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哀揚州散文
我們這一代人所接受的啟蒙教育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的,以“文明古國,優良傳統”為開頭,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為結尾。聽到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時,我們心底就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豪感,聽到近代中國遭受世界列強的侵略和欺凌時,個個又都捶胸頓足,破口大罵。我們至今都無法說清,面對我們的歷史,是應該自豪多一些呢,還是悲憤多一些?
我注意到中國歷史風起云涌,竟與江北的一座小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座小城名叫揚州。
揚州是一座著名的歷史古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歷經風云變幻,幾度興衰,幾度輝煌。春秋建城,漢代興盛,唐代繁盛,明清鼎盛。縱觀歷史,每逢戰爭來臨,就毀滅得徹底,一旦太平盛世,又很快恢復元氣,為此,這座古城變得神秘而傳奇。
揚州早在春秋時期就是吳王夫差的都城,吳國人在這里挖了一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叫邗溝。邗溝巧妙地利用了江淮之間的天然水道和湖泊,人工開鑿而成揚州城的雛形。然而,吳王夫差最初開邗溝是為了北進中原爭霸,并沒有想到此舉后來造就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和航運交通的極大進步。又像后世的隋煬帝,世人都說是為了隋煬帝自己巡幸享樂才下令開鑿大運河,其實歷史歪曲了隋煬帝,應該還給他一個公正,不因“水殿龍舟”就徹底否認他的歷史功績,這都說后人詬病的結果。我們知道正因為隋朝建造的南北大運河,才有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空前繁盛。
兩宋時期的揚州,雖然社會經濟曾一度發達,但隨著金國入侵,南宋朝廷一路北逃,只是將揚州當做臨時遷都的跳板,之后將揚州變成了與金國展開南北對抗的緩沖帶,將一個經濟重鎮推向風口浪尖,于是,揚州廢了建,建了廢,直到明朝新政權建立,揚州又開始繁榮起來,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清兵入關,一場更大的災難就要爆發。值得一提的是明末名將史可法,帶領揚州人民抵抗清兵入侵,抵抗了十日,屠城了十日,而后又奇跡般的恢復元氣,在中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達到鼎盛,這不得不令人費解。同在一個朝代,既可以做到覆滅得徹底,又可以做到繁榮到鼎盛,那么,揚州如何可以做到將覆滅和繁榮都做到極致?這是怎樣的一群人?
帶著無數的謎團,我走進揚州,小心翼翼地探尋揚州的歷史遺跡,試圖在別人不經意的角落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現代的揚州與我的想像實在差距太遠。揚州的城市規劃,建筑風格,就連街道上林林總總的廣告牌與全國其他城市都一模一樣,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特色。
直到瘦西湖的出現,才改變了我最初的看法。我眼中的瘦西湖才是揚州的精華,她相當完整地保留了“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歷史原貌。在這里,我終于找到了久違的歷史滄桑感,置身其中,恍若時光倒流。
瘦西湖起源于清代,是一條狹長的人工河流,經過三百年的打造,終于成為國內最美的河岸。如今,我站在當年乾隆爺駐足垂釣的地方,斜看白塔,正面是五亭橋,波光粼粼的湖面折射百年繁榮,那是一個王朝的幻影。
乾隆皇帝很喜歡南巡,所以才會在他的有生之年,六下江南,流連忘返,這還不夠,他甚至將揚州的江南園林都搬到了北京的圓明園。可是他的子孫沒一個像他一樣下過江南,除了紫禁城和圓明園,再也看不到北京城之外的任何地方。
我們知道,揚州的興起與大運河息息相關。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是南北交通樞紐,歷來得漕運、鹽運之利,自古就是江南的富庶地區。可是,隨著鐵路的開通,滿載歷史的滄桑,飽含歲月的艱辛,京杭大運河,在運轉了千年之后突然失去作用,成為一條“死河”,并很快被人遺忘。
從揚州悠久的歷史來看,揚州是長時間繁華而后在很短的時間走向衰落,就像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揚州經歷的這些持續的繁華和無情的衰落,是封建時代持續的繁華和近代社會條件下的無情的衰落。
揚州人顯然不甘心這種落后,就像一個末代貴族,矛盾而糾結,久而久之演變成裝腔作勢,那是歷史遺留下的一種普遍心態,所以我看到的揚州人大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生活狀態,就算天要塌了,他們也不打算加快他們的腳步。
我心中一直存在一個疑問:揚州除了“煙花三月”和幾處“亭臺樓閣”,應該還有而更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種對文化鍥而不舍的傳承精神。而這種精神又在哪里?
有人說:江南民風文弱,可偏偏表現出好勇的一面,才有了揚州十日的殊死抵抗。文弱和好勇,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揚州?還有,為什么揚州人總是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扮演一個民族脊梁的角色?
這也許是個永遠解不開的謎,我卻以為這一切與大運河有關。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實在是根深蒂固,令中國人世世代代守護在自己的土地上,無怨無悔,幾千年下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很難改變。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的結果就是要將中國人牢牢地栓在土地上,何曾想過農耕文明之外的世界?
神州大地的物資運輸和南北貿易僅僅依靠一條人工運河就足夠了,不必去面對波濤洶涌的海洋。所以大運河運轉幾千年,都不曾想過離運河不足百里的海洋,更不知海洋之外正在興起的先進生產力,直到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中國的國門時,中國人才意識到距離世界文明已經很遠了。
中國人的愚昧,不是依靠中國人自身去發現,而是靠蠻夷的火炮來喚醒。這到底是運河的悲哀呢,還是中華文明的悲哀?
揚州之行告訴我,古運河是古代中國的文明,然而,內運河的繁華,隨著河道關閉已經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是千年的嗟嘆。揚州之行還告訴我,揚州的興衰是中國歷史自然進程的產物。揚州的繁華是農耕時代的繁華;近代社會是轉向和建立工業社會,工業文明必定要淘汰生產力低下的農耕文明。揚州興衰,從本質上反映著這一歷史特征。
如今,我們哀其揚州之沒落,也是哀其華夏之不幸,怒其華夏之不爭,意在喚醒包括我在內的國人,不該沉浸在古老文明的幻想中沾沾自喜。
【哀揚州散文】相關文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散文03-10
醉美揚州的散文隨筆(通用13篇)03-07
古詩《哀江頭》原文05-27
杜甫《哀王孫》賞析09-17
唐詩哀江頭杜甫12-25
杜甫《哀江頭》賞析08-31
杜甫《哀王孫》賞析09-26
《哀江頭》杜甫唐詩鑒賞12-30
杜甫哀王孫原文及注釋07-06
杜甫《哀江頭》詩歌賞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