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
一、品味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
古典詩詞用語精妙無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甚至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氣息,就會別有一番風味。所以首先我們在品味幾句流行歌詞中體會一下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
例一:歲月難得沉默秋風厭倦漂泊再回首往事也隨楓葉一片片落…自嘲墨盡千情萬怨英杰愁曲終人散發華鬢白紅顏歿燭殘未覺與日爭輝徒消瘦
當淚干血盈眶涌白雪紛飛都成紅——《逍遙嘆》
例二: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是誰打翻前世柜惹塵埃是非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
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
——《發如雪》
例三:舊夢依稀往事迷離春花秋月里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漂來又浮去
君來有聲君去無語翻云覆雨里真情諾諾終于隨亂紅飛花去
可逆風不解挾雨伴雪摧梅折枝去鳳凰于飛翙翙其羽遠去無痕跡
聽梧桐細雨瑟瑟其葉隨風搖記憶——《鳳凰于飛》
這些洋溢著古典氣息的流行歌詞,讓我們恍然回歸到那個唯美的時代。我們常說,好詩都被唐人寫光了,好詞都被宋人填完了,因此我們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后代,才會帶著虔誠和仰慕之情去學習詩歌,正因為我們在仰視著古典詩歌,在高考中詩歌鑒賞也就自然成為難點了。
二、詩歌鑒賞的常見命題方式
其一.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
其二、鑒賞詩歌用詞之妙
今天我就從其中極小的一點切入,談一談煉字題的答題方法。
三、煉字題的答題模式
1、[提問方式]這一聯(句)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個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與其它
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3、答題步驟:
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藝術效果。
4、答題示例: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第三四句中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么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分析。
參考答案:
①最生動傳神的字是“獨”字。
②“獨”是“獨立”,“一個人”的意思。(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③千山聳立,萬徑縱橫,山無鳥飛,徑無人行,只有一個孤獨的垂釣者。(描述景象)
④獨”字準確傳神地刻畫出釣者遠離塵俗,清高脫俗,傲然不群的形象。(效果)
四、由學生答題而引起的思考:
思考:我們常說,答題模式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模式是萬萬不能的。因此我們總會要求學生將我們所講的幾大答題模式牢牢記住。到了考試的時候,即使得不到高分,老師也會對你的規范答題心生好感,多少給你一點分。在不斷地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運用煉字題的答題模式時往往能很快掌握第一步和第二步,形成規范的答題步驟。但在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藝術效果——這個回答本來應是回答的問題的中心和重點,也是老師閱卷時評分高下的關鍵所在,而學生們卻沒有正確的章法,因為對詩歌的理解不夠到位,所以回答的時候總是找不到重點,我們是否可以把第三步再分解細化一下。下面我們通過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來研究一下怎樣具體落實第三步的規范答題。
詩歌語言鑒賞知識
一、鑒賞用詞之妙——煉字
煉字的基本內容:從大的范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不出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煉動詞。
例1:陶潛“悠然見南山”。“見”字用起來更能達意。“望”是有意識的,而見是無意識地,自然地映入眼簾。用一個“望”字,人與自然之間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觀照的對象。而用一個“見”字,人與自然不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人在自然之中,與自然一體,我見南山悠然,料南山見我亦如此。與自然一體也就與天地一體,與宇宙一體,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來花弄影”的藝術描寫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來花弄影”而使滿篇生輝。這句詞詞少意多,一語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寫了三物四景,中間又用破、來、弄三字寫出三種連續的動態:云破而有月來,月來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隨風搖動、撫弄花影的幽雅姿態。僅僅七個字,從天上寫到地下,云橫皓月、風弄花影,構成了一幅幽美朦朧的畫面。把云、月、花都擬人化了,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時使寧靜的畫面有了飛動之勢。
例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2、煉形容詞(或副詞)。我國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形容詞的活用特別是活用作動詞。
例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煉數量詞。優秀詩人的筆下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過去有一首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永不見。”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這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了,不必贅述。
4、煉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盛唐詩人善于運用虛字,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歐陽修《晝錦堂記》首句本為“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遞走后飛騎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因此而使文義大為增光,那么,從上面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就更不難領略詩詞中煉虛字的美的消息。
5、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或抓住能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
二、總體的語言特色
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王維、孟浩然的詩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 平淡又稱質樸,是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的。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歌不但絢麗,而且朦朧晦澀,李賀的詩也比較絢麗。
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不繞彎子,一語道破,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簡潔:語言簡練利落。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自然: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如李白詩歌的語言,被譽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還有沉郁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等,這一般是用在諸如杜甫、辛棄疾、陸游等人的身上。
【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之煉字類解題教學方案06-06
鑒賞詩歌意境的方法06-29
詩歌鑒賞的語言風格特點05-08
詩歌鑒賞的五種基本方法05-20
詩歌的鑒賞02-18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3-25
王維詩歌鑒賞12-07
陶淵明詩歌鑒賞04-13
詩歌鑒賞案例分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