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親的年糕散文
春節對于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是最快樂的日子,一旦過了冬至,就盼著這新年的一天天來臨,想著只有在春節才能吃到的那些食品,心里不免感到甜滋滋的。盡管現在的物質生活豐富了,可那樣的快樂卻丟失在了遙遠的記憶里,只有在那時,家給人的感覺才是最溫馨的,每到這個時候,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滋生出甜蜜的回憶。
最想吃的莫過于父親做的年糕了,那甜甜的、糯糯的吃在嘴里真是有說不出的美味。那時的農村進入臘月后,田間的農活也就漸漸的閑了,家家戶戶都各自忙碌著準備過年了,特別是我們這些孩子是最開心的了。對比現在的生活,那時雖說物資匱乏,許多食品都是按人口計劃供應的,大家的生活水準也是相差無幾,鄰里間的關系其樂融融,快樂在相互間傳遞著,彌漫在整個的村莊。
到了臘月二十,幾乎每家都在準備做年糕了,可這做年糕也有許多的講究,最好的比例是糯米75%,粳米25%摻和均勻,用米籮淘去雜質,涼干至八成,這樣的比例與干濕度碾成的米粉最細膩滑爽,做出來的年糕最是恰到的口感了。待米的干濕度適合了,一家人就去鄰居家碾米粉了。
一個村子里總有幾家有石碾盤的,那一對碾盤上下咬合,直徑約50cm,厚度不到30cm,刻有均勻的紋路,下盤蹲在架子上,架子下放一大匾以存放米粉,上盤有二孔注入米拉,二米多長的搖臂,后手是把手,兩端用繩子掛住,以適當的距離予以前后推拉,使上盤按逆時針轉動。一般需三人配合,一人用一只手把住碾盤,另一只手注入米拉,二人在后把手推拉,隨著“吱呀吱呀”的聲音,看著碾盤周邊的米粉簌簌而下,猶如白雪般的漸漸堆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二個多小時不停的推磨,手臂也不會感覺到酸麻,那“吱呀吱呀”的聲音也特別的好聽,稍后就隨父親拿著碾好的白白的米粉回家了。
年糕可按照各人不同的口味放入作料,一般十斤米粉放二斤紅糖,用溫水拌和。那時都是燒柴火的土灶,用于蒸糕的木蒸桶大多數人家都有,八斤米粉一籠,均勻的鋪放在蒸桶里,放在大灶上隔水蒸二小時多,我們則在灶膛后不停的添柴禾,待米粉熟了便倒在案板上,用白布包住不停的揉搓,其韌性必須經過反復的揉合,達到既糯又軟,其功夫程度與現在隨處可看到的蘭州拉面幾乎是一致的。這樣二蒸桶的糕揉搓下來,需要有一定的臂力才行,父親當時則會脫去外套,渾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在差不多的時候,便把揉合成的糕整成長條,然后用線交叉割成一塊塊的條狀年糕,我們那時總會等不及的先從父親手中搶一小塊放進嘴里,因剛做好韌性太強,有時不免會粘在口腔上,一時卻剝不下來呢,呵呵,只因貪吃而不顧這些了。
這樣的年糕是在新年里最好的美食了,在早上也會在煮粥的鍋里放入幾塊,吃著特別的香甜,或者在午后在鍋里加些油,把年糕切成片放入鍋內煎,奢侈點的放上幾塊豬油,再加上少許白糖,這滋味可真是說不出的美,可這是一般都是招待親戚朋友才有的吃到的了。這樣的年糕在春節后可吃上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候年糕上會有綠色的霉點,用水洗去即可照常食用的。
現在超市里賣的年糕是根本吃不出那時的味道的,那些都是水磨的米粉而缺少韌性,也不會再有人花力氣去揉合半天的了,已成為機械化的食品。當時的那些石碾盤也早已成了古董,消失了蹤影,也不再能聽到“吱呀吱呀”的響聲了,很多東西都已經在我們的目光里漸漸地淡去而最終消失。
年糕是我們對那個時期最美好的回憶,從一家人做年糕的過程,開心而快樂的氛圍是畢生都無法忘記的,直至現在每到春節就會想起父親做年糕的情景,他有力的雙手制作了最美味的食品,那種感覺是不會再有了,只能成為永久的記憶。
【父親的年糕散文】相關文章:
做年糕生活散文10-26
父親散文08-04
父親經典散文08-26
懷念父親散文08-06
父親老了 散文10-29
父親寫的散文08-31
見到父親散文08-04
父親精神散文09-28
春蠶父親散文08-09
父親與犁散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