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醅子飄香散文
時光飛逝,轉眼又是一年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歷史悠久,婦孺皆知,歷經千載,長盛不衰。但在我的家鄉,每逢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一種美食,同粽子一樣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樣也備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因吃起來酒香濃郁,酸甜爽口,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形象而富有詩意的名字——酒醅子。
每年端午節前兩天,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煮酒醅子,為慶祝這個承載著厚重意義的節日做準備了。
記得小時候,由于家里窮,沒錢買糯米、粽葉和蜂密,吃粽子就成了一種奢望,莜麥自產、制作簡單的酒醅子,就成了我們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美食。每年端午節前夕,母親就會選取幾斤顆粒飽滿的莜麥,細心挑撿出里面的燕麥、石子等雜質,然后放在清水里浸泡兩到三小時,等莜麥發脹變軟后,撈出來控干水份,再用揉搓或摔打等方法,取掉莜麥表皮上的茸毛,然后放在清水了淘靜,倒進盛滿清水的鍋里,在灶膛里填滿柴禾進行蒸煮,并用勺子不斷攪動,以防沾鍋,待莜麥蒸七八分熟后,從鍋里撈出攤開晾涼后,加入適量酒曲拌勻,最后將加有酒曲的熟莜麥裝入瓦盆中,用塑料袋封住盆口,置于炕角,再用棉被覆蓋嚴實,等發酵好以后,就可以盡情享用人間美味了。
等待往往是一件令人非常難捱的.事情。從母親把酒醅子盆放到炕角后,我和妹妹們就時刻關注著酒醅子的變化。一會兒你去摸摸盆身,看溫度是不是升高了,一會兒我去聞聞,看是不是飄出酒香了,時間在等待中緩緩流淌。端午節一大早,我們就拿著碗圍坐在酒醅子盆邊,瞪大眼睛看著母親揭開棉被,取掉塑料袋,一股濃濃地酒香就會撲鼻而來,頓時彌漫了整個屋子。母親給我們每個人盛上半碗酒醅子,然后倒滿準備好的涼開水,再用筷子把酒醅子和水攪勻,看著乳白色的漿汁在碗里旋轉,嗅著沁人心脾地酒香,喝著酸中帶甜的漿汁,嚼著軟軟柔柔的麥粒,一種舒爽愜意的滿足瞬間油然而生,感覺天下再也沒有比這更好吃的美味了。
那時,我們總是覺得光吃一碗不解饞,于是就吃第二碗、第三碗……直到肚子脹得滾圓滾圓方才罷休。酒醅子雖然好吃,但是不能貪吃,因為它像酒一樣也會醉人。記得有一年端午,我在外面瘋玩了一上午,感覺口干舌燥,中午一回家就一口氣吃了三碗酒醅子,不一會兒便覺得臉紅心跳,腦袋發暈,走起路來頭重腳輕,渾身感覺輕飄飄地,我以為自己生病了,就去告訴母親。母親聽后呵呵大笑,說一定是叫酒醅子吃醉了,并讓我去炕上睡一會。我一到炕上便倒頭就睡,一直昏昏沉沉睡了一下午,到晚飯的時候還感覺頭暈暈乎乎的。從那以后,每次吃酒醅子時,我總會記著那次醉酒的經歷,就強忍著不敢貪吃了。
眾所周知,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想,吃粽子的習俗之所以流傳幾千年久盛不衰,一方面是對屈原一腔拳拳愛國之情的銘記,另一方面則是對后人的淳淳教化和忠告。端午節吃酒醅子究竟起源于何時,沒有史料記載,也無從考證,是否也像吃粽子一樣也飽含著一段凄美的故事?我覺得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于煮酒醅子的原料——莜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尼克酸、葉酸、泛酸、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益肝和胃、養顏護膚等功效。精心蒸煮而成的酒醅子,具有醇香、清涼、甘甜的特點,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則能壯身暖胃,增加食欲,是體弱多病者和婦女兒童強身健體的美味佳肴。
“酒醅子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這是在家鄉廣為傳唱的一句順口溜,折射出了家鄉人們對酒醅子發自內心的鐘愛和贊美。端午節處于每年的盛夏時節,天氣炎熱,暑氣逼人,農人們正忙著收割打碾小麥,非常辛勞,稍有不慎便會中暑生病,酒醅子自然就成了人們消暑解乏的必備美食。勞作之余,吃一碗甘甜爽口的酒醅子,既能消暑解困,又能充饑解饞,這大抵就是酒醅子倍受人們喜愛、祖輩傳承的緣由吧!
如今每年端午節,常會見到街頭有酒醅子售賣,但其味澀中帶苦,色澤灰暗,怎么也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吃過母親煮的酒醅子了,但每逢端午節,那種深烙于靈魂深處的綿長醇厚的酒香,就會在不禁意間飄散出來,彌漫在鼻翼間揮之不去,令我醉臥在兒時那些美好的記憶里,久久不愿醒來……
【酒醅子飄香散文】相關文章:
中國酒散文10-03
摘抄遲子建散文12-23
遲子建散文好句12-20
遲子建散文賞析12-20
遲子建散文精選12-18
遲子建散文推薦12-13
遲子建散文評價12-10
遲子建作品散文12-10
讀遲子建散文有感08-09
《鴨如花》遲子建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