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道人生的經典散文
我沒有太大的理想,但卻一直追求向上。
來到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對于新鮮的東西總是能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不知道追逐的是什么,也不明白最終的目的地在哪里,但唯一明確的只有一點,無論起點或者終點,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一種愉悅的游戲,陪伴我渡過漫長的人生。
一直以來,看到很多人弱冠年齡以后,都會有一份自己的執著或者事業,他們堅持著自己的道路,術業專攻。而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想有所行,可以說我不務正業,實在不能委屈求全。騙得了自己一時騙不了一世。于是,在復雜多元的環境下,與大多數古人大家的某一些思維元素交融,并且也希望一直醞釀,直至我垂暮之年。
社會上的活動面是多元化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我的生活難免會有所茫然,有所顧忌。從小到大,我一直在懷疑,也一直在好奇一件事,人活著的意義。我國著名的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老先生曾經也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他的回答很簡單,我們活著就一定要有意義,要對人類有所好處。這里的好處,不是現在所謂的利益交集,而是形而上的饋贈。這種饋贈是無形的,卻是一個人難得的精神財富。中石先生曾經說過,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甘居人后的,這種甘居人后并不是消極的,而是一種對人對事的態度,不追求名與利,當一個人活的通暢之后,就會像學書的最高境界,達到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我們不用刻意的去杜撰,這些刻意的虛假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相反,還會讓自己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處境,這是十分沒有必要的。
我個人是非常推崇和尊敬中石先生的,以書入道,從而涉及多種文化領域,歡娛人生。
人生本就是一場風暴,如何在風暴里泰然自若,這是需要很大功底的。就我個人而言,可以有很多種手段讓自己尋求安寧,但在文化多元化的沖擊下,還是選擇了一條傳統的道路:書法。書法之于我,是一種非常博學的文化領域,它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廣泛的,就比如說是本質的書畫研究、文學與藝術、書法美學等等,這些都是對書法的一種敬畏,同時也是對學書之人的一種考驗。它是漫長文化傳承和發揚的產物,到了現在我們也要秉承一種思想:書以載道。
對于多年來的學書經驗,其實總體來說,在書法藝術這條道路上我也僅僅算作是門外漢。當初在接觸書法這一文化時,只是純粹的練習好中國漢字,沒有想到要繼承和發揚,況且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還涉及不到這些比較廣而大的理想狀態。我學書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晚上,畢竟不是專業的,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還要讀書和工作并干一些其他的雜活兒。時間的不足并不足以阻擾我在書法藝術上的一種追求,我在書法道路上是愉悅的,雖然走的路并不遠也不深層次,但為人處世,最重要的莫過于快樂,一種源自于精神上的愉悅。
書法的練習必然是長久的,沒有一個時限。練習好中國書法,還在于堅持,所謂技藝是日漸精進,沒有捷徑可言的。古人造字以來,是為了記錄,記錄是為了闡述一件事理,從而傳承,故文字煥發了生機與色彩,這就是文以載道的由來。從東晉以來,書法藝術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層出不窮的書法家用自己的筆書寫著各自不同的人生,也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有著各自不同的見解,其實,這些見解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我們后人對書法一詞的理解和深層次的研究。
歐陽中石先生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書法為著陸點,然后再深入各個文化領域,從而由淺入博,廣泛涉獵。
文化是多元化的,一味的追求廣泛而不專精也是徒勞無益的。我很同以書載道的道理,要專精于一門然后才能在精于一門的基礎上從而廣泛涉獵其他文化領域,這樣勢必要輕松容易的多。而不是盲目的廣泛以為自己博學多才,實則毫無意義,沒有看清楚文化的本質。在精神的世界里,文化是多彩的,沒有色彩的世界是暗淡無光的,所以,文化的多彩也導致了一個人的堅持力度,就像一道歷史彌久的名菜一般,我也會忍不住想要嘗試,一直到我厭倦為止。
時過境遷,一切都會有一個結果,無論好與壞。在書道的旅途中還有一個堅持:勤練。任何成功都與一個人的勤奮分不開。無論你做什么也好,一個人的勤奮程度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你要相信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也不會如你所愿的掉下一個大活人,圓了你非分的夢想。勤奮會使人進步,當然,懶惰也會使人墮落。在書法一途,沒有捷徑可言。
很多人都是有些天賦的,在最初開始的時候都是混沌的,一團模糊。有一些人是后天養成的,在無數次的臨摹當中會產生一種質,這種質是無數日月所積累的一種經驗,一種在對人生感悟的過程中的精神升華,這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在整個學書的過程當中,我們還需要掌握一種目的,單純的學書,只是為了讓文字看起來秀美、漂亮,我們說這種文字狀態僅限于學生時代,很多情況是為了書寫工整,作業看起來一目了然。從學生時代轉變,文字的運用性便更趨近于功利性,這是一種普遍的看法,走入社會以后,有的人將書寫看作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通過書寫表達一個人的精神、態度。在職場生活中,這種現狀尤為突出。這是一種普遍的書寫心理,想要通過書寫這種介質傳達一種要求,滿足心理的需要。這與原有的書法文化理念相背道,從而走向了一條文化的死胡同。
中國漢字書寫文化歷來已久,現在傳承這一傳統文化的人已經很少,也是目前國內文化研究比較擔憂的地方。文字演變至今實屬不易,其中飽含的文化理念更是博大精深,形意兼備。就我個人而言,在書法上的成就幾乎等于零,我沒有什么很好的建樹,也沒有什么推陳出新的壯舉,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隨心,每當夜臨,在自己的書案前寫上兩筆,在筆韻之間流連。
記得,前幾年品讀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先生闡述了我國當前文化所面臨的一種窘境。文化所遭受的磨難起伏不定,所經受的時代折磨也是不一而定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一詞很重,同時也顯得漂浮。我不是文人,這些東西本來與我并沒有多大的關聯,讓的那些專業的研究者去頭疼吧!但又始終放不下,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作壁上觀的觀賞性的,她更應該是一種解讀,一種引人向上的精神導流,而不是一堆學者的研究作業,如果僅僅是如此,那么文化的原本意義也就蕩然無存,變得支離破碎。
上個世紀,一整個時代應該是文化肆行的高峰期,文化興邦的口號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企圖文化救國,實業興邦,讓光明驅走黑暗,讓智慧之火點燃愚昧的干柴。文人騷客比比皆是,可謂是盛況空前。但再看現代,雖百花齊放,一派欣榮,然歲月無情,真正有能力的,其實也是寥寥無幾。文化的重心開始了偏移,泡沫的美麗夢幻了一代人的心。
在學書的旅途中,與不同的文化擦肩是必然的,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并不是一句空話。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一種桎梏,一種瓶頸,這些東西都需要我們深深地思考,文化是死的卻也是活的,因人而異。就像一個字,可以有很多種書體,因為書寫的人不同便可以靈動也可以死板呆滯。這些都是需要考究和積累的,書法如此,文化亦如此。好比如一個蘋果的道理,現在的文化只是一種蘋果皮,丟掉了蘋果肉。
我沒有太大的理想,但卻一直追求向上。我一直對自己說這句話,雖理想不足,但進步不止。書法一途,在于堅持,有道是,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唯一考驗只是內心。我也很想做到如歐陽中石老先生那樣,坦然的人生態度,順其自然的中庸之道,我也以為標榜。
老先生曾以“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無家可歸”四個詞作為了自己的人生總結,我亦往之。愿我書道一途,融于生活并沉淀于生命之河。
【書道人生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人生的認知散文08-19
《命題人生》散文08-17
人生感悟散文07-27
人生的意義散文10-02
路·人生散文10-29
風景,人生的散文10-22
《壁虎人生》散文09-07
散文《遲暮人生》09-11
人生的風景-散文09-13
所謂人生散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