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與修辭知識點梳理
在高考語文試題中,修辭是一項重要的測試內容。《考試說明》要求:“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所以高考對修辭的考查一般和其他試題類型結合在一起。而與詩歌鑒賞的聯合,一直是一個常見題型。其命題方式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直接考查。也就是命題方式比較直接,題干中直接涉及修辭手法。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兩種:
1、辨認并具體分析詩句中常見的修辭方法。例如2005年高考全國甲卷《春行即興》第(1)小題:這首詩“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福建卷《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第(2)小題: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還有廣東卷《春日登樓懷歸》的第(1)小題。
2、對修辭手法表達效果的分析。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漢宮秋》第(2)小題: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上海卷《望廬山瀑布》15小題: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長如白練飛”都運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二、隱性考查。有的高考詩歌鑒賞試題,題干上并沒有出現修辭字眼,但是在答案上卻體現了修辭手法,考查的比較隱蔽,值得我們重視。具體表現在:
1、通過煉字考查修辭。例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秋夜》:請從“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兩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答:“涼”字意義雙關。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答案涉及到雙關和頂針修辭格。
2、通過意象考查修辭。例如2004年高考詩歌鑒賞廣東卷《江漢》第(1)小題:“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聯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本題考查的是比喻。
3、通過詩句考查修辭。例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聽鄰家吹笙》: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疑有碧桃千樹花”。答:詩人用通感的修辭格,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考查的是通感修辭格。
4、通過不同版本的評點考查修辭。例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第(1)小題: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考查了擬人修辭格。
以上舉例分析可以得知,解答此類試題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注意區分以下幾種相近修辭格的不同點,以便準確答題。
⑴比喻與比擬:前者重在甲像乙,后者是把甲當作乙來描寫。
⑵借喻與借代:前者突出事物間的相似點,后者強調事物間的相關點。
⑶比喻與象征:比喻常限于詩歌局部,而象征帶有全局性。
⑷對偶、排比與對比:對偶重在上下句的整齊,一般為兩句;排比強調句式的相同或相似,一般為三句,這兩者均側重形式,而對比意在比較兩者的好壞等,側重內容。
⑸設問與反問:前者是自問自答;反問是問而不答,答案已寓含在問句之中。
二、掌握詩歌中常見修辭格的表達效果,并結合詩歌答題。
常見修辭格的表達效果是:
⑴比喻的作用是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⑵擬人的作用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⑶夸張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⑷排比的作用是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⑸對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⑹對比的作用是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⑺反復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⑻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⑼設問的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⑽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⑾雙關的作用是使內容含量增加,表達含蓄委婉,有時幽默風趣。
⑿互文的作用是內容豐富、相互補充,行文簡潔。
⒀頂針的作用是文氣貫通,表達情感嚴謹周密,富有音樂美。
當然,對于修辭表達效果的分析,不能只引用上文空洞的理論,還應該回歸到具體的詩歌中,結合詩歌中的具體詩句加以詳細賞析。
三、注意詩歌的隱性考查。也就是我們在分析煉字、意象、詩句以及不同版本的優劣時,不妨從修辭格的角度加以思考,以免在答題時丟分。
[針對性練習]
一、分析下列詩句中所用的修辭手法以及表達效果。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2、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琵琶行》)
5、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二、閱讀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前人在評價此詩時曾說,第二聯是全詩中最富有詩意的句子,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一、
1、設問和比喻。作者以設問引起讀者對滿腔愁緒的思索,又以“一江春水向東流”作喻體,把抽象的情感“愁”,寫得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長流不斷,形象生動的把愁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了出來。
2、借代和夸張。作者抓住了赤壁之戰“火攻水戰”的特點,用“檣櫓”代指曹操的軍隊,用“灰飛煙滅”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同時“談笑間”是作者使用的夸張手法,表達了戰爭取勝的輕松,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對年輕有為的周瑜將軍的傾慕之情。用語精煉、含蓄。
3、對偶。“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下”的落葉聲對“滾滾來”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而且兩句又多用雙聲迭字,讀來音調鏗鏘,充滿著聲韻之美。
4、比喻與通感。
“急雨”“私語”作為大弦與小弦的喻體,使得抽象的音樂旋律變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采用通感的修辭手法,使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同時顯露出來,寫出了音樂的清脆悅耳,錯落有致。
5、互文。“東西”與“左右”,“枝枝”與“葉葉”彼此補充,互相滲透,用語凝煉。松柏與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象征了劉蘭芝與焦仲卿愛情的不朽。而且語句工整,韻律和諧,收到了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二、此聯上句些春景,下句寫秋景。明明是詩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卻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將人之情感賦予碧草白云。春游錦城時,連綿不盡的芳草,對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游錦城時,美麗的云彩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這兩句詩,詩人以景寫情,物我交融,意態瀟灑嫻雅,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詩歌鑒賞與修辭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 修辭手法10-12
詩歌鑒賞 天凈沙08-25
《思鄉》詩歌鑒賞12-25
柳宗元詩歌鑒賞02-03
詩歌沁園春鑒賞03-03
李商隱與曾鞏的柳詩歌閱讀鑒賞與答案11-25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8-18
詩歌鑒賞:南鄉子 黃庭堅05-17
詩歌:人生-詩詞鑒賞12-26
晚秋元稹 詩歌鑒賞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