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編纂之我見散文隨筆
近日,有幸成為某一社團的小編,始萌發對“編輯”二字認真研究琢磨的念頭,遂于那經史典籍之中,前人之撰述里尋其淵源,于今人之演繹中遙想其事業。
《說文解字》中,對“編”字的釋義是“次簡”,“簡”是記錄人們思想、觀點的竹簡,“次簡”就是對簡加以整理排列,使之次第有序。將這些簡編連成冊,使之便于流通傳播,這就是最早的書籍了。由此可見,這最初形態的書籍就已經含有編輯的辛勞了。《尚書·多士》有記:“唯殷先人,有冊有典”,這是關于簡冊的最早記載,由此我們可以自豪的說:編輯之事業當始于商代。
最早把“編”、“輯”兩個字放在一起的,是在唐代。“(苞)少好學,能屬文,家有舊書,例皆殘蠹,手自編輯,筐篋盈滿”,在唐人李延壽的《南史·劉苞傳》中首次出現了“編輯”二字,此時的“編輯”工作尚限于整理次序和校補寫本的訛誤與脫漏,其內容含義與后世所謂的編輯工作相比,還尚顯狹窄。唐儀鳳元年(676年)的《頒行新令制》中說:“然以萬機事廣,恐聽覽之或遺;四海務殷,慮編輯之多缺”,什么意思呢?這條令文是說,各種事物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是聽聽看看,恐怕會有遺失遺忘,所以全國各地都要深切的考慮到編輯工作的缺乏性。這里的“編輯”就有“收集材料,整理成書”的含義了,與當今編輯之工作的意義相去無幾了。
編輯是做什么的,大體明白了。那么,具體開展編輯工作的又是哪些人呢?“面南以君天下者,咸有史官,以紀言行”,在古代,凡是做皇帝的,都會有史官記錄其言行。這些史官給皇帝紀言書事,當然要對其書寫的材料進行整理加工了,也必然要對前代的史官和自己積累的記錄材料加以編次、整理,這些編輯工作既然由史官完成,那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史官就是最早的編輯,如果他還有下屬、幫手,那他就榮升為“總編”了。
當然,在古代做編輯的也不只是史官。我把孔老夫子稱為春秋時期著名的編輯或總編,不知是否褻瀆他老人家的圣名。圣人創辦私學,給學生們用的教材是《六經》。莊子說:“丘治《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個“治”字是整理和研究的意思,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六經》非孔氏之書,老夫子扮演的角色是編輯,是繼承了前人的編輯而進行的更為全面系統的編輯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孔圣人編輯工作的意義已幾乎接近今人對編輯工作的要求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孔老先生的編輯工作是帶有一定指導思想的編輯,首要的指導思想就是不能危及統治者利益,不能破壞社會安定。所以在編輯《六經》時,對于那些“怪力亂神”,他是用“不語”來處理的。具體到編輯《詩經》時,面對收集到的三千余篇古詩,他是“去其重”,刪除重復的,再“取可施與禮義者”,用政治標準作為準繩。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一共選取了三百零五篇古詩組成了《詩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在做編輯時,還運用了相應的編輯方法,對整理好的材料進行編輯。比如,《詩》按照內容分為風、雅、頌;《書》按照體裁分為典、謨、誥、誓;《春秋》則用的是編年體的方法,根據前后因果關系,采用時間的順序來編排史事。這些都可算作我們這位大編輯的輝煌成就。
說了一堆編輯的歷史淵源,讀者一定厭煩了吧。那我們就穿越回來,看看今人是如何演繹這一職業的吧。現今社會的編輯是一種工作,也是一類職業身份。指為各種媒體在出版前進行的后期制作,包括文字、圖像、錄音、錄像、多媒體生成處理,和制作審核、校對的一項工序。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士,被我們稱為“編輯”。隨著文化活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除書籍、報紙、期刊、圖畫等出版物外。還利用聲頻、視頻、符號、圖像等提供知識,傳播信息,積累文化,交流思想。因此,編輯工作的內涵擴大了。通常編輯又可分為圖書編輯、期刊編輯、報紙編輯、廣播編輯、電視編輯以及電子出版物編輯等。在網絡盛行的年代,站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站在站前沿的代表正是被我們稱作“小編”的編輯們。站的編輯算不得是一種職業,也不是什么謀生手段。他們是為了共同的文學愛好而走到一起的團隊,他們是一篇篇稿件的特殊讀者,他們會按照審核標準將一篇篇符合要求的文章,編輯修改后發表出去。
剛成為社團里的一名小編,才編得幾篇社團投稿,本無資格在這里對站編輯的事業評頭論足,但從這短短數月的投稿經歷和掰著手指都能算得出的編輯日子,我又感觸良多,想于此一吐心中的點滴感受,還望諸君莫笑。
“我尋找一位編輯,卻找到了一位朋友”,這是周國平寫給一位青年編輯在樣書上的題詞,因為感動于這位青年編輯在見到他時,激動地嚷道:“你害得我好苦啊,昨天看你的校樣,又是一夜沒睡著!”這個小故事同樣感動著我,這就是編輯與作者間的真摯情感。我不禁聯想起了網頁上那一段段的《編者按》來,那不僅僅是編輯對文章的評語,更是編輯與作者間文心的交流。所以編輯千萬不要惜墨如金,哪怕只是引用作者的一段原文,哪怕僅有只言片語的感受,哪怕不過寥寥幾字的欣賞和鼓勵,都會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暖。我想許多人都會像我一樣,常常是抱著“為自己寫,給朋友讀。”的心態去投稿的,編輯也是我們素未謀面的朋友,當然也希望得到他的加油和支持呀!
每當拿到一篇新的稿件,就像是和一位對你有意的姑娘進行一次約會,她正專注地望著你,希望你能看到她眼中的柔情,讀懂她心中的愛意。既然無法躲避她火辣的眼神,那就與她對視好了。不仔細端詳,不用心和她交流,你又怎能發現你會不會愛上她?所以說,對于一篇正常的稿件,不管文章的題目是否吸引你的眼球,無論作者的文風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作為編輯,你都應該靜下心來,細細的品讀。甚至于把自己想像成作者,將作者的寫作情感貫穿于你的整篇閱讀之中。只有這樣,你才能編輯得相對準確到位,你的編按才能寫得讓讀者滿意。既對得起編輯的職責,更對得起那飽蘸著作者個人情感而付諸于筆端,流淌出來的文字。
對于剛接觸社團編輯工作的我來說,有苦亦有樂。苦的是,有感于自己的文學水平有限、文字功底尚薄,從而不能對稿件編輯修改到位。每寫編按,于內容上往往忐忑于自己對作者文章理解得是否到位、是否全面,遣詞排句時,又露捉襟見肘之窘態;編輯的方法技巧尚不嫻熟,編起稿件來還不能得心應手。你比如我在編輯一篇投稿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滿懷熱情,抓起稿件就編,而且認真地對文章的幾處進行了修改(都忘了應該先備份下,以防發現修改的有問題需要恢復),可是編了一會兒才發現稿件問題太多,編不下去了,若不進行一些修改,根本就不能發表,因為你不僅要對作者負責,更要對那些讀者負責。于是只好QQ上尋找社長老師求救,社長老師在系統后臺看了這篇稿后,讓我按退稿處理,同時給作者發個關于修改意見的飛箋。可見,編稿時也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拿到稿子,總要大致瀏覽一遍,沒什么大問題的,再細讀、慢品、慎修改。否則,往往做了那些無用之功。
開心的是,對于好文章我能夠先睹為快,能夠通過分析別人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鑒賞和寫作能力。快樂的是,當我編輯的文章獲得精品時,我竟然也有種咸與榮焉的感覺呢!當我收到作者老師給我的飛箋,對我的編輯工作表示感謝時,那份心底的暖意令我久久回味呢!
我開始遙想我在社團做小編的事業來,我相信編輯別人的文章,也是個汲取他人營養,“補養”自己的過程,天長日久,小編也能練就過硬的本領,寫出精彩的編按來,也能享受到“樂其業,盡其職,負其責,精其術”的編輯工作給我帶來的那份滿足和快樂……
【編纂之我見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詩經》的編纂思想08-02
詩歌之我見散文08-06
經典散文隨筆09-21
鄉野文化之我見散文07-14
散文隨筆作文09-25
友誼的散文隨筆06-11
美食散文隨筆05-05
巴金的散文隨筆10-28
傷心散文隨筆06-20
經典生活散文隨筆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