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歌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于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廿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下面是二十四節氣七言詩歌,供大家欣賞。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歌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后,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原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著密切的關系。北極星位于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于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而在軸邊上的北斗星看起來就象圍繞著北極星轉一樣,這就產生了“斗轉星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我國古人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采用土圭測影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日短至)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均分24等份,每“節氣”之間的時間相等,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廿四節氣,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氣候特點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一個要素。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東南季風為我國帶來海洋的水汽,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會最先得到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形成豐富的降水,也就成為了我國年降水量最為豐富的地區。西南季風也為我國帶來降水,可影響到我國華南一帶;當西南季風發展強盛時,也可深入到長江流域。我國的南方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就是典型的雨熱同期。
由于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我國北方的西北地區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成為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區。而我國北方的華北、東北地區相對于西北地區較近海洋,在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會進入全年中降水較多的雨季。從降水的季節分布狀況來看,我國北方的華北、東北等地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雖降雨期短、降雨量少,但也是表現為“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征,所以我國北方的華北、東北等地區氣候也是屬于“雨熱同期”。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歌】相關文章:
歌頌黨的詩歌七言06-08
頌黨恩七言詩歌05-18
二十四節氣的詩歌08-19
二十四節氣立冬詩歌11-09
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詩歌06-10
二十四節氣春詩歌06-07
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詩歌大全06-23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詩歌10-12
小學二十四節氣詩歌(精選24首)08-03
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歌謠、詩歌和對聯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