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從不曾離開散文欣賞
她把安逸放在原處,自己一直行走在路上,但她的心居住在一個叫荷西的居所里,安然靜處,直至荷西離開,她的心她的愛也開始四處流浪。這世間再無荷西,這世間的三毛呢?——題記
若健在,三毛今年該有七十歲了,七十歲,該是白發蒼蒼滿面風霜了吧?可聰明的三毛,把自己永遠定格在四十八歲,與她的文字一樣,永遠年輕、圓潤、成熟。
十多歲時讀三毛,讀的只是她近似傳奇的“艷遇”,她的輾轉她的遷徙,她與那些完全相異的人在他鄉的奇遇,讀的是她一個個隨性隨心的不二選擇。迷三毛,迷到了課堂上,初一的一次早讀課上曾被老師沒收過一本,很多時候是選在歷史、化學(不喜歡歷史和化學老師)課上讀,直至后來外出求學、工作,那些放在家里的書就都散佚了,如今書架上僅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是二十一歲那年阿蔡送我的生日禮物,同時相送的還有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三毛幼年的理想是做“拾荒者”,以便發現被人們遺棄的寶貝,遭到老師批評后她要賣烤紅薯,以便冬天賣烤紅薯,夏天拾荒。三毛的理想一直深深打動著我,這理想多么謙卑又多么高貴啊——假若“拾荒”也可以成為理想,那還有什么不可以成為理想呢!在三毛小小的心里,理想,只是希望做的一份工作而已,不需要太多的'附麗。我一直在想,三毛,是怎樣一位古靈精怪的女子呢? 她的文字很平淡,卻透露著對于生命無與倫比的熱情,她身處紅塵卻又與紅塵相隔甚遠;她自由奔放,率性超然,卻又對世事如此洞察。
很喜歡《橄欖樹》,感覺那就是三毛生活的寫照,散散淡淡,自然隨性。飛鳥流云,清流橄欖,這像呼吸一樣自然存在于我們生命里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她浪跡四方的理由,如此,還有什么不能成為追尋的對象呢?也許根本無需理由,在三毛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簡單,所有的皆因樂意、喜歡——這樣一個女子,還有什么舉動會令人吃驚呢?
有人說她與王洛賓戀愛了,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如此相似,他們對于生活都如此熱愛,他們對于藝術都是如此衷情——王洛賓是為藝術而活著,而三毛是藝術地活著,盡管她的作品也有被拍成電影,她的詩作也被譜上曲子,但那都不是三毛的初衷,三毛的藝術是專屬于她自己的“行為藝術”,這行為藝術的價值是如此高昂,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她把安逸放在原處,自己一直行走在路上,但她的心居住在一個叫荷西的居所里,安然靜處,直至荷西離開,她的心她的愛也開始四處流浪。這世間再無荷西,這世間的三毛呢?我們根本不可能理解她,因此我們無法以一顆俗世的心去推測她,我們所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三毛,真正的三毛,只在她自己的心里。也許她本就不屬于這萬丈紅塵,她的到來只是為我們增添一段佳話,留下另外的一種人生模式,這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得以記載流傳,僅此而已。
1991年1月4日,四十八歲的三毛選擇自殺這樣決絕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徹底告別,有些心痛,有些惋惜--她本可以為我們留下更多美麗的文字的--卻沒有震驚,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三毛,是少有的參透了人生的人,因此才能不受俗世的拖累,她活得太過通透太過明白。所以有時我想,也許她不這樣聰明不這樣清楚會更幸福更長壽一些,可是于三毛而言,沒有了期待沒有了展望,一眼望穿的生命,再長又有什么意義呢?
小時候總是想,長大的生活里只要一只背包,隨時準備啟程,心目中,留給這世界的永遠都只是背影--流浪,一直是一個隱藏于心的不了情結。可惜一直為俗事所牽絆,是如三毛所言的“滾滾紅塵”阻止了腳步,也封閉了內心。三毛,如傳說一般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也如傳說一般在我們的生活里倏忽而逝,但她,不知影響了多少像我一樣的人——你們,流浪的理想是否都已實現?
其實,三毛從不曾離開。
【三毛,從不曾離開散文欣賞】相關文章:
不曾因你離開而傷心經典散文05-29
鏡子散文欣賞03-02
拜年散文欣賞03-02
彷徨散文欣賞03-01
GoodNight散文欣賞02-29
季羨林散文欣賞之漫談散文01-30
白鷺緣散文欣賞03-02
燈光絢爛散文欣賞02-29
斷情散文欣賞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