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妙用生物教學小詩歌
適當運用小詩歌輔助生物課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啟迪。
1.新課導入詩教學設計中,新課的導語至關重要。有時運用小詩導入新課,既可導出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又能在新課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牽引住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授“生物與環境”時,可運用古代詩人描述生境的優美詩句來導入新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提出疑問詩有些詩歌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其科學性不強,不夠嚴謹,有的甚至還有錯誤。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詩歌給學生提出疑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還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準確的生物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家蠶的一生發育變化”時,可運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名句,向學生提出疑問:難道是“春蠶到死絲方頸嗎?事實上是“春蠶絲盡沒有死”。再如,學生在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節時,教師可運用學生在小學學過的小詩《天天做早操》:“公雞叫,天亮了,早上空氣多么好。小學生,上學校,排起隊來做早操。”提出疑問:早上空氣真的多么好嗎?其實,經過生態學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氣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好,空氣最好的時刻應是每天下午15~17時。
3.理論形象詩這是一類將抽象的生物學理論知識加以形象化的小詩。例如,在講授嚙齒目動物鼠類有關傳播疾病危害人類的內容時,學生對舊社會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認識。這時,我們巧妙地運用了清代詩人師道南的《死鼠行》:“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拆堵。晝死人,莫問數,日色慘淡愁云霧。三人行,未十步,忽見兩人橫截路……”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寫了當時鼠疫大流行時的悲慘景象,通過學習加深了學生對鼠疫的了解。
4.設置懸念詩現代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探索法、目標教學法等,都有學生思考、討論、質疑、探索的過程,而設置懸念是重要的一環,可以激發學生“知新”的欲望,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深化。例如,在講授有關“鳥的多樣性”的內容時,可運用學生很熟悉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那么春天為什么處處聞啼鳥的呢?對此教師不要急于回答,而給學生留下“懸念”,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樣,在講授“草原的生長”內容時,可運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來設置懸念。這樣,就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說,電視連續劇的“懸念”效果。
5.疑難點睛詩對一些教學難點問題,有時可以運用小詩來釋疑解難。例如,在講授猛禽類“鷹”的內容時,學生對鷹的性情兇猛、裂食肉類的生活習性,缺乏深刻的理解。這時,我們巧妙地運用了詩人高越的《鷹》:“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專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張羅網,未肯平原淺草飛。”這首詩把鷹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生動地刻劃了出來。說明了鷹爪的形質奇異,鷹眼的明亮之極,并有一雙能騰飛搏擊的翅膀。告訴獵人不要枉費心機,遍地去張投羅網,因為鷹志在四方,意在長空,不飛平原淺草,恥與燕雀同游。學生學完了這首詩,疑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6.教育啟迪詩運用生物學小詩歌,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科學素質教育。因為,許多詩人在詩中,往往都要發出自己的議論,從而給人以有益的教育啟迪作用。例如,在講授“啄木鳥”的有關內容時,我們運用了詩人朱慶余的《啄木鳥》:“叮叮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音歸。終日與君除蠹害,無嗔無事不平飛。”這首詩不僅很詳細地描寫了啄木鳥的生活習性,而且還把啄木鳥的勤勞、韌性鮮明地表現了出來。告訴人們,啄木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叮叮向晚,鍥而不舍,啄遍庭槐,是為了替人們掃除危害樹木的蛀蟲,這種精神品質多么可貴,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和教育。
7.小結脈絡詩運用詩歌進行課堂教學小結,形式新穎,效果較好。例如,在講授“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內容時,可運用老作家高士其的一首小詩,來小結一切生物細胞共有的十大主要元素:“碳為主;氫、氧、氮副之;鉀、鈣、鎂、鐵又其次;磷和硫居后。”再如,在講完有關“生態平衡和自然保護”的內容后,可運用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一句名詩“本體原來只是公,毋將私欲混其中”來進行小結,告誡人們祖國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個。只謀眼前局部利益,不計長遠整體命運,自毀家園而不及早悔悟,終將鑄成千古之恨。這樣的小結,脈絡清楚,學生學得活,記得牢。
8.課末余韻詩這是一類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進行教學效果反饋的小詩。例如,在講授“遺傳和變異”一章有關遺傳病的內容時,課末我們留下了老詩人艾青的一首小詩《海水和淚》:“海水是咸的,淚也是咸的。是海水變成淚?是淚流成海水?億萬年的淚,匯聚成海水。終有一天,海水和淚都是甜的。”我們試圖讓學生從遺傳和優生的角度,對這首小詩進行特殊的理解和闡發。課后,有同學回答說:可把“海水”理解為人類的生活環境(自然的和社會的),把“淚”理解為人類自身的特征(基因型和表現型)。有史迄今,環境和人類自身,都并非十分完美,而有著各種弊端,因此都是“咸”的。是環境決定人?還是人決定環境?二者關系如何?這正是遺傳學、優生學和生態學等所要探索的課題。可以預期,在并非遙遠的將來,不論人類自身,或人類環境,都將變得無限美好,變成“甜”的。學生回答得好極了。
當然,一堂生物課,運用一二首小詩便可,切不可泛濫成災,以免引起學生的消極情緒。而且詩要易誦易懂易記,有科學性、趣味性和韻味性。如果小詩能與掛圖、模型、標本等直觀教具配合起來使用,則教學效果更佳。
【妙用生物教學小詩歌】相關文章:
妙用小詩歌巧教生物學07-19
小佛很單純的詩歌10-21
雨夜小情詩歌07-31
小敏迦南詩歌06-26
唐詩的妙用10-31
關于唐詩的妙用10-02
圣誕節小優美詩歌06-26
一小杯的快樂詩歌08-09
詩歌教學設計06-22
古詩中數字的妙用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