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字經》有感1
我是一個愛讀課外書的女孩子。我讀過很多課外書,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過于《三字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它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現在,我還經常翻閱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開篇的短短幾句話說明了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生活、學習的環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習性就會相差很遠,有了好壞之分。可見周圍環境對人成長影響很大。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一直鞭策著我奮勇向前。玉石只有經過雕刻打磨才能成為器物。同樣的,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知識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成為“玉”的機會,可為什么長大后,人與人之間卻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除了環境的.影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后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懶惰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付出辛勤勞動。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就只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練自己,將來就一定能成為光彩奪目的“玉”。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非常孝順,九歲時就懂得替父親暖被窩。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為我們操碎了心。成功時,父母陪我一起慶祝,失利時,父母在我身邊支持鼓勵,與我共渡難關。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讓孝順這一光榮傳統在我們身上傳承下去。
除了以上讓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經》里還有很多充滿智慧,給人啟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的傳承使者,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今后無論我多大了,走到哪里,都會在身邊帶一本《三字經》,時時翻閱,處處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2
我以前就讀過《三字經》這本書,我覺得這書很令人深思。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的意思是:小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后才能為國家出力。人就好比就是一塊玉,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進行雕琢,也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了。
讀第二遍《三字經》的時候,我想到了我有時做作業的時候很專心,但也有的時候腦子就不想動了,不愿意做作業,這是不對的。
我覺得人的腦子也像是一塊玉,你不去動它,它就不會給你帶來收獲。
但如果你開動它,就會得到許多奇思妙想。
我覺得少年的時候應該很好的學習科學知識、明白一些道理,長大以后才能明事理,成為一個睿智、正直的人。我覺的現在付出努力都是應該的',這樣才能做一個聰明、正直的人呀!
我的學校是很好的學校,我的班級是很溫暖的班級,我沒有道理不去努力學習,實現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能考上杭外,長大后做浙江省省長。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中蘊含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后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日記大全
《三字經》中還有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習的重要!
讀《三字經》有感4
在這段時間的讀書活動課上,我饒有興趣的讀起了圖書角我班同學放的《三字經》一書。《三字經》就是三字一句,兩字一韻,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每句簡潔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個典故,含義深刻,言簡意賅,易記易背,讀起來瑯瑯上口。
我覺得越讀越有興趣,每天寫完作業,我都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每次的班級讀書活動課上,我都會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里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么懂事,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里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四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飯還特別挑食,每次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孝于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十歲了,孝敬過父母嗎?倒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接送我上學,忙個不停,多累啊!我真慚愧啊,我比黃香大一歲,居然沒有好好盡過一次孝。我想:不行,正好周末我得給媽媽“放假”一天,想到就要做到,我就立刻忙活起來,我學著媽媽平時的樣子,先是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抹桌子;然后洗衣服、洗鞋子;又到廚房里忙了起來,煮飯、洗菜、炒菜,一會兒,飯做好了,喊媽媽、爸爸吃飯了。吃完飯,我就又念著《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我還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不吉利的語言和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因此我們從小就要立下偉大的志向,不能浪費光陰,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后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我還喜歡有一段關于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圣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發系在房梁上,蘇秦學習困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射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盡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我反復讀這一段話,在讀懂了這一段后,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沒有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好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著許多人,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伙伴們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相信你在閱讀之后,會比我有更多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讀《三字經》有感5
我校將“六一”進行開展美文誦讀比賽活動,借此機會靜心學習我國流傳千年之久古代蒙學著作《三字經》。它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其在內容、形式、結構等方面有諸多優點,讀后讓人收益非淺。
《三字經》中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等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的,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本書包含了歷史、天文、地理、科學、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雖然,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文章,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年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代許多學生家境優越,整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不懂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不滿意,那不順心,不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說,父母為養育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受。反過來只要愛自已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人、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么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絡游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有的`小孩因為網絡游戲逃學、厭學,荒廢學業。更有的孩子走火入魔,因為網絡游戲而跳樓自殺。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當今中國父母應讓子女多讀中國傳統書籍,用傳統蒙學著作引導、教育、培養孩子,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孩子,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孩子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孩子,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要積極為該子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應培養孩子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盡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黃香溫席”到“孔融讓梨”,從“八旬梁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十分清楚的告訴我們:向榜樣學習,就會有所作為。我們要領悟、吃透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精髓,并加以發揚光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讀《三字經》有感6
每逢節假日,媽媽都會帶我到書店去看書,然后挑一本有意義的書,為我買下來,讓我回家讀。前段時間媽媽為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隨手捧起,大聲地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我的耳畔仿佛回蕩著幾百年前,私塾里周而復始的誦讀聲。
媽媽告訴我說,《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九百年的歷史。它是一個萬花筒,包羅萬象,把“歷史、地理、人物、天文、詩書、禮樂、教育、哲學”以三個字為一句的形式展現給讀者,可以稱得上“學一書而通萬卷!”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它華麗的書頁,去品味它獨特的風味。
閱讀著,收獲著,我愛不釋手,很快就把它讀完了。
合上《三字經》,那一個個富有節奏感的句子依然在我的腦海里不斷閃現。“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讓我懂得了學習的真諦。“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其含義為一塊玉石只有經過精心雕琢才能成為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其實人也是一樣,需要在磨礪中成長,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幼不學,老何為。”其含義為小時候是學習最好的時光。因此,我們要趁年少時勤奮學習,不斷地探究書中的奧秘。讀書必須知道:“學則智,不學則思,有不滿,則進步。”意思是說求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從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點,尋找學問,尋找答案。
厚厚的《三字經》中我最喜愛的.一句是“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告訴我: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即“一心不能二用”。是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在這本書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尊敬父母,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奮斗力,要有高尚情操。
《三字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它陪伴著我成長,成長……
一本好書,一生經典!
讀《三字經》有感7
從小父母就告知我: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了太多的文化。《三字經》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它使我更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從而讓我懂得要以一顆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昔孟母,擇鄰處”讓我了解了我們的父母真是為我們操了很多的心,體現在生活、飲食、學習等各方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而讓我更加的'知道要體貼和關愛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未來。
“融四歲,能讓梨”讓我知道做人要懂得尊重和團結兄弟姐妹,要懂得血濃于水,兄弟情深。特別是作為我們小男子漢更要做到這點。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讓我知道了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等大事。同時更讓我明白了要愛惜每一顆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因為粒粒皆辛苦。
通過學習《三字經》,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愛手足、珍惜糧食。同時要珍惜時間,好好對待愛我和我愛的人。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8
它是一團火,燃燒熾熱情懷;
它是一簇花,馨香愛的心房;
它是一股水,蕩滌你我胸襟……——題記
微風激起我心中層層漣漪;陽光四射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愛的便利貼貼滿我心全部。
它是寬容卻不是縱容。
我是白云,它是藍天。我肆意地縹緲在它的懷抱中,卻不由己亂飛。
因為,我始終孕育在它博大的胸懷中。
我是小樹,它是園丁。我快樂地生長在它的管理中,卻不亂冒枝杈。
因為,它愛的利剪無時無刻不在修剪著我。
寬容卻不縱容的它,讓我沒有成為溫室里的花朵,經受風雨洗禮后的'我才會成為“人”。
它深情也無情。
我是小溪,它是大海。我歷盡千辛萬苦擁有它的懷抱。愛撫,微笑,于是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一切,我想霸占它所有的愛,它深情地安慰而又無情地拒絕。由此,我懂得了分享。
它疲憊卻不厭倦。
我是一本書,它是讀書的人。我有錯,它改錯;看到我的亮點,它褒揚卻不引我驕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讀了我千千萬萬遍,卻新意盎然。
它自私也無私。
我是電視劇中的王大春,它是丑娘。它長得極丑,但心靈卻極美;我無情將她拋棄,她卻不怨,不恨。我自己振振有詞,它卻在寂寞角落默默落淚。我有時也心痛,但它卻竭力安慰。將傷心悲痛自私地埋葬,包裝出的幸福卻無私蕩漾。
它的無私,它的自私,讓我無地自容……等我要改錯的時候,它卻悄然離去……我只能壓抑一輩子。
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你眉梢郁結著憂愁,你眼眶淚珠盈盈,那緊緊鉗閉的嘴角,不要再唉聲嘆氣,不要等韶華虛度,百花飄零。它——我們的父親母親,我們所霸占的父愛母愛,不能長久逗留,不要再說自己還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快用你的雙手,將那歲月的痕跡撫平!
“首孝悌,次見聞!”
讀《三字經》有感9
“讓閱讀成為習慣”這是我們學校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一種思想。今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讓好書鏈接世界,讓書香滋潤心田”的讀書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字經》了,在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學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一段“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意思是說:漢朝的路舒溫家里很窮,把借來的《尚書》寫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學習,公孫弘則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他們雖然都很窮,買不起書,但仍很努力學習,最終獲得成就。晉朝的孫敬讀書時用繩子把頭發懸在屋梁上,
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繩子拉住。蘇秦讀書讀累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老師督促,卻很自覺地學習。晉朝的車胤把螢火蟲裝進紗袋里,以此照明看書;孫康則就著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來讀書。他們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為了讀書,他們一點都不怕累。這段話所說的前輩,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想盡辦法都要讀書,經過他們千辛萬苦的學習,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使我十分感動。使我感動的不是他們的成就,而是他們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讀書的這種精神,這種勇氣。這種精神、這種勇氣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們當時的條件和現在的'條件來相比真是天淵之別,我們現在有設施設備齊全的學校,有兢業、優秀的老師來教,書本學習用品一應俱全,不懂的可以問老師、問家長等,條件不知道優越多少倍。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和他們相比,這種拼勁、這種勇氣是遠遠比不上的。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機會、大好時光,抓緊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用自己的進步回報社會,回報家長。切勿“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三字經》有感10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著問爸爸“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秘地笑著說:"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著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托!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為我什么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里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
讀《三字經》有感11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時,因住在墓地附近,學到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語言動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沒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們應刻苦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本好書,大家一定要多讀讀。
讀《三字經》有感12
《三字經》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少兒啟蒙讀物,它不但濃縮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還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原文雖然只有1000余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我讀了《三字經》后,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就拿“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句來說吧,我們學習要從簡單開始,學英語應該先學單詞,最后再學課文。語文呢,也要先從拼音學起,然后學聲調,學生字、詞語、句子、課文。這樣我們才能由淺到深,最后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使我們成為有知識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3
今年暑假里,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并且能瑯瑯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趣味,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僅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了,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后,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明白珍惜時間,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異常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梁、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僅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后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終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14
一天,老師要我們買一本《三字經》讀,這時我心里想《三字經》有什么好讀,還不如動畫片好看呢!放學后,我無奈的來到了書店。
來到書店后,我找到了《三字經》,翻開一看,我的眼睛頓時定住了!我輕聲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著讀著,我的肚子開始鬧起了空城計,我這才回家。從這以后,我每天寫完作業都不會去理會動畫片了,而是看《三字經》。我最喜歡“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這句,這是講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個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而我呢?要大人說才會讓,我真慚愧。以后我也要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小學生必讀的金典書呀!我也要刻苦學習,為著我的理想奮斗!
讀了《三字經》后,我覺得它里面含有一種要為學習“更上一層樓”、尊敬長輩、友愛互助的道理,從小就要立志進取、明理、有德、將來就會成為優秀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并且還有注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并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說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著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么。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發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盡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煉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后悔的;“頭懸梁,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閱讀者,收獲著,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相關文章:
讀三字經有感10-23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30篇)03-28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20篇)10-17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29篇)06-25
【精】讀《三字經》有感25篇10-30
讀《三字經》有感精選范文三篇07-03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30篇)08-25
讀《三字經》有感(通用49篇)08-14
學習從讀三字經開始09-17
讀趙譯《三字經》的啟示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