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寫詩詞的訣竅

時間:2024-07-20 09:18:48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寫詩詞的訣竅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寫詩詞的訣竅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寫詩詞的訣竅

  寫詩詞的訣竅 篇1

  1、明確立意。無論是寫古詩還是現代式,立意都是開始寫一首詩前就需想好的。也就是說在寫詩前,要明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然后才能展開來寫。

  2、講究平仄。在古詩中,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平聲對仄聲是古詩里一個普遍的規則,除了個別立意獨特的外。而現代詩則比較自由,一般不會要求平仄。

  3、要有韻腳。一首詩可以只有一個韻腳,也可以有多個,這樣讀起來也會給人朗朗上口的感覺。這一點,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是需要的。當然,也不能可以去追求押韻,導致詩歌拗口。

  4、虛實相對。太寫實的詩歌會缺乏意境。因此,一般都會采取虛實結合的寫法。這樣詩歌才會給人如夢如幻的奇妙感。

  5、句式變化。一般的古詩由四句或八句組成,但抒寫范圍是可以無限大的,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那樣才不會使詩歌給人一種呆板的感覺。現代詩歌也是一樣,要富于變化。

  6、講究意境。意境是一首詩的靈魂,如果詩歌意境好,則完全可以忽略平仄、押韻、虛實等問題。現代詩更是如此。

  寫詩詞的訣竅 篇2

  一、注意古體詩的韻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二、作柏梁體

  作柏梁體詩必須句句押韻。

  有一種七言古詩是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據說漢武帝建筑柏梁臺,與羣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其實鮑照以前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韻的,古代并且另有一種隔句用韻的七言詩。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詩變為隔句用韻了,句句用韻的七言詩才變了特殊的詩體。

  三、作雜言詩

  古體詩有雜言的一體。雜言,也就是長短句,從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隨意變化。不過,篇中多數句子還是七言,所以雜言算是七言古詩。

  雜言詩由于句子的長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給人一種奔放排奡的感覺。最擅長雜言詩的詩人是李白,他在詩中兼用散文的語法,更加令人感覺到,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詩完全不同的一種詩體。

  四、入律的古風

  這種仄韻與平韻的.交替,四句一換韻。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分別非常明顯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體詩都和近體詩迥然不同的。上文說過,律詩產生以后,詩人們即使寫古體詩,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詩的影響。

  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是還注意粘對(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詩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還喜歡用律句。這種情況,在七言古風中更為突出。

  擴展資料:

  古體詩的用韻:

  1.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

  2.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于韻腳的字可以重復。

  3.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

  4.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5.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寫詩詞的訣竅 篇3

  一、平時厚積。不必多說。

  二、忠于情感。要找準感覺,然后寫詩就要忠于這種感覺。寫作,不必忠于事實,但一定忠于自己的情感。就是你自己覺得怎樣讓感情抒發得最好最貼切,那就對了。

  三、要有股浪勁兒,追逐美感。這浪勁兒非指內容猥瑣、態度輕浮,而是寫法上要拉開想象的空間,言之有物(這個物不一定是實物,大有可能只是一種情感),營造一種物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浪漫感,或說美感,美不美,自己應該能感覺到。

  簡而言之,就是技巧和情感的結合,這兩者是不能分割的.,前者是對后者的駕馭。沒有寫詩的“純技巧”,如果刻意追求“純技巧”,如老是講究什么虛實結合之類,個人以為那是走了邪道。

  寫詩詞的訣竅 篇4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后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后兩句寫動態。)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其場面寫得越熱鬧,其悲情越強烈。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文章在這里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一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一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一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

  1.欲揚先抑法;

  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見的有當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兩種。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注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并列的名詞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一種筆法。后借用于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后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詞采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此外,還有一些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修辭格如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對比等,在古詩詞中也常常使用,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1.烘托

  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頷聯、頸聯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們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

  (1)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在皖南事變后,周恩來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里明顯化用了曹植《七步詩》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御敵保國的決心。

  (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后漢政府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云。“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別于“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贊李云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健;下句謂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

  (4)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寫詩詞的訣竅 篇5

  1、格律=格+律

  格就是格式,它包括:起、承、轉、合、平仄、字數、對、粘、對仗和壓韻,律包括有音律、聲律和韻律。那么,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

  2、律詩:詩體名。因格律嚴密得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10句以上者稱為排律,七言八句為七律,五言八句為五律, 五律或七律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首聯和尾聯也偶有對仗的,一般情況下不對仗。

  3、押韻:就是指凡押同一韻部的字,就叫押韻,押韻也叫壓韻。

  4、對:指一聯中上下兩句2、4、6字位上字的平仄相反。對指聯內對。

  5、“粘”;指的是下一聯中出句(奇數句)中第二四六字位上的字的平仄應與上一聯中出句(偶數句)中第二四六字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粘其實就是:兩聯之間, 上一聯的下句和下一聯的上句的2、4、6字的平仄相同)。粘指聯間粘。

  6、對仗:詩律術語。簡單的講就是指詩歌中詞句的對偶。可以兩句相對,也可以句中自對,對仗一般用同類句型和詞性。就律詩來講,第一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解釋一下,對仗與不對仗的區別, 在我們閱讀唐詩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點, 通常內容相對嚴肅一點的,首聯采用對仗的形式, 內容相對不那么嚴肅的,多數沒有對仗

  7、失替:一般情況下,在七言律句中,每句246字位上的字應該平仄交替,否則,就叫失替。(失替可能出現在律詩的每一句當中)

  8、失對:在七言律詩中,每一聯中下句246字位上的字的平仄應該與上句246字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對,否則,就叫失對。(失對只可能出現在律詩的四個韻句當中)

  如果是2、4、6位置的`平仄錯誤,要么就是“失替”,要么就是“失對”。

  但失替和失對都不能說是“出律” 。

  9、對仗與對聯的區別:

  首先,對仗不是對聯,作用完全不一樣,。對聯,要求上下聯,意思就表達相對完整。合起來,就是一個短篇。而對仗呢,僅僅是律詩中的一個部分,合起來,也不是全部,僅僅是部分。這是對聯與對仗的第一個區別。

  其次,對聯,表達的是作者全部想要表達的東東。對仗,卻屬于起承轉合中的。頜聯的作用是:承;頸聯的作用是:轉。功能與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的。

  再次,對聯,可以全景全情, 而對仗卻不能這樣寫。景情分明。

  10、合掌:詩病的一種。指對仗中意義相同的現象。一聯中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此為詩家大忌。

  11、義對:就是對仗或對聯中,字義,不能是一樣或者是近似。

  12、律詩的講究:

  首先,第一條千萬不能違反的規則:那就是‘韻不入詩’。什么是‘韻不入詩’?就是你所以押韻部的字,不能夠出現在你的詩里面。

  其次,押韻的韻字不能全是陰,也不能全是陽。

  在四聲里面,還有一個劃分,古四聲都是分陰陽的,在這俺們今天的普通話里,可能見不到了,俺們現在的語言里面,只是平聲字分陰陽。叫:陰平,陽平。其實,不僅僅是平聲字,仄聲字也是分陰陽的。這就是俺們今晚交流的一個‘講究’,(押韻的韻字)不能全是陰,也不能全是陽,陰平就是現代漢語里的第一聲,陽平就是第二聲。

  再次,韻句里面的第五字,都是仄聲字。不僅僅是仄聲字,而且也有‘講究’,即以去聲字為多,去聲=第四聲。

  一三五要論,這樣不容易出現三平頭或三仄頭。因為七律要求一般不要出現三平頭、三仄頭、三平尾、三仄尾的。

  另外原則上:題不入詩。

  13、窄韻:指的是,在創作過程中,作品里所使用的韻字大多數屬于同一詞性。

  14、險韻:是指韻部的字比較少,韻部的字少,就叫做險韻。意思就是,壓韻較危險。因為,除非特別的細致,否則,很容易就錯。比如:三江韻。

  15、倒韻:單看字面,這個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為了壓韻,在創作過程中,顛倒用字,比如,本來應該是“天空”,但為了壓“天”字的韻,非要寫成“空天”。這個就叫做倒韻。

  16、僻韻:指的是壓韻所使用的韻字,都是生僻的,平時基本上見不著的。

  17、韻句:就是指律詩中每聯的對句(即下句),其尾字必須壓韻。

  寫詩詞的訣竅 篇6

  1、竄韻:顧名思義,就是用韻時,竄到的別的韻部。再簡單的講,就是押韻時用的韻字不是同一個韻部的字。這個竄韻也是寫律詩時要避免的,是律詩中的一個大忌。

  2、比興:說到寫詩,我們就不能不說到《詩經》, 《詩經》一個很重要的知識,就是兩個字:比興。比,就是比喻, 以某物喻其他,興,就是,看見什么東西,引起、或激起興趣,聯想起其他的。比興,是三千多年來,一直推崇的寫作手法。比興不是格律,是一種寫作手法。

  3、律詩的首聯也叫起句,頷聯也叫承句,頸聯也叫轉句,尾聯也叫合句。

  4、景起的作用:

  是為了以景來襯托心情,為了好用比興的手法,我們要學習詩經中最好用的手法。當然,寫詩時我們選景要選用合適的景,與詩的內容最相符的景,要寫實際的景,景起,寫景的話就是景語,因為景語為興。也就是說,他們寫詩,都是因“景”而“興”起。這就是“比興”的興。也是,今后我們初級階段的硬性要求,寫詩,必須從景語開始。不能直接的告白,必須使用景來興起。起句是指什么?興起下文,律詩的起承為景,景起景承,為什么要景起?入目即景,拿來即用,這是最簡單的寫法。

  5、承句的主要作用:承句是指什么?承句,顧名,承接。承接上文同時引起下文。因此,承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接首句,承接、擴展、深入,進一步寫景,深化主題。

  6、起句與承句寫景的區別:可以是遠景近景的不同,可以是時空,遠近、高低、古今等等方面的不同。因為承句的作用,就是擴張、擴展,深入、深化,所以我們不能在起句的景上繼續打轉。

  簡單歸納一下起承:起,興起,所選擇的景,符合后面的內容。承,在起句的基礎上,擴張、擴展, 注意,是在起句的基礎上, 這樣做,是不偏離主題, 不能起句說西,承句說東。

  7、景+情的章法:關于目前我們寫詩的硬性要求就是:起承要寫景,轉合要寫情,就是:景+情的章法。

  當然,律詩也有情+景的寫法,更還有情景交融的寫法,但那些都比較難,景+情是最簡單的章法,也是最易掌握的章法。

  8、轉句:轉變。這個轉變,不是轉到不知道南北的地方去,是在起承的基礎上的轉變,是由景到情的轉變或是由情到景的轉變。咱們目前學習的章法是景+情,那么這里咱們主要講的也是由景到情的轉變。頸聯也就是轉句,應當寫情。這個情不是毫無根由的'來的,是起承的景引起的情,是建立在起承的基礎上的。

  9、合句:整個七律的尾聯,也就是合句。合:總結全篇之意。合句在寫時應當注意的是:要總結全篇,也就是前六句所表達的中心(主題)思想,一般寫合句的手法是比的手法。

  10、起、承、轉、合 四者的關聯:

  第一,四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就是四者的并重性。不論是七律還是五律,都是按起承轉合這四個部分來完成的。首先,起承轉合,這四個字,無論從字型還是字意上講,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他們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樣的,正因為這四個部分的不一樣性,才使得它們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也才使律詩更美。四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也就是四者的并重性。

  那么,具體到寫作過程中,就不可以把起句寫成承句,同樣的道理,該轉句的時候,也不可以把轉句寫成別的三個句,當然根據所寫題材內容的不同,起有多種方法,同樣的,承、轉、合也有多種方法。起承轉合也是這個道理。四個部分,全部都重要。它們的重要性是沒有區別的,少了哪個都不行。

  第二,就是四者各自的獨立性。所謂獨立性就是指四個部分里隨便哪個部分,與其他三個部分,都是不同的。獨立性,也是區別于其他三個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

  第三,就是起、承、轉、合的連貫性。四者是一脈相連的,運用起來時是不能斷裂的。

  11、雙聲:借用現代漢語拼音,就是相連的兩個字的聲母相同。這在律詩中要求是不能這樣使用的。也就是說,一句詩中,相鄰的兩個字的聲母不允許相同。這樣有什么好處呢?可以避免拗口,避免朗誦不順。但有專用名詞是例外的,比如:長城 黃河。這些詞已經成為專有名詞,這是可以雙聲的。

  12、疊韻:借用現代漢語拼音來講,是指律詩句中相鄰兩字的韻母相同。在律詩寫作中也是要避免的。

  13、韻不入詩:簡單的講就是在律詩創作過程中,所有韻部的字除韻字位置外,不得在其它位置出現。

  這樣做的好處:1方便斷句。古人的詩是吟唱的,一個韻字便是一層意思,使聽者更明白。2有時所選用的韻字所在的韻部的韻字少,如果韻字入詩,那么便減少了你選用韻字的權利。韻不入詩,用韻時就更有利,多了一些選擇的機會。

  14、八句首字的平仄分配原則:以4:4為最好,5:3或3:5也很好,但一般不要出現6:2或是2:6,更不要出現1:7或7:1及8:0或0:8這樣的情況。

  15、起承轉合中起與合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合句一定要與起句相呼應。

  比如:生長明妃尚有村,千載琵琶作胡語。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西樓望月幾回圓?也相呼應。

  16、起承轉合時的比喻:起,就好象法庭審判一樣,先出示證物;承,就是根據這些證物進行辯論;轉呢,就是宣判;合,就是執行。那么,證物和執行,兩者之間,有因果關系嗎?有呼應關系嗎?答:有的。

  17、多字:就是詩中多余的字。這在律詩的寫作中是要禁止的,是不允許犯的。多字一般指的是每句的前兩字,不指其他位置。

  18、詩眼:是指詩中某個字,或者某個詞組特別的好,特別的突出。

  詩的整體是有若干局部組成的,局部的詩眼可加強詩的整體,活化詩的整體,詩眼與詩的整體是有機的、密不可分的。

【寫詩詞的訣竅】相關文章:

語文詩詞鑒賞答題套路及解題訣竅06-05

蘇軾寫的詩詞08-30

寫茶的詩詞01-18

蘇軾在嶺南寫的詩詞05-24

蘇軾被貶海南寫的詩詞06-12

寫花的古詩詞12-09

寫春天的詩詞(精選50首)04-27

寫小滿古詩詞02-21

歐陽修寫的詩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