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祭祖心情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節4月5日,農歷三月初一;有部分農村地區古訓清明節撞上農歷3月初一不能祭祀祖先,可以提前掃墓或者延后掃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清明祭祖心情散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昨夜,看到路邊、江畔的堆堆祭火,我的心情很復雜。國人的某些傳統祭奠方式的確有悖現代文明,可我們的傳統還剩下什么?作為炎黃子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接受了哪些外來文明,都無法忘記“清明”這個節日。也許年會被圣誕節取代,也許七夕會被情人節所取代,也許端午節國人只記得吃粽子,舉世混濁無人獨清,眾人皆醉無人獨醒,可唯獨清明在國人的內心中的位置是無法被取代的。數典忘祖,破四舊,砸濫孔家店,幾乎蕩盡中華大地古跡,卻仍然未能熄滅清明的點點祭火。
每年清明,祭祀引發的大火都不同程度地扣響我們的靈魂。祖宗在我們的心目中,難道就剩下這點點紙火了嗎?天底下活著的父母,面對靈車的長龍,面對壯觀的祖墳,面對數不盡的“紙船明燭”,焉能不羨慕祖宗!祭祖在一些國人的內心已經不再是種親情的思念,文化的傳承,成了滿足活著的子孫欲望的祈禱。
我家的祖墳移到現在的墓地前,曾經在郊外的山上。每每祭祖,多因防火限制不能秉承傳統給先人燒紙,家里的長者除了給祖墳添添土,望著孤零零墳塋茫然不知所措。而我卻想象著未見過面的爺爺(從老照片里看到過爺爺),思念把我帶大的奶奶,采摘些野草敬獻到先人的墳前。也只能算野草,因為北方的清明時節只有稀疏的野草,野花都還含苞未放,偶有點點絢麗的色彩也吝嗇地若隱若現。野草也好,“紙船明燭”也罷,不過是種寄托哀思的形式,我奉上的一束野草象征著虔誠的思念,而叔叔、姑姑們獻上的野草是不能燒紙的無奈。長輩們從舊時代走過來,他們那種無奈與我的虔誠一樣都是濃濃的親情反映。
因為修公路,祖墳移至現在的墓地。每年清明時,人們“不約而同”來祭奠先人。盡管祭祖的人們心態各異,但至少都表示一種認同——“認祖歸宗”。受防火制約,墓地不讓燒紙,于是有的把傳統的祭品放到墓前,有的干脆效仿西方人給先人奉上幾束“鮮花”。只不過鮮花多系人工的塑料工藝品,白天放上去,晚上就被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收拾去,再拿到街邊去賣。國人祭祖,同行善施舍一樣,只求一種心理滿足,所以也無人追究。祭祀管理,在我國還未有相應的法規,人們多約定俗成。因此祭祀成了某些特定的人群發財的途徑。
8月22日,我與二叔王忠耀、三叔王忠志、四叔王忠賢、大姑王淑珍、二姑王淑芹、老姑王淑華、表弟沈龍、表妹夫黃文剛一行到歡喜鄉公墓拜祭爺爺奶奶。我奉給先人的仍是早春的野草,墳前的野草雖然沒有塑料花鮮艷,卻能長久留在祖先的墳前寄托我的哀思。從墳地回來,感慨于形形色色的祭奠方式,于是在“全球祭祀祈福網”注冊了一個網上陵園,用來隨時表達哀思。
先祖,王公諱永泰,字錫豐,山東登州府海陽縣小核桃樹底下人,生于1894年卒于1960年,享年66歲。原配王徐氏、續弦王陳氏、王盧氏,壯年舉家闖關東來到吉林。經商為生,身后留有四子四女;筆者為長房長孫,親祖母,盧氏玉芳,吉林人。生于1910年,卒于1988年,享年79歲。育有四子三女,長子王忠榮、次子王忠耀、三子王忠志、四子王忠賢、長女王淑珍、次女王淑芹、三女王淑華。孫輩14人,長孫王正平、王文巖、王俊松、王賀亮、王俊宏、長孫女王娣、王維靜、王薇、王卉,外孫陳東、沈飛、沈龍、外孫女陳衛、張金鈴,兒孫滿堂。這些內容,也許是本家祖先與后人之間留在這個世上僅有的信息了。今錄于此,權留存照。供同宗后人分享。
網上祭祀,是種全新的文明祭祀。世人由于受工作生活限制,無法隨時寄托哀思,在網上注冊一個網上陵園,不但可以文明祭祀,還可以通過這種祭祀方式搭起與同宗親人交流的橋梁。人過留名,雁過留影,墳塋不過是先人留在世上的遺跡。過去普通人很難通過文字在世上留下信息,現在網絡為人們提供了這種條件。遍布世界的網絡,能夠讓同宗后代便于通過祭祀共同的祖先,延續同宗親情。這應該是傳統祭祀方式的一種沿革。值此清明之際,與同宗親人分享祖先的恩賜,與讀者諸君分享這種時代文明。
【清明祭祖心情散文】相關文章:
祭祖散文11-09
祭祖歸來的散文11-18
清明祭祖詩詞08-21
清明祭祖詩句07-03
祭祖·思念傷感散文11-05
清明祭祖對聯匯集10-26
游記散文《尋根祭祖大槐樹》10-17
是清明散文08-12
清明散文10-29
清明散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