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作為比較抽象的詩歌鑒賞題目,我們應該盡可能去找到一些方法性的東西,至少要掌握一些答題思路和技巧,有了這些,才會自己去分析、去理解、去鑒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1
一、托物言志型,詠史型鑒賞題要答出“表層”及“深層”兩方面。
表面上看,是對某物及某個歷史人物的感嘆,而實際上往往表達自身的某種情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既要答出表層意思,也要答出深層意思。
示例:
題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間時見于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
顛倒蒼苔落絳英。
后兩句表達怎樣的感情?
【解析】從表層(榴花)及深層(自身)組織答案。
答案: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榴花無人觀賞的慨嘆,并借此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無限感嘆。
二、煉字型的鑒賞題要答三步。
常見到這樣的問題:“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或者:“某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對這類題,作答時,不要孤立地只讀該字,要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來分析。具體說,要答三步:(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描繪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解析】按三個步驟組織答案。
答案: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此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此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此步驟三)。
三、意境類鑒賞題要答三步。
問題:“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或者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有時也這樣問:“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答這類問題時,要從三個部分作答,即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和氛圍,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三點: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于“思與境諧、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成思想理解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注釋等來思考,避免出錯。三是硬套某些術語,不結合詩句本身的內容分析。
示例:
山居秋瞑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在這首詩中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解析】按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凈,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此第一步)。作者通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向往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此第二步)。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烘托(此第三步)。
四,語言鑒賞題要答三步
常有這樣的問題:“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讓考生分析該詩的語言風格或語言藝術。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這類題要分三步來答:(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解析】按上述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此第一步)。“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得見丈夫的美夢(此第二步)。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此第三步)。
五.關健字詞賞析題要答兩步。
有這樣的`問題:“某詞是全詩關鍵,為什么?”針對這類題,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即: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來命題往往能以小見大,測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具體而言,要從以下幾步來回答:(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解析】從主旨與結構兩方面作答。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此第一步)。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此第二步)。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六、表現手法類鑒賞題要答三步。
常常見到這樣的題目:“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瑰技巧(或藝術手法,或表現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問:“該詩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要準確解答這類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睹田深處草蟲鳴。
注:“駝褐”指獸毛制成的衣服。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解柿】按“什么手法”、“如何運用”、“效果如何”三步組織答案。
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此第一步)。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嗚”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此第二步)。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此第三步)。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2
一、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技巧
1.把握景中情
(1)從理論上講,要抓住景與情之間的內在聯系:一種聯系是景與情之間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所說的“哀景哀情、樂景樂情”;另一種聯系是景與情之間的相反性,即通常說的“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2)從操作層面講,要會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飾語及后面的動詞、形容詞,把握景物特征,從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內涵。
(3)從景物冷暖中體味悲喜。“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匯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情感。冷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
2.把握物中情
要把握古詩“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寫之物的特點,如形態、色澤、品質、環境等特點,從而體悟所寄托的情感。在答題時要把握住兩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層情感。
3.把握典中情
古詩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傷或對國事的諷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處和內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傷己、或諷今。答題有時也要把握住作者對典中人事及自己、時事的雙層情感態度,同時注意聯系作者的身世經歷及所處的'時代背景。
二、品“情語”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要想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當然要借助常規方法,如審標題、聯作者、找詩眼、借注釋、知類別等。但臨場時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語”。
1.品顯性情語
所謂“顯性情語”,指明顯顯示情感的語言,如包含“愁”“怨”“恨”“憂”“凄”“苦”“喜”“樂”“淚”“閑”“憐”“悵”等詞語,這些大都是動詞或形容詞,表情達意功能相當明顯。可以說抓住了這些“情語”,就抓住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這些情語需要在第一時間予以關注并圈出,品味情感產生的緣由或情境。要注意的是,這些“情語”出現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聯)、首句(聯),標題中有時也會出現,它有時還藏在“景語”中。
2.品隱性情語
所謂“隱性情語”,指傳達情感、意圖時較為含蓄、間接的詞語。它主要有三類:
一類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詞語;一類是用了典故的詞語;一類是表情態、語氣的虛詞,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這些隱性情語,品其含義,析其作用,則猶如撥云見日,“真性”顯露無遺。
三、“3類”詩歌情感答題模式
1.情感概括題
答題模式:基于何種原因(或情境)產生的+情感基調。
“情感基調”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兩個雙音節詞表示,如惆悵、孤獨、欣慰、憤懣、激憤、悲憤、閑適、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產生的這種情感,如陸游《書憤》表達的是一種悲憤之情,這種情感是由報國無門而產生的。
2.情感分析題
情感分析題有兩種答題模式:
(1)具體+概括:先對具體詩句進行分析,然后指出抒發的情感內涵。
(2)概括+具體:先指出抒發的情感內涵,然后對具體詩句進行分析。這里的分析一定要結合語言,說出情感的依據和來由。
3.情感評價探究題
這類題屬開放性試題,答題步驟為:第一步,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進行分析,找到原詩中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地方,闡述理由和原因。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3
一、常見易混表現手法區別
1.借代與借喻
借喻的本質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質是“代”,即直接把借體作為主體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轉換成明喻,借代則不能。
2.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也可稱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有相似之處,都是借某種景物來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臨時性,一般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種景,需要從多方面來細致描繪出這些景物的自然形態特點;所抒之“情”多是指熱愛、憤怒、贊美、快樂、悲傷等情感;情與景都是臨時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性質,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的是某種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寫多聚焦在一個主體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備的'。
3.襯托與對比
襯托是利用事物間相近或對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對比是把兩個對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進行對照,突出事物特點。
二者的主要區別:
①襯托有主有次,對比不分主次;
②對比主體雙雙出現,襯托主體未必出現。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對比與反襯有時不易區分,高考評分時往往都算對。
4.擬人與擬物
擬人是指將人的習性特點行為動作擬用在物體上。擬物是把某一物體當作另一物來寫,有兩種情況,一是把人擬成物,一是把物擬成另一物。
5.對偶與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主謂/動賓)或句子并排,達到加強語勢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6.借古諷今(喻今)與用典抒情
借古諷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歷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諷刺現實,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詩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詩文詞句來抒情。前者主要是指詠史詩的整體表現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體詩句的表現手法。
7.渲染、烘托與襯托
(1)烘托與襯托
烘托,又叫側面描寫,是用一個(或多個)事物暗示另一個事物,只寫一個(或多個)事物,但目的是寫另一個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寫聽眾的反應,寫周圍景色,目的是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襯托是兩種事物都要寫,一個為主,一個為次, “次”對“主”起陪襯作用。做題時可這樣區別:
看是否出現:烘托是只寫一個事物,另一個事物(要暗寫的事物)不出現;襯托是兩個事物都要寫, “主”事物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看描寫事物的數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寫“一”,俗稱“眾星捧月”;襯托是以“一”寫“一”,且是連續寫的,俗稱“烘云托月”。
(2)烘托與渲染
烘托是側面描寫,作為陪襯,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鮮明。而渲染則一般用景物、環境來烘托情感,對景物環境多作正面描寫。如賀鑄的《青玉案》中“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
一個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來渲染這閑愁之濃、之深。
二、詩歌藝術技巧題的答題“3步驟”
步驟1:定技巧
品讀詩歌,明確詩意,結合詩中相關信息,明確所運用的藝術技巧。
步驟2:釋運用
結合具體詩句,說明如何運用藝術技巧。
步驟3:析效果(作用)
分析藝術技巧在形象、意境、結構、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詩歌的鑒賞答題與技巧04-10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2-25
古代詩歌鑒賞快速規范答題技巧04-13
古詩鑒賞答題技巧11-14
詩詞鑒賞答題技巧11-17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3-25
古詩鑒賞答題模板高考語文答題技巧06-08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06-25
中考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技巧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