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上井岡山的詩詞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于1965年5月25日時隔38年重回井岡山而寫的一首詞,是毛澤東生前最后發表的兩首詞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上井岡山的詩詞,歡迎大家分享。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注釋】:
1)井岡山、黃洋界:黃洋界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最為險要。
2)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聲勢不凡,這幾個字蘊含作者從小到大的遠大革命抱負,也有展望未來更廣闊的繼續革命的理想。
3)三十八年:從1927年9月毛澤東上井岡山算起(1929年初毛澤東帶兵下山),至此時(1965年5月下旬故地重游)已離開井岡山三十八年。“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包含豐富的歷史與感情內涵,對詞人本身和中國革命歷史來說,三十八年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然而從宏觀的時間角度來看,又是一瞬間的。從此處可見毛澤東對歷史的俯視感和他博大的胸懷.
4)"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詞人登上黃洋界,想起了當年黃洋界保衛戰。“不須看”表現了對困難的蔑視,也表現出詞人對前途的自信與樂觀。這個意境在最后的兩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也可以看出。
5)可上九天攬月:在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此句的原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捉鱉:在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析有寫“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也將詞人內心瀟灑和豪邁情懷抒發得淋漓盡致。
【題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澤東乘車重上井岡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岡山前的小坪場上接見了當地干部群眾一千七百余人。
【賞析】
自從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開創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至今(即1965年5月),屈指算來已有38年了。
上闋,詩人一來就凌空拋出擲地有聲的五個大字:“久有凌云志”,五個字包含了多么豐富的感情。有懷念往昔從小到大的遠大革命抱負, 也有展望今天及未來的更壯闊的革命理想。接著立馬讓這“凌云志”落到了實處,這“凌云志”并非書生談兵,隨空遠飄,而是腳踏實地,從千里之行始于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二句接應前句,點出是詩人因久有壯懷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岡山,不僅在此承接了年輕時的“凌云志”, 而且鋪展表達了詩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詩人告訴我們他就是這樣懷著“凌云志”再上井岡山的,當年井岡山之豪氣充沛詩人的胸懷,為繼續革命要在蒼茫青山之間重貫一股英雄真氣于磅礴的心田。
詩人放眼遠望,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井岡山。到處是黃鶯婉轉高唱,燕子輕盈飛舞,流水潺潺如音樂,寬闊的盤山公路直入云端,這一切是詩人為我們藝術地呈現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果的新山水畫圖。詩人這時又油然產生了“今日得寬余”的閑庭信步之感嘆。
下闋,詩人敘當年情懷。筆鋒又一轉展當年豪情:“過了黃洋界,險外不須看。 ”那意思是當年的黃洋界血與火的戰斗險關都已闖過,今后還有什么險關可畏懼的呢?詩人借這二句表達了他敢于向任何艱險、任何敵人挑戰的'豪邁之氣。的確如此,據當時陪詩人上井岡山的隨行人員回憶:“他老人家不顧一路乘車的疲勞, 風塵仆仆,登上黃洋界。黃洋界上,陽光燦爛,顯得格外壯麗。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處,極目遠眺,久久不離。 ”這是多么美麗、高尚、偉大而又浪漫的情懷,這是所有凡夫俗子所不能想象也無法理解的。三句藝術的展現了井岡山以及整個革命斗爭時期的紅旗漫卷,風雷激蕩的壯闊場面,而這就是人間,這就是革命的必然!接著詩人撫今追昔,發出雪泥鴻爪、白駒過隙之慨嘆。38年了呵, 這是多么漫長的時間,這中間又歷經了多少犧牲,多少磨難……但對于時間長河來說(或對于此景、此情來說)又是如此短暫;它是一剎那,是“彈指一揮間”,轉瞬即逝。
接下來,詩人對即將到來的斗爭以及將來的斗爭再抒大無畏的壯懷之志:可以飛升到長空去摘月亮,也可以扎入大海洋里去捉拿魚鱉,然后談笑風生、高奏凱歌,得勝之師歡天喜地班師回朝。 詩人在這里將內心的瀟灑與雄奇抒發得酣暢淋漓。最后二行詩人向自己,也向全人類表明一個樸素平常的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給我們道出來樸素的哲理:世上的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我們看出詩人的瀟灑、雄奇更看出詩人凌云壯志并非是空想,而是很實在的,因為他比一般人更有一顆平常的心,更懂得去實行那些看上去為一般人不屑的極其樸素簡單的道理。
詩中的這一以口語入詩的特點不僅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也豐富了中國現代詩歌的藝術,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至今毛澤東的豪言壯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還不是回蕩在我們的耳邊。
作品注釋
(1)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
(2)重上井岡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岡山游覽視察。先后到黃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間,了解井岡山地區水利、公路建設和人民生活,會見了老紅軍、烈士家屬、機關干部和群眾。
(3)黃洋界: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個是八面山、雙馬石、朱沙沖、桐木嶺。
(4)人寰:人世間。
(5)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從一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到這次重來,已經過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卻覺得只是彈一下指、揮一下手的短時間。
(6)九天攬月:九天,天的極高處。《孫子·形》:“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攬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同攬。
(7)捉鱉(biē):喻擒拿敵人。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作品譯文
我從小就心懷凌云壯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里來尋訪這片舊地,哪里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風和雷在運動,旌旗在招展,這就是人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么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創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并沿著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1965年5月,毛澤東又重上井岡山。闊別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作品點評
羅斯·特里爾:毛澤東的這首詞不單單是對往事的懷念和歲月如梭的感嘆,而是要迎接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政治氣候。——《毛澤東傳》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重上井岡山的詩詞】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08-31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10-24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08-12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賞析03-06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朗讀09-01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原文注釋及賞析08-25
井岡山精神詩歌06-29
有關井岡山的詩句04-03
詩詞中國,中國詩詞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