分,理解其思想內容才有可能。
詩歌特點的另一種概括:
1.詩歌最集中地反映現實生活。
2.詩歌具有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
3.詩歌的語言凝練、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因而有很強的音樂性。
三、常用名詞術語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詩經》中的“國風”,杜甫、白居易的詩等。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象和夸張手法來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的詩歌,就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風格:由于詩人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就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風格。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則沉郁頓挫。
●流派:指思想觀點、藝術見解和藝術風格相同或相近的詩人所形成的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體。詩歌的流派在盛唐最為典型: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詞的流派在宋代最為成熟: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為代表的婉約派,以蘇、辛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詩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風格,他們在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語言的運用以及創作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方面,都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婉約派詞寫得比較婉曲、含蓄,多以艷情為題材,嚴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詞,則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思想內容則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不嚴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詩人不只有一種風格,他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同為豪放派,蘇詞曠達灑脫,辛詞則慷慨憤世。
●意境: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生活場景,作者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情就蘊含在這種生活的場景中。這種包含著作者感情的場景,就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觀書有感》,描寫了由于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且清的“方塘”,但詩中的“方塘”,不僅僅是自然的方塘,它還包孕著作者讀書的心得,從而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既給讀者美的享受,又給讀者哲理的啟迪。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詩歌鑒賞的要點。詩歌中的形象既是指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紅葉等景物,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典型:以鮮明獨特的個性深刻顯示出一定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和規律的藝術形象。典型是衡量作品藝術性高低的主要標志。
●形神:對塑造藝術形象的要求。“形”指事物真實的外形或現象,“神”指形象體現出來的內在規律或本質特
課堂小結
1介紹唐代詩歌的發展概況,目的是讓學生對唐代詩歌有一個初步而相對系統的認識,對詩人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達到“知人論詩”的目的;
2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點和詩歌常用的專業術語,幫助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規范答題。
3選修1的教學,我們將采用觀看《唐之韻》的基礎上,逐步介紹唐代的每一個著名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詩歌和詩歌風格、特點。在結合講解詩歌的鑒賞方法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聯系來達到鞏固的目的。練習主要是課文后面的練習和練習冊里練習。
詩歌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這首詩從神態、顏色、香味3方面描寫了梅花的特點:墻壁角落里的幾枝梅樹冒著嚴寒獨自開出了雪白的花朵,遠遠看過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全詩雖僅有20字,卻寫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贊美了梅花高潔、堅強的性格。此詩意境幽遠,為詠梅之佳作。大班幼兒的語言結構敏感性有了明顯的發展,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朗通,感受古詩的語言節奏和韻律,體會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和梅花的特點,知道“凌寒獨自開”的寓意。
2.能按照古詩的的律、節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梅花》、古等曲(漁舟唱晚)、“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的作者。
(1)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
提問:畫面中是什么季節?梅花盛開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看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
(2)簡單介紹古詩的名稱、作者。
教師:這首古詩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
2.請動兒傾聽古詩,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1)教師有感情地朗通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和節奏。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提問: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詩突出了梅花的特點?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結合幼兒的回答講解古詩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詩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氣里,幾枝梅花在墻角堅強地挺立著,遠遠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
3.鼓勵幼兒嘗試按節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的律美。
(1)引導幼兒嘗試模仿教師朗誦通的的律、節奏,和教師一起看圖朗通古詩。
(2)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朗通,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3)組織幼兒通過個人、小組、集體、配樂等形式進行朗通表演,體會古詩的意境。
(4)組織“小詩人朗通會”,鼓勵幼兒大膽朗通古詩。
4.引導幼兒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請幼兒圍繞“你認為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為什么”進行討論、交流,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詩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搜集整理和合編小詩集,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
2、表情手勢要自然。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分享詩歌
1、教師導入: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詩歌有了初步了解,大家摘抄了許多詩歌并且開始嘗試自己寫詩歌。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詩歌,并且說一說你喜歡的原因。
2、學生分享詩歌,交流感受。
3、教師提問:這些詩歌叩擊了我們的心靈,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我們學習并掌握了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說一說在你收集詩歌的過程中,找到了哪些和詩歌或者詩人有關的資料呢?
4、學生交流詩人的經歷和詩歌背后的故事。
5、教師過渡: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詩歌,今天我們一起輕叩詩歌大門。
出示課件1:
(設計意圖:交流分享中呈現學生真實的摘抄本,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收集現代詩歌的渠道和摘抄的類型,激起學生收集、摘抄現代詩的濃厚興趣。)
二、師生合作,共商計劃
1、教師提出任務: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摘抄本,接下來就可以合編小詩集和舉辦詩歌朗誦會了。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共同制定活動計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出示課件2:
預設1:可以分成詩歌小組進行活動。
預設2:小組成員之間要明確職責和任務。
預設3:合編的小詩集可以有自己的創意和小組的標志。
2、教師引導:我們先來一起想想怎樣合編小詩集?其中可以編排哪些內容呢?
預設:可以是收集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
3、教師引導:小詩集的內容除了我們前期摘抄的詩歌和自己寫的詩之外,還可以有什么?
預設1:所摘抄詩歌的作者簡介。
預設2:詩人創作這首詩歌的背景。
預設3:自己寫詩時發生的故事。
預設4:現代詩歌的小知識。
4、教師引導:我們可以收集這么多的內容,你有什么好方法能給這些內容分類呢?
出示課件3:
預設1:按作者分類。
預設2:按形式角度分類。
預設3:按讀后的感受分類。
5、教師提問:有了內容,為了編一本小詩集,我們還需要考慮些什么?
出示課件4:
預設1:詩集的名字。
預設2:封面設計。
預設3:要有目錄。
預設4:有些內容旁邊可以配上插圖。
(設計意圖:明確活動任務,學生主動參與制定計劃,豐富內容,幫助活動順利開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激發學生開展活動的興趣。)
三、執行落實,開展活動
1、活動要求:我們在小組內任務分工,合編小詩集,然后選擇最喜歡的詩歌,采用最喜歡的形式把你們的詩歌朗誦給全班同學聽。
出示課件5: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學生朗讀,互相評價。
出示課件6:
4、教師提示:我們合作編成小詩集后,還可以舉辦詩歌朗誦會。同學們剛才已經想出了許多建議,大家根據商量的結果,分頭準備,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
(設計意圖: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給出活動提示,幫助學生在詩歌朗誦會上更好地呈現自己的朗誦成果。進一步交流安排,形成詩歌朗誦會方案,使得學生對詩歌朗誦會充滿期待。)
五、課后作業
繼續完善合編小詩集,開展相關活動,為舉辦詩歌朗誦會做準備。
【課后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輕叩詩歌大門”,圍繞現代詩的內容展開。本次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單元教學,展示成果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形式,要求學生在收集、創作詩歌的基礎上,能合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通過多渠道、多主題的活動豐富摘抄積累,增強對詩歌的感知;在詩歌教學中嘗試仿寫與續寫;從作者、內容、讀后感等不同角度對詩歌進行分類;討論分工,制作詩集,配合設計封面、插圖、序言、后記、目錄等,為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為了活動更好地開展,前期準備還需要更充分,放手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詩歌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天凈沙·秋思》,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并在勾連其他詩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勾連其他詩歌,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古詩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留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重要的藝術經典。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這兩首詩歌中的意象。
【設計意圖】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老師要補充一句:讀詩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師讀,同學們認真聽,標出易讀錯的字音,聽清節奏。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仿讀,讀準字音,重音、節奏。)
3、指名說說讀詩的感受,并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師鼓勵肯定。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三)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意象”。
1、賞析詩中的意象。
(1)介紹“意象”的概念。
古詩中的意象,可以這樣理解:象: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詩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來表達、傳遞。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齡仕途屢遭挫折,被貶龍標,李白深表同情和關切,寫詩遙表關懷,希望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李白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楊花、子規、明月等)
(3)楊花和子規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楊花,柳絮,是漂泊無依的形象。子規即杜鵑,啼聲哀切,“杜宇聲聲不忍聞”。)
(4)景物紛繁,作者選取它們是隨手拈來還是有意挑選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選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選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特選楊花和子規,不僅因為它們能點明暮春時節,還由于它們能烘托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作者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中的嘆息感傷之情。
3、師生共同總結詩歌意象的內涵和它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四)學習《天凈沙·秋思》
1、學生自讀詩歌,找到詩中描繪的意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學習成果)
2、本詩一詞一景,把多個意象直接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描繪了一幅蕭瑟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這個畫面。其他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表現了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與惆悵)
3、有感情地朗讀。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師生共同朗讀《天凈沙·秋思》。(低緩憂傷)
4、當堂背誦積累。
古詩不僅要欣賞,更需要積累。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古詩。(當堂練背,試背。沒背好的課后背誦并默寫)
【設計意圖】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積累
你還知道哪些詩歌中的典型意象?舉出具體的詩句為例,分析這種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
舉例如明月、蟬、柳、紅豆等。
【設計意圖】更進一步地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
朗讀課本后“積累與拓展”第五題中的詩句,課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發思鄉懷友之情的詩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經歷分類(如遭貶流放、戰亂流離、在外求學……)。
【設計意圖】閱讀積累更多詩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對古詩中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詩歌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兒童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詞匯:葉子、飛、吹、飄。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小樹葉、《大風和樹葉》、《葉子飛》磁帶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種各樣的秋葉)放《大風和樹葉》音樂,幼兒隨老師扮秋葉飛進教室。
2、涼涼的秋風吹過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有些小樹葉飄落到我們教室了,我們一起去拾小樹葉吧。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3、誰來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么樣子?
4、老師用詩歌里的語言進行小結。
5、小樹葉累了,我們讓它飄落到小椅子下休息會兒吧。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葉子飛》。
1、有首好聽的兒歌說的就是葉子,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的.名字叫《葉子飛》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
4、放錄音《葉子飛》,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5、提問:詩歌里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詞匯:葉子、飛、吹、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朗讀詩歌《葉子飛》
1、幼兒跟念兒歌——集體念兒歌——分男女念。
2、老師扮演大樹和風,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表演邊進行朗讀。
四、創編兒歌
除了詩歌里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說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么?我們來把它編到兒歌里去。
五、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什么樣的葉子,也把它編進兒歌里去好嗎?放《大風和樹葉》的音樂,幼兒學小樹葉飛出教室。
詩歌教學設計10
一、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二、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 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 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 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 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 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 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 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 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 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 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
【課時】
2課時。
【課型】
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讀──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枯藤昏鴉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二、三分鐘演講
三、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四、學習《觀滄海》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五、學習《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5、總結:
首聯兩句點題。“青山”當指北固山,在鎮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由感受寫到思鄉。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6、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是分寫。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學習《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一、學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
二、課堂練習:閱讀
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體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的關系是。
4、本詩以字統領全篇,先寫景,然后寫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體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懷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的關系是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無直接關系。
4、本詩以觀字統領全篇,先寫實景,然后寫虛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東漢四言樂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朝五言律詩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詩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南宋宋詞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代元曲悲秋思鄉
【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詩歌教學設計12
設計意圖: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期間為幼兒設計一系列的相關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一、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1.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3.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么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2.看背景圖,初步了解古詩大意,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了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
(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學習“明”字并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詩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準確朗讀并默寫這四首詩歌。
2、感知詩歌內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4、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學情分析
教師要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課前提示,結合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提高能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與大自然溝通,更好的體會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練、優美的語言及其他藝術特色。教師重點分析的內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學生對此單元學習內容的認識,打開學詩、讀詩的思路。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海》。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一)初讀
1、多媒體顯示誦讀節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幸運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教師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三)悟讀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觀滄海》一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是附言,是為合樂而加,與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這幾句最能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背誦全詩。(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聞名。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讀
1、聽讀詩歌,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活動設計】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決的再由教師點撥。
提示:首聯: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為“江春”做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唐人以來,少有此句。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互為因果,渾然一體。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三)悟讀
1、“潮平兩岸闊,風正(順)一帆懸”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春水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大江之上,一葉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掛在江面之上。
2、說說你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學生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簡介(先由學生簡介,之后多媒體顯示)。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好友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一)初讀
多媒體顯示誦讀節奏,要求學生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拍有××/××/××/×,××/××/×/××。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停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二)細讀
1、根據注釋,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這首詩的各聯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提示:①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后兩句抒情,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一起到龍標。
②聞道龍標過五溪;隨君直到夜郎西。
(三)悟讀
合作探究:1。詩人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這是什么寫法?
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月亮人格化,請她將自己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借物抒情。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愁,這首詩借月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小結: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無形的思念為有形的形象使這首詩充滿同情和關切之情。
背誦全詩。
五、學生自學《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及解題(學生小組交流即可)。
(一)初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象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怎不叫人心碎腸斷?
(二)細讀
思考:《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讀后明確: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悟讀
展開想象,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課后完成)
背誦這首小令。
結束語:
本課所選的四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多誦讀詩歌,在精美的語言與深遠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觀實景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壯闊景象。
虛景——日月、星辰——博大胸懷胸懷博大統一天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楊花落子規啼寫景(時令)。
次句過五溪事件。
結句愁心寄明月抒情思念關切。
次北固山下。
敘事青山外、綠水前旅途奔波之苦。
寫景平、闊、正、懸。
江上所見景色海日、江春寫景點明時令抒情。
鄉書、歸雁鴻雁傳書之思思鄉之情。
天凈沙秋思。
寫景古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深秋晚景圖悲涼。
古道、西風、瘦馬。
抒情夕陽下腸斷天涯思鄉之苦思鄉。
惜緣。
詩歌教學設計14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力求體現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匯、拓展思維空間。因為學生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對于每個季節的特征也基本了解。所以教學本課應該努力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色彩鮮明的圖畫中感受四季的美,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閱讀和創造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教材說明】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后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優美,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里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并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復習鞏固識字,指導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及本班學生實際,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七、兒、九、無”4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模仿課文自創詩歌。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自創詩歌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教學準備】
課文課件、生字卡片、擬人貼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活動】
請大家拿出手,摸著自己的胸口說:“我是最棒的!”再用手搭在同桌的肩上,對你的同桌說:“你是最棒的!”最后讓我們齊聲說:“我們是最棒的!”
【設計意圖:自信心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 。課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上的自信,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走進生活,初步感受四季美。
1、同學們,什么季節已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相機板書:秋季)你是從哪兒發現的?(學生根據身邊現象談:樹葉、玉米黃了,天氣涼了,蘋果熟了等。)
2、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在你眼中,它們又是什么樣的?(學生根據生活閱歷談:春天桃花粉紅,夏天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西瓜,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等。)
3、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點,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欣賞這四季美麗的風光,高興嗎?(課件播放四季美麗的風光圖片。)
4、現在,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嗎?(相機板書:四季,用筆要慢,學生書空,齊讀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四季的兒童詩。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學生擁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在觀察圖中整體感知四季的景物,培養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二、讀中學識字,讀中感悟美。
1、我們欣賞的圖畫美,課文描寫的更美。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吧!(配樂,學生邊欣賞邊聽教師范讀課文。)
【設計意圖:詩歌的教學范讀特別重要,教師朗讀的投入不僅能引領學生進入詩境,同時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2、你也想讀一讀課文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來學習,邊讀的時候把今天要認識的漢字娃娃用圓圈圈出來,多讀幾遍。
3、讀好的小朋友與小伙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經認識了讀給小伙伴聽,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還不認識的交流交流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4、識字(生字寶寶可調皮了,他們一個個都跑出來想考考大家呢!大家準備好了嗎?) ⑴ 、出示“圓、秋、雪、肚”4個帶拼音的生字(將這四個字的偏旁涂上紅色),這些偏旁你認識嗎?你是在哪里認識這些偏旁的?這些偏旁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交流已有的識字經驗,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對知識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通過仔細觀察偏旁的變化,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⑵、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座交流識字方法。(先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再互相檢測)
⑶ 、請你來當小老師,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么?(比如:“說、是”是翹舌音;禾+土=秋,月+土=肚,口+十=葉;“是”和“足”“驚”和“就”長得像,別記混了等等。)
⑷、開火車認讀生字和生詞。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課間游戲:摘蘋果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間游戲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為識字還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平臺】
5、朗讀感悟:
⑴ 將這些生字送回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請你試著讀一讀。(自由練讀課文)
⑵ 指名讀文,聽聽他讀得怎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加強學生的間的互相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⑶、選讀:
選讀自己喜歡的內容,注意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⑷、感悟:
反復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如。每小節講的是一個季節,課文講了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都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重個體差異,保護學生感悟。】
三、做輕松操,放松心情。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做1分鐘有趣的輕松操。
【設計意圖: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長的特點,在教學內容進行到一半或一大半的時候,教師帶著學生做1分鐘有趣的輕松操。這樣放松了學生的心情,使學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環節打下基礎。既注重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寫字指導。
1、 出示“七、兒”兩個字,認讀。
2、 這兩個字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筆畫,你知道它是什么嗎?這個筆畫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新的筆畫:豎彎鉤。(教師示范豎彎鉤的寫法)在你喜歡的地方書空,每個筆畫各寫兩遍,注意筆順規則。
3、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問:這兩個字怎樣寫好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4、 練寫。(老師示范豎彎鉤的寫法:折角運筆的方法,要寫得圓潤。)根據觀察所得先描紅,再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獲真不少!認識了11個生字,寫了兩個生字,讀熟了課文。為自己祝賀祝賀!下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四季。
【設計意圖: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
詩歌教學設計15
一、設計意圖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將如期而至了。清明節是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每一個節日背后,都有一個相應的闡釋與表達系統,深入細致地融入民眾生活。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不僅是人們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系,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基礎。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中華古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作為一線的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地結合,使幼兒在詩情畫意里感受由中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的民族文化傳統,使幼兒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與傳承。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三、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里,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么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六、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設計(15篇)01-09
詩歌《觀滄海》教學設計05-21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04-16
詩歌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10
詩歌教學設計(通用19篇)04-26
《鑒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06-09
中班詩歌教學反思02-18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2-18
詩歌教學活動方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