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24張明信片隨筆散文
初中時代的摯友阿湯決定出國定居,臨別,向好友們索要“帶走后可以回味十年的禮物。”過不了三天,阿湯將收到我寄給她的禮物:從我們15歲起,她從世界各地寄給我的明信片,一共124張。
從這一大疊明信片中可以看到,阿湯從標準文青到踏實主婦的演變。一開始,她和賈島一樣“一吟雙淚流”,為了詞句的押韻,為了感慨的悠遠,為了節奏的豐沛,她把每個字詞都推敲到了極致。她嫌買來的明信片太通俗,不配她練過的書法童子功,改造明信片成為她的樂趣。我記得有些明信片貼著裁剪下來的唱片封套,從巴赫到肯尼G;有的明信片貼著崔健的頭像,崔健頭扎紅布條的頭像是從音樂會的門票上剪裁下來的;為了有江南水鄉的風韻,她破壞了一條藍印花布小方巾,把它的毛邊都剔出來,遮蓋明信片上難看的圖案。那會兒,每一張明信片都是專屬設計,有時,改造的痕跡實在太多,被郵局告知不能以明信片的身份寄走,她不得不買一個大號航空信封,把明信片裝在里面寄出。
十年過去了,阿湯嫁人了,又過了五年,她已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忙碌勞累,生活幾乎不再有風花雪月。她夏天給倆兒子買20件T恤,省掉子的時間;把考職稱的書放在廚房里,在燉湯的間隙瞅上兩眼。唯一沒變的是寄明信片的喜好。暑假里,一家人去廈門,去青島,去海口,去深圳,去一切可以讓小孩子玩水玩沙的地方,她總會匆匆忙忙從當地郵局寄明信片給我。阿湯的筆跡潦草匆忙,讓我覺得我之前對明信片的期待和夸贊,增加了阿湯的負擔,打擾到她本已忙亂不堪的生活。
我曾經暗示阿湯不必再寄了,誰知,她回應說:“只有在寫明信片的那五分鐘里,我覺得自己還是原來的那個阿湯,沒有變成庸俗婦女。”我沉默了三秒。沒錯,到了30歲出頭的這個年紀,如果想做個賢妻良母,你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瑣事組就了黏稠的水面,我們艱難泅渡,偶爾感到窒息。有時候需要浮出水面,透一口氣。寫明信片的五分鐘是和少女時代的理想對接的五分鐘,阿湯和我,都需要這五分鐘透個氣。
又過了十多年,阿湯的明信片風格再度大改。最牽掛的外婆已經去世,丈夫又頻繁去美國的實驗室做課題,阿湯決定全家去大洋彼岸開始新生活。一旦做下這個決定,她的遺憾竟變成了:“我們國家的美景我還沒有看夠呢,以后舉家回來游玩可就沒有這么方便了。”因此在準備托福考試的同時,她見縫插針地把全國的美景看了個夠,九寨溝、武夷山、長白山、稻城亞丁,阿湯在明信片上說,見到那些絕世美景感覺自己的喉頭涌滿津液,恨不能把那山那水都用眼睛吃進去。是的,世界這么大,窮極一個人的目力,又能見識幾許,領會到幾許?明信片上,三言兩語的訴說,都是這種中年的蒼茫和不甘。她就像魔幻小說里走到世界盡頭的人,忽而發現地平線盡頭還有一個世界,新奇雀躍,心頭又涌滿慌亂。此刻,若由彼地平線回過頭來看此地平線內的物事,是否也充滿了“我多么無知,我并不了解它”的自責?
是的,這也是我的中年感受。只不過,在此之前我很少用明信片來反芻和表達。在寄走那一大沓明信片后,我意識到我將慢慢行走,慢慢來還這筆賬。
【124張明信片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優秀散文賞析:愛的明信片10-18
隨筆的散文10-27
霜散文隨筆散文07-22
無題的隨筆散文11-13
傳家隨筆散文08-21
老家-隨筆散文07-07
散文晚安隨筆10-24
旅游隨筆散文07-21
家宴-隨筆散文10-15
雪隨筆散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