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經典古詩詞

時間:2024-05-22 12:07:37 詩詞 我要投稿

經典古詩詞集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典古詩詞,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古詩詞集合15篇

經典古詩詞1

  

  唐代施肩吾

  年來如拋梭,不老應不得。

  花眼綻紅斟酒看,藥心抽綠帶煙鋤。

  顛狂楚客歌成雪,媚賴吳娘笑是鹽。

  荷翻紫蓋搖波面,蒲瑩青刀插水湄。

  煙黏薜荔龍須軟,雨壓芭蕉鳳翅垂。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鋤藥顧老叟,焚香呼小青。

  遺卻白雞呼喌喌。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無。

  天邊有仙藥,為我補三關。

  世人誰不愛年長,所欲皆非保命方。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憐。

  池塘已長雞頭葉,籬落初開狗脊花。

  出路船為腳,供官本是奴。

  一言感著熱鐵心,為人劍下偷青娥。

經典古詩詞2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雨水》

  長卿

  卿本仙婕帳中花,奈何二月不還家。

  鴻雁聲聲傳消息,輕轉飄灑滿天涯。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雨水》

  左河水

  南濕北冷兩交鋒,乍暖還寒斗雨風。

  一夜返青千里麥,萬山潤遍動無聲。

經典古詩詞3

  《秋分後頓凄冷有感》

  陸游〖宋〗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水調歌頭》

  牟巘〖宋〗

  叔父茅封貴,先帝棣華親。

  平生為善最樂,夙德宛天人。

  玉葉金枝方茂,瑤沼丹壺如畫,光景鎮長新。

  五福一日壽,萬象總皆春。

  正秋分,記初度,紱纏麟。

  傳宣來自絳闕,瑞采蔚輪囷。

  樂有鈞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醞,翠釜紫駝珍。

  笑把南山指,還以祝嚴宸。

  《秋分日憶用濟》

  紫靜儀〖清〗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醖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里,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云。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老人星》

  (唐)趙蕃

  大史占南極,秋分見壽星。

  增輝延寶歷,發曜起祥經。

  灼爍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懸方杳杳,孤白乍熒熒。

  應見光新吐,休征德自形。

  既能符圣祚,從此表遐齡。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于日,新詩高似云。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經典古詩詞4

  《文王》是《詩經》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大雅》的首篇,歌頌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這是一首具有史性質的頌詩,當是周王朝貴族為歌頌自己祖先的功德、為宣揚自己王朝的開國歷史而作。它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緜》、《皇矣》、《文王》諸篇相聯綴,儼然形成一組開國史詩。從始祖后稷誕生、經營農業,公劉遷豳,太王(古公亶父)遷岐,王季繼續發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滅紂,可以說是把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寫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們看作一組周國史詩,只是《詩經》的編者沒有把它們按世次編輯在一起,而打亂次序分編在各處。此篇先寫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寫到武王在姜太公輔佐下一舉滅殷的史實,是上述一組開國史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可算是這組史詩的最后一篇。《毛詩序》說:《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意思當然是對的,但說得抽象了些。朱熹《詩集傳》說: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說它和《文王》那篇一樣,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這又太拘泥了。其實很難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難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總觀這組六篇詩文,不過是周王朝統治者為歌頌祖先功德,追述開國歷史的顯赫罷了。

  全詩八章。歷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這里是根據詩意確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來,頗有參差錯落之美。

  首章先從贊嘆皇天偉大、天命難測說起,以引出殷命將亡、周命將興,是全詩的總綱。次章即歌頌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寫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國。四章又說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寫他于渭水之濱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說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與首章遙相照應。七章寫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敵軍雖盛,而武王斗志更堅。最后一章寫牧野之戰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輔佐之下一舉滅殷。全詩時序井然,層次清楚,儼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發展史。

  詩篇以天命所佑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繼為基本線索,集中突現了周部族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滅商,是此詩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現的重大歷史事件,寫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過是說明周家奕世積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詩人著筆,歷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應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盡管詩意變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詩雖然籠罩著祀神的宗教氣氛和君權神授的神學色彩,其內在的歷史真實性一面,還是有認識價值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但它并不平鋪直敘地敘事。其中,既有情勢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兩次迎親的描述,生動具體;牧野之戰的描繪,更顯得有聲有色。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一連三個排比句子,真可謂把戰爭的威嚴、緊迫的氣勢給和盤托出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雖然寫出了敵軍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師,更顯得堅強和有力。維師尚父,時維鷹揚,雖然僅僅描寫了一句,也似乎讓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詳有略、前呼后應的表現手法,更使詩篇避免了平鋪、呆板和單調,給人以跌宕起伏、氣勢恢宏而重點突出的感覺。這些,在藝術上都是可取的。詩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很強的活力。

  詩經文王的原文及譯文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譯文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上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帝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累世都光榮尊顯,深謀遠慮恭謹辛勤。賢良優秀的.眾多人才,在這個王國降生。王國得以成長發展,他們是周朝棟梁之臣。眾多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寧。

  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屬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眾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天命。

  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祼禮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

  天命不是不會改變,你自身不要自絕于天。傳布顯揚美好的名聲,依據天意審慎恭虔。上天行事總是這樣,沒聲音沒氣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詩經文王的注釋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締造者。

  (2)於(wū):嘆詞,猶嗚、啊。昭:光明顯耀。

  (3)舊邦:邦,猶國。周在氏族社會本是姬姓部落,后與姜姓聯合為部落聯盟,在西北發展。周立國從堯舜時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時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的君主宣揚自身承受天命來統治天下。周本來是西北一個小國,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發展強大,獨立稱王.奠定滅商的基礎,遺命其子姬發:武王)伐商,建立新興的王朝。

  (5)有周: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詞。不(pī):同丕,大。

  (6)時: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猶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聞:美好的名聲。不已:無盡。

  (11)陳錫:陳,猶重、屢;錫,賞賜。哉:載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孫子:子孫。

  (13)本支:以樹木的本枝比喻子孫蕃衍。

  (14)士:這里指統治周朝享受世祿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猶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猶:同猷,謀劃。翼翼:恭謹勤勉貌。

  (17)思:語首助詞。皇:美、盛。

  (18)克:能。

  (19)楨(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詩經分類詮釋》據《校勘記》謂楨字唐石經初刻楨,后改為禎,禎,吉祥福慶之意。此說亦通。

  (20)濟濟:有盛多、整齊美好、莊敬諸義。

  (21)穆穆:莊重恭敬貌。

  (22)緝熙:光明。敬止:敬之,嚴肅謹慎。止猶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麗不億:其數極多。麗,數;不,語助詞;億,周制十萬為億,這里只是概數,極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無常。

  (28)殷士膚敏:殷士,歸降的殷商貴族。膚,繁體作膚,《說文》曰:膚,籀文臚。有陳禮時陳序禮器之意。膚敏,即勤敏地陳序禮器。

  (29)祼(gun):古代一種祭禮,在神主前面鋪白茅,把酒澆茅上,像神在飲酒。將:行。

  (30)常服:祭事規定的服裝。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間花紋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藎臣:忠臣。

  (32)無:語助詞,無義。

  (33)聿:發語助詞。

  (34)永言:久長。言同焉,語助詞。配命:與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稱。

  (35)喪師:指喪失民心。喪,亡、失;師,眾、眾庶。

  (36)克配上帝:可以與上帝之意相稱。

  (37)駿命:大命,也即天命。駿,大。

  (38)遏:止、絕。爾躬:你身。

  (39)宣昭:宣明傳布。義問:美好的名聲。義,善;問,通聞。

  (40)有:又。虞:審察、推度。殷:于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謂為依之借字。

  (41)載:行事。

  (42)臭(xu):味。

  (43)儀刑:效法。刑,同型,模范,儀法,模式。

  (44)孚:信服。

經典古詩詞5

  將軍行

  清代查元鼎

  將軍銀印大如斗,統制東南江左右。日費軍糈數萬金,連營千里長相守。

  相守于今已十年,不教訓練不屯田。百萬貔貅江上列,旌旗日色相新鮮。

  巨寇從來稱狡猾,將軍好武不好殺。一旦鼓鼙動地來,兵刃未接營先拔。

  張皇六師競奔走,借問吾頭猶在否。將軍退守姑蘇臺,罵賊睢陽功不朽。

  長蛇封豕恣吞吳,飛來海外徵兵符。三千師旅倉皇募,六月重洋泛舳艫。

  爺娘妻子走相送,喃喃番語聲哀慟。威尊命賤備戎行,耀武無非烏合眾。

  聞道將軍忌異才,營前驅策皆駑駘。賊來破陣如破竹,天下雄兵安在哉。

  半壁東南數千里,剿何艱難失何易。況令賊勢更猖狂,軍前誰許同生死。

  子胥江作怒潮聲,細柳營成垓下營。父老江東咸屬望,諸君何以答升平。

經典古詩詞6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接下來為大家提供的經典古詩詞

  一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音

  雎(jū)鳩(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i)芼(mào)注釋

  關關:擬聲詞,水鳥叫聲。雎鳩:水鳥,一般認為是魚鷹。關關雎鳩:關雎鳥不停地鳴叫。

  在河之洲:(雌雄雎鳩)在河中陸地上居住著。洲:水中的陸地。窈窕:嫻靜美好的樣子。淑:善,好。好逑(hǎoqiú):喜歡追求為對象。逑,配偶,此處用作動詞,意為追求為對象,娶為妻子之意。

  參差:長短不齊。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兩邊撈。流,順水勢采摘。寤寐: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務),睡醒;寐,睡著。思:語助。服:思念、牽掛。思服:思念。悠:憂思的樣子。輾(zhǎn):半轉。反側:翻來覆去。

  ⑴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他快樂。友,交好。⑵芼(mào冒):選擇,采摘。(13)樂:使淑女快樂。

  (14)荇菜:淺水性植物,葉片形睡蓮.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靜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賞析

  民間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好男兒見到好姑娘砰然心動,好姑娘見到好男兒傾慕不

  已,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沖動,才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齡少女懷春,翩翩少年鐘情,大概應該算作人間永恒的主題。真摯動人的情歌,也可以說是千古絕唱。男歡女愛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證發掘,鉆進牛角尖去尋找微言大義,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論文說廢話,還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無病呻吟故作多情。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對著鏡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著自己。

  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長胡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面、巧克力、化妝品、洗發香波、泡泡糖......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

  二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注釋

  ①夭夭:桃樹含苞欲放的樣子。②灼灼:花開鮮明的樣子。華:花。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歸:女子出嫁。④宜:和順,和善。室家:指夫婦。⑤焚(fen):果實很多的樣子。⑥榛榛(zhen):樹葉茂盛的樣子。譯文

  桃樹含苞滿枝頭,花開燦爛如紅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果實累累墜樹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樹含苞滿枝頭,桃葉茂密色蔥綠。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賞析

  一首簡單樸實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夸張鋪墊,平平淡淡,就像

  我們現在熟悉的、誰都能唱的《一封家書》、《同桌的你》、《小芳》一類的歌。魅力恰恰就在這里。

  它符合天地間一個基本的道理:簡單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濃妝艷抹,厚粉濃膏,不僅艷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實的貨色,或許卸下妝來是半老徐娘一個或滿臉雀斑。

  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是縈繞心間不能忘卻的情思。刻意修飾是媚俗,是虛偽,是浮泛,是淺薄,是令人生厭,是古人常說的惡俗。

  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的一種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經典古詩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加油哦!

經典古詩詞7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①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②錦官城:成都的別名。

  ③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④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空,白白的。

  ⑤三顧頻煩天下計:頻煩,猶“頻繁”,多次。這句意思是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的天才預見。

  ⑥兩朝開濟: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濟,扶助。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后又輔佐劉禪。

  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in):出師,出兵。這兩句的意思是諸葛亮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卒于五丈原(今陜西岐山東南)軍中。

  《蜀相》杜甫拼音解讀

  shǔ xiàng

  dù fǔ 〔táng dài 〕

  chéng xiàng cí táng hé chù xún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liǎng chá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zhǎ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

  相關翻譯

  丞相諸葛亮的堂要去哪里尋找呢?就在成都城外面那柏樹茂盛繁密的地方。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春意盎然;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隔著樹葉空自發出婉轉清脆的叫聲。當年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諸葛亮全力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作為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為國嘔心瀝血,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歷代英雄對此感慨而涕淚打濕衣襟!

  相關賞析

  【內容解析】

  這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懷古詩。詩題“蜀相”就是指諸葛亮。當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即三國蜀漢。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出山為相,杜甫稱其“蜀相”。以此為詩題,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一生的崇高敬意。全詩四聯八句,五十六字,膾炙人口,堪稱千古絕唱。

  首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從景物起筆,點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錦官城外”那肅穆靜謐的柏樹成蔭的地方。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實屬無疑而問,因為眾人皆知,但就是這一問之中,卻飽含著詩人對諸葛亮無限追慕敬仰之情。下句值得玩味,因為柏樹本身是高大長壽的植物,四季常青,這里柏樹成蔭不僅是祠堂的標志,更是祠堂主人精神的象征,同時,一個地方能讓柏樹“森森”,更是當地百姓對其愛惜的緣故。不言而喻,諸葛亮生前死后,都是人們心中擁戴敬仰的對象。而作者,此時此刻就站在這里,就親眼看見百姓心中的英雄忠義之人的祠堂所在,到今天依然如此,不禁使人肅然起敬。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是特寫鏡頭,緊承上句而來。就在這柏樹成蔭的地方,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里的景物色彩鮮明動靜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山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映階”即映照臺階。祠堂在臺階的高處,瞻仰的人們要拾級而上。“碧草”是寫草的碧綠茂密。“好音”是好聽的聲音。這里指嗚叫婉轉清脆。草樹茂密,烏兒鳴叫,一派生機盎然。作者觸景生情,看到自然界的春天來了,想到祖國中興的春天卻非常渺茫,于是“自春色”“空好音”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哀愁惆悵之感。“自”“空”互文,一動一靜,景中生意,使得此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用最凝練的語句高度概括諸葛亮的豐功偉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上句寫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謀略,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兩朝開濟”是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此聯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傷今,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詩人杜甫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長使英雄淚滿襟”所指何人?就是百姓心中的英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使人產生奮發興起的力量。諸葛亮最偉大、最感人的地方也就在這里。這里也寄托了詩人無限的哀思。

  通讀全詩,祠堂主人諸葛亮忠心漢室的一生,正吻合了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一生,出師未捷而死的悲劇也正是詩人杜甫一生漂泊,不得于志的一生。所以寫者悲嘆,讀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章法點評】

  1、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

  首聯寫詩人杜甫專程尋訪武侯祠,這是“起”。“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從景物起筆,點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錦官城外”那肅穆靜謐的柏樹成蔭的地方。一問一答,無疑而問。飽含著詩情。領聯直承上文,寫祠堂內的春色,這是“承”。杜甫參謁武侯祠,寫碧草和黃鸝,一個綠得滿階滿院,一個唱得婉轉悠揚,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頸聯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作者暫時離開寫景寫物,宕開一筆,用最凝練的語句高度概括諸葛亮豐功偉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去著意刻畫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寄托和抒發了詩人杜甫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尾聯收束全詩,直接揭示主旨,即表達對諸葛武侯的悼念和敬仰,這是“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后人無限懷念,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贊美和惋惜之情。全詩結構起承轉合,波瀾起伏,清晰有序。

  2、寫景、抒情、敘事、議論相結合

  這是一首感情極為濃烈的政治抒情詩,詩歌中悼惜英雄、感傷時事的悲痛情緒滲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間。前半部分描寫景物,寫祠堂之景,在描寫中隱然流露出同樣是忠君愛國者的杜甫對于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景中含

  情;后半部分純乎敘事與議論的辦法,發表對于憑吊對象的精當評論,從中也自然透發出詩人滿腔的激情。首聯二句。自為問答。記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處尋”以顯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領聯二句。寫祠廟荒涼之景。“自春色”“空好音”的嘆

  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部分作

  者自己站出來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后四句敘事議論結合,高度概括諸

  葛亮的事跡,能喚起讀者對于諸葛亮一生的聯想。“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句與“出師”句更令人懷念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后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感人事跡。尾聯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這種在敘事中飽含情韻的議論,與一般抽象議論截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啟發讀者激情的詩化的議論。全詩短短的八句,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3、懷古傷今,以古自況,意境深邃

  在文學作品中,懷古往往是為了傷今。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嘆自己未能像諸葛亮那樣得遇明主,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去建功立業,吊古抒情,懷古寄志,通過對諸葛亮的贊揚和惋惜,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盼望為國立功的心情。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扭轉乾坤,重振國威,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不難看出,在“蜀相”諸葛亮的身上,詩人寄托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三顧茅廬,實則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這兩句暗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顧頻煩”,后才能有老臣的“兩朝開濟”。杜甫這種觀點的背后,流露出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想當初,杜甫舍身棄家,追隨肅宗,可謂忠矣。杜甫至鳳翔后,于至德二載(757)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拜為左拾遺。對肅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駑鈍,盡忠報國。但不久就因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惱了肅宗。當年閏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還廊州省家。此后便被肅宗逐漸冷淡,可謂報國無門矣。而當時的一些賢才,又有多少機會?所以杜甫來到武侯祠,一則以哭,一則以告。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與才高智廣有很大關系,但與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這首詩借憑吊武侯而抒發渴望重用濟世之才的思想感情。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諸葛亮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懷古傷今,意境深邃。

  鑒賞:

  這首詩,不僅是一首憑吊古跡、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義、感人至深的抒情詩。千百年來,有不少頌揚諸葛亮的詩篇,但最膾炙人口、激動人心的要算這一篇。

  詩的題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諸葛亮。東漢末年戰亂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歷史上稱為蜀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所以杜甫稱諸葛亮為“蜀相”。但詩以“蜀相”為題,卻不是單純的歷史紀錄,而是寄托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高敬意。

  《蜀相》這首詩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時訪諸葛亮廟時所作。這時的情況,從杜甫個人的處境來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已經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更不必說。從當時社會現實來看,“安史之亂”持續了五年還沒有平定下來,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東都洛陽,自立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風雨飄搖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產遭到巨大破壞,正如杜甫描寫的那樣:“六合人煙稀”、“園廬但蒿藜”。尤其嚴重的是唐肅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這種情況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悶的。所以當他來到諸葛亮廟時,緬懷諸葛亮的為人,特別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劉備君臣二人之間那種詩。這也許就是詩人自己說的“情在強詩篇”吧。 魚水相得的關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滾,以至淚流滿襟,因而寫下了這首

  很明顯,這首詩的主題就是歌頌諸葛亮。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個很突出的變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與契”,而向往于諸葛亮。他寫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并公然說:“凄其望呂葛,不復夢周孔”。意思就是說,他殷切期望的是呂尚、諸葛亮這類英雄人物,再也不夢想周公和孔子了。這首《蜀相》詩,便正是他“凄其望呂葛”的具體表現。全詩共八句,可分為兩段:上四句寫丞相祠堂,下四句寫丞相本人。但這兩段,并不是可以分開的兩截。因為在對丞相祠堂的描寫中,已暗含丞相其人在內。

  開頭兩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點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丞相祠堂,就是現在的“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約二里,現在已經為“南郊公園”。武侯是武鄉侯的簡稱,蜀后主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值得注意的,是“何處尋”的“尋”字,它飽含著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無限追慕的心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因織錦業發達,漢朝曾設有錦官來管理,所以后來又把成都稱為錦官城有時為了適應詩句的需要,也簡稱為“錦城”,如杜詩“錦城絲管日紛紛”。"柏森森”三字也值得我們仔細玩味。因為這森森的高大茂密的柏樹,不只是識別丞相祠堂的標志,而且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杜甫在夔州時寫有一首《古柏行》的詩,專門描寫孔明廟前的一棵老柏樹。其中有這么兩句:“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不言而喻,成都的丞相祠堂之所以能出現“柏森森”的景象,同樣也是由于“人愛惜”的緣故。聯系到古老的《詩經》里那首《甘棠》詩:“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詩意是說,老百姓出于對召伯的愛戴,竟然連他曾經休息過的那棵甘棠樹都不忍砍伐,因而長得茂盛。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知道:凡是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

  三四兩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空好音”,是進而描寫祠堂內的景物。但描寫景物的目的,卻是為了更深刻地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心情。表面上是寫景,骨子里卻是抒情。關鍵在于“自春色”的“自”字,和“空好音”的“空”字。由于自己心目中所景仰的人已經見不到了,所以,盡管映帶在臺階兩邊的碧草并非不悅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葉之中的黃鶯兒的歌唱,也并非不悅耳,但詩人都無心賞玩。這里的“自”字和“空”字,是互文對舉,可以互訓。所謂“互訓”,也就是說,“自"可解釋為“空”“空”也可以解釋為"自”。如果把這兩個字對調一下,說成是“空春色”“自好音”,也完全可以。對詩的原意,毫無影響。唐人李華《春行寄興》詩說:“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的用法,和杜詩是相同的。

  對于這兩句的寫景,過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清朝人仇兆鰲在其所著《杜詩詳注》里就說是“寫祠廟荒涼”的。近人大多數也采取這一說法。我以為這是一種誤解。第一,從“碧草春色”“黃鸝好音”的描寫中,我們確實看不出有什么“荒涼”的意境,相反,倒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古人常用草色來渲染春色之美,如江淹《別賦》中有“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的句子,就是這一類。杜甫這里說的“碧草”,也正是這個意思。碧草就是碧草,不是蔓草、雜草、野草,更不是衰草,不能一看到“草”字,便和“荒涼”聯系起來。而且,這樣的理解也違背了詩人的創作意圖。因為詩人的意圖,正是要把祠堂的春景寫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將這美好的春景如草色鶯聲等一齊抹倒,來加倍突出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鳥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現這種心情。如果理解為“荒涼”,便不能起到這種反襯作用。大好春光,人無不愛,就是杜甫也寫過“不是愛花即肯死”的詩句,為什么在這兒他卻采取了否定的態度呢?下文回答了這一問題。原來“傷心人別有懷抱”,他一心想念著的是這祠堂的主人--蜀相諸葛亮。這也就由第一段過渡到第二段,由寫景過渡到寫人。

  五六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兩句,從大處著眼,言簡意賅,高度地概括和評價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這兩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應在第四字讀斷。上句寫諸葛亮的才略,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曾三次去拜訪他。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的話。”三顧頻煩”就是"頻頻三顧”。“天下計”,即天下大計,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對”中所說的:東連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劉璋(四川),南撫夷越等恢復國家統一的策略。這一句,雖然寫到劉備,但著重點仍在贊揚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為劉備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三顧草廬,正是由于諸葛亮胸懷天下大計。下句,從品德和事業方面寫諸葛亮的忠貞。所謂“兩朝開濟”,是說諸葛亮先輔佐先主劉備開創帝業、建立蜀漢,后又輔佐后主劉禪鞏固帝業,濟美守成,真是"功蓋三分國”。然而他毫不居功自傲,這就充分表明了他那老臣謀國的一片忠心。

  諸袋亮一生中最感動人的地方,是他的死。詩的最后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諸葛亮的死,詩人表示了無限的哀思,對于他未能實現復興漢室、統一中國的天下大計深表痛惜。蜀后主建興十二年(234)春,諸葛亮第六次出兵伐魏,與司馬懿的軍隊在陜西渭南對壘,兩軍相持百余日。諸葛亮多次挑戰,并把巾鋼婦人之服送給司馬懿來激怒他,但司馬懿仍780然堅不出戰。諸葛亮終因操勞過度,于這年八月,病死在武功五丈原的軍營中,死時五十四歲。這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史實。諸葛亮雖然壯志未酬,但是,他所表現的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所給與后人的積極影響,卻是無可估量的。這也是詩人杜甫為之感動得淚流滿襟的一個沒有說穿的原因。“淚滿襟”的英雄,當然就是詩人杜甫自己。但他用了“長使”二字,便大大地擴充了感染的范圍,不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震動與共鳴,而不能不為之同聲一哭。

  歷史也正是這樣證明著的。這里可以舉兩個例子:第一個為這兩句詩所感動的例子,是唐順宗時的王叔文。王叔文是當時出現的有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參加的進步的政治集團的首領,他力圖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臣俱文珍等人的反對而終歸失敗。《舊唐書·王叔文傳》是這樣記載的:“叔文但吟杜甫諸葛祠堂詩末句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因欷歔泣下。”所謂“欷歔泣下”,也就是“淚滿襟”。這是杜甫寫作這首詩之后不過三十五年的事情。第二個例子,是北宋末年的愛國將領宗澤,他也曾深受感動。當時,宋王朝的兩個皇帝徽宗和欽宗父子二人雙雙被金人俘擄,宋高宗逃跑了,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經七十歲高齡的宗澤,親自帶兵鎮守尚未淪陷的當時的國都開封,但終因憂憤而成疾,臨死時,他也無限感懾地吟誦了這兩句詩并三呼“過河”(意思是渡過黃河,抗擊金兵)。此乃杜甫寫作《蜀相》這首詩之后的三百六十八年的事情。僅從以上兩個歷史事例,我們也就可以看到這兩句詩的巨大而深遠的感染力量。

  在詩歌體裁的運用方面杜甫可以說是寫七律的大師。僅流傳下來的他一個人就寫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超過現存初唐和盛唐詩人所作七律的總和。作為一首七言律詩,它要求結構緊湊,對仗工整,聲調和諧,語言精煉等等,所有這些優點,《蜀相》一詩可以說都具備了。

  作者介紹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稱“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后遷居河南鞏縣。詩人社審言之孫。年輕時應進士舉,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中提奔唐肅宗,授左拾遺。后棄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式重中任參謀,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嚴武死后攜家出題,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展現了唐代由盛而我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講史”。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有《杜工郵集》

經典古詩詞8

  (1)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晴川歷歷漢陽樹_,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4)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5)陶淵明《歸園田居》中寫自己隱居時勞作辛勤的詩句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6)《愛蓮說》中描寫蓮的高尚品格用了一個對偶句(可從長句中摘出)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經典古詩詞9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注釋

  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風削面,尖刻刺骨。

  鑒賞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云、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這首絕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宿左省》屬于同一題材:“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這首詩的前兩句相當于杜詩的前兩聯,都是寫景。首句是視覺加聽覺,以動襯靜。王安石寫的是春天拂曉時的景象;杜甫則因仿佛聽到有人開宮門的鑰匙聲,和百官上朝的馬鈴聲而睡不著,其意義相對要小些,這是由于兩人的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觸覺寫出了香盡漏殘、黎明破曉時分的夜寒意。第三句敘事夾抒情,詩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與時際會”,這激動人心的時候就要到來,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那樣睡不著覺。但詩人留下問題:為什么“眠不得”,春色為何“惱人”,詩人故意不說原因。“惱”字在此處是反義正用,不能作惱恨的“惱”理解,應作“撩”解,杜甫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中的“惱”字即是“撩”的意思,絕不是苦惱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但只見月亮移動,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欄干上。詩貴含蓄,此詩除第三句外,字字寫景,情隱詞外。

  這首詩的內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卻是春夜清幽美景,創作手法高明。詩中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著余而不盡之意。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簡析

  (一)整體評說。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其實不看作者的寫詩背景,單獨看詩,是看不出這是懷念親人的。但從詩詞中可以感覺出,作者因為心里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

  (二)寫作手法。

  這首詩主要特點是委婉含蓄。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詞一貫含蓄的作風。作者寫心情,用的是“托詞”,口里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此詩還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說詩句。

  第一句“金爐香盡漏聲殘”,單看這句,是看不出在寫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詩句比較普通。“金爐香盡”和“漏聲殘”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壺測算時間,一個漏壺的水快滴盡了,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蘇軾《卜算子》用過“漏斷人初靜”,也是用“漏”寫夜,基本上詩詞里寫“漏壺”都是在寫夜。

  第二句“翦翦輕風陣陣寒”,“翦”,原意是指整齊的羽毛,這里是用來形容寒風料峭。這句描寫風的“輕”“寒”。從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寫“春”。因為夏風涼習,秋風蕭殺,冬風凜冽,只有春風才“輕”且“寒”。詩的前兩句合起來,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顯得比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惱人眠不得”。這句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比較出彩的。因為詩詞里寫春色,一般是兩種態度為主流。一是贊賞喜愛和眷戀的,一是哀嘆惋惜和感慨的,其實也是愛春色,但就是提前擔心它流走。王安石在這里別出心裁,表示“春色惱人”。為什么惱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機。至于什么玄機,作者在詩里未點明。讀者可以根據這句來推斷,肯定是有樣東西,讓作者覺得比欣賞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記掛的。那就是——親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欄干”。雖說“月移花影”屬于“俗詞俗句”,但寫景不錯,有月有花,影動花凝。這句詩間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沒睡,看著花影從庭院移到欄桿。夜更深沉,人卻始終難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緣故。

  總的說來,這首詩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惱人眠不得”,余者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詩句。

經典古詩詞10

  陌上桑

  明代李攀龍

  日出東南隅,照我西北樓。

  羅敷貴家子,足不逾門樞。

  性頗喜蠶作,采桑南陌頭。

  上枝結籠系,下枝掛籠鉤。

  墮髻何繚繞,顏色以敷愉。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故綢繆。

  少年見羅敷,袒裼出臂膋。

  來歸相怨怒,且復坐斯須。

  使君自南來,駐我五馬車。

  遣吏前致問,為是誰家姝?羅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樓。

  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

  羅敷年幾何,十五為人婦。

  嫁復一年余,力桑以作苦。

  孰與使君俱?使君復為誰?蠶桑所自娛,小吏無所畏。

  使君一何迂:“羅敷他人婦,使君他人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左右三河長,負弩為先驅。

  何用識夫婿,飛蓋隨高車。

  象牙為車軫,桂樹為輪輿。

  白馬為上襄,兩驂皆驪駒。

  青絲為馬靷,黃金為轡頭。

  腰中千金劍,自名為鹿盧。

  起家府小吏,拜為朝大夫。

  稍遷郡太守,出入專城居。

  月朔朝京師,觀者盈路衢。

  為人既白晳,鬑鬑有髭須。

  四十尚不足,三十頗有余。

  座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經典古詩詞11

  嗟堯之時兮大水滂,橫潰四海兮包陵岡。蕩流涌汩兮周無防,龍騰蛇奔兮嬉以狂。

  腥鱗頑鬣兮更披猖,城居穴處兮亂厥常。頹蟲糾結兮肆害戕,陸盤淵據兮傲不臧。

  朋屯黨集兮蕃以昌,穿穴噬齧兮民盡傷。下民既病兮帝弗康,黃熊幽殛兮羽山陽。

  乃命伯禹兮行四方,乘高趨卑兮陵復航。鑿山疏源兮導河江,萬水下走兮來洋洋。

  經畫九野兮興農桑,驅龍放蛇兮屏諸荒。焚山燎野兮無遺芒,野巢窟居兮保厥疆。

  敢有弗率兮斷爾吭,伯益作志兮稽妖祥。帝虞耄勤兮黜予商,天授神禹兮夏是王。

  九牧作貢兮金鑒锽,大冶鼓鑄兮騰精铓。巖巖九鼎峙且剛,奇形詭質兮走與翔。

  鱗毛羽裸兮兮雜短長,求情抉態兮幽微彰。制馭百怪兮嚴紀綱,獸蟲人鬼兮安其鄉。

  殊宮別域兮異存亡,曷為茲蛇兮宅我居。妖頑堅老兮傲驅除,深潛居此兮坦無虞。

  下飲我沼兮稍林株,朱眸丹舌兮玄鱗膚。恍惚遽速兮疑有無,居者畏避兮行者徐。

  險奪我圃兮駭我徒,盜竊祭禱兮欺群愚。我咨爾蛇兮潛山而穴野,陰蟠遠伏兮與人乎異舍。

  冬居夏游兮時以行,食爾之食兮朋爾朋。攢亂我居兮常失經,叛棄爾守兮帝有刑。

  胡昏與頑兮居以寧,自為不寧兮邀割烹。

  荒戾天理兮悖圣程,我宥爾愆兮逐爾行,亟舍故處兮遐以征。

  南山之幽兮云霧冥,草木薈蔚兮崄不平。爾徒實繁兮食惟爾盈,捕取不至兮居無與爭。

  汝生孔遂兮壽綿爾齡,物違其常兮禍之所集。豐狐晝游兮冬裘以白,龜厭淵處兮吉兇是卜。

  虎不畏人兮皮包戈戟,矜險恃孽兮其終鮮克。我言孔昭兮語汝以理,日吉時良兮汝遄以逝。

經典古詩詞12

  【詩中雄心壯志】

  1、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3、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5、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詩中哲理】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朱熹《論詩》)

  【詩中夕陽/落日】

  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

  2、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

  3、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

  4、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 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詩中憂愁】

  1、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4、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詩中樹】

  1、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4、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詩中淚】

  1、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2、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3、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4、 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詩中塞外風景】

  1、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 塞下風來秋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3、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5、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詩中鳥】

  1、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3、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4、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用》)

  5、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

  6、 山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

  【詩中山河(江山)】

  1、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朱熹《論詩》)

  4、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5、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詩中春景】

  1、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蘇軾《浣溪沙》)

  4、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

  【詩中夏景】

  1、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2、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3、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4、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詩中秋景】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2、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3、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4、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賀《雁門太守行這》

  5、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 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7、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李清照《醉花陰這》

  8、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9、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

  【詩中冬景】

  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2、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3、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經典古詩詞13

  1、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張衡

  3、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5、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6、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韓非子·有度》

  7、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孟子·離婁上》

  8、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張居正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劉備

  10、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 ——管仲

  11、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韓非子

  12、言無二貴,法無兩適。——《韓非子。問辯》

  13、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則圓,則必規矩。——呂不韋《呂氏春秋》

  14、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孟子·盡心下》

  15、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呂氏春秋·論·不茍論》

  16、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經典古詩詞14

  古詩原文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譯文翻譯

  不要把阿膠向黃河里傾倒,這里上天的意思難以明了。

  黃河能曲曲彎彎上通銀河,剛從昆侖發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時宣誓好聽,嚴君平占卜張騫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黃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著急報告好消息。

  注釋解釋

  莫把阿膠向此傾:語出庾信《哀江南賦》。阿膠,藥名,據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濁水變清。

  解(jiě):能。

  通銀漢:古人說黃河的上游叫通天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連。銀漢,銀河。

  應須曲:雙關語,既是說黃河的曲曲彎彎上通天河,也是說人們只有逢迎拍馬不走正道,才能混進朝廷,謀取高位。漢代民謠有“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侖:先秦人以為黃河發源于昆侖山,至張騫上考河源才知不是。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帶小:典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無論今后出現什么事情,你們的領地也將世世代代傳下去。與漢樂府中的所謂“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權貴把持朝政。占斗,指嚴君平觀測星象。

  客槎(chá):指張騫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舊說黃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現、天下太平的征兆。

  創作背景

  羅隱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講求出身門第、奧援引托、賄賂趨奉的科舉制度下,他擺脫不了“十試不第”的命運,故而其詩歌頗多感時傷事、諷刺怒張之作,《黃河》即為其抒泄心中憤懣不平之氣的杰作。

  詩文賞析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

  首聯“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將黃河之渾濁澄清,純為徒勞無功之舉,以此為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偽;“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道,以曲求通之事舉不勝舉,誰能真正明了天意。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頷聯“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酈道元《水經注》曰:“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里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適《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這里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為題,一語雙關,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于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見一斑。后句中的“昆侖”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源之地,“才出昆侖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高祖誓功衣帶小, 仙人占斗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的誓詞,意為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張騫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將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的“三千年后知誰在, 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嘆,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思獨特。詩人對于晚唐混亂黑暗的現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經典古詩詞15

  1、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____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川后時安流,天吳靜不發。——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5、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采蓮曲》

  6、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賜衣》

  7、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8、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9、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絕句漫興》

  10、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11、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施肩吾《夏雨后題青荷蘭若》

  12、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3、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張耒《夏日三首·其一》

  14、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趙汝《漢宮春·著破荷衣》

  15、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幾《三衢道中》

  16、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____趙師秀《約客/有約》

  17、綠槐高柳咽新蟬。 ——蘇軾《阮郎歸·初夏》

  18、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暑旱苦熱》

  19、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20、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21、映湖光,逞新妝。——薛昂夫《西湖雜詠·夏》

  22、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蘇舜欽《夏意》

  23、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24、時逞笑容無限態,還如菡萏爭芳。——尹鶚《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5、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戴敏《初夏游張園》

  26、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27、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28、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29、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陳文述《夏日雜詩》

  30、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夏意》

  31、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32、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李白《折荷有贈》

  33、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34、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納蘭性德《摸魚兒·午日雨眺》

  35、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張《夏日題老將林亭》

  36、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____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37、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38、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39、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40、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畿《三衢道中》

  41、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42、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43、菱葉縈波荷s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采蓮曲》

  44、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45、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經典古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詞07-23

還鄉古詩詞 古詩詞將軍嶺11-22

墨梅古詩詞12-21

經典古詩詞名句03-15

古詩詞口號12-01

思鄉的古詩詞07-15

小學古詩詞03-26

元宵古詩詞01-02

古詩詞大全03-15

勵志的古詩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