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疏影·詠荷葉》詩詞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詩詞都很熟悉吧,根據詩詞的不同,詩詞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疏影·詠荷葉》詩詞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疏影·詠荷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浦,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恐怨歌、忽斷花風,碎卻翠云千疊。
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喜凈看、匹練飛光,倒瀉半湖明月。
【前言】
《疏影·詠荷葉》是宋代詞人張炎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繪“碧圓自潔”、“亭亭清絕”、“翠云千疊”的荷葉,形神兼備,芳姿清品令人精神為之一爽。“鴛鴦密語同傾蓋”美如有聲畫幅,情味濃至。“且莫與”以下幾句抒寫作者對荷葉無限愛惜之意。下片借趙飛燕留仙裙故事,代荷葉回首往昔盛事,實則表現作者對故國繁華的眷念。“戀戀青衫”五句抒老大之慨,又暗含自甘淡泊的情志,并以銅仙故事寄托亡國哀思。末幾句以欣賞月下清景,表白終老林泉的心跡。
【注釋】
⑴碧圓:指荷葉。
⑵浦:水邊。
⑶亭亭:聳立的樣子。
⑷遺簪:指剛出水面尚未展開的嫩荷葉。
⑸秋心:愁的意思。
⑹傾蓋:二車相鄰,車蓋相交接,表示一見如故。《史記·鄒陽傳》:“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后漢書·朱穆傳》注:“孔叢子曰:‘孔子與程子相遇于途,傾蓋而語。’”
⑺浣紗人:春秋時越國美人西施原是浣紗女,此處泛指。鄭谷《蓮葉》詩:“多謝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鴛鴦蓋。”此化用其意。
⑻怨歌:指舊題為漢成帝妃班婕妤作的《怨歌行》。詩中作者以合歡扇自喻,常常擔心秋天來臨,涼風奪走了炎熱,自己會被拋棄。這里喻秋聲。
⑼花風: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
⑽漢舞:指漢趙飛燕掌中起舞。
⑾翠云千疊:指荷葉堆疊如云的樣子。
⑿留仙初褶:此指荷葉多皺褶,燈多褶裙。《趙后外傳》:“后歌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箸擊玉甌。酒酣風起,后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風止,裙為之皺。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宮姝或襞裙為皺,號‘留仙裙’。”
⒀青衫:猶“青衣”,古時平民之服。指綠荷葉,兼喻詞人從前的平民地位。
⒁盤:指西漢建章殿前銅鑄仙人捧的承露盤。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憶君清淚如鉛水”的句子。鉛水:銀白色的清水。
⒂凈看:只見。
⒃練:潔白的熟絹。喻湖水。
【翻譯】
碧綠圓葉多么雅潔,在淺淺汀洲、遠遠水浦,你亭亭卓立,清超至極。身邊墜幾點花片,猶如美人遺落的釵鈿。你不肯舒展肅爽的心,又能把多少炎熱卷起?有你綠色車蓋的蔭庇,看那雙鴛鴦談得何其親密。不要對洗紗女說這番情景,花風忽地吹斷她的怨歌,我怕她會折碎荷葉,如散千疊翠云。
回憶當年在漢宮旋舞輕盈,天子生怕你乘風飛去,叫人把你的衣衫扯住,盡變作留仙皺摺的裙據。我眷戀自己的一領青衫,它沽染著枯荷的幽芳,還又嘆息鬢絲已如白雪飄揚。綠盤樣的荷葉承著露水,就像銅仙辭國的點點清淚,一夜西風終于把你吹碎。當如練月華從天宇斜飛,喜看倒瀉半湖澄凈的光輝。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上闋寫荷葉神態,下闋嘆自己已發如雪白,不同心生悵惘,但又幸有如荷葉的心靈,能夠欣賞流瀉如練的月光。結尾三句寫荷池整體畫面,相融相匯,空明宏麗。
詠物固須避免就物言物,但也不可處處都深求其微言大義。寄情寓興,應該是廣義的。過于穿鑿,反致失卻本意,倒不好了。張惠言云:“此傷君子負枉而死,蓋似李綱、趙鼎之流。‘回首當年漢舞’云者,言其自結主知,不肯遠引。結語喜其已死而心得白也。”(《詞選》)此語筆者不敢茍同,所以寧可淺說。
起三句正面總說荷葉:“碧”“圓”,是荷葉的形象;“潔”,是荷葉的特點;“洲”“浦”,是荷生長的環境;“亭亭”,是它的風姿;“清絕”,是它的品格。然從特寫初生未展的荷葉,以“(碧玉)簪”為喻,可與錢珝以“冷燭無煙綠蠟干”狀未展芭蕉媲美。“遺”字,若就荷葉生長的時節來說,是已屬剩余之意,因時已至秋(故稱葉心為“秋心”,凄然之心也),故接以“能卷幾多炎熱?”“卷”字,是借初葉之形來說它欲留住炎夏。這怎么可能呢!熱日無多,寒風將至,此中似寄托著詞人自身的感慨。再后四句,化用了鄭谷“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詩意,然從容說來,語同己出。“傾蓋”之喻,比鄭詩只多一字,卻機杼別出,饒有風趣。以“翠云千疊”比荷塘綠葉之濃密,也極恰當。
下闋過片三句,用歷史故事。以趙后之舞來詠荷葉,當從綠羅裙想來。吾師蔣禮鴻有題畫荷詩云:“荷花憐惜泥中藕,擺弄清風不肯飛。”因思以荷比隹人,則花其姿容,葉其翠裙乎?趙后欲乘風飛去,其裙裾被牽而留皺折,正可比花欲謝而葉稍萎。“戀戀青衫”三句,似言潦倒之文士詩人,亦留情于枯荷,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被寫入《紅樓夢》,則“猶染枯香”四字,或即指此吧?“盤心”句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事,以荷葉比承露盤,故易原詩中“清淚如鉛水”為“清露如鉛水”。蓮葉終被折于“一夜西風”,猶銅人終被拆于轄車魏官。這又是可寓亡國傷痛的地方。末了以匹練秋光,倒瀉水中,寫荷塘月色,已是荷被吹折之后,詞人通過他描繪的景象告訴我們,雖花葉都盡,而明月長在,秋光似畫。因意識到荷葉“質本潔來還潔去”,所以覺可“喜”也。以此回應發端“自潔”“清絕”,使荷葉之品格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疏影·詠荷葉》作者介紹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云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并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孫、周密并稱宋末四大家。
張炎出身世家,曾在貴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即落魄縱歡,在江南江北縱橫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敵,就長期寓居臨安。他懷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幾乎日日花前為醉,號呼揮寫,以至于后人評價他說:鼓吹春聲于繁華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錦秀山水,猶生清響。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是宋詞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選宋詞的書,選到最后,就得選張炎,講到最后,也得講張炎。可以說,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后的一個音節,是最后的一聲歌唱。由于他的詞寄托了鄉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所以也可以說,他的聲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張炎為詞主張"清空"、"騷雅",傾慕、姜夔而貶抑。他的詞多寫個人哀怨并長于詠物,常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因他精通音律,審音拈韻,細致入微,遣詞造句,流麗清暢,時有精警之處。但由于他過分追求局部的情畫意,在整體構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開闊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見。 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詞論家,他寫的《詞源》,在詞的形式研上,給后人留下了不少啟迪。在論述樂律部分,書中保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他的創作主張,強調藝術感受、藝術想象與藝術形式,有許多經驗之談,至今尚可參考,但其觀點帶有門戶之見,難免有偏頗之處。此書分為制曲、句法、字面、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令曲、雜論等十三分。其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清空。有詞集《山中白云》及詞學專著《詞源》傳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陽臺》、《月下笛》、《解連環》、《甘州》等。
《朝中措·清明時節》
宋代: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朝中措·清明時節》譯文
清明時節,雨聲響成一片。江水上漲淹沒了渡口的沙灘。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著我走過,仿佛責怪我這個時候還不思故土,而對他鄉的山水花木如此癡情苦戀。
只有到那鶯啼燕舞的珠簾繡戶,云裳霧鬢的瑣窗朱閣,在歡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時只聽得歸鴉啼鳴。歸去時隨手折了一枝楊柳,走到客舍門前,這才恍然醒悟:此處哪有自己的家門!
《朝中措·清明時節》注釋
渡(dù)頭:渡口。
翻:卻,表示轉折。
天涯:遠離家鄉的異地。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借指歌樓舞榭。
楊柳:古時清明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柳以祛邪的風俗。
《朝中措·清明時節》賞析
這首詞作于宋亡以后,抒發飄泊淪落之悲情。此詞寫情愁,選景獨出心裁,寫情愁言愁之精妙,表達之條理。這使在詞中平素并不顯眼的詞語,在詞人筆下卻顯得幽默,有韻味。
“清明時節”二句,描寫的清明時的雨,不是毛毛細雨,而成了嘩嘩大雨。恰在此時作者冒雨尋春,卻被大雨所困,見到江邊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雨灑梨花,本也是極美妙而又難得的一景,可是張炎并沒有照實寫來,而是反過來寫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并且從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詞人還感受到一種責怪之意——人生于世能像你這樣不思故土,而對他鄉的山水花木如此癡情苦戀嗎!這“遭遇”,這“責怪”,與詞人冒雨出游之意,真是適得其反。而又有口難辯,上片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可是無限辛酸,無限悲恨,盡在不言之中。這種賦予客觀景物以情知而后翻寫過來,更能收到曲筆深情、宛轉有致的效果,因而在詞中也就成了一種常用的手法。冒雨出游,觀潮、賞花,本想借以忘憂,誰知”翻被梨花冷看”,沒奈何,只有換個去處。
“燕簾鶯戶,云窗霧闊,酒醒啼鴉。”“燕簾鶯戶,云窗霧闊”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尋景不成,因而只能到鶯啼燕舞的珠簾玉戶消磨時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鄉雖好,難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見歸鴉啼鳴,人去樓空。
“折得一枝楊柳”二句,楊柳,古時清明節中家家戶戶門上插柳以祛邪。歸去的途中,作者也隨手折了一枝楊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羈駐之旅,哪會有自己的家門呢?作者不禁感嘆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一種天涯游子欲歸無處,欲住無家的悲哀,猛然襲向心頭。一枝無處可插的楊柳,滿腹悲怨溢于詞中,幽默中見無奈。詞人用筆舉重若輕,不見著力,是那么自然,用筆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絕。
該詞在表現上采取遣愁——增愁,也就是幾番消愁愁更愁的矛盾,步步逼近主題,詞的思路,情感的層次是很有條理的。詞人往往用后面的個別詞語,去暗示、交代前面省略的內容,只有把握全詞,方可融會貫通。比如說,我們只有讀到“酒醒”二字,才可了解“燕簾鶯戶,云窗霧閣”二句的全部含意;只有讀到“歸來”二字,方知上文云云,皆是出門之后的活動;只有讀到“插向誰家”,方知這“歸來”之處,亦非其家,方知全詞所寫乃客中遣愁。這些很不顯眼的詞語,一經詞人的安排、組合,不僅成了前后照應、網絡全篇的暗紐,而且還由此形成了一種以后示前、愈進愈明的結構。從而使那些尋常的題材,平易的語言,增添了婉轉幽深的情韻。
【《疏影·詠荷葉》詩詞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張炎《疏影·詠荷葉》宋詞譯文及鑒賞06-05
古詩詞: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4-14
《詠荊軻》原文翻譯及賞析08-24
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2-21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詠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3-20
詠端午古詩詞賞析08-18
紅樓夢詠菊詩詞翻譯08-18
《行宮》元稹詩詞翻譯及賞析03-07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