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鄉(xiāng)里的陽光散文隨筆
四月,期盼中的陽光明媚,想象中的春花燦爛,無不如約而至。在這溫潤的四月天里,當我一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陽光就像一個久違的閨蜜,伸開熱烈的臂膀,給了我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故鄉(xiāng)仍然是清山秀水的樣子,這個被譽為“最美鄉(xiāng)村”的山村,仍然如一位羞澀的少女,保持著最初的純美和純樸。遠處的連綿起伏著山崮,在太陽的照射下宏偉大氣,如同一幅富有質感的油畫,時遠時近地呈現在車窗里。田野風光,零星村莊,在車外不時閃過。路兩旁見得最多的是高高矮矮的楊樹,初春時節(jié),高高矮矮的樹上全都掛滿了花穗,俗稱“楊樹芒子”。兒時的記憶里,楊樹的葉子是可以充饑的。葉子可以做成饅頭,也可以洗凈后放上點鹽直接上鍋蒸,出鍋后有一種澀澀的香味,還可以洗凈后放上豆面拌勻上鍋蒸。這種楊葉一出鍋,滿屋飄香,百吃不厭。楊樹的花穗做成渣豆腐比楊葉更好吃一些。
上世紀七十年代里,每到春天,家鄉(xiāng)的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在楊樹下?lián)焓盎ㄋ氲娜藗儯淮笤绯鲩T,便會碰到老老少少,大提籃、小籮筐裝滿“楊樹芒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公路兩旁的河邊上,人工栽植的大片大片的洋槐也掛滿了密密的花苞,再過幾天,白色的洋槐花便會開滿溝溝坎坎,槐花的清香一定會引來成群結隊的蜜蜂,當忙碌的蜜蜂飛滿山坡的時候,春天才真正開始了。路兩邊房前屋后,間或會有一兩棵高大的核桃樹閃過,這些核桃樹剛剛綻出新葉,像一團綠褐色的云霧,籠罩在紅瓦白墻的上面。淺淺的褐色,是樹葉的新芽,綠色是核桃樹開著的花。一條條肥厚的柔荑花絮,從枝頭懸垂下來,那就是核桃樹淺綠色的花。這個時節(jié),村里的鄉(xiāng)親們會把核桃花一條條摘下,輕輕一捋,那一長條肥嫩的雄花與雌花就都被捋掉了——當然,摘下一部分花是必要的,否則這些花會令核桃樹結出過多不飽滿的果實。放點鹽,焯了水拌好的,其實是那些密集的小花附生的莖。什么味道?清新無比的潔凈山野的味道!
這一路,走走停停,我不時用手機搶拍著眼前的景色,那些景色連同故鄉(xiāng)熱情的陽光,一次次讓我歡喜著、溫暖著。
轉過一道彎后,遠遠地便會看到綠樹環(huán)抱著的一片紅瓦白墻的院落,那時方圓近百里的唯一一所鎮(zhèn)中學。雖然隔了長長的一段路,隔了一條細細的河,但我仍然可以看到生活了三年的校園的景致:一進門是一個大大的操場,操場的東側是食堂;往北是一條栽滿了柏樹的小路,小路的兩旁是兩排整齊的教室,最南側是男女生宿舍。每到春天,便會有柏樹濃郁的味道飄滿校園。在這里,我還清楚地看到30年前,一個充滿了夢想的清瘦的小姑娘,獨自坐在最東側教室外的大樹下,晚上看星星,早上看朝陽,露珠打濕了小姑娘的發(fā)梢,也一次次打濕了小姑娘的內心。我還清晰地看到,30年前的那個夏天,那個清瘦的小姑娘抱了滿滿的一疊書,從這個校園走了出來。那天,和風如羽,碧空如洗,幾朵白云為靜止的天空平添了幾分靈動。那個不滿15歲的小姑娘就這樣一個人孤獨地走了出來,走進了萬千紅塵,走進了深深的塵世,這一走就是30年,之后再也沒有踏進校園一步。
此時,隔了30年的光陰看過去,當初,那大得不成樣子的校園,那總也跑不完的操場,卻不過巴掌點的地方。此時,是課間操的時間,有黑色的小點點正陸續(xù)地涌到操場上,陽光下如不規(guī)則的沸水。雖然對母校飽含深情,但離別30年我竟一次也沒再回去過,每次路過總是遠遠地觀望著,駐足著。不是不愿回去,只是想把當初最純美的記憶永遠保留在記憶深處,正如蒼山籍旅美作家王鼎均先生離開故鄉(xiāng)后終生不歸卻日夜思念的心情一樣。
越往前走越接近故鄉(xiāng)。民風古樸的故鄉(xiāng),在春的懷抱中,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玉米地、小麥田、大棚果蔬和蘋果園、桃樹園,雖然才剛剛返青,但用不了多久,一株又一株莊稼就會繪成綠色的海洋。此時這些喂養(yǎng)了我們一代又一代親人的田園,有陽光麗日,有清新鮮亮的天光景色映襯,顯得飽滿而結實,充沛而豐富。我喜歡曠野無垠的深邃,喜歡粗獷無邊的生動,也喜歡那些粗糲得直露甚至殘缺的野趣。或者喜歡那農家風情的隨意簡單,那鄉(xiāng)土味的甘苦雜陳,特別喜歡像大山一樣厚道樸實、像土地一樣寬厚遼闊的鄉(xiāng)鄰們的習性。這一切只有在原生態(tài)的蒙山腹地,只有在“最美鄉(xiāng)村”自然環(huán)境里才能熏染打造出來,也才最真切、最可靠、最親和、最難忘。
迎面而來的是一條河。河道清淺,河面也不寬闊,微風吹過,波光粼粼,而藍天和白云,青山和鳥跡就會倒影其間。山洪未至的時候,脫掉腳上的鞋子,卷一卷褲角便會趟水而過。曲曲彎彎清脆流淌著的河,是故鄉(xiāng)里的生命之河。這些清澈、干凈、透明的水,承擔著沿河而居的村民的飲用、淘洗、灌溉、洗浴的使命。山高無泉,而清冽的泉則來自清澈的河水,沿河兩邊居住的村人,祖祖輩輩里遠遠近近無不是肩挑背扛地來河里取用;河水里有長長的水草、鮮美的河蝦、自由游弋的小魚。掀起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大大小小的螃蟹便會四下散開。河水解凍之后,便會有年輕的媳婦挎著成籃的衣物來河邊清洗,紅紅綠綠地曬滿河灘,小小的孩子便會在周邊的河邊玩耍。夏季水深,這里便成了孩子們的天堂,選一塊水深之處,成群結隊的孩子自河岸高高的石頭上魚貫而入,身下濺起丈余的雪白的水花,再從不遠處露出頭來,之后,迅速爬上岸來等待再次躍入水中,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父母親人也不用照管,孩子們自發(fā)地結伴而至,累極則歸。那些碧水藍天的童年,就那么白花花地存在于心底,每一次想起,都會有清水般的感動在心里涌動起,那童年里的陽光投射到水里閃動著的金子般的光,就那么令我暈眩地閃耀在歲月的深處。而此時的河面上早已修起了一座敦實的大橋,兒時躍水處的河岸也尋不到蹤跡了,河床裸露在陽光下,像一位邋遢丑陋的女子,沿河兩岸的村莊也都用上了自來水,它不再是故鄉(xiāng)的生命河。
過河后拐上窄窄的水泥路拾坡而上,就來到了生育我的村頭。走到村口,我又一次駐足了望。春日的陽光下村莊靜謐,泛著淡淡的光,家家房頂上尋不到裊裊炊煙,小路上少有擔肩鋤禾、往來行走的村民。我的眼睛掃過一扇扇大門、一棵棵樹、一個個門墩、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村道,緩慢而貪婪。我熟悉這里的每一道墻每一間房每一塊磚頭,就像熟悉自己的五臟六腑;我知道,墻上的牽牛花會開出粉嘟嘟的小喇叭,被雪覆蓋的磚縫會長出綠油油的小草,榆錢樹上的榆錢可以做稀飯,這種稀飯雖有淡淡的苦香,卻是春季農家必食的物品。我知道村子里曾有一棵上千年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樹冠蔽日,樹身粗壯,五六個成年人都合抱不過來。春夏秋三季里,這里是小村新聞發(fā)布中心,是文化娛樂的中心,是聚集聊天的中心,樹身有一大洞,更是孩子們藏身的好去處,也成為孩子們歡樂的中心。每到放學之時,樹上樹下全是半大的孩子。樹下有一石碾,每天下午各家拿了糧食碾壓,孩子們便在樹下碾邊忙個不停。女人們你幫我碾,我?guī)湍銐海厔谧鬟吜奶欤患词鼓胪炅耍藗円策會站在碾邊說個不停,直說到天都黑了,這才拿起自家早已碾好的糧食,急三火四地跑回家生火做飯。
我清楚地記得,村頭第一家的院子里栽滿了石榴,石榴花開的時候火紅火紅,秋天鮮紅的石榴上上下下、左左左右地垂著,張口的粒粒晶瑩,閉口的鮮艷俊美,是一種絕美的風景,掛滿果實的枝條,總是謙虛地低著頭,感謝著大地的養(yǎng)育,不喧嘩,不騷動。那些親切的石榴像油畫,又像一個個會說話的精靈,吸引著年少的眼球,更吸引著舌尖的味蕾。
我還清楚地記得,村莊里那些高高低低的樹木,無論是站在高岡上,還是低洼處,或者斜坡里,我都曾真切地感受到陽光下重重疊疊的綠蔭,曾聆聽過清風里悄悄問候的細語。那些細語里,全是仁義、道德、善良、忠義,就像村莊里的那棵千年銀杏,以歲月的方式延續(xù)著山村的淳樸與厚道。她獨自站在歲月里迎來送往守護寧靜,給我們親人般的溫暖和愛的真誠。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些高大的樹木,那些青綠如少年歲月的葉子。隨手摘下一片輕輕一卷,就會變成一只哨笛,放在口邊便會吹出清脆的哨音,小伙伴爭爭搶搶,或者三五成群用力吹起,會“哥哥打,哥哥打”地驚跑膽小的雞群,卻會引來好奇的小狗。它會尋聲而至,搖動毛茸茸的小尾巴,睜了圓溜溜的眼睛望著你。當哨音停下時,它則會失望地跑開,再吹,它又會歡跳著跑來。忽高忽低,時遠時近的哨音里,我的心如同一只小鳥,從哨音里飛出,越過屋檐,越過銀杏樹,飛出小小的村莊,飛向遠方連綿的群山……
我記得更多的,是村人濃得化不開的親情。走親串友或外出時,也不用鎖門,只跟房前屋后的鄰居打個招呼,即使鎖門,也只管把鑰匙一交便萬事大吉。再晚回家,家里的孩子自會有人照看,喂養(yǎng)的雞豬也會有人照料,刮風下雨也不用擔心,晾曬的衣物、糧食也會有人幫忙收好;若遇親友來訪,也會有人接待。盡心盡力,實心實意。而外出回來的那人也不會客氣,完完全全是一家人的感覺。一家的孩子,也是全村的孩子,有了好吃的用碗一盛端到另一家去,有時還會把整個鍋端到鄰居家。到了吃飯的點上,孩子們正好在,坐下就吃,大人也是,完全不用推讓,有時做好了飯,隔了院墻喊上一聲,另一家的大人孩子便會傾巢而出。大人們親密無間,孩子們也像一家人,同吃同住同玩,有時一兩天不回家的時候也會有的,大人們也放心,全不用外出去找,過不了幾天,孩子自然會回來。大人們白天下地,孩子們自己會有自己的樂子:下五子棋、搗鳥窩、上樹、爬墻、放煙火、捉迷藏……孩子奔跑的腳步聲,熱烈的呼喚聲,在靜靜的山村的星夜中回響著,那么清晰地一遍遍回響在我的心頭,那么遼遠,那么清澈,如同兒時蒼白的日子,如同日子里那一雙雙潔凈的心靈。然而,這個春天當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再一次駐足于故鄉(xiāng)的陽光下時,故鄉(xiāng)的寧靜變成了幽靜,兒時那幅小橋流水、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的田園風光和山水畫般詩意的鄉(xiāng)間景象卻成了久遠的記憶。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當我吟起這句詩時,遠處的青山不時有一兩處刺目的白,就那么白花花地袒露在陽光下,如同一縷白發(fā),還似一塊洗舊的補丁,甚至是受傷后包扎的繃帶,我知道,那是開礦取石的緣故——因為此處的青山盛產一種堅硬的大理石,可以做桌、做板、做成各類生活用具或者工藝品,于是,便應運而生了一個又一個大理石公司,于是,秀美的青山便支離破碎了起來,當青山變成一個個白色的補丁后,大理石公司也便一個個關門大吉;近處,村頭那棵粗壯的千年銀杏已經不見了,樹上的鳥窩,樹下的石碾也尋不到了蹤跡。從村西到村東,看不到那抖著紅雞冠打鳴的大公雞,看不到搖搖擺擺、伸長脖子嘎嘎叫著的鴨子,豬圈里尋不到豬的影子,更多的家門院子上,是一把銹跡斑斑的鎖,想來主人已很久沒回來過。記憶里蹲在樹蔭下下棋的老漢不見了,三五成群做著針線的嬸子大娘們不見了,女孩脆生生的笑聲和甜絲絲的歌聲也尋不見了,終日戴了斗笠在田間勞作的農人的身影也不見了。終于在村子的最西頭見到了獨自坐在破舊門檻上的一位遠房大娘。風吹著大娘雪白的頭發(fā),深深的皺紋如同大娘人生走過的路。我走過去攥著大娘的手,半天后大娘才想起我來。“我總是一個人對著墻說話,我這樣的人連狼也不吃啊。”大娘傷感地說。大娘是個苦命的人,老伴早逝,九個兒女們都去城里生活。“大人去打工,孩子去上學,都跑到城里去了。咱這個莊,是空心的村子啊。”抬眼看去,原來整齊高大的四合院子也坍塌了一半,就像村子里其他的一些房子一樣年久失修。“誰還修整啊,修了也沒人住了。也就活一天住一天吧。”離開大娘的時候,我的心里一直回響著大娘的話,據說,后來大娘去世時,是在去世一周后才被家人發(fā)現的。
濃烈的春陽下,我站在故鄉(xiāng)里仔細搜尋記憶里的炊煙,搜尋那依山傍水的樸素,搜尋那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情,搜尋故鄉(xiāng)親人們溫暖的懷抱。然而,我卻感受到了一份荒涼,一份滄桑,一種沉重的無望的滿目荒涼,讓人心生悲哀。
親情、純樸、秀美、寧靜、和睦……它們就如同故鄉(xiāng)里的陽光一樣,一直照耀在我的心頭,歷經多年而不衰。而此刻,我張開雙臂擁抱著故鄉(xiāng)的陽光:故鄉(xiāng),我走近您仰望著您,我的心一遍遍地搜尋著舊日靜美的歲月和溫暖的鄉(xiāng)情,從心底熱切地呼喚您的名字,一次次熱淚盈眶。
正當我感慨時,同來的女兒拿來了一幅剛剛完成的水粉畫:遠處是連綿的山峰,廣袤的田野里,星星點點勞作的身影;近處一座幽靜的小院,幾叢火紅的月季開在春風里,幾株帶露的竹子讓人感到清風徐來,似乎有沙沙的聲音在陽光下輕輕洇開;幾只覓食的小雞、一只趴在樹底下的小狗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穿著紅肚兜胖胖的寶寶正蹣跚走向不遠處的一個石凳,石凳上分明放著一本被風吹起一角的畫冊,而蹲在石凳前的母親張開雙臂,站在身邊的奶奶縱橫的皺紋里全是笑,初春的陽光就藏在這三張笑臉上熠熠生輝……我沉醉在這寧靜、和諧、美好的畫面里。女兒笑著說:“我想象中,這里就應該是這樣的,有愛,有暖,有希望,有陽光……”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故鄉(xiāng)里散發(fā)著清香的陽光正熱烈地照耀著故鄉(xiāng)的土地。
【故鄉(xiāng)里的陽光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巴金的散文隨筆10-28
期許散文隨筆09-16
憤怒的散文隨筆08-18
曹操散文隨筆08-02
優(yōu)美散文隨筆精選06-17
美食散文隨筆05-05
旅行散文隨筆09-12
秋菊散文隨筆05-24
大理散文隨筆06-02
清明散文隨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