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絕句》教材理解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背景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并稱為詩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稱為詩史。其詩風格沉郁頓挫,質樸通俗,寓意深遠。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翠、白、青等,使畫面色彩絢麗鮮明,更顯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麗。通過詩中生機勃勃的春景描寫,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那種歡快喜悅之情。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點評
【主持人】并稱為詩圣的李白和杜甫,即為朋友又風格迥異,您能給我們分析一下嗎?
【楊義】杜甫是公元八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是在唐朝由盛轉衰的這么一個歷史大變動時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候,杜甫的詩都是寫了很多時事,寫了很多個人的經歷,他憂國憂民,所以他寫出來的詩被后人尊為詩圣。
他和李白是齊名的,李白是很飄逸的,他是代表著盛唐的前期。那時候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峰,中國當時是最強大的、最富有的這么一個國家。李白是面對著蒼天放聲高歌的,杜甫是面對著血跡斑斑的土地來去苦吟的,所以杜甫的詩歌是沉郁頓挫,人家形容他的詩的風格是沉郁頓挫,因而他的詩還有詩史之稱。
【主持人】杜詩風格沉郁頓挫,而這首詩歌卻帶有強烈喜悅的田園牧歌情調,且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后,這里的背景請您給我們加以分析。
【楊義】這首《絕句》是1200多年前的一首絕句了,那么那個時候是唐代的由盛變衰的時候,發生了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中杜甫就到處去流浪、漂泊,后來他到了成都。那么杜甫是48歲入川,在57歲離開重慶奉節,在四川呆了整整10年。這個時候有一度時間,他的生活是比較安定的。他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浣花溪的旁邊蓋了一個草堂,甚至就是我們現在到成都去參觀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這杜甫草堂。那么在這個草堂中,生活安定下來了,心靈也獲得了寧靜,所以寫了一批帶有田園牧歌情調的詩篇,這首《絕句》就是這些詩篇中的一首。
那么當時他的生活情況是怎么樣的?他有一首詩叫《客至》,里面就說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這個房子的北邊南邊都是春水環繞著,那么每一天都有鷗鳥、白鷗跟他相親相近。那么這個時候他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樣的呢?他說老妻畫紙為棋局,他的妻子把紙畫成棋盤;稚子敲針作釣鉤,他的兒子把那個針打彎了變成釣魚的鉤子他就過著下棋和釣魚的這么一種生活。這種情況下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面,他看到他的草堂附近的景色,就吟出了這首《絕句》。
【主持人】請您給我們評析一下這首詩吧!
【楊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這個窗戶里面看過去是岷山,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口停泊著往下游走的到東吳那邊去的航船。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它所有的四句話寫了四個景色,像四扇屏風,看似完全是寫景,但在這么一種明媚的自然景色實際上折射的是詩人內心的感覺。他感覺到喜悅,感覺到舒暢,感覺到人和自然融洽在一起的這么一種美。四句對仗這么工整的詩能夠包容這么靈動的心靈空間,這就是杜甫作為詩圣的能力所在。
【詩歌《絕句》教材理解】相關文章:
《絕句》詩歌鑒賞07-25
化石吟教材理解05-20
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教材理解09-02
課文《修鞋姑娘》的教材理解11-02
有關水電單位的絕句詩歌08-20
《絕句配》愛情詩歌08-15
小石潭記教材理解10-21
關于課文神筆馬良的教材理解05-25
課文西門豹的教材理解08-02
杜甫《戲為六絕句》詩歌鑒賞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