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禹廟會上眾生相散文
禹王的古廟會,是件熱鬧非凡的盛事。
廟會起源于何時,沒有考證,但肯定是先有禹王廟,再有古廟會。
禹王城,相傳是大禹建都的地方。這里的百姓,算得上皇城根下的子民。對于大禹的崇拜,不言而喻。我想,剛開始也許沒有廟會,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日子,抑或是大禹的誕辰,也可能是忌日,最有可能的是,農歷三月,正值春耕伊始的時候,先民們渴望風調雨順;農歷九月,恰逢秋收農忙結束,先民們收獲了五谷豐登,便紛紛來到廟里敬香祭祀,祈運求福,或歡樂喜慶,時間久了,人越聚越多,習慣成自然了,廟會也就漸漸興起了。
這樣的廟會,不需要發請柬,不需要張貼廣告,早已烙印在百姓的心中。
每逢農歷三月和九月的二十一,廟會便會照例舉行,為期三天,據說過去會期更長。原來的廟會,是在禹廟灘進行的,后來搬遷到了現在的禹王街上。這時四面八方的商販、十里八村的鄉親不約而同趕來。就連附近村里的學校也紛紛放假,孩子們早已不安心了,提前幾天,就開始盼望著、盼望著……禹王村里的家家戶戶,像逢年過節一樣,打掃庭除、買菜備酒,忙著招待親朋好友......
自打記事起,便與禹廟會結了緣。
我想生活在禹王附近村里的人大都一樣。孩童時,跟著大人逛廟會,圖的是買一張餅吃一塊糖喝一碗豆腐腦;稍大,自個兒逛廟會,圖的是與“狐朋狗友”們玩個痛快,忘掉上學念書的煩惱;青年時,逛廟會的內容便多了起來,或是相對象或是看大戲或是給自己的新媳婦買花衣裳;壯年以后,領上孩子逛廟會,給孩子邊買吃喝邊講述自己兒時逛廟會的七長八短五花八門;到了晚年,逛廟會的景況漸顯悲涼:或是約上老伴,或是拄著拐杖“獨來獨往”......農村人一輩子,就這樣跟著廟會走過來了!
而今人們雖然習慣于超市購物,但到廟會上逛逛、看看,也別有一番鄉村風味。
又是一年三月禹廟會!
春風送爽,一路上,便看到絡繹不絕的人流趕往禹王,自行車、摩托車、蹦蹦車、小汽車,匯成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場景。如同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和往年一樣,廟會上那叫一個人山人海。街邊存車處各式車子排起了長龍,看車的大爺也不含糊,人逢喜事精神爽,吆喝這個,招呼那個,趁此良機想掙兩個。人活幾十歲,不容易,誰不為一口吃食呀......
未入街口,老遠便看見路邊圍籠著大群人,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愛湊熱鬧是咱國人的光榮傳統!嘿嘿,我也不例外,急忙向前擠去。原來是個耍猴的。但見那耍猴人,年齡二十開外,歪戴一頂綠帽子,倍整潔,特精神!那猴,是成年的大猴,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身著演出服,一雙猴眼活靈活現,閃著狡黠的光芒。騎輪子車,搖紗帽翅……挺像那么回事。看了一場又一場,不忍離去。
夾在人流中,擠入主街道!各色帳篷一溜煙擺在街市上。服裝鞋帽、針頭線腦、五金日雜、鮮花綠植、風味小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
街邊照相館搭著彩虹門,高音喇叭播放著鳳凰傳奇的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路邊賣梨的壯漢,脖挎一裝錢的小黑包,幾乎要站到蹦蹦車頂了:“便宜了!五元三斤,十元七斤”;賣遮陽帽的小伙子,戴著墨鏡,手提喇叭,吆喝吹捧:“防風防雨防暴曬,走過路過別錯過!”一個老婆婆賣那種手工縫制的兒童豬豬布鞋、雙頭布老虎嬰兒枕頭,這些精巧的民間刺繡或手工藝品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帳篷里時尚的衣服靚麗著行人的眼眸,年輕的姑娘媳婦三五成群,結伴兒鉆進帳篷,挑選自己心儀的衣服在身上比劃著,裝點自己心中的美麗;玩具攤前,哄了一圈小朋友,一少婦正欲拉著嚎啕大哭的孩子走,孩子手里緊緊攥著奧特曼玩具不松手;舊書的攤邊,圍著一群小學生在挑挑揀揀,嘰嘰喳喳,儼然一副淘寶模樣;售太陽能的、賣電動車的公司,也在廟會上搶占寶地,搭建舞臺,宣傳演出。時尚漂亮的女子,手拿麥克風,扭動腰肢,勁歌爆舞......吆喝聲叫賣聲、討價聲還價聲,此起彼伏,最后人們個個汗流滿臉,扛著抱著用車馱著買到的家什心滿意足地回家......
一陣凄涼的二胡聲吸引了我。循聲而去,看到街邊的角落里,端坐著一位算卦老者。大約七十余歲的樣子,身體瘦削,臉頰上的眼窩深深地凹陷了進去,銀白的胡須隨風飄白,雙目微微地閉著,似乎在閉目養神,也似乎是盲人。左腿上架著二胡,左手扶著琴柱,右手拉著弦,聲音喑啞,隨時都有撕裂的破音,顯然不是一把好琴,但他依舊拉得入神,近乎癡醉。一塊紅布,擺在他的面前,很破舊了,抖一抖的話,我想一定會灰塵撲面。紅布上面印有陰陽八卦的太極圖案或神機妙算等字眼。面前的木盒子里,零星地放著幾張薄錢。或許是各地民俗迥異罷。我更相信,禹王廟會上的算卦老者,更多的是因生計所迫。不知看到他,是想起了爺爺奶奶,還是想起了......我在心里默默希望老人能掙到今天的飯錢!
各色小吃,風味獨具,十分誘人,尤以燒烤最為火爆,燒烤攤兒比比皆是。什么羊肉串、魷魚串、香腸串......不吃上幾串兒!怕是連腿都拔不動!那些看上去穿紅掛綠、描眉抹紅的妙齡女子,此時也顧不上什么雅與不雅了,一邊走著,一邊張開櫻桃小嘴,竟也嘻嘻哈哈,“吸溜”、吸溜”,吃個滿嘴流油了。倒是那些后生們,大模大樣地坐下來,左手一瓶啤酒,右手幾根什么串兒,邊吃邊喝,有說有笑,那吃相,竟也十分地“瀟灑”,讓人忍俊不禁。
最誘人的怕是熱氣騰騰的羊肉泡了,濃濃的羊肉香味空中彌漫。一頂大帳篷下支一口大鍋,一個碩大的羊頭掛在沸騰的湯鍋上,鍋里滾著熱氣騰騰的骨頭湯,湯上漂著一層紅亮的辣椒油。坐在長板凳上的食客們,把饅頭或燒餅掰開放進碗里,攤主接過碗連澆兩遍熱湯,待碗里饅頭或燒餅熱了軟了,放上肉片雜碎,撒上綠色香蔥。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熱鍋子就好了,食客們迫不及待的吸溜著,眼含淚花,渾身冒汗,卻直呼過癮。
我又向前擠去。黃黃的油糕攤前擠滿了人。一只鐵鍋灶上放著一口盛著熱油的鍋,大嬸正在那兒忙著做著手里的活計。人拾掇得很干凈,手拿“灶漏”在鍋中翻著那些正煮的生坯。大叔忙著收錢,臉上竟然還有一絲的羞赧,一看就是那種常年在莊稼地里忙活、不常出門的紅臉漢......賣涼粉的涼熱兩吃,涼的晶瑩剔透,嫩滑爽口,讓人看一眼口舌生津;炒涼粉黃亮油光,倒點蒜末,澆了辣椒油,隨著鍋鏟翻動,滋啦一聲,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唱大戲是廟會上最熱鬧的一件事。莊稼人難得清閑,看戲也許是最放松的時候。臺上鑼鼓家什響起,唱腔或激昂或悠揚,臺下看戲的如癡如醉。看戲的間隙,過門的兒媳給公婆端來熱油糕,出嫁的女兒給父母試剛買的新衣,調皮孫子給爺奶送上餅夾肉,個個老人臉上笑開了花。有一年村里別出心裁,在大戲臺的對面搭了另一個戲臺,請來兩個劇團唱對臺戲。這兩個劇團也算旗鼓相當,各有名角高腔,這戲一開場可累壞了看戲的,哪頭唱段唱腔好就往那頭擠,一會兒向南,一會兒朝北,亂成了一鍋粥。不過人們看戲聽唱段圖熱鬧,而對劇情的連貫性卻沒那么高的要求了......
戲園子里,一家三口正興奮地圍在炒冰機旁,炒冰機上貼的保護膜還未撕盡,許是剛買回的。一位中年漢子正用竹鏟在賣力地試炒,妻子系著圍裙在一旁忙不迭地遞材料,扎著馬尾辮的女兒站在機器旁收著錢。或許這臺剛買的炒冰機是他們去年一年的收成;或許這臺剛買的炒冰機是他們今年賺點生活費的念想;或許,這臺剛買的炒冰機是孩子上學的指望;或許,這臺剛買的炒冰機凝聚著他們一家對幸福生活的企盼......
禹廟會上眾生相,是勞苦大眾生活的縮影!他們當中有我們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朋好友。我能感受到他們謀生之艱辛和不易,他們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盡在我眼中。茫茫人世間,他們的生活像黃土一樣樸實。那一張張年老或年輕的面容,在無情的風吹日曬中變得干澀、粗燥、黝黑、皸裂,但他們生命不止、奮爭不息,追求著幸福的生活。
或許那首尹相杰所唱的歌曲來形容他們更恰當:“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靠山來不靠水,辛苦一年又一年,為了吃上肉,為了穿上綢,為了住上樓,為了再向前走......”
【禹廟會上眾生相散文】相關文章:
《禹廟》杜甫唐詩鑒賞07-16
杜甫詩詞《禹廟》的詩意賞析10-05
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原文05-24
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路原文05-12
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路原文08-03
杜甫禹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9
村行(王禹偁)07-26
鯀禹治水課文主要內容08-11
詩經·清廟全文08-13
《題木蘭廟》杜牧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