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字經全文內容第三部分解釋必知常識
從明朝開始,《三字經》不僅在國內流傳,更踏上異國 他鄉,演繹出一段段令人感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三字經全文內容第三部分解釋必知常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解釋】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 數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 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么叫“三 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么叫“三光 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14、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解釋】什么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 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 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 處。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解釋】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 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 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解釋】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四方”,是指 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 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解釋】至于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 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 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 產生的。
18、十ft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釋】“十ft”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又叫“天ft”;“十二支”指的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 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19、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解釋】太陽行走的軌跡叫做黃道,大地所在的平面
位于中間,這個平面叫做赤道。根據古人天圓地方的 宇宙觀,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體,所以古人所說的赤 道應該就指的是他們所生活的這個平面。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 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 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解釋】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 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是地 處地球的東北邊。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釋】我國氣候冷暖勻稱而有霜露。右邊是高原, 左邊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解釋】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 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 的代表。
23、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釋】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岳”,就是東岳泰 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這 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24、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解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 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 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25、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釋】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 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 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解釋】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 于植物,在陸地上和水里到處都有。
27、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解釋】蟲、魚、鳥、獸屬于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 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8、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釋】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 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 要食品。
29、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解釋】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 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后來被 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解釋】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 里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作欲,合起來 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
31、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解釋】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
古代傳統的五行中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 別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釋】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 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釋】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 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解釋】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 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 子,稱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解釋】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 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 舒暢。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解釋】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 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37、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解釋】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 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 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系。
38、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解釋】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 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 要尊敬。
39、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解釋】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 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 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
【解釋】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 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 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
41、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解釋】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這是中國 古代親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時穿的五種孝服。
42、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解釋】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 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已經 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
43、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解釋】在六藝中,只有書法現今社會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說文 解字》,這樣對于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解釋】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 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45、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解釋】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 許多基本的道理。
拓展閱讀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即了皇帝位,就是歷史上的漢高祖(西漢紀年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時算起)。劉邦建都洛陽,后來遷至長安,從那時候開始的二百一十年,漢朝的都城一直在長安。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西漢”,也叫“前漢”。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劉 邦即位不久,在一次慶功會上對大臣們說:“我之所以能夠得天下,全在用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給前方運送軍糧,我比不 上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沖鋒陷陣,我趕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豪杰,我能夠重用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故此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 杰”。
劉邦在位僅六、七年的時間就死了,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劉邦的皇后呂雉將戚夫人殘害成“人彘”,又毒死趙王如意,使劉盈身心受到極大的刺激,勉強在位七年就死了,年僅20歲。其后呂雉專權八年,大量起用呂姓娘家人,欲將漢朝變成呂姓的天下。
漢業初建的二十年時間里,除了王室內部的爭斗以外,在經濟建設、社會文教等方面,并沒有什么建樹,總算不打仗了,百姓可以喘口氣了。真正奠定漢朝400年基業的,要從劉邦的小兒子漢文帝劉恒開始。
呂雉死后,呂氏集團覆滅,劉恒繼位。他是歷史上公認的寬厚、仁慈、節儉的好皇帝,與其子漢景帝劉啟一起,被推崇為“文景之治”的仁政榜樣。
漢 文帝劉恒所以能夠寬厚、仁慈、節儉,得力于母親薄后的教育。薄氏是南方吳國人,是個知書明理的賢妻良母,平生最喜歡讀《老子》。她居然能夠躲過呂后的迫 害,可見她的“黃老之學”功夫不一般。漢文帝一生都受母親影響,治國之道也力守老子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劉邦手提三尺劍,馬上 取天下,劉恒以道德文治守天下,才有200多年的西漢王朝。文景之治,使全國修養生息、恢復國力、發展經濟,而真正復興傳統文化的則是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受公孫弘、董仲舒的影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漢元帝時代則完全確定走儒家學術思想為主的路線,才形成漢儒以注疏、訓詁、考據的“漢學”。但是“獨尊儒術”看似推崇,實則葬送了傳統的儒家思想,使儒家學術走上了近親繁殖的退化之路,為西漢王朝的衰亡種了惡因。
由漢高祖劉邦算起,至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為前十帝。傳到第十一代漢孝平帝,孝平帝繼位時只有九歲,被外戚王莽一杯鴆酒毒死了。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至此而亡。
讀 漢朝的歷史,很覺奇怪。漢朝有十個皇帝繼位的時候年齡都很小,最小的一歲,最大的十七歲。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漢獻帝劉協就是八歲即位。皇帝年齡太 小,沒有辦法理政,只能靠別人輔政,外人信不過,只有叫太后協助理政。太后久居深宮,對社會上的事情一竅不通,只能找自己的娘家人來幫忙,造成外戚專權。 時間久了,外戚羽翼豐滿,自己也想篡位當皇帝,天下就又要亂了。
小皇帝慢慢長大了,對此現狀當然不滿,又要把太后這一系的外戚推翻,恢復自己的皇權。但是小皇帝既無兵權,又無經驗,怎么辦呢?只能利用身邊的宦官,所以又有宦官當政。看看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不是外戚篡位就是宦官專權,沒完沒了。
漢成帝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有八個兄弟,除了一個早死的,其余七個都被封為侯,王莽就是王太后的侄子。王家子弟多數驕奢傲縱,王莽卻沒有那種習氣,他像普通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王莽做了大司馬以后,很注意招攬人才,不少讀書人都慕名來投。
到孝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九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作主。吹捧王莽的人都說王莽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請太皇太后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說什么也不肯 接受,于是威望就更高了。別人越是吹捧王莽,漢平帝越覺得他可怕、可恨,因為王莽不準平帝的母親留在身邊,還把他舅舅家的人殺光了,所以漢平帝常在背地里 怨恨王莽。
一天,大臣們給漢平帝祝壽,王莽親自獻上一杯毒酒,漢平帝沒有懷疑,接過來就喝了。第二天,宮里傳出話來,說漢平帝得了重病,沒有 幾天就死了。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于是王莽從劉家的宗室里找了一個兩歲的孩子為太子,叫做孺子嬰,王莽自稱“假皇帝”(代理的意思)。 有人勸王莽干脆繼位做真皇帝,王莽也覺得假的不如真的,于是向太皇太后去討皇帝的傳國玉璽。王政君這才大吃一驚,不肯交出玉璽又被逼無奈,就氣憤地把玉璽 扔在地上,摔掉了一個角。王莽心疼的不得了,趕快叫人用黃金鑲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鑲玉”璽。
公元8年,王莽正式繼皇帝位,改國號為新,都城仍在長安。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治了210年,到這時候結束了。
【三字經全文內容第三部分解釋必知常識】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全文解釋10-10
《三字經》全文及解釋06-17
三字經全文解釋05-15
三字經的全文解釋05-19
《三字經》全文解釋06-21
三字經全文解釋啟示10-13
三字經全文及解釋朗讀08-03
三字經全文解釋(圖文)08-07
三字經全文附解釋12-27
《新三字經》全文解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