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飲湖上初睛后雨》詩歌賞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絕句,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這首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現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吧。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話譯文
天清氣朗時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細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靈似有似無。
如果把這美麗的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那么無論濃妝還是淡抹都令人傾倒折服。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后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v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注釋]
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好。方,剛剛,副詞。
空蒙:形容云霧迷茫,似有若無。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淡妝濃抹:或淡雅地妝束,或濃艷地打扮。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練習及參考答案]
1、本詩作者是宋朝蘇軾(人名)。詩歌描寫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態,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兩者的相同點是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淡妝”與前面空蒙相照應,”濃抹”與前面瀲滟相照應,“相宜”與好、奇相照應。
3、以下對這首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C )
A、“水光瀲滟晴方好”一句描寫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麗風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寫作者身處西湖遠觀雨中山色的美。
C、這是一首婉約派的七律詩。
D、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征,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優美風姿。
4、詩中“總相宜”的“宜”意思是“適合” ((2分)
5、以下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2分)
A.首句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瀲滟”突出水波蕩漾、波光粼粼的狀態。
B.次句描寫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圍群山朦朧的景象。
C.最后兩句將西湖比作西子,特別強調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優美。
D.詩人在詩中借景表達自己的感情,表達了對西湖的喜愛之情。
拓展延續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白話譯文
其一
早晨迎客之時,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下了陣雨,客人不勝酒力漸入醉鄉。
這種雨中之意可惜醉酒的友人沒能領會,美麗的雨景應酌酒和“水仙王”一同欣賞。
創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正、二月間。從詩意看,作詩當天朝晴暮雨,詩人既為酒所醉,亦為美景所醉。
【蘇軾《飲湖上初睛后雨》詩歌賞析】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睛后雨全詩理解06-29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翻譯及賞析02-24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04-24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11-10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09-14
關于詩歌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賞析04-24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閱讀訓練答案及賞析02-27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講解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