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從香菱學詩看詩歌煉字的鑒賞
香菱學詩,先在林黛玉老師的指導下讀《王摩詰全集》。當她第一次向老師匯報讀詩心得時,特別欽佩:“‘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原詩是這樣的: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 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注釋:
蒼翠:青綠色。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緩慢的樣子。
墟里:村落。
孤煙:直升的炊煙。
接輿:春秋楚隱士,裝狂遁世。在這里是代指裴迪。
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淵明。這是詩人自比。
這兩個字確實妙:“渡頭余落日”,精確地剪取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一瞬間,著眼點在落日上,富有包孕地顯示了落日的動態和趨向,在時間與空間上都為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煙”,“上”字不僅寫出了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態,而且顯示已經升到相當的高度。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與詩人的隱逸之情相交融。
她真是聰慧,一下子就抓住了王維那首詩的詩眼。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方法之一就是“煉字”。煉字是語言的技巧之一,以切情、切境、切題為前提,對詞語(特別是動詞性詞語)進行反復的推敲、修煉、修改,以達到聲音優美、語言精練、形象鮮明、情趣濃郁等目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賈島的“僧推(敲)月下門”的“推(敲)”等,就是煉字的典型。
下面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談談常見的“煉字”型題型與鑒賞技巧。先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再回答詩歌后面的問題:
1、提示詩眼,讓你自己去找出相關詩句并作具體賞析。
浣溪沙
蘇 軾
籟籟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敲門試問野人家”的“敲”字歷來被人視為詩眼,請你說出其中的妙處。
參考答案:行人行路艱辛,太陽高升,天氣炎熱,口中干渴,于是自然引出結句“敲門試問野人家”。“敲門試問”完全是平等的態度、商量的語氣,把作者官民平等的思想表現得自然真切。
2、提示詩眼,也提示考察的角度與詩句,通過注釋交代寫作背景,讓你自己去賞析。
點絳唇
陸 游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注釋:
本詞作于作者被誣彈劾、罷職還鄉、閑居山陰時。
遮回,掩飾。
有人認為“作個閑人樣”的“作”是本詞的詞眼,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同意。作者以清閑散淡的樣子來掩飾內心的愁緒與不平。一個“作”字寫出了被誣罷職后的惆悵、失落與無奈。
3、提示詩眼,也提示考察的角度與詩句,通過注釋寓典,讓你在這個基礎上去賞析。
江城子
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釋:
姑蘇臺: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春秋時吳王闔廬所筑。夫差于臺上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空有姑蘇臺上月”的“空”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在這個基礎上,“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4、提示詩眼,聯系全篇賞析:
送李端
盧 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本詩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試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首聯從衰草落筆,推出“悲”字,為全詩奠定了基調;頷聯寫送別情景,仍緊扣“悲”字;頸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一直圍繞“悲”字展開;尾聯收束全詩,仍歸結到“悲”字上來。全詩抒發了詩人與友人分手后的凄涼。
5、借助前人的經典評價來點明詩眼,不置可否,再讓你來體會其中的是與非。
玉樓春·春景
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釋: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道:“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你認為“鬧”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好。作者用一“鬧”字,這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6、點明詩眼,借助前人的經典評價來提示賞析角度,不置可否,再讓你來體會其中的是與非。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齒城岸,歲常傾頹。”可見詩人所寫確實不虛。請你談談“蒸”“撼”二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云夢澤,范圍很廣,一個“蒸”字,說明洞庭湖近處都在水氣籠罩之中。岳陽城,是千古古都,落在洞庭湖畔,一個“撼”字,有天搖地動的氣勢。
7、提示詩眼,并提供不同版本,比照賞析。
蝶戀花
蘇 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A、“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B、說“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兩個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若只答“繞”字好或“曉”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能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繞”與“曉”的,言之成理的可給1/3的分。
8、不提示詩句,只提示詩眼,自己找到過后再來賞析。
菩薩蠻
李 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參考答案:“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9、提示詩眼在詩題中,結合全篇來賞析: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10、提示詩眼,運用填空的形式來考查表現手法。
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 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第三聯“寒”“老”二字,運用了 手法。這兩句寫景中融入了詩人自己的感慨,這叫做 。
參考答案:A、擬人 B、即景抒情。
11、不提示詩眼,只提示考查的詩句與角度,讓你自己去找出并作賞析。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釋:
安禪:指身心清靜。
毒龍: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與“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
12、不提示詩眼,只提示考察角度,讓你自由賞析。
戲答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詩在遣詞造句方面具有很強有的藝術表現力,選取你最欣賞的一例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例如:一個“疑”字,既表示作者的疑惑,也引起讀者的疑惑驚訝,引出首聯,形象地寫出山城春來猶寒的特點。
13、提示詩句,不提示詩眼,自己找到過后再來賞析。
漢江臨眺
王 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第三聯兩句中哪兩個字用得好?為什么?請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中“浮”“動”二字用得好。明明是自己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浮動;明明是波光濤涌,浪拍云天,卻說天空也為之動蕩。一“浮”一“動”,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
14、通過其他詩句來提示賞析角度,通過提示某一聯來間接提示詩句,不提示詩眼,自己找到過后再來賞析。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首聯的“物候新”可以說是本詩取景的總括,請你體會在頷聯中作者是通過哪兩個字來體現“新”字的?是如何體現的?
參考答案:通過“催”“轉”兩個字。淑氣是和煦的春天的氣息,黃鳥即黃鶯,是早春的物候,詩人用“催”字點明了江南春意早的涵義;晴光是春天的陽光,綠萍指綠色的萍草,用“轉”字是說萍草由于春日而變為綠色。
【淺談從香菱學詩看詩歌煉字的鑒賞】相關文章:
《香菱學詩》課文原文06-15
《香菱學詩》課文原文參考10-19
從香菱學詩談起閱讀題及答案07-29
詩歌鑒賞語言的煉字方法講解10-08
紅樓夢香菱學詩知識點09-30
詩歌鑒賞之煉字類解題教學方案06-06
香菱學詩詞語解釋09-25
行香子的詩歌鑒賞09-11
李商隱《驕兒詩》詩歌鑒賞09-21
王維詩《過香積寺》鑒賞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