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時間:2022-12-15 15:56:19 詩歌 我要投稿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范文(精選11篇)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于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游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么游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愿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游戲運用制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游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云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致的想象時,設計了游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最后,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游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艷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范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并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游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在反復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愿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于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于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艷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范朗誦中借助于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導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云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云飄,并用語言說:"白云白云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云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游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里?""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里,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里?""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游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擴展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里說了些什么?"(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后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么?""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了解詩歌中的白云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后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么?""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只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游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寶寶們多么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于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2

  一、簡析教材

  1、說教材內容:詩歌《家》選自南師大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大班上冊。《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內,將大海、云朵、地下、森林想象為珊瑚、大雨、石油、蘑菇的家,讓幼兒產生無限的遐想,又調動起孩子已有的經驗,使幼兒有一種親切感,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在結束句“小朋友到動物園玩,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的想象拉回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對幼兒很有趣,也有余蘊的感覺。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了,整首詩歌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幼兒喜愛和接受。重復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于記憶和創編。符合大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學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及作品的情感脈絡,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系個人已有經驗擴展想象,并創造性地進行表述。”因此適合大班教學。同時,通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說教學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確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內在的溫馨和美的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復結構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說教學重點、難點: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因此,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內容,把握詩歌內在的溫馨和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有感情的朗誦。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我把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定為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法

  1、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游戲置于學習詩歌之前。為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使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感受家的內涵。在理解學習詩歌過程中采用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游戲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愿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配合教師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激勵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及理解力。

  2、教學準備:為了使活動寓教育于生活情景及游戲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運用視頻資料、掛圖、圖書,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認識、了解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以獲得有關于事物歸屬關系的經驗。

  (2)物質準備:根據詩歌內容,制作教學視頻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云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

  三、說學法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等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溫馨和美。日常活動中利用掛圖、圖書、觀看視頻資料等引導幼兒觀察,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以獲得有關于事物歸屬關系的經驗。在仿編的過程中調動這些已有的經驗想象,讓孩子在活動中言之有物。

  2、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并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3、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建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視頻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云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1、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利用視頻資料、圖片、圖書、周圍環境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于事物歸屬關系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2、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游戲置于學習詩歌之前。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幼兒游戲時,全面觀察幼兒操作,了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游戲后,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么這么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3、理解學習詩歌

  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游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先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再提問引導幼兒結合圖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整體朗誦,前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掌握詩歌的重復結構,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4、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在幼兒語言仿編活動中可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由于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如藍色的大海還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并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畫面上添加。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范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里……”,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后半部分就可以了,掌握詩歌的重復結構,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引導幼兒分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于嘗試,樂于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后,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并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五、活動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表現形式,以優美的語句和意境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在教學活動中,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和圖片,給幼兒強烈的視聽刺激,提高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詩歌《春天》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語言教材,適合大班幼兒學習。這首詩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聲音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既讓幼兒欣賞春天的美景,又讓幼兒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描繪和制作春天美景的強烈愿望。

  本次活動的知識點:讓幼兒理解和體會詩歌的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課前老師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季節的變化,讓幼兒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特征,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重難點:

  熟悉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詩歌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會用感覺器官感受春天,并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4.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學準備:

  1.春天的圖片

  2.彩筆、貼紙、膠棒、剪刀等。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根據《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讓幼兒更好地掌握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容,同時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做做的過程中輕松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程序:

  一、導入活動。

  在歡快的《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師)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都看到、聽到了春天的什么變化呢?

  請幼兒自由談一談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

  (師)總結:春天里各種顏色的花都開了,小朋友開心地笑了,連小燕子和青蛙都唱起了歌。

  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春天。

  (播放圖片)

  二、欣賞詩歌,初步理解作品。

  老師把這些編成了一首詩歌,請你們聽一聽,聽完之后告訴我在詩歌你聽到了什么?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詩歌的題目是什么?在詩歌里你聽到了什么?

  三、欣賞詩歌,感受文中的優美意境和詩歌的語言。

  春天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都有什么顏色?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誰在笑?小池塘為什么笑了?(幫助幼兒理解風吹出的波紋)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誰在歌唱?

  這首詩歌真美,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遍,大家邊聽邊跟著一起朗誦。(全體)

  四、動手操作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靈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春天的景色做出來、畫出來吧。將幼兒分成2大組,再自由結合分成6小組,分別做彩色的、會笑的、會唱的春天。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每組推選一名用詩歌里的語言朗誦自己的書。

  4.分組讀

  5.集體讀

  活動結束:小朋友們制的書真漂亮,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好嗎?

  延伸:準備材料放在操作區,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操作。寫上XX班出版,也可以向別人推銷自己的書,帶回去給家長看,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4

  一、說活動背景:

  這是一首清新、活潑的小詩,作者從孩子的眼光以擬人化的手筆向我們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麗畫面,為我們創設了一個兒童想象的世界,涌動著孩子對周圍世界的純真、喜愛的情感基調。中班的孩子喜歡活潑、有趣的文學作品,能理解簡單的詩歌內容,能初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但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體驗不夠。因此這也是老師在引導中班孩子情感體驗方面的一個教學方面的挑戰。于是,本活動我主要抓住實物和倒影的關系,通過理解幾個動詞,如:抱著,搖著,照相、捉迷藏,幫助孩子體驗詩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新《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動目標:

  1、在欣賞詩歌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容。

  2、積極參與文學活動,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體驗詩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樂的情緒。

  二、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鼓勵家長帶領孩子在白天和晚上觀賞同一處美麗景色,讓孩子感知其中的區別。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主要是兩幅場景圖,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著太陽,小鳥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著月亮,星星,小魚在游動。”配有動畫以及配樂朗誦的詩歌。

  三、說教學方法:

  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觀形象的教具和教學方法,我會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四、說活動程序: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環節,接下來我具體談談每個環節是怎樣開展的。

  第一環節:觀賞動態畫面,激發講述興趣。

  教師點擊課件,屏幕展示動態畫面,說:小朋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呀?這里為幼兒創設了自主觀察,大膽表述的空間。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現為看到什么就講什么,因此,說的會比較零碎,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孩子有順序的講述,可以先說說這幅圖上有……。有……。還有……。;那幅圖上有……有……。還有……。,幫助幼兒能比較完整地講述,隱性提示幼兒整體觀察,然后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這里兩幅畫面說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樣的?晚上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來聽詩歌《我家門前小池塘》。

  第二環節:欣賞、理解詩歌,體驗詩歌中美的意境和快樂的情緒。這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所在。我分三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驟:欣賞詩歌,理解、感知詩歌第一段。

  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動態場景,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豐富的表情、合適的體態語,吸引幼兒專注、認真地傾聽,幫助幼兒初步感知詩歌所蘊含的美的語言和美的意境。接著老師提問: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樣子的?把畫面切換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單獨一張放大。此時中班的孩子可能會結合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的語言零碎的說出一些內容,老師要注意及時反饋和梳理,從而豐富詩歌中的句子“白天抱著金太陽”“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并鼓勵幼兒說一說,做一做。然后老師問:為什么說是“抱著”金太陽?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呢?這里,老師重點抓住兩個動詞“抱著”“照相”,通過做一做,玩一玩,幫助孩子加深這兩個詞的理解和體驗,從而進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溫馨和快樂。最后,帶領幼兒有感情的念念詩歌第一段,在誦讀的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就會自然而然的激發出來了。

  第二步驟:再次欣賞,理解、感知詩歌第二段。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并伴有配樂朗誦,引導幼兒傾聽。由于第一遍欣賞相隔了大約7———8分鐘的時間,對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憶詩歌第二段的內容,那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詩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視聽結合,為接下來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務。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作用于幼兒的眼、耳,能大大增強幼兒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詩歌。詩歌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樣,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搖著”“捉迷藏”這兩個動詞,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幫助幼兒感知和體驗。當幼兒講述后,教師要及時反饋和豐富詩句,并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最后鼓勵幼兒有感情地念一念。

  第三步驟:以朗誦第三段的形式小結。

  教師說: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難怪柳樹整天樂,沙沙沙沙笑聲響。稍作停頓后說: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讓我們跟著念一念吧!自然過渡到第三環節。

  第三環節: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本環節我也分兩個步驟開展。

  第一步驟: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鼓勵幼兒一邊欣賞一邊跟念。跟著錄音朗誦,有二段心理就沒有負擔,而且在前面的環節里幼兒已學說了詩歌中大部分的語句,跟誦就顯得輕松而自然。

  第二步驟:教師帶領幼兒加上動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誦,在朗誦達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驗詩歌中快樂的情感。

  第四環節: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說:如果你家門前有個小池塘,還會有怎么樣的景色呢?

  這里又給了孩子一次講述的空間,鼓勵孩子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專注微笑著傾聽,對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給以引導,用清楚規范的語句反饋給他。最后老師鼓勵孩子在美工區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畫下來。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詩歌是最美的,最簡約的語言。它就像一杯陳年醇香的佳釀,滋養著炎黃子孫的血脈;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著民族的魂魄。古典詩歌是所有高職院校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之一,課程設置的意義無需多言。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它包蘊了作者的情思,滲透著民族氣息,承載著文化精神。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對詩歌的研讀,能體味其中的人生百態、歷史文化和情感生活,學生在詩歌的浸潤與熏陶下,一定會更好地譜寫自己的詩意人生。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認為本詩的教學目標可歸納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誦讀、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體味作者的審美情感,感受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美語言,吟誦涵泳,熏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閱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和教法與學法

  (一)學情

  學生自小學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到詩歌,他們有比較長的詩歌學習經歷,對于詩歌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從小學、中學的學習經驗看,他們的學習深度和廣度還不夠,且相對于通俗易懂的現代文作品,詩歌單元也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非文學專業的學生,語言基礎和知識積累相對不足,因此在此單元,教師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學生共同學習這些詩歌。

  (二)說教法

  1、方法導學,授人以漁。對五首古詩采用分著教,合著比。通過學習本課的五首詩歌,學會賞析品評古代詩歌的方法。

  2、貼近文本,以讀貫串。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在本課要教會學生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美讀”課文:吟讀,讀出韻味;譯讀,讀出意境;背讀,積累語句;品讀,品評意趣;說讀,拓展詩意。

  (三)說學法

  在充分的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個性,體驗、感悟、參與、創造。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利用音響設備給同學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詩歌,營造氛圍。

  2、學生自由發言:用回憶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詩歌的復習。

  (二)基礎知識:

  1、對歷史上各個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作者做一個系統梳理和介紹。

  2、關于詩歌體裁、詩歌風格、常用藝術手法的介紹。

  (三)整體感知:

  因為第一單元的詩歌篇數很多,為了做到全面去學習語文這門課程,教師給同學們指出較難且比較經典的詩歌,如《詩經·采薇》、《詩經·氓》、《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等,這些詩歌是教師課堂上講授的;畫出相對簡易的詩歌,如《燕歌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虞美人》等,這些難度不是很大的詩歌讓學生分組討論與講授;剩下一些比較簡易的詩歌,如《泊秦淮》、《梅花》、《鵲橋仙》等留給學生自學。

  (四)課后作業:

  預習本單元的第一課《詩經·采薇》,了解《詩經》有常識。

  四、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基礎知識,展現詩歌時間發展脈路圖。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先秦,詩經,楚辭,兩漢,樂府,古詩十九首

  魏晉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陶淵明,謝靈運等詩,唐朝,四杰,王孟,李杜,小李杜等

  宋朝,江西詩派,蘇軾,中興四大詩人,王安石等,元明清,元好問,前后七子,趙翼,龔自珍等

  六、教學理念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又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強化,在自己的教學中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導,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在多媒體設備健全的今天,在課堂上輔以音頻和視頻資料,聽覺與視覺的沖擊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可以做到寓教于樂,提高教學的效益。同時教師應具備反思意識,在課后多聽學生的反饋信息,多學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完善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最后一首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之前詩歌鑒賞的延伸和提高,對后邊的宋詞鑒賞起示范作用。《登高》是一首達到了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高度統一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歌飽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胡應麟推崇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第一。”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在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掌握古詩鑒賞方法,為提高高考古詩鑒賞作好鋪墊。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在初中學過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有一定的古詩鑒賞基礎,但對詩的了解較浮淺,除背誦、記憶外,并不專注于詩歌本身的意象、意境與情感。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古詩詞誦讀的訓練,使其學會品味詩歌的意境,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技能

  1.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知人論詩,把握全詩脈絡。

  2.反復誦讀,學習其寓情于景的表達技巧,鑒賞詩歌深層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懷走進詩人情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郁情。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和步驟: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2.了解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并熟練背誦。

  教學難點:

  在朗讀背誦中,感受詩人悲涼的內心世界,領略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境導入法。多媒體展示蕭蕭深秋,重陽佳節日作者獨登高臺,憂國、憂民、憂身,無盡悲涼,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2.誦讀感知法。反復吟誦,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感,激發想象力,進入詩歌意境。

  3.講析法和點撥法。由于學生知識積淀有限,難以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因此,做一些課件補充杜甫及當時歷史的有關重要信息,并進行必要的點撥。

  4.討論法。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對文本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討論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需要,激活課堂氣氛。

  學法:

  反復誦讀,使學生自主地思考、討論問題,從感知到理解,從“學會”到“會學”,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能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又培養想象力,感受到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投影畫面,配樂欣賞)

  在一千二百年前的一個秋天,夔州江邊,一個年邁狐愁的老人,在一個本是闔家歡慶的'日子,九九重陽節這天,獨自一人拖著多病的身體登上長江峽口的高臺,寒風凜冽,萬木凋零,混濁的江水洶涌奔騰,幾只孤鳥回旋在天空,遠處不時傳來猿的哀鳴。面對這一切,老人萬千感慨涌上心頭: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困潦倒,孤獨在外漂泊,仍不忘國家的戰亂。俯仰之間,詠出一首千古絕唱!大家能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老人,欣賞他的著名詩篇《登高》。

  (投影課題)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及詩歌背景,知人論詩。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適當補充。(多媒體展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于長安城南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圣”。其作品有《望岳》、《麗人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背景: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詩人離開成都,衣食無著,年老多病,住在夔州,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寫這首詩時,雖安史之亂已結束,但地方軍閥乘時而起,互奪地盤,社會仍一片混亂。

  (三)指導誦讀

  (設計依據: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

  如何更好地誦讀?1.老師范讀2.學生聽讀3.個別朗讀

  (投影誦讀要領)

  1.理性把握:理解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內心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

  2.感性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

  (四)賞析詩句

  1.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讓學生思考,這一句中有哪“六景六色”?

  明確:對仗工整,語言精煉,十四字寫出“六景六色”:“風”、“天”、“猿”、“沙”“鳥”,分別用“急”“高”“哀”、“清”、“白”“飛回”描寫。

  (2)教師點撥,師生共同討論

  句式結構契合,渲染出秋天來臨的緊迫感。“風急”、“天高”、“猿嘯哀”均為仰視,“渚清”、“沙白”、“飛回”,又從俯視到仰視。在這俯仰之間,秋風撲面而來,極目所見,高天在上,猿鳴耳畔,沙渚在下,鳥轉空中,使人卷入無盡秋意之中。景物全出,視野開闊,胸懷博大。

  2.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江蘇滾滾來”。

  這句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想聯系杜甫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想到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到了生命之秋。“漂漂何所以”生命是短暫的。作者寫這首詩時已55歲,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這使我們不禁聯想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面對滔滔而逝的江水,作者無奈的感嘆時光如東逝水,自己一生功業難成。但作為一個有闊大胸懷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或對生命短暫的想不通,他知道自然規律,能豁然對待。這足以讓我們看到他坦蕩、胸襟的開闊。它起到了烘托氣氛,渲染悲涼的作用。

  3.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賞析這句時,我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這聯詩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試作具體分析(投影展示)

  明確:萬里—漂泊地遠—悲悲秋—時之凄慘—悲

  作客—羈旅—悲常作客—久旅—悲

  百年—遲暮—悲多病—衰疾—悲

  臺高—迥處—悲獨登臺—無親朋—悲

  作者將上兩聯景物描現實寫中蘊含的感情明朗化。久容最易傷秋,多病偏聽偏愛登臺,“萬里”與上聯的“不盡”相關照,寫出時間的悠長;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把自己的悲苦表現得既為深且廣。這不是常見的客居鄉愁,人生有限方覺秋之悲愁,詩人分明是在慨嘆有限人生與永恒存在的深刻矛盾,以及人生矛盾面前的種種無奈。

  4.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濁酒杯。”尾聯與頸聯緊密銜接,因果相承。“艱難苦恨”四字蘊意豐富,詩人憂國、憂民、憂身,憂愁得兩鬂斑白,要借酒消散這無盡的憂愁吧,卻因為疾病而斷酒了。又添一恨,無限悲慨。

  “白日放歌順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石”。在這里為何又“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特愛喝酒,我們學過的詩句有:

  (五)思考與探究(結合作者生平,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1.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

  2.試總結杜甫晚年律詩特點。這首詩前兩聯寫景,后兩聯寫情,整首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突破早期較多實的風格,不拘泥于現實生活本身,融奇妙的構思,精練的詩句,華麗的色彩、深遠的意象于一體,升華思想情感,追求藝術美、空靈灑脫。

  (六)作業:

  看誰背的杜甫名句多,同桌互查。

  六、課堂評價

  學生能整體把握詩歌脈絡,了解詩人身世遭際和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詩歌情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郁情懷。并通過反復誦讀,學習文本寓情于景的表達技巧,從而鑒賞詩歌的深層含義。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要說的是中班語言活動:詩歌家。我對《家》的說課做了如下設計。

  一、說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描寫了一個具有依屬關系的大自然和諧美景,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快樂的幼兒園,讓幼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由物及人,讓幼兒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到家的深層含義。

  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欣賞、理解詩歌,能夠結合圖片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詩歌的句式仿編詩歌,體驗的仿編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自制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

  2、白云、小魚、小鳥、小羊的頭飾,各占本班幼兒的四分之一。

  3、藍天、河水、樹林、草地大幅畫。

  4、配樂朗誦錄音

  四、說幼兒

  農村的幼兒在語言表和我理解方面都發展的不是很好,要做好語言學習的鋪墊準備。做中班有了一年的幼兒語言學習,也能完成活動目標。針對這一點,我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來學習語言,通過游戲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的語言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五、說重點難點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于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六、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七、說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采用了觀察法、游戲法、直觀感知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游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

  八、說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語言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學習藍藍的天空、白云、清清的小河、綠綠的草地、小羊、密密的樹林、小鳥等語言,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存屬關系,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游戲置于學習詩歌之前,以為迷路的小魚、小鳥、小羊等找家為由,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依屬關系,幼兒游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了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游戲后,我發出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么這么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事物的歸屬關系,理解家的含義,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首先,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PPT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整體朗誦,前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后,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云、小羊、小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悅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并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范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里……”,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后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于嘗試,樂于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后,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并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考點分析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是閱讀“古代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內容。能力層級為D級。古代詩歌里形象的主體應該是由是個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容構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點之一。

  2.學習目標

  掌握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

  提高答題的規范性。

  要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詩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確定第一個學習目標;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還要明確答題的步驟,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數,必須落實在卷面上,所以規范答題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課時安排:1課時

  3.學習重點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小說作品,對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說的相通的,但在具體答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將解答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確定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4.學習難點

  提高答題的規范性。許多同學對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題時卻不夠規范,導致失分。學生答題不夠規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題步驟,二是書寫不夠規范。所以提高答題的規范性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生

  高三一班學生普遍熱愛語文,作為理科生,對詩詞的興趣非常濃厚,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容易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然而古代詩歌鑒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時有畏難情緒,因為詩歌的語言凝練,思維又具有跳躍性,所以需要讀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題也不規范,所以應對學生做必要的鑒賞指導。

  三、說教法

  “講練結合 ”的方法。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所以在一節課中,講練結合的方法既能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踐中。

  五、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設計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人物競猜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高考面對面

  1.考綱詮釋:(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確《考綱》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方法指導:(設計理念: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題:(設計理念:精選典型試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四)課堂練習:(設計理念:學以致用,訓練學生規范答題。)

  (五)課堂小結:(設計理念:總結方法,讓學生答題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結合詩句簡析形象)

  (3)形象的意義——情感

  (六)延伸閱讀室:(設計理念: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明確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義——情感

  六、課后反思

  通過典型例題中五首詩的分析講解,學生掌握了詩歌中人物鑒賞的分析方法和答題步驟,上課學生反應積極,對詩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時間關系還需多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考點分析

  《考試說明》中對古詩詞鑒賞方面的總體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從題型和考察的內容上具體可以做以下闡釋:

  1.了解詩詞的體裁、題材,格律等基本常識

  2.理解詞句的內涵

  3.品味精彩詞語的意蘊(煉字)

  4.鑒賞詩詞的思想內容:體味感情,把握主旨,分析領會意境

  5.對詩詞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風格進行賞析

  6.對詩詞進行比較、賞析、評價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而高效地地完成高考語文試卷中詩歌鑒賞部分的三道題目,提高同學在古詩詞鑒賞方面的學習能力,我認為在高三的復習課上可以針對同學們現在的缺陷,如主旨把握不準,容易斷章取義,瞎猜亂蒙、語句含義弄不清,容易表面化等問題,在教學時抓住他們這些鑒賞的“軟肋”,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總結鑒賞古詩詞的規律和方法,不斷地將同學們引向規范化思考、規范化答題的要求中。基于這些考慮我制定了本次教學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明確考綱要求,明辨復習重點

  2、學習、掌握詩歌鑒賞中的把握感情、領會主旨的方法與技巧。

  教學重點:體驗并總結關于領悟思想感情的具體方法與步驟。

  教學難點:1、古詩詞中善于用“表現技巧”委婉地表達“情志”。

  2、句子的含義需要用宏觀地眼光整體把握、全面理解。

  二、說教法

  1、講授法:高中課本的詩詞中表現出的各種情感、從題材上的分類等。

  2、討論法、發現法:在課堂上多結合例證加強感悟,發現并歸納準確把握詩詞主旨、感情的方法。

  3、探究法、遷移法:通過復習高中課本的詩詞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遷移到沒有分析過的詩詞中,總結詩詞中常用的藝術手法,并分析它們對體悟感情、把握主旨的作用。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1、復習高中五冊書中的詩詞,梳理詩、詞、曲的文學常識。了解詩人在作品中常常抒發哪些情感?(懷才不遇、建功報國、離愁別緒、思鄉念遠、向往歸隱等情感) 《詩經》(《蒹葭》)、(《采薇》)“五經”與“六義”

  先秦 《楚辭》(屈原《離騷》) “風騷”

  古體詩

  兩漢 樂府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樂府雙璧”

  詩歌

  東西晉 (東晉)陶淵明《飲酒》

  (西晉)左思《詠史》 “左思風力”

  初唐:“初唐四杰”

  唐詩 (近體詩) 盛唐 山水派:王維《終南山》、孟浩然

  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從軍行》

  “李杜”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 《登樓》、《月夜》

  中唐 白居易、劉禹錫、李賀 “元白”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隱《夜雨寄北》

  杜牧《過華清宮》

  宋詩 陸游《書憤》

  詞 婉約派: 李清照《聲聲慢》

  秦觀《踏莎行· 郴州旅舍》

  周邦彥《蘇幕遮》

  柳永《雨霖鈴》

  豪放派: 蘇軾《水調歌頭》

  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登快閣》

  曲 馬致遠《壽陽曲·遠浦帆歸》 “元曲四大家”

  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

  2、找典型例子加以分析、歸納鑒賞的要點。課堂上與同學分析黃庭堅的《定風波》、蘇軾的《阮郎歸·初夏》、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定風波(知人論世)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阮郎歸 ·初夏(整體理解)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 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塞上 聽 吹 笛(藝術手法)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3、教師小結詩歌鑒賞中把握主旨、領悟感情的三個要點

  第一,了解作家、把握時代,詩人論世。“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大部分詩歌是作家自身遭遇和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對于重要詩人,要了解其經歷和風格,對于一般詩人,應充分重視作品朝代。(留心“序”、“注”)

  第二,解讀形象、領悟意境,情景結合。“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結為形象,終于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艾青)解讀形象,從詩歌表現的人、事、景、物等景語之中體味思想感情,是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運用想像)

  第三,揣摩詩詞中運用的藝術手法。詩詞中多運用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藝術手法的使用讓詩詞更加含蓄、生動、有內涵。它們也是體現作家創作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評價鑒賞詩詞作品、幫助我們理解作品感情、主旨的重要媒介。(常用的手法有“情與景、動與靜、直與曲、虛與實、對比手法、烘托映襯、對面著筆”等)

  4.教師提出閱讀古詩詞的兩點建議:

  一是建議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常見意象的特殊內涵、典故、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資料等。

  二是建議同學們要精讀細品,不要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考場做詩歌鑒賞題時,也應該把詩歌默誦幾遍,不要急于作答。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10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系,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將幼兒從想象拉回到現實,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給幼兒以有趣有余蘊的感覺。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在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

  3、學習仿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本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于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采用了觀察法、游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游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如藍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歸屬關系,并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于事物歸屬關系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游戲置于學習詩歌之前,以為迷路的小鳥、小魚、小羊等找家為由,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幼兒游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了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游戲后,我發出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么這么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事物的歸屬關系,理解家的含義,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游

  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整體朗誦,前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后,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悅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并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范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說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里……”,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后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

  合作者。讓幼兒樂于嘗試,樂于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后,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并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附資料:

  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理解與教學指導思想:

  由于高中二期課改的教材沒有完全鋪開,我校仍選用滬版的《音樂欣賞》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了這堂課。二期課改注重音樂的文化性及學科的綜合性,基于此教學理念,我選擇了這一課題——《音樂與詩歌的交融》,本課題的教學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文學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和喜愛音樂與詩歌相結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本節課討論重點是西方的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其次,立足于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培養學生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我仔細地研究了教材,選用了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著歌聲的翅膀》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其次,對學生的音樂知識背景作了一定的了解、分析,同學們在初中時學習了回旋曲式、曲式結構、琶音音型等,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表現能力,對于作曲家也有所了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區重點高中,結合高一學生的特點,在強調音樂人文性與學科性的融合。

  二、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設想及做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視聽導入,聽一聽、演一演、做一做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詞創作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學生活動,如根據音樂編排正確的詩歌順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創作詩歌來演繹歌曲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課堂最后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為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特點:

  1、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欣賞三首音樂作品,師生共同研討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增進學生對音樂與文學相結合作品的關注程度、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的鑒賞力和審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帶來的音樂語言、音樂形象、音樂表現力和詩歌之間的融合,進而了解詩歌的創作要符合音樂的意境。

  (3)參與表演、討論等互動活動,加深音樂與詩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創作中培養學生創編表演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難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

  重點:感知、理解、表現音樂與詩歌的交融。

  2、本課的教學特點是:

  首先通過周杰倫的歌曲《菊花臺》導入,耳熟能詳的旋律曲調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告訴學生《菊花臺》歌詞來源于唐朝末年黃巢的《不第后賦菊》中的詩句,同時切合了音樂與詩歌交融的這個主題。

  其次,教學過程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聽一聽:采用了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樂章。作曲家在作曲的過程中選用了十四行詩,詳述了音樂的內容。初聽時把詩的順序打亂,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對詩重新排序。在聽的過程中提醒學生主題的多次出現,從中復習了回旋曲式的知識。第二次聽樂曲時出示詩正確的順序和曲式結構,讓學生知道音樂與詩歌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通過詩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樂的內容,使音樂這門抽象藝術有了具體含義。

  第二板塊是演一演:選用了《魔王》這首敘事詩,為了讓學生能夠活動起來,請三位同學朗誦表演詩中的三個角色,體驗三個角色不同的語氣情緒,同時讓全體同學通過他們的朗誦,體會到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這是本堂的難點部分,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于是在初聽一遍歌曲后,把音樂截成了若干個唱段,讓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體會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學生能經過這個環節說出孩子是聲音出現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后推向高潮,突然停頓,預示著死亡的悲劇;父親是音區低,穩重、保護孩子,柔聲詢問和安慰,試圖解除孩子的恐懼;分析魔王三次出現的鋼琴伴奏是有些難度的,因此我在鋼琴上彈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現象。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基礎,我彈琴時放慢了速度,引導學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語的誘惑力。

  這首歌曲有個富有特色的前奏并且貫穿始終,我通過鋼琴模奏同音上的三連音,讓學生體會到這段音樂是模擬了疾奔的馬蹄聲。聽后使我們馬上感到一種緊張、局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時也給整個故事定下了悲劇性的基調。

  這個環節體現了音樂與詩歌之間成為均衡關系,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樂的表現力和詩歌的戲劇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與細膩的交融。

  第三板塊是做一做:我創設了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在音樂中暢想做一回小詩人。通過門德爾松《乘著這歌聲的翅膀》的音樂,啟發學生去聯想音樂所表現的美麗風景、溫馨歌頌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后根據我發下的兩樂句歌譜,同學們來做一回詩人,以4、5個人為小組,集體創作詩歌形式的歌詞。在此過程中,我教學生先寫詩,然后把詞語逐字逐句的填到譜子里。在比較各個小組的創作歌詞后,我發揮學生們的長處,請一位學生代表朗讀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組演唱填進譜子的歌曲,讓同學們體驗創作的樂趣。最后我示范演唱由海涅作詞門德爾松作曲的《乘》。通過欣賞原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詞與曲巧妙的契合,學生在今后的音樂欣賞或是創作過程中都應注意詞曲在意境與情感上的結合。

  通過整節課的教學,讓同學們從感受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個不同音樂角色,最后到創作詩歌作為歌詞,層層遞進,從理論到實踐,使他們理解音樂不再是曲高和寡,詩歌也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有機的結合,在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感受到詩歌的韻味,兩者的藝術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釋放,獲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體驗。

  最后,我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為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整節課在以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為詞,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長久》歌曲中結束。

【幼兒園詩歌活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閱讀詩歌說課稿11-03

幼兒園中班語言詩歌《家》說課稿11-03

《鄉愁》詩歌說課稿08-28

幼兒園大班詩歌說課稿《傘》含反思09-25

《家》大班詩歌說課稿08-31

詩歌鑒賞說課稿范文12-08

詩歌秋風吹說課稿11-21

詩歌《家》優秀說課稿12-19

春天幼兒詩歌說課稿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