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瞧麥罷散文
又到了農歷六月,又到了輝縣峪河兩岸人們瞧麥罷的季節。
每年的六月,收完了小麥,播種了玉米,場光地凈,娘家人要去閨女家串親戚,俗稱瞧麥罷。
關于瞧麥罷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了,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過年時閨女女婿去給父母拜年,父母趁著農閑對閨女家進行回訪。也有的說,瞧麥罷是父母親對閨女家的一次檢查,看看夏季打了多少糧食,閨女會不會受罪。林林總總,莫衷一是。
姥姥、姥爺威信很高,對人熱情,也會待客,每年過年拜年的親戚差不多要招待到十五、十六,好多都是多少代的老親戚了,我都挨不清是什么關系。姥姥非常講究禮數,凡是過年來拜年的,一律去瞧麥罷。親戚太多,除了重要的或直系親戚外,都由我和弟弟、表哥、表妹代替。表哥把該去的親戚分成兩撥,路近的、家里條件好的,我們倆去,其他的讓弟弟和表妹去。為此,弟弟和表妹沒少向我們提出抗議。
當時,弟弟也就十來歲的樣子,因為瞧麥罷還鬧出了笑話。那次,弟弟主動給表妹帶路到一個親戚家,結果到了才知道是爸爸的親戚。弟弟因此被我們取笑了好一陣子。
瞧麥罷待客都是炒雞蛋撈面條,在當時無異于珍饈佳肴。所以,盡管天熱路遠,我們仍然樂此不疲。
瞧麥罷一般要選農歷六月三、六、九這些吉日。如果不是星期天,我們就向學校請假,不上上午最后一節課,回家洗洗臉(所謂洗臉,就是用濕毛巾把兩腮簡單擦一下,耳朵后和脖子還是黑乎乎的),換上新的粗布襯衣,按照大人的要求,必須把脖扣和袖口扣上,提著姥姥專門借來的小竹籃子(用小竹籃顯得東西多),里面是姥姥前一天晚上炸好的麻燙(按讀音寫成“麻燙”,因為我實在不知道用哪兩個字合適。是一種類似油條的食品,獨股,用發面炸成),再蓋上新鮮的楝樹葉(楝樹的味道可以驅蠅),就步行著分頭出發了。那時候年紀小,不知道累,而且親戚家也都不遠,都是附近村的,再加上炒雞蛋撈面條的誘惑,每次瞧麥罷我們都是興高采烈的。
當然,也有不能如愿以償的時候。一次,我和表哥到鄰村一個親戚家,以往他們都是炒雞蛋撈面條招待我們,但是那一年他們家母雞因為天熱不繁蛋,就做了熬南瓜撈面條。也許是為了彌補沒有雞蛋的歉意,女主人在熬南瓜里特意加了粉條。南瓜、粉條和面條摻在一起,黏糊糊的怎么也攪不開,最終我們也沒有把一碗飯吃完。
如果是去幾個姨家,就開心多了。自己的親娘姨,還有表弟們可以玩耍,我們肯定無拘無束。往往一進家門,就脫掉了粗布襯衣,光起了膀子。不會像在其他親戚家那樣,縱然熱得滿頭大汗,也不能脫衣服。這是姥姥教給我們的,是規矩。
閨女出嫁的第一年叫送麥罷,娘家七大姑八大姨要去很多人,禮品也是比較貴重的。原來是麻燙、白面、還有瓜果之類的,后來是落地扇、洗衣機,現在都是空調、冰箱等大件。
輝縣縣城周圍沒有瞧麥罷這個習俗,與之比較相似的叫“送羊”。相傳,有一對母子,母親熬寡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卻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孩子的舅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天,舅舅把孩子帶到了羊圈,指著跪乳的羊羔給他講孝敬母親的道理。聽了舅舅一席話,孩子幡然醒悟,決心痛改前非,認真服伺老娘。為了防止孩子不能善終,舅舅在每年的農歷六月給孩子送一只羊羔提醒他。消息傳出后,鄉親們紛紛效仿這個舅舅給外甥送羊。后來,慢慢變成了用發面捏成羊的樣子,蒸熟送給外甥。
送羊講究在農歷六月的前半月,如果過了六月十五,就是“瘸羊”了。
現在,每到六月送羊,舅舅們除了飲料、啤酒、牛奶等禮品外,一定要有一對饅頭羊、面包羊,或者蛋糕羊,輝縣縣城的超市、食品店、蛋糕房等都有出售,不需要在家里蒸了。
【瞧麥罷散文】相關文章:
麥客散文(通用5篇)10-07
張九齡為何被罷相08-24
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全文及鑒賞07-19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08-02
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賞析02-28
《觀刈麥》白居易01-29
觀刈麥白居易10-15
唐朝宰相張九齡被罷相的原因10-29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08-22
點絳唇·蹴罷秋千詩詞鑒賞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