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故園秋色散文

時間:2024-10-17 18:10:4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故園秋色散文

  時令已近深秋,秋風在輕輕地吹,秋雨在悠悠地下。

故園秋色散文

  那天,我帶著家中3個小家伙,背著畫板,一人一輛自行車,來到湘江河岸上的浯溪電站寫生,別有風味。大家穿行在微微細雨中,任憑秋雨沾濕衣裳,倒覺得一種淡淡的涼意沁入心扉。簌簌的秋風也開始掠過山川與河流,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來到湘江河邊,風助雨姿,雨借風勢,兩岸山水在微風細雨中凝成一幅渾厚的水墨畫——故園秋色。

  秋的風景

  站在電站大壩上,眺望著對岸浯溪風景,那滿山的楓葉,涓涓的溪流,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從祁陽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所寫的一首詩:“東風吹暖碧瀟湘,聞道浯溪水亦香;最憶故園秋色里,滿山楓葉艷驚霜”。這是詩人在遭受江青一伙迫害被流放在安徽監獄時,痛心疾首、憂國憂民寫下的一首《東風詩》。據說,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用盡力氣猛擊牢房,在墻壁上留下了深深的手掌印。面對這千古絕唱,我的眼睛濕潤了,眼前的秋色更濃。是微風還是細雨,亦或是閘門水波的沖擊,江面上船兒收港,商旅不行,近處浮光躍金,波光粼粼,遠處薄霧迷迷,山岳潛行。

  江面數百米外,一橋飛架,似一道彩虹貫穿南北。遠遠望去,橋面上車輪滾滾,川流不息,這條大動脈便是通往我國西南邊陲的322國道。在我的想象里,那“古道、西風、瘦馬”似古代浯溪渡口的寫照,那青石板鋪成的渡口,七十年代隨著大橋的建成已變成了一道彩虹。

  啊!故鄉永州的浯溪,古香古色而又充滿神奇。我們置身于湘江北岸,電站大壩,湘江河流、魚船,以及河對岸綠樹叢中的摩崖碑林,形成了一幅氣勢雄偉的圖畫。看那滿山的楓葉,有紫的,白的,紅的,粉的。只有臨江隱約可見的浯溪摩崖碑林,亭亭玉立在江岸,把游人灌得半醉。因為那《大唐中興頌》巨型瑰寶在溪口邊傲然怒放,因為那蒼綠勁松咬定堅石迎風招展,我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而或晴空萬里,山上的楓葉,層林盡染,萬山紅遍;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林中點點裸巖浮現。清風徐來,江面水波起伏,錯落有致。如果漫步在風景如畫的景區,一邊欣賞“文奇、字奇、石奇”的碑文,一邊聆聽溪中“潺潺”流水,再沿著林蔭小道,與昔日的道州刺史元結一道同行,讓喧鬧就躲在這寧靜的秋景里吧!

  秋的韻律

  沿著電站大壩南行,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石刻處。但見這里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險峻秀雅,連綿數百米,最高處撥地30余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因而,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為神州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余年,享譽海內外。因此,我的故鄉雖然沒有風花雪月的色彩,卻更具有一番秋的韻律。

  似浯溪摩崖石刻這樣的古韻在全國并不多見,因此,1988年這里被列入全國文物重點保護行列。后經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查明自唐以來,共有300多位歷史名人在這里留下了著名的詩、詞、書、畫、題詞石碑達505方。其中唐代30方,宋代113方,元代5方,明代78方,清代88方,民國時期9方,佚名的182方。此外,還有途經此地的鄰國越南使臣——安南,也在這里留下詩碑5方。真是會聚瀟湘添錦繡,秀起人文爭上游。

  何謂“浯溪”?公元767年,唐代杰出散文家、詩人元結二次再任道州刺史,從潭州都督府乘船返道州上任,舟經祁陽,因水淺泊舟登岸暫寓于此。受此處幽勝,“愛其勝異,遂家溪畔。”于是,將一條“北匯于湘”的小溪流命名為“吾溪”,意為我的小溪,后改名“浯溪”。從此,元結以溪為伴,以石為伍,以文會友,開啟了他的浯溪摩崖石刻佳作。

  何為“三吾”?元結在此修建樓堂館所為驛站避暑勝地,并作《浯溪銘》以記之,后來將“浯溪東北廿余丈”怪石命名為“峿臺”,撰《峿臺銘》;還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異石“上筑一亭堂,命名‘吾亭’”,撰《吾亭銘》。返任后,元結將三銘交篆書名家季康、瞿令問、袁滋分別用玉箸篆、懸針篆、鐘鼎篆書寫,并刻于浯溪崖壁上。從此有了“三吾”之名。這三塊碑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唐相袁滋書寫的《吾亭銘》碑,現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一級石刻,視為“國寶”。

  何為“三絕”?公元771年(唐大歷六年),元結從書柜中找出10幾年前率兵鎮守九江抗擊叛軍時寫下的充滿浩然正氣的名篇《大唐中光頌》舊稿,經過補充完善定稿之后,派專人赴臨川,請他的好友——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來到浯溪,大筆書寫碑文,并請能工巧匠選址進行石刻于摩崖上,于是,唐刻《大唐中興頌》碑成為浯溪摩崖之精華。此處崖壁寬廣達120平方米,碑高3.2米,寬3.3米,全幅面積10?56平方米。碑文共21行,每行20空,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徑約15公分。顏真卿寫頌時下筆激越高昂,氣勢磅礴,字字剛正雄偉,氣度恢宏,精神內蘊,字里行間充滿剛毅之氣,使中興碑成為魯公生平得意之筆,被譽為“宇宙杰作”,致使后人“百拜不能休”。清乾隆皇帝見到碑文拓片,視為“天球拱璧”。有這樣的文章、這樣的書法、這樣的石刻摩崖臨江矗立,如斧削成,“地辟天開,其文獨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屬“古今中外皆知”,故稱為“摩崖三絕”。

  秋的故事

  我的故鄉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千百年來,很少有人讀懂浯溪的故事。在這個深秋的季節,我想講幾個關于浯溪的秋的故事。

  三吾勝景浯溪原為無名小溪。唐代宗廣德元年(763),詩人元結發現浯溪,“愛其勝異,遂家溪畔”之后,又“因自愛之故”,別出心裁,以“吾”從“浯”,命溪曰“浯溪”;以“吾”從“廣”,建亭曰“吾亭”;以“吾”從“山”,命最高的石山曰“峿臺”,是為“三吾”,便建成了遍崖密布的露天碑林。真是“溪山留勝跡,文字結奇緣”。千年文脈,凝聚瀟湘,孕育祁陽,惠及華夏,香飄全球。清朝撫湘使者吳大澄說得好:浯溪“園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勝,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大賢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處,思其文詞。次山私之,誰曰不宜?”這里的“次山私之”,實為萬姓之“公”。元結為創建這“天下公之”的“山川之勝”和對華夏文化的繼承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與后來的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為公”不謀而合。

  鎮妖出符在“峿臺”鏡石旁邊,有一塊直徑27米,深17厘米的“鎮妖夬符”,這是宋代員外郎柳應辰的“心記符”,又叫“柳押符”。“夬”本不是字,原是《易經》64卦的“夬”卦,有以剛決柔,以正壓邪之意。傳說甲寅歲柳應辰泊舟浯溪,夜有妖登舟作孽,柳便急書“夬”符于魔掌內,頓時電閃雷鳴,妖不見了。第二天早上“夬”符出現在崖壁上,柳公便刻石以鎮之,還附詩曰:“浯溪石在大江邊,心記閑將此處鐫,向后有人來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預告此符能萬古長存。從此浯溪妖魔絕跡,游人覽勝平安無事。

  窊尊夜月峿臺是浯溪的中峰,也是浯溪的最高點。因為在這小山峰頂上有平平整整的地方,因此由元結來此之后給命名為‘峿臺’。后架起的亭臺就叫吾亭了。其實這里還有個景點,就是在亭子外頭,懸崖邊上有一個半圓的小洞,就象是一個酒樽一樣,傳說是以前的清官山次在這里喝酒乘涼,其間有鐵拐仙前來助興。但是怎奈何酒量太大,酒少不能盡興。于是山次把酒杯一扔,就掉進這石頭里了。奇的是,這樽一入地就慢慢變大,變深,成了一個小酒槽,接著就從里面流出涓涓水來,香味散發,嘗嘗原來是美酒,并且數人暢飲,飲而不干。于是山次和鐵拐仙就盡興把酒言歡。可半夜有妖怪前來偷酒,鐵拐仙把拐杖一揚,嚇得那妖怪慌忙逃走,妖怪在峿臺石頭上留下個深深的腳印來,至今清晰可見。

  鏡石含暉元結選拔能工巧匠在峿臺邊上的石上磨了一塊1米見方的石壁,這石壁光潔照人,便取名“鏡石”。明代大學士解縉在此留下千古詩章“石鏡”:“水洗浯溪鏡石臺,漁舟花草映江開,不如元結中興頌,照見千秋事去來”。在很久以前,浯溪邊上住著一對夫妻,男耕女織,日子過的好不幸福。一天有人對男的說:你知道嗎!在你外出的時候,你老婆在家勾引野男人啊!男的信任自己的妻子,但又對別人說的話有些懷疑,心里好不煩惱。一天,他在峿臺上遇到了仙人,仙人告訴他:你在峿臺的魔鏡上涂些水在上面,就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于是這男的就照著神仙的暗示去做了。當他在魔鏡上涂了水之后,就模模糊糊看到妻子正在家里和別人鬼混。這男人氣急,興沖沖的跑回家,拿起菜刀就把妻子給殺了。

  還有一種說法,胡兒安祿山被唐玄宗招降后,得到玄宗賞識,便在楊貴妃面前大獻殷勤。雖然他比貴妃大十幾歲,卻愿意給貴妃當干兒子。荒淫無恥的唐玄宗鼓勵貴妃收下這個干兒子。安祿山與貴妃來往就有了名分,你來我往,勾搭成奸。路過浯溪的唐將從鏡石里看到這些后,就上書宰相姚崇,姚崇辦事果斷,向玄宗參彈劾安祿山,最后逼迫賜死楊貴妃。

  秋的記憶

  清代名人王士禎曾熱情評贊浯溪勝景:“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勝首浯溪”。浯溪碑林,可以稱得上是永州眾多名勝古跡中最幽深最厚重的一處,而摩崖石刻則是全國并不多見的古跡,故園秋色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從大門進去,寬闊的大道兩旁是對稱的高大青松翠柏,正前方是陶鑄銅像及其身后蒼翠蓊郁的山林。自山林的右側鵝卵石小徑進入林子,彎彎曲曲的小徑向深處匍匐潛行。兩邊的樹是清一色的細枝細葉,長長的枝葉自樹梢悄然垂下,相互纏絡著,不像是樹,更像是青藤。風兒輕輕吹過,怡然自得地搖曳生姿。地上石縫里,縷縷藤蘿隨地蔓延,一叢叢野花星星點點地點綴其中,越發增添林子的輕柔秀美。這里有著濃郁的不經世事的純自然氣息。若是再在上面愜意地躺一下,坐一下,聞聞花香,聽聽鳥語,將所有的人世塵埃紛紛拂去,你會油然而生返樸歸真的感覺。

  如果坐在林子深處的抒懷亭,臨江可以笑看輕舟飛過,眼前是一叢接一叢,一簇挨一簇的迎春花藤。若是春天來游浯溪,你可以坐在這里一邊看繁密的猶如巨大花帶的黃色花藤,一邊聽亭子下面的湘江水拍打岸邊石頭的聲音。透過綠色的枝葉的細縫,你還可以看見江面上來來往往的漁船,挖沙船悠然劃過。人在這樣的環境里,心靈會特別的靜,感覺會特別的溫馨。

  抬眼眺望,祁陽新城盡收眼底。遠處天馬山下,山影重疊,田野翠綠,煙囪林立,寶塔巍巍;近處的房子、鐵塔,岸邊蔥郁的樹木、淺白的沙灘一目了然。來到碑林的圣景地——三絕堂,更是感到心曠神怡,河對面是氣勢磅礴的浯溪電站全景。三絕堂共有兩層,依崖而建,雕梁畫棟,飛檐高翹,由八根石柱支撐,這在當時是少見的風格建筑。堂內懸崖石壁上就刻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也是“摩崖三絕”的精髓,以元結的“文絕”、顏真卿的“字絕”和所在摩崖自然天成“石絕”而聞名于世。這塊巨碑已有1230余年的歷史了,紀錄著“安史之亂”后的大唐現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它的周圍是“摩崖詩海”。紀錄著歷代名人的憂國憂民之情,展示著“楷、行、草、隸、篆”字文化。到了近代,陶鑄的《東風》詩石刻更充溢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心底無私天地寬”胸懷相融合的博大精神。

  記住浯溪石刻,記住故園秋色,這里不僅是一個美麗的自然風景區,更是一塊陶冶情操的勝地,因為它的藝術,它的史跡,永遠令人愛不釋手,永遠留芳千古!

【故園秋色散文】相關文章:

秋風秋雨染秋色散文(精選33篇)07-24

暖一壺秋色與你共飲經典散文10-29

一紙秋色,十里風光散文10-30

夢繞故園的詩歌10-25

《故園賦》古詩詞原文08-03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賞析10-12

秋色佳句集錦09-02

關于秋色的句子10-29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10-11

唐詩中的那些秋色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