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16 22:55:31 如意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么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么關系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后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么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后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注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致,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再齊讀詩題。

  4.導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里。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么?(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么?(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愿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贊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以題目導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范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范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注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贊揚之情,并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托著收獲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導入,明確詩題。

  1.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閑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于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么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么?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里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后,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范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么?(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里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墻,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么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里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當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里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

  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為什么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么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托著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愿意仰著就仰著,愿意側著就側著,愿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通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著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么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干自己喜歡干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畫,仿佛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發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后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3

  【課文分析】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讀著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里,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千年,卻猶如發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選編這三首詩詞,目的有三:一是通過學習,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二是通過背誦、默寫古詩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是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2)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6、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⒀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課后反思:

  講解本課時,第一

  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

  在詩文學習中,地抓住了以詩情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于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

  但最后沒能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如果加上,對表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識記本課“洛、榆、畔、帳”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到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2、通過細讀,感悟“綠”字的妙用。

  教學過程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到過長江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長江北岸去好不好?

  2、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就是長江北岸的瓜洲。請同學們先讀一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吧!

  3、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1)把古詩讀懂,了解古詩的大意。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句的情感。

  (3)有感情誦讀古詩

  (4)能結合對《泊船瓜洲》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泊船瓜洲》的解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把學習的“主權”和義務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和動力。)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要求其他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了“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會寫本課“洛、榆、畔、帳”四個生字。

  2、我會誦讀《泊船瓜洲》。

  3、我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當時王安石是怎么推敲的`。

  4、我會解答課后的思考題。

  5、我會說《泊船瓜洲》的大意。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節意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扎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為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用詞的推敲。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滿”

  生5:“來”

  生6:“戲”

  生7:用“綠:最好。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從“一水間”“數重山” 體會那種離家近情更卻的感受。

  3、學生展示誦讀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的感悟,展示對詩的個性理解,然后通過自己不同的誦讀方式,加深對詩的體會,力求每位學生善傾聽,能質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作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誦讀

  2、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詩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詩

  4、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詩

  5、畫一畫展示詩中意境。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造,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1、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

  2、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沖突,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1、收集有關王安石的詩

  2、把《泊船瓜洲》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設計意圖:能否觸動學生把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的學習,是一位教師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節精彩課堂的催化劑,因為,學生喜歡你這位教師,你的課,學生不由自主地為今后自己課堂的再次展示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談話導入: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呢?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的思鄉之情呢?

  2、引出課題:我們今天要學習《秋思》和《長相思》

  (1)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

  (2)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到過長江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長江北岸去好不好?

  3、引導學生提出學習目標:

  (1)把古詩讀懂,了解古詩的大意。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句的情感。

  (3)有感情誦讀古詩

  (4)能結合對《秋思》和《長相思》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秋思》和《長相思》的解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把學習的“主權”和義務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和動力。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要求其他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誦讀《秋思》和《長相思》。

  2、我會解答課后的思考題。

  3、我會說《秋思》和《長相思》的大意。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節意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扎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為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秋思》和《長相思》這兩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抓關鍵字或詩句來體會。

  3、學生展示誦讀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的感悟,展示對詩的個性理解,然后通過自己不同的誦讀方式,加深對詩的體會,力求每位學生善傾聽,能質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作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誦讀

  2、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詩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詩

  4、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詩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造,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1、讀一讀第今天學習的三首古詩詞,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么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詞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還知道那些古詩詞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后收集一些讀或背誦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沖突,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1、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2、學生仿寫思鄉的詩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5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初步鑒賞淺易的古代詩詞”這一要求的具體內涵:“初步”意味著難度不會太大;“鑒賞”意味著不同于一般的閱讀,即:要在理解古詩詞內容的基礎上,能從詩詞鑒賞的角度,對主題、形象、情感、語言等進行賞析;“淺易的”意味著所選篇目會比較短小、易懂,如五絕、七絕等。基于這樣理解,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階段可重點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課本內容,打實基礎

  要培養起自己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首先必須學好課內的古詩詞。與過去的古詩詞學習相比,我們不僅要能多讀成誦,準確無誤地理解作品內容,還要能有意識的用鑒賞的眼光去品賞作品,并把有關鑒賞的知識在課本中點劃圈鉤,以便日后復習。

  學好課內的古詩詞,絕對是形成鑒賞能力的基礎,特別是對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點把握。比方類似下面的這些古詩詞,就很值得我們在學習時細細地品讀,并認真記錄、積累相關鑒賞古詩詞的方法和文化。

  古詩分類:

  古體詩(古風):古詩、楚辭體、樂府詩、歌行體。《長歌行》

  詩絕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體詩(格律詩)起承轉合

  (五言、七言)律詩(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黃鶴樓》

  1、按音律形式分婉約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陰》

  詞:有單雙調之分,都有詞牌。

  豪放派:代表蘇軾《江城子》“蘇辛”

  曲:《天凈沙秋思》(小令)

  敘事詩《石壕吏》

  2、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詩《長歌行》《論詩》

  山水田園詩《過故人莊》《滁洲西澗》

  戰爭邊塞詩《使至塞上》《涼州詞》

  懷古詠史詩《赤壁》

  3、按題材內容分寫景抒情詩《浣溪沙山下蘭牙短浸溪》

  詠物言志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即事感懷詩《泊秦淮》

  贈友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們的特點分別是:

  ①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②戰爭邊塞詩: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③懷古詠史詩:懷古詠史詩往往以歷史典故為題材,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④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⑤詠物言志詩: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⑥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⑦贈友送別詩: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級上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概括回答。

  (3)整首詩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請做具體分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寫得通俗易懂,很有特色。圍繞詩后的三個習題,我們可以了解這一類詩歌的鑒賞特點。第一題是品味特別有表現力的字詞——“放過”和“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第二題側重對全詩內容的把握,即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第三題則從整首詩的表現特點來設問,即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這是哲理詩常用的表現手法。

  再如,八年級上冊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簡要回答。

  (3)作者的這個愿望可以從哪些字詞見出?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的?

  以上第一、二題跟前一首詩類似,側重語言的品味和主題理解。第一題“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第二題,本詩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

  第三題則涉及古詩詞鑒賞的其他一些特點。前一問需要我們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古詩詞中,常被用來暗示、象征某種含義的有代表性的詞語,如詩中的“戌”“輪臺”“鐵馬”“冰河”就往往被用來暗示邊塞、戰爭等含義,這些典型詞語的積累很益于我們去把握這一類詩詞的'內涵。第二問則涉及古詩詞寫作中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即作者通過夢境曲折地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再如八年級下冊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對這首詩內容及意境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詩人起筆不落俗套,從相見之難落筆來襯托別離時的痛苦。

  B.詩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發相思的凄惻之情。

  C.詩中尾聯運用了典故,這是詩人借以安慰自己,表達希望能夠再與親人相見的情感。

  D.作者寫此詩其實不在寫情,而是為表達被貶謫的痛苦與郁悶。

  2.詩中第二聯用了比喻的手法,其中有一字還運用了諧音,是哪一字?諧什么音?結合全詩可以看出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李商隱的《無題》是一首詠嘆忠貞愛情的經典之作。結合提問,我們也能從本詩中了解許多詩歌鑒賞的角度、技巧及應注意的問題。如,第一題的A項中就涉及到古詩詞中襯托手法,B項中的借景抒情的手法,C項的典故運用和第二題中諧音使用,無不是古詩詞寫作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技巧。D項則體現為對詩歌內容的整體把握,其中的“表達被貶謫……”還需要欣賞者對作者的生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為李商隱雖然終身潦倒,但無被貶謫的經歷。這就告訴我們了解作者的生平情況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在鑒賞古詩詞時應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以上三首詩叢不同角度給了我們鑒賞古詩詞的啟示,所以,我們確實只有先學好課本中的古詩詞,并在學習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才能有助于我們打下一個古詩詞鑒賞的堅實的基礎。

  二、整理積累規律,學會方法

  除了學習階段打下良好基礎外,復習階段的整理提煉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整理提煉,有意識地重溫并積累一些古詩詞鑒賞方面規律,乃是培養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關鍵。

  7----9年級全六冊課本中共有古詩詞89首,1----6冊中分別有15、10、17、20、15、12首。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整理。如:

  三、主題歸納

  內容/情感題目作者朝代

  送別詩,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勸勉友人樂觀開朗的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離別之詩,抒發對家鄉的思念。《渡荊門送別》李白唐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別后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夜雨寄北》李商隱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

  《水調歌頭》蘇軾宋

  《武陵春》李清照宋

  《望江南》溫庭筠宋

  《蒹葭》《詩經》春秋

  《無題》李商隱唐

  表達思歸之心,羈旅之愁。《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

  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赤壁》杜牧唐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

  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石壕吏》杜甫唐

  《春望》

  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觀刈麥》白居易唐

  《泊秦淮》杜牧唐

  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表達閑適恬淡的心情。《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東晉

  《飲酒(其五)》

  《游山西村》陸游宋

  《西江月》辛棄疾宋

  表達憂國之思、報國之志、憂民之心。《過零丁洋》文天祥宋

  《已亥雜詩》龔自珍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

  《漁家傲》范仲淹宋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宋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宋

  即景抒情/言志《登飛來峰》王安石宋

  《望岳》杜甫唐

  《使至塞上》王維唐

  《觀滄海》曹操三國

  抒發對自身遭遇的感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唐

  《行路難》李白唐

  《相見歡》李煜唐

  抒發對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唐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表現對年華已逝,好景不長的感傷。《浣溪沙》晏殊宋

  對國事的關心,代父從軍的敘事詩《木蘭詩》《樂府民歌》南北朝

  表達對愛情、理想的追求。《關雎》《詩經》春秋

  四、典故歸納

  古詩詞很講究用典,因為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詩詞的容量增大,表達更生動、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古詩詞中的典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常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記典故是我們理解古詩詞的重要途徑之一。現將七――九年級含典故的詩句歸納如下: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爛柯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詞中意思和作用: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略”的。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八百里——指牛。《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五、意象歸納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寄托了詩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

  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處

  酒

  飲酒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2、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陰》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李白)

  4、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6、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浣溪沙》晏殊)

  羌笛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1.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2.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漁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柳

  折柳“柳”與“留”諧音,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月

  殘月、明月、新月、玉盤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志,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張繼)

  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李白)

  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李商隱)

  流水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懷古幽情。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范仲淹)

  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風、霜、煙多傳達哀怨、惆悵、凄苦、蒼涼等情思。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2.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雁門太守行》李賀)

  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4.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

  落紅殘紅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嘆和哀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李清照)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

  松堅貞高潔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

  梅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陸游)

  菊堅貞高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陶淵明)

  萍多傳達惆悵和哀愁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李煜)

  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觀滄海》曹操)

  杜鵑

  子規凄涼哀傷的象征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鴻雁青鳥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李商隱)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王灣)

  舟表達離情別緒、思鄉、愁苦之情。

  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五、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歸納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王灣《次北固山下》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杜甫《望岳》陸游《游山西村》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歷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木蘭詩》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杜牧《赤壁》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蘇軾《水調歌頭》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站得高看得遠。王安石《登飛來峰》

  三、適當課外操練,強化能力

  當以上兩方面都完成了,我們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課外古詩詞練習來檢驗和強化能力。做這些練習時還要注意幾點:

  1、知人論世。人:作者。了解作者的經歷、境遇、創作風格、文學素養等。世: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包括整個社會大背景,以及詩人當時的個人處境(境遇)。注意作者的不同風格:李白:清新飄逸;杜甫:沉郁頓挫。

  2、分析主題,把握主旨——內容美、情感美

  3、整體把握詩歌的意境——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情景交融)。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逸美好的農村生活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超脫塵世、淡泊寧靜的心境。

  4、品味語言、注意錘煉字句——語言美注意詩歌的語言特點,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欣賞用得精練的字。

  5、理解詩歌的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諷今,直抒胸臆,烘托,對比,比興,象征,以靜寫動,虛實想映,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以上對中考古詩文復習的一點初淺看法,僅供各位同仁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明確古詩詞中考考點。

  2、熟悉古詩詞中考常考題型。

  3、掌握常考題型的答題技巧

  教學重點:

  1、鑒賞課內外古詩詞,從不同角度把握詩歌思想感情。

  2、把握品析古詩句、字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熟練運用古詩詞中感悟情感主旨,和字句賞析類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一曲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考古詩詞閱讀是必考點之一,但也是大家丟分最多的閱讀題,這一節課我們一起撥開云霧,見答題技巧。

  二、活動一: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一學)

  學生根據近三年瀘州市的古詩賞析中考題,歸納考題的'特點。再分小組合作完成《醉花陰》的詩詞賞析。

  1、學生談中考詩詞題型特點,(教師明確),以及讀古詩的步驟。

  2、聽朗讀后有感情朗讀《醉花陰》

  3、學生講述該詩的內容,以及簡介作者。

  4、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詩詞賞析題,并用規范的語言和答題模式回答。

  5、總結答題模式

  三、活動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練一練)

  1、學生閱讀《望岳》,根據今天大家一起討論的中考題的兩個出題的角度為《望岳》出兩題,并附上參考答案,看看誰做的最快最好!

  2、學生展示。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做詩詞鑒賞閱讀時,只要我們牢記這幾點,拿出“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氣勢,多練習,多總結,定能“直掛云帆濟滄海”。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北京實驗版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贊嘆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贊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1)有沒有發現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2)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范讀激情,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獲。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1)賞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艷;花的數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么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艷?(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后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2)賞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么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3)引導學生想像并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4)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a、 指名讀。

  b、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凈、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贊嘆,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贊美江南的什么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贊嘆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1)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2)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那么一點兒春意。

  (3)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1)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里?又在懷念江南的.什么?

  (2)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3)江南不僅景色優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4)感情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業。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六、板書設計。贊美

  憶江南-----------好

  詞思念

  春日

  一、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三、背誦古詩。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8

  一、復習要求

  1、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包括體裁、內容類別,表現形式,技巧,語言風格,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古文化、古漢語有關知識等;

  (1)內容類別:送別詩、思鄉詩、寫景詩、詠物詩、懷古詩、愛國詩、邊塞詩、愛情詩、山水田園詩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3)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襯托、夸張、借代、雙關、反語、反復、互文、通感等;

  (4)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2、講解一般的鑒賞方法

  (1)看題目,抓題眼,明詩詞含義;

  (2)看作者,知經歷,曉風格流派;

  (3)看背景,知來歷,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語言,明主旨。

  3、按照鑒賞內容分類訓練,形成能力

  縱向:從時間上分成幾個朝代,重點關注唐朝。

  橫向:同一時期的不同類別及其代表作,分別練習。

  4、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查漏補缺,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二、重點分析

  看題目,抓題眼,明詩詞含義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的題目中就包含著所敘之事和所抒之情。詩人敘述了自己的所見,描繪了春夜雨景,表現了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

  看作者,知經歷,曉風格流派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作者楊炯,作詩擅長五律,敘寫邊塞生活的詩作尤為突出,多表現為國立功的戰斗豪情,氣勢軒昂、風格豪健,是不滿浮華靡麗詩風而給詩壇帶來清新剛健之風的“初唐四杰”之一。

  這首詩是他的從軍、出塞之作,風格雄渾剛健,慷慨激昂,為邊塞詩代表作。

  思想內容:它寫出了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表現了詩人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的強盛和同仇敵愾的民族心態。

  看背景,知來歷,悟作者情志

  別云間

  明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背景和來歷:這首詩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離鄉之前所作。

  情志:“泉路”、“靈旗”表達了寧死抗清的決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歸的悲壯,又有江山淪陷、訣別故土的悲憤。

  詩人抒發了國仇未報、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表現了詩人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

  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觀情思,“境”是詩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觀情志與富有特征的客觀物象的有機融合而形成的審美氛圍或境界。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多用象征隱喻,想象豐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

  此詩中寫的是自己辭官別家離京時的情景。

  詩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東指、落紅、春泥護花等。

  前兩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離愁,讓人體會到蒼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后兩句即景抒情,詩人以落紅和春泥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表現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

  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表現手法上看,詩人運用了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的典故,托物詠史,“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那么東吳將曹操所滅,二喬也將被虜而藏在銅雀臺中了”。用形象性的議論點明了赤壁之戰關系到國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時又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抒發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詩常用典故:“投筆”、“樓蘭”、“鴻雁”、“尺素”、“折腰”、“東籬”、“折柳”、“雕蟲”、“柳岸”等。

  品語言,明主旨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分析寫色彩的詞語:

  本詩運用“黑”、“金”、“燕脂”、“紫”、“紅”等字眼,使所描寫的景物更加色調鮮明,渲染了一種凝重、慘烈、悲壯的氛圍。

  “黑云壓城”,敵軍壓境,形勢危急。但是守軍卻并未退縮,而是嚴陣以待。“金鱗開”,鎧甲閃著金光,則象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和血戰到底的決心。

  作者熱情地歌頌那些浴血奮戰、以身殉國的將士,正表現了他對當時叛亂不定、國無寧日的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他熱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賢才,平定海內的思想感情。

  三、補充內容

  (一)唐詩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浙江義烏人)《鵝》《在獄詠蟬》

  盛唐: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山水田園詩派

  孟浩然《過故人莊》、王維《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繼承陶淵明的思想,以山水風光和閑適生活為題材,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

  邊塞詩派

  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描寫戍邊守戰部隊的艱苦環境以及報國思鄉的情緒。有的情緒高昂,有的氣勢悲壯,有的哀怨動人。

  中唐:

  新樂府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

  韓孟派韓愈、孟郊、李賀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二)古詩詞鑒賞歌訣

  一看題目明含義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來歷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風格與手法

  時代、流派要牢記詩經表現是現實楚辭浪漫多比喻

  漢代樂府很靈活北魏風骨頗大氣兩晉山水寄情意

  陶潛首推屬第一南朝愛情纏綿意北朝邊塞鏗鏘詩

  唐代鼎盛兩高峰李詩浪漫杜現實白詩兼備李杜風

  無題含蓄劉禹錫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數李煜

  詞生唐代興于宋豪放、婉約兩分枝蘇詞、辛詞多豪放

  高歌“大江東去”低吟“廉頗老矣”婉約首推李清照

  國恨家愁蘊筆底元代詩型有變異曲中可尋詩痕跡

  明清詩作諷現實鋒芒畢露抒胸臆古詩源遠一脈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常見意象的寓意

  古詩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對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偉岸”的代名詞;“蟬”是“惜時光”、“痛別離”、“苦遠游”、“感身世”的同義語。

  送別詩中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

  抒愁寫恨詩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

  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

  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四、應試注意事項

  1、研讀題目。題目有時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為詩歌解讀的切入口。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聞笛》等,從題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本詩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基調,“左遷”是被貶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調自然不同。

  2、了解作者和時代。如果本詩作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寫作風格就會有助于我們進行鑒賞;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時代也會給我們一些幫助,如當時的'歷史事件,風俗習慣等等。

  3、借助注釋。詩后的注釋,都是擬題人認為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必須了解的知識,除了幫助解讀詩歌的難點外,還會有指導鑒賞的作用,所以必須認真讀。

  細審題干。設問時為了題意清晰,擬題者會盡可能加一些限制,這些限制對答題的導向作用非常鮮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專項訓練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景色。(3分)

  答:

  2、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一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3分)

  答:

  2、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3分)

  答: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聯句(香禪師、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香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1、詩以言志,說說禪師和李忱(唐宣宗)的詩句各表達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處?(3分)

  答:)

  2、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3分)

  答:

  五、贈柳(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1、古時有臨別贈柳的習俗,其中一個原因是“柳”字諧音“___”字。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______。(2分)

  2、樣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表達的形象?(2分)

  答: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1、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__的特色。(3分)

  答:

  2、全詩重點在寫景,寫人只有后兩句。你能想象得出“農人”的勞動情景嗎?(3分)

  答: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與諸子登硯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沽而建。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請就這種體裁形式的特點做簡明解說。(3分)

  答:

  (2)從這首詩的四聯中任擇一聯,聯系全詩,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

  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暮過山村(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1)詩的首聯重在表現什么?請簡要說明。不得超過50個字。

  答:(2分)

  (2)“邊烽不過秦”上什么意思?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過35個字。(2分)

  答:

  (3)尾聯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過60個字。(2分)

  答:

  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3分)

  答: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3分)

  答:

  十、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讀后回答。(6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的詩篇。從內容看,都是寫(),從抒情手法看,李詩(),王詩()

  答:

  (2)詩人的稟賦個性不同,詩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試比較這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參考答案: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1.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加接近。

  2.這首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情。

  二、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1.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淒清的景物來烘托離情別緒

  2.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

  三、絕句杜甫

  1.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

  四、瀑布聯句香禪師、李忱

  1.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二者語意貫通,表達了一種的勇氣。

  2.首詩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寫瀑布的“不辭勞”、“出處高”表現詩人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借寫瀑布的留得住”、“終歸大海

  五、贈柳李商隱

  1.答:留/柳

  2.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

  3.答:反映了作者借柳樹輕盈多姿、纏綿多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柳樹的熱愛。

  六、新晴野望王維

  1.平淡質樸

  2.山青水秀的村莊里,農民們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歡快地忙碌著,他們的笑聲在青山間回蕩

  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與諸子登硯山(孟浩然)

  1.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八句,每句五個字;第2、4、

  2.首聯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

  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暮過山村(賈島)

  1.重在描繪山村的寧靜。前句從聽覺上用數里外就聽到

  2.表明山村沒有遭受戰火,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3.寫出了由懼轉喜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出內心親近溫暖

  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

  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

  2.“可憐”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

  十、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讀后回答。(6分)

  1.送別;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

  2.李詩豁達(曠達,樂觀),王詩離愁中帶灑脫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學會“籬、疏、蝶、吳、蓮、徐、剝、鋤、蓬、賴、媚、檐”十二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

  古時候兒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閱讀古人留給我們的詩文就會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詩人楊萬里,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兒童追春圖。新市,古縣名,在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開的店。詩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觀察的眼睛,發現了這樣具有詩情畫意的一幕。

  “籬落疏疏一徑深”。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幽深。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籬笆下,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頭花落未成陰”。未,沒有。陰,樹陰。這句的意思是:樹上的花落了,但是葉子還沒有長茂密。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急走,奔跑。這兩句的意思是: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黃蝴蝶飛入黃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這首詩描寫了南方農村的暮春景色。在一派田園風光中,穿插了兒童追捉蝴蝶的場面,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爛漫,富有兒童情趣。這首小詩突出特點在于設色:黃黃的蝴蝶,飛進大片的金黃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見了,這是一種絕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面對這樣一種情景,追趕蝴蝶的頑童會是一種怎樣的神態?對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們不難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麗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頑皮,它置身大自然這一切生靈的守護神的懷抱中,是大自然的博愛掩護了那嬌小的蝴蝶。這時,孩子會有些惆悵,但小詩給我們讀者留下的卻是盎然的春意,別樣的.情趣!

  《清平樂》的作者是宋朝的辛棄疾。這首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生活勞作的圖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長著綠油油的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醉,酒醉。吳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話語。媚,柔媚。好,問好,閑談。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話語相互問好、閑談。

  “白發誰家翁媼?”翁,老翁。媼,老婆婆。這是誰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兒鋤豆溪東”。這句的意思是: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子。

  “中兒正織雞籠”。這句的意思是: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無賴,無聊,無所事事。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兒子感到無聊,趴在小溪岸邊剝著蓮蓬。

  今天讀到“茅檐低小”“白發翁媼”時,我們眼前出現的畫面也許有些凄涼、衰敗,但和“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活動聯系起來,傳達給我們的則是一幅溫馨、充實、和諧。辛棄疾用極其簡練的文字,勾畫了一幅古時南方農人依山水而居,勤于農時,滿足、悠閑的生活畫面。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看注解理解詞義。

  ⑶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然后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么?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理念】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本次教學教師執教的是《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三首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的,內容淺顯,生字不多。

  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晝、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Mp3音樂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憶江南的畫面,播放音樂。教師朗誦《憶江南》。江南的風景令無數詩人折服,寫下了許多千古名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8頁,我們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板書古詩詞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聽到、看到、聞到些什么?(課件播放圖片)

  3、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翁卷把江南的田園風光描繪的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先來欣賞他的——鄉村四月

  4、了解詩人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為“永嘉四靈”之一。他喜歡田園生活,擅長寫田園詩。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朗誦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讓學生配樂欣賞江南風景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出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教師范讀。

  3、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4、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讀古詩,解決所有的障礙。)

  三、合作探究,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美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讀一讀古詩,借助注釋和插圖,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詩的意思。

  思考:鄉村四月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景美人勤)

  師生、生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進而,逐句吟誦古詩。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我認為古詩教學更應多讀。所以,在此環節,我主要采用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方法。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四、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教師總結,學生背誦古詩。

  2、師生共唱本詩。

  (設計意圖當讀詩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通過唱來抒發了。學生學詩的情趣更濃)

  五、自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生借助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2、全班交流,說一說農人在忙些什么?并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設計意圖:在學習了《鄉村四月》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鄉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嗎?”引出《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后,自主閱讀,思考,感悟古詩,進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再次體味鄉村人們的勤勞忙碌。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1、在忙忙碌碌中,轉眼又到豐收的季節了。看,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課件出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的確,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所以,許多詩人心向田園,情系田園,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那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詩詞,拓展學習內容,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串起位于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的認知材料,用詩詞中的語言和情感熏陶學生,這樣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推薦作業

  老師向大家推薦《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字正腔圓、深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時的相思之苦與情感之深。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直切主題。(出示課件27)

  師:思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學過哪些這類的詩句?(生自由答)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詞,就是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板書:長相思

  二、讀準《長相思》(出示課件28)

  1.自由讀,讀準字音。

  畔(pàn)更(gēng)聒(guō)

  2.指名讀全文,讀后評價。

  3.朗讀時注意節奏:(出示課件29)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4.根據節奏,小組成員互讀,要讀得有韻味。

  三、把握詞意(出示課件30)

  1.根據注釋默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意,把握不準的,可以向同學請教。

  2.請學生說說詞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釋。

  3.評價。(出示課件31)

  四、深入理解。

  1.根據問題再讀課文。

  A作者身在何方?

  B作者在“相思”誰?是從哪句中體現出來的?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出示課件32)

  2.指導朗讀:“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

  師小結:同學們,作者在行軍途中歷經了千辛萬苦,嘗盡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鄉,不想自己的親人呢?他怎樣想呢?怎樣相思呢?(出示課件33)

  3.思考:作者怎樣相思?想到怎樣?題目中哪個字體現了?

  板書:心眷故園

  4.想象詞的意境:(出示課件34)

  師引導:同學們認真聽同學朗讀,想象一下當時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小結:是啊,此時只能聆聽寒風呼嘯的聲音,看到大雪紛飛的情景,一種難以入眠的心境裝著一顆思鄉的心。

  五、交流納蘭性德的資料。(出示課件35)

  (出示課件)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出示課件36)

  六、再讀《長相思》

  七、拓展《長相思》(出示課件37)

  1.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2.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板書:心系祖國

  八、交流

  交流納蘭性德的《菩薩蠻》。(出示課件39)

  菩薩蠻

  納蘭性德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

  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板書內容: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眷故園

  心系祖國

  教學反思:

  1.這三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體現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楓橋夜泊》體現出詩人寂寞、孤獨的愁苦;《長相思》體現出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在這三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并通過小練筆的形式梳理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的基礎上,把握整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樣處理,提高了學生對這三首詩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對《楓橋夜泊》這首詩的背景介紹得不夠詳細,有些學生對這首詩體現的“愁”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有所改進。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3

  復習理念:

  通過回顧與整理課內外古詩,使學生養成自我復習、積累古詩的習慣。我還嚴格遵循了以下三個復習原則:復習過程要簡約,復習方法要整合,復習內容要全面。另外,為了避免復習課枯燥無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設計過程中力求強調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復習氛圍中讀詩句、曉詩意、記詩句、用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

  復習目標:

  1.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整合歸類古詩。

  2.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復習,重溫詩句,學以致用。

  3.學會靈活積累、運用古詩,養成自覺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4.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

  復習重、難點

  1.學會整合歸類所學過的古詩。

  2.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復習準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詞大會,領略古詩詞的魅力。(板書課題:古詩詞)

  二、交流方法,靈活積累

  1.過渡:我們學過的古詩也很多了,猶如一個繁花似錦的百花園,大家是如何背誦古詩的呢?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絕招,誰愿意把你的絕招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板書:記憶古詩的方法)

  2.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師隨機板書:熟讀成誦法、古詩吟唱法、理解記憶法、看圖記憶法等。

  3.學習歸類列表法。

  (1)回顧本學期的課內外古詩有哪些?生答。(課件出示)

  (2)師生配合,利用思維導圖板書整理并復習背誦課外古詩

  三、分組梳理課內古詩

  1每組利用思維導圖框架梳理一首詩,包括作者、朝代、內容、表達思想。

  2.組內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師隨機板書,梳理課內古詩。

  四、闖關比賽

  1.過渡: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起復習了本冊書的課內古詩,但老師知道,大家的詩詞儲備絕不僅僅限于課內,老師特意準備了一次闖過游戲。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小組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第一關:吟詩對對。

  (1)舉頭紅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花送遠香。

  (5)臨行密密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鴛鴦。

  第二關:金睛火眼。

  細心觀察,找出詩句中的錯別字。

  (1)不知細葉誰栽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慢坡片片青。

  (3)兒童放學回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4)路人借問搖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5)遲日江山立,春風花草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

  第三關:巧妙運用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也會隨口吟誦。請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

  (1)爸爸刮胡子,過兩天又長出來。小明幽默地說:“_______________。”

  (2)春天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芽,垂掛著萬千根枝條,我不禁想起賀知章的詩句“_________。”

  (3)“_______ , _____。”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

  五、總結梳理

  1.組織學生對照板書總結本節課內容。師:今天的`復習課,同學們表現非常積極,不但復習了學過的古詩,還領悟了不少的復習方法。

  六、遷移運用,課上練筆

  1.師:大家看,思維導圖不但能幫助我們整理記憶、背誦更快,還能幫助我們梳理知識,把握重點。我們要學著畫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古詩詞用簡練的語言,表達的意境卻意味深長,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景物、一些畫面、一件事情讓你想到了哪句古詩呢?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在寫話之前先畫一畫思維導圖,把思路整理清楚,寫話的時候就不會東拼西湊、思路混亂了。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2、指名展示

  七、布置作業

  1.完成寫話練習

  2.自主選擇

  (1)課下再搜集兩首你喜歡的詩整理在采蜜集上;

  (2)自由選擇一首古詩做詩配畫。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復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鑒賞和創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著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展也是一樣,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在這發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為“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2.《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容大多表現游子矢志無成和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于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鐘嶸《詩品》說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鑒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潔之風范;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采之欲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嘆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采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還是為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后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憂。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說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游子;“涉江”者可能為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游子一定是望鄉時而感嘆長途;窮困潦倒的游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游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游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里會碰著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采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于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為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閱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說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認“徐、籬、疏”3個字,會寫“宿、徐、籬、疏、蝶”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誦讀古詩,理解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學習根據詩句理解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教師課件展示春天美景圖片。

  教師:同學們,課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樣的美景?你想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描寫春景的詩句?

  學生:詞語:萬紫千紅、詩情畫意……

  詩句: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師:今天,我們要跟隨南宋詩人楊萬里去欣賞暮春時節的鄉村景色。(板書:宿新市徐公店)

  2、認讀“宿、徐”。(注意指導把“宿”的平舌音讀正確)

  3、解題。你在哪里見過這兩個字?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教師:在招牌上見過“宿”,引導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現在的旅館、酒店。在同學等人的姓名中認識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課件】

  4、讀詩題。現在請你根據詩題的意思把詩題節湊停頓讀正確吧!

  宿/新市/徐公店

  簡介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出示課件】

  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某年)。詩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經過新市,住在一間姓徐的'人開設的客店里,農村美麗的風光和兒童嬉戲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觸發了他的詩興。【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

  (1)大聲、流利地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借助課文注釋及其他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適時指導。【出示課件】

  (1)生字學習

  會寫的生字

  雜:雜色雜事雜技夾雜

  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

  籬:籬笆籬落寄人籬下

  蜻:蜻蜓蜻蜓點水

  蜓:蜻蜓蜻蜓點水

  蝶:蝴蝶蛺蝶蝶變蜂蝶

  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敵

  徐:徐徐徐緩徐步姓徐

  疏:稀疏疏忽疏遠疏導

  茅:茅草茅屋茅廬茅廁

  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

  翁:老翁漁翁翁婿主人翁

  賴:依賴抵賴誣賴賴賬

  剝:剝削剝奪剝離盤剝

  重點學習多音字:

  宿:sù宿舍

  宿:xiǔ一宿

  宿:xiù星宿

  剝:bō剝削

  剝:bāo剝皮

  ①注意讀準平舌音“宿”,翹舌音“疏”,邊音“籬”。

  ②指導書寫“籬、疏”。

  注意“籬”上下結構,上窄下寬,倒數第二筆是撇折。

  “疏”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第一筆是橫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筆橫要變成提。

  (2)詞語理解。【出示課件】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

  疏疏:稀疏。

  陰:樹蔭。

  三、圖文結合,初讀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讀后交流:楊萬里在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在詩句中做上記號。再看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景物。

  學生:楊萬里在詩中寫到的景物有“籬”(籬笆)“樹”“菜花”(油菜花)“兒童”“黃蝶”;

  預設:從圖中還能看到田邊小路。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理解:

  “籬落”指的就是籬笆;

  “樹頭”是指樹枝上。

  “小路”就是詩中所寫的“小徑”。(板書:籬落、一徑、枝頭(靜)兒童、黃蝶、菜花(動))

  2、再讀詩句,讀通順。

  四、重點突破,理解詩意

  教師:籬笆很稀疏,小路很長。

  指導圖文對照了解“疏疏、深”;指導聯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

  看圖并根據語境強調“走”在古時指的就是跑。

  “無處尋”用你自己的話該怎么說?(沒有找到)

  古詩意思:

  稀稀落落的籬笆旁,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剛剛長出還未形成樹蔭。

  小孩子奔跑著追趕黃蝴蝶,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叢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再讀詩句,讀好節奏。【出示課件】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背誦、正確地默寫古詩詞

  2、理解其內容,體會詩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情趣,鼓舞其奮發有為。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2、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西江月》的課外練習上,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方法是否能靈活運用。

  四、教法和學法

  1、講析法

  2、朗讀指導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4、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

  五、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素材,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見到大家我非常激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在大家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咱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大好春光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希望在這節課上,大家能占盡春光,展現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復習第二單元的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出示幻燈片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來一個男女生背詩對抗賽,采取單挑的形式。通過這一環節來檢測學生的背誦情況。

  (三)賞一賞

  同學們,我們的詩人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并用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春的畫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3——17)

  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你聯想到哪些有關的古詩句?欣賞完之后,你能不能寫出來?

  (四)寫一寫

  出示幻燈片18

  要求學生寫出欣賞畫面時聯想到的'古詩句。找五位學生到黑板前依次寫出要求的古詩句。其余的學生在下邊寫。寫完后找學生糾正錯誤。

  此環節檢測學生的默寫情況。

  (五)梳一梳

  在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的基礎上,梳理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讀二悟三賞。出示幻燈片19--20,并打印出來發給學生保存。

【語文五年級下冊《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范仲淹故事》教學設計11-20

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6-13

五年級語文《圓明園毀滅》教學設計11-12

五年級語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03-24

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語文課文第5課04-17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通用8篇)02-07

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06-15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4-04

三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