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最美的詩詞鑒賞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最美的詩詞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最美的詩詞鑒賞 1
一、最雄渾的中秋詩詞——《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當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四、最親情的'中秋詩詞——《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后人借鑒。
五、最清冷的中秋詩詞——《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物是人非,故鄉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
六、最感傷的中秋詩詞——《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點評:作者蘇軾與其胞弟蘇轍(字子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之月。如此賞心樂事,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詩歌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七、最著名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八、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木蘭花慢》(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點評:一連串的發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月亮為什么能在空中不會掉下來?沉到海里,不會被碰壞嗎?為什么圓月漸漸變成一道彎月?是不是這邊沉下去,那邊就升起來?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科學現象。王國維贊嘆說:“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辛棄疾還有一首《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寫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九、最壯闊的中秋詩詞——《念奴嬌·過洞庭》(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點評:碧空萬里,水波不興,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為酒,把北斗星當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萬象作為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
十、最傷心的中秋詩詞——《綺懷》(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點評:詩人年輕時曾同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但以溫馨開始,以無言結局。在詩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紅墻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心中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讓人傷心至極?
最后再強調一下,不少人一知半解,以為只要有月的就是寫中秋。那是不對的。比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明寫的是春月。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寫的也是春月。歐陽修“月上樹梢頭,人約黃昏后”,寫的是元宵的月。古人七夕節的月寫得也很多,比如施肩吾“幼x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各種張冠李戴的還真不少,讓人哭笑不得。
中秋節最美的詩詞鑒賞 2
1、《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描寫中秋皓月的詩篇很多,但就其篇名來看,無一不是寫出了新的意境,抒發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把李樸這首《中秋》與李白、蘇軾等人寫的“月光曲”來比較,也許它還不免有幾分遜色,但是從立意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借月光的皎潔來寫自己內心的純潔高尚,立意新穎,構思奇巧,頗具有獨創性。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這首詩題為“玩月”,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內涵。
首聯二句緊扣中秋月,描寫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個塵世。所謂今夜月,即點名題目中的八月十五日夜月;第二句將中秋月的朗照天下,輝映寰宇的境界展現而出,手法形象。
中間四句具體描寫中秋月的皓潔明麗。頷聯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凈,萬景澄明,一派開闊之象。頸聯中的“讓”字可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的光彩遠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這四句雖是寫月,卻不正面提中秋月,而全是烘云托月的寫法,卻同樣見出中秋月的晶瑩光耀,顯得格外巧妙。
尾聯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閑適從容。“玉京”在這里代指明月。
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飄飄然毫無俗塵氣,讀來令人神往。雖是詠月這種詩人們常常歌詠的主題,但此詩之詠卻別有妙處,寫得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頗得前人的稱賞好評。
3、《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無論是從它的藝術境界,還是從它的氣象和風格看,他都與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是一首富于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4、《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鑒賞:此詩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背景,抒寫了詩人的孤寂之情。前兩句描繪了室內外的環境,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后兩句借嫦娥的悔恨,表達了詩人自己在孤獨中的感慨。詩人通過對嫦娥的同情,實際上也是在抒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孤獨和無奈。
5、《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鑒賞:詩的首句描繪了中秋月色在庭院中的流轉,暗示了時間的流逝。“此夕羈人獨向隅”,直接點出詩人在中秋夜的孤獨寂寞。后兩句從嫦娥的角度出發,猜想嫦娥也有悵恨,因為月宮中只有清冷的玉蟾和孤獨的桂花。詩人借嫦娥的孤獨來映襯自己的羈旅之愁,情感細膩而深沉。
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鑒賞:
“玉顆珊珊下月輪”,桂花從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見其顏色潔白、新鮮。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吳剛為什么要跟桂花樹過不去。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此詩并不完全是在描寫中秋的'桂花,而是借神話傳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7、《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鑒賞:
畫面壯闊:詩的開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描繪了一幅宏大的邊塞月夜圖,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云海之中,展現出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
情感深沉:“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長風浩蕩,吹過玉門關,既表現了邊塞的廣袤,又蘊含著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中間幾句描述了歷史上的戰爭和邊地的荒涼,“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突出了戰爭的殘酷和戍邊生活的艱辛,從而深化了戍卒的思鄉之苦。
主題鮮明:全詩通過對邊塞風光和戍卒遭遇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以及對戍邊將士的同情,同時也流露出對和平的渴望。在中秋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更增添了一份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愁緒。
8、《中秋》 - 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鑒賞:這首詩的絕妙之處在于 “無月” 二字。詩人認為若中秋之夜沒有明月,那這一年就算虛度了一個秋天。王建的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因 “月明” 而生 “秋思”,司空圖則通過假設 “無月”,凸顯出 “有月” 對于中秋的重要性,中秋月圓已成為人們表達相思的寄托。詩中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體現出一種超脫于秋景之外的閑適與萬事皆空的感慨,與親情、愛情等相比,其他事都顯得蒼白無力。而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以強烈的語氣強調了中秋月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引發讀者對 “有月” 的深情遐想,也讓人體會到詩人在中秋佳節對明月的期待以及對世間情感的思考。
9、《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 - 戎昱
西樓見月似江城,脈脈悠悠倚檻情。
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驚桂子從天落,稍誤蘆花帶雪平。
知稱玉人臨水見,可憐光彩有余清。
鑒賞:首聯開門見山寫中秋月和因月光而產生的倚檻之情。“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是寫中秋節的佳句,人雖不在一處,但都能感受相同的皎潔月光,且今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之時,更令人思緒綿綿。“初驚桂子從天落,稍誤蘆花帶雪平” 描寫了桂花飄香的中秋氛圍。最后兩句借助美人來形容月光的魅力,體現出賞月的不舍,情意盡在不言中。整首詩充分展現了戎昱充沛的情意,通過對月光和周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在中秋佳節對遠方親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10、《中秋夜泊武昌》 - 劉淑柔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鑒賞:在團圓的中秋佳節,女詩人卻在漂泊的路途中,于船上感受月光,宣泄著思念之情。“一水向東流”,水的流動正如思緒的起伏,蘊含著無限幽怨。“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看到月亮不禁想起張若虛的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月色優美,人卻充滿憂傷。詩人眼望荻花,思念家鄉,感受著柔腸寸斷的心情。此詩情景交融,通過描寫江上的月色、荻花等景物,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生動地展現了中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孤獨和憂傷,能讓現代人產生共鳴,體會到古人在中秋節時的思念與愁緒。
【中秋節最美的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詩詞的鑒賞11-08
詩詞鑒賞11-23
詩詞的鑒賞06-29
關于中秋節的詩詞 《靜夜思》鑒賞09-16
李世民詩詞鑒賞12-05
古代詩詞鑒賞10-18
《別離》詩詞鑒賞12-31
《小至》詩詞鑒賞12-10
溫庭筠的詩詞鑒賞05-06
辛棄疾詩詞鑒賞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