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莫讓種地也申遺散文
今年端午節,我同妻子一道去江口鎮安平村睄節。我看到在妻舅鄰居金生家院坪里擺放著好幾輛小車,覺得很“上鏡”,便拍了下來。農家院坪小車多起來,一方面說明收入高日子好,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種地清一色的在外務工經商賺現鈔,逢年過節便開著或坐著小車回家過節渡假“做客”。
這點真的不假,就拿本人來說,家里還種著963平方米(1.5畝)水稻田,那是上等的良田啊,三個孩子都在外工作,回家的日子也凈是雙休、節假日,是回家做客的,地里那繁重勞累的農活是不會叫他們去干的。再說了,他們有那么點孝心想幫父母老人減輕點農活的勞頓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自小讀書、畢業后在外工作農活也不會干啊!每年春耕在即也還是要我本老漢早早起來赤腳下水田去作田繩(打田埂)哩,我毫無怨言,畢竟木有人能代替你啊!哈哈,勞累著快樂著:做一早晨農活回來趕緊吃飯上班去!
農村里的年輕人都開著小車回家“做客”了,將來,老一輩那個什么的了,留下的地誰來種呢?不種地,那維系生命的“卡路里”又從哪里來呢?工廠里的流水線能生產出來么?不能,哪怕科學再怎么發達,也不能工廠化生產糧食。于是乎,人們便憂慮沉沉了。20XX年4月20日的《XX》9 版就刊登了朱雋的一篇署名文章:《誰來種地,誰來把地種好?》文章說,無論是農業生產經營隊伍,抑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其核心都是人。如何穩定住這些人,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如何提升他們的素質,則是解決“誰來把地種好”的關鍵。如果他們的素質跟不上,創新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甚至建設美好鄉村,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沒有什么高深的精神境界,我只知道,地總的有人去種,千萬不要將種地這門非常大眾化的“手藝”變成“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遺”對象。呵呵,是么是“申遺”呢?幸好我去年在南昌培訓時老師給我們講過,知道一點點。“遺”即是指世界遺產。“申遺”即是指世界上國家和地區以某一地區的特殊遺產價值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的行為。申遺成功之后就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關注,并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監督,可受到“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世界遺產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的傳播與接受,更是一種觀念的更新與提升。珍惜并保護世界遺產,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世界遺產地更加對外開放和放開,吸引外商、擴大旅游的同時也帶來其他消費,拉動世界遺產所在地的經濟效益。
話題扯遠了點,回到目前,關鍵的就是不能耕田作土沒有后續人,不要把“種地”這門賴以生存的寶貴技藝失傳變為“申遺”對象。農村廣闊天地期盼“農才”施展聰明才智、讓廣袤阡陌田野“雄起”“農”的傳人啊!
【莫讓種地也申遺散文】相關文章:
莫讓自己心累經典散文09-04
遺逝的筆墨的散文05-31
莫讓幸福悄悄溜過散文05-21
莫讓幸福成追憶散文11-10
莫讓蒼涼襲我散文11-08
遺夢淺淺拾散文08-12
關于莫讓今世徒后悔的散文09-07
切莫讓人生輸給了心情散文08-31
莫讓信任多道屏障優秀散文09-06
抒情散文-看海遺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