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童年的年味散文

時間:2020-08-15 09:52:51 散文 我要投稿

關于童年的年味散文

  過年真正的味道,應該是在童年。

關于童年的年味散文

  我始終以為,在小孩子的心里,那年才真的是年。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呀,一心只知道放假了,過年了,可以開懷地玩,盡情地吃了。至于貼春聯、放鞭炮,備置年夜飯、包紅包,那都是大人們的事情啦,我不管,頂多是湊個熱鬧份子,不過意,再拜倒磕倆響頭兒,壓歲錢到手,再拿買好吃的去。簡簡單單的,這年就風風火火地過了。這才是過,那些過年里的習俗都是大人在忙活,那只能叫忙活。可,忙活得那也是個樂。

  我印象最深的新年,也莫過于是童年里。隨著年齡的增長,反倒覺得沒了年味,又或許是背井離鄉,無法悉數感受到家鄉的氣息,才不能嗅出那濃郁的年味來。前面才說,今年父母不想著回家過年了,年年如此,既奔波勞累,又消財損力。后來,他們問弟弟:“你今年過年回家嗎?”弟弟毫不猶豫地來了句:“當然回呀!不回留在這里干什么?”瞧,這就是我們家鄉人骨子里的年的情結。大多數的概念里,過年等同于回家,不回家哪里算是過了年呢。

  弟弟說的“這里”自然指的是異地。江南自然是有江南的綺麗,大城市亦有大城市的繁華,若論過年的氣氛,自己心里還是眷屬家鄉的。早前,我與父母同處江南時,媽媽就說過,在那個她住了五六年的小城,她也算是了解了那邊的人,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對我說:“這里的人啊,好像都是把錢看得太重,把感情反而放得輕,過年了就像和平時一樣,也沒見有什么意思”。是啊,在我們家鄉人眼里,過年了,沒有風風火火過一場,那不叫過年。又或者,是我們沒有見著。

  聽說,上海這里過年的習俗有“送灶”“燒香”“花燈”等“十里珠簾都不卷,看燈人看看燈人”的熱鬧景象,我來這里兩年了,也從未見過。想必與媽媽對外地平淡如一日的理解相似吧,每逢春節,我們早已趕上年歲的早班車出發,哪里還看得見城市的月光是否猶如家鄉般的亮潔呢?

  外地的習俗,我是不懂。不過家鄉雖是鄉村,不及城市的繁華熙攘,卻別有一番韻味。童年時,覺得過年是熱熱鬧鬧的,那才叫過年,絕不僅僅是合家吃一頓年夜飯這樣簡單。上小學和初中時,學校就在家附近,每日都是住在家里,不必寄宿。寒假放得早,除夕前,老早家人就開始購置年貨準備著了,準備什么呢?吃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穿。我記得那時候常常是和奶奶到集市上把該備置的肉類提前買好了,豬、雞、鴨、牛,樣樣齊全。一是要提前腌制好,到年那天才可以享用,二是越接近年食材越貴,早早地備好是家家戶戶都約定俗成的。

  購好年貨,奶奶的身影永遠是忙著了。新鮮的肉撒鹽腌起來,腌制好了掛在陽光下曬,那味兒才正宗,家里的腌食從來都是奶奶自己做,不在外面買,要說這外面買的是真不如奶奶的手藝。我就負責給奶奶打下手,燒柴填火,洗菜端盤,一邊燒著一邊還要站起來望著鍋里的東西,時不時還拈一口嘗嘗。印象最深的就是炸圓子,各種大的小的圓子。我就把柴火架上,看著奶奶幾乎把一桶油都倒進鍋里,待油熱了,把提前拌好的餡兒挪成圓球狀,放入鍋中,滋滋地炸,還有那種小的圓子,集市上有賣,焦酥脆香的,和大的圓子不是同一種餡料,奶奶樣樣都會,再從另一個盆里把調好的餡兒抓在手里一擠擠成了小球形,手勢麻利地下進油鍋里。我就眼睜睜看著各種圓子在油里雀躍跳動,不一會兒,那些小東西白白的外皮就被熏成了褐色,嚯!噴噴香,待奶奶撈上來一些熟脆的后,我忙不迭地拿起就往嘴里送。奶奶一般做好一樣都會讓我嘗嘗味道如何,嗬!哪有不好吃的道理,奶奶的手真是巧。

  巧還巧在另一樣,就是自己動手制作糖餅。事實上,我對那些臘肉臘腸等的都不甚感興趣,就對那些小吃食有心。不管喜不喜歡,過年的桌子上是得什么都有。爺爺奶奶一向都是手巧之人,那時候,爺爺自己做糖葫蘆去賣,我經常也去幫忙做最后一步,包裹薄膜袋,往往是親眼見證了制作的'全過程。早早地買些山楂回來,爺爺一遍遍地洗干凈晾曬,然后把壞的挑走,大的串成一根賣一元,小的成串五角,我是多么懷念童年那個時光。如今,我也偶爾嘴饞去外面買一根來,可那山楂酸不溜兒的還泛著青呢,不甚甜,且價格最便宜的是三元,關鍵是那一層紅糖殼里面經常有壞的眼兒,無良商家,根本無法與我那純樸的爺爺奶奶相比。還有市場上賣的芝麻糖棍、花生糖等,我奶奶自己會做。不過這是要耗費不少食材和氣力的,那下鍋都要煮好久,鍋里弄得黏兮兮的,還難洗。最后終于成形后,一片一片切好,放在桌上,留自己家人吃。

  過年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瓜子花生放桌上,隨手拿來磕著嘮嗑兒,就連平日里哪家有喜事,最先上桌的一定是這些上口的小食。我們那不種瓜子,花生倒是自給自足。每年花生收獲完,賣得差不多后,總要留一些給自己家吃,就是要等到過年拿出去炒,或者索性自己家動手來炒熟了,就是麻煩,炒花生需要恰當的火候,且須沙鍋才行。這每一樣我都是隨著奶奶看過來的,也都經手幫忙過。還有番薯,我們自家種了來,奶奶還親手熬制過芋頭糖,小的時候,學校大門外有賣的,一毛錢一顆,特別粘牙卻有嚼勁,小伙伴們都愛吃。我一直知道奶奶心靈手巧,好似十八般廚藝樣樣俱全,火力全開都使在了過年里,這么多的好吃的,小孩子的新年過得可真夠幸福呀!有這些吃的,那就是小孩子眼中的幸福了吧。

  我們家過年是尤其熱鬧的,那場面每想一次,心就沸騰。奶奶家的大院屬得上是村里最大的院子了,大院的位置正處村中央,東南西北四面分叉口的中心,如此聚光的場地,每每有什么事,街坊鄰居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就熱鬧非凡。另一個熱鬧是因為我們家人口眾多,奶奶總共有五個孩子,每家有一對兒女,加起來就是十個孩子。過年經常就是親戚們全部回來一起過個喜慶年,需得兩張大桌子才能坐得下,且只是大人坐得下,小孩子全都端著碗去看電視了,一會兒回來夾個菜,大人們就在喝酒暢聊。我是孩子王,老大嘛,也不知帶過幾個弟弟妹妹了,那么多孩子需要看著,那時候覺得心累啊,現在想想,那可不就是一種幸福嘛!而今弟弟妹妹們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了,能夠全部聚起來實屬不易,即便聚了,都不似小時候那樣瘋耍,不多話了。

  前段時間,奶奶給我打電話,問及回家的日程,還說要不要再先買肉腌好,等你們回來吃。我說不用了,每年過年準備那么多東西,實際上真到年了,我們真吃不了多少,沒過幾天,我們又走了,這剩下來的可怎么辦呢。奶奶在那邊呵呵地笑:“總要準備的吧”,或許在她心里活了那么多年的概念就是過年什么都要有,盡管她其實根本都不吃。此刻,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為何感覺越來越沒了年味呢?現今我們都工作了,再不像學生時代有大把的時間回去吃到奶奶做的東西了,久而久之,奶奶也就沒法做了,做了也沒人吃,那些童年里的味道不復了,年夜飯也就少了許多滋味。

  有一點習俗是不曾變的,大年初一要吃餃子,接連三天早晨都要吃餃子。我們家人多,在除夕夜前早就聽到了奶奶在砧板上剁肉的聲音,我也去幫忙剁肉、碾粉絲等,這么多年,我負責趕皮兒,奶奶負責包,一成未變。就我們倆,包了好幾鍋的餃子,深怕不夠吃。那時候,還自家蒸饅頭,我們那的饅頭不是白面饅頭,而是有餡兒的,有菜餡和糖餡兩種。我最愛吃奶奶蒸的菜餡饅頭了,一次都要吃好幾個,自家蒸的十分松軟,實際上只幾口就沒了。后來,奶奶都不再做了,我發覺,自我畢業工作后,再沒許多時間回家了,以前的很多東西,奶奶也都不備置了,也是啊,忙活什么呢,都不在家。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傷幾許。

  要是能一直和奶奶在一起多好啊!吃著奶奶做的飯才是過年,一家人團聚圍桌吃年夜飯才是過年,新年的禮花響起,我們一家人守著電視看春晚才是過年,親戚們的相聚,我領著孩子們瘋,那才是過年。

  童年里的新年是那么的鮮活生動,充滿了純純的年味,那也將是我心中永不枯竭的味道。

  

【關于童年的年味散文】相關文章:

鄉村的年味散文02-24

春聯里的年味-關于年味的作文700字11-16

原創散文:年味最濃是兒時03-02

年味在我心靈深處散文02-28

描述童年的散文隨筆08-03

來自童年記憶里的美妙味道散文12-12

關于童年的好句01-29

關于友情的散文08-30

關于雨天的散文07-23

讀書筆記:汪曾祺散文集《一食一味》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