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退隱家里一角的華南縫紉機散文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是在慈孝角度而言。而對于過時的物什,我們美稱之為“古董”。退隱家里一角的華南牌縫紉機,自母親年紀大了,眼睛老花用不了,那家伙現在就在老媽房里當古董了。據說以前縫紉機還是華僑家屬優先持華僑證才購買得到。曾有道“三轉一響”,又稱四大件,那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流行詞,指的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那時一般家庭有了這“三轉一響”就覺得是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三轉一響”是那個時代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財富!同時也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反映出那個時代我國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準。那個年代的人新婚,一臺縫紉機和一臺28寸自行車成了最有看頭的嫁妝。那時候縫紉機確實是嫁妝之一,家居必備,讓人很懷戀那個年代的淳樸。
小時候,這臺華南牌縫紉機閑時就是我的書桌。通常,我們稱它叫做“衣車”。我用一塊簡潔的“的確涼”的布料作臺布,這就成了一張簡單而美觀的書桌。我每天都在衣車上寫作業、看書。那時,六平方米的小房間里只有一張簡單的小木床、一張木凳和這張“書桌”,這就成了我的世界。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瓶青年墨水打翻了,流到了衣車存放機頭的內箱子里,木箱至今還保留著那塊墨跡。每當媽媽需要使用衣車時,就把機頭取出來,如常操作,發揮其本來的功能。時至今日,我還能記得縫紉機的結構、樣式、操作,以及打開收起的方式。
每當媽媽使用衣車的時候,我總在旁邊觀看她操作,也嘗試幫忙。還記得那個年代,新婚或者喜慶事,人們都習慣送布料作禮品。以前,我穿的夏天衣服,還有家里的窗簾、門簾都是媽媽把自己儲存或買來的布料用衣車縫制的。我經常自己試著操作,由于對衣車的操作是一知半解,我操作過程經常會出問題,例如斷線、卡線、斷針等問題。每當這時,我就找說明書出來慢慢研究,根據相應的現象,診斷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我甚至不止一次把衣車上的針直接穿過手指,指甲到肉,出血了。我被嚇到直冒冷汗,眼淚都流。但仍沒有褪減我的好奇心和學習車衣的熱情。我常在假期的時候,偷偷地把媽媽平時用剩的布料自己摸索著用衣車縫補掉了線或破了洞的衣服,縫制自己設計的小布袋子,慢慢地嘗試縫制自己設計的小洋裝。雖然,手工是粗糙的,例如線步不均勻,線條不連續,線路不直等等,但簡單心儀的小布袋和衣服還是成形了。每次一件“作品”完成,都是我滿足而快樂的時刻。
時流物轉,在這個物質豐盛、網絡繁衍生生不息的時代。購布和自車衣做件已成了過時。對于衣車,新生代已是感到陌生,更別說操作使用了。現在,這臺退隱家里一角的華南縫紉機,成為了我珍視并珍藏的古董。七八十年代,華南牌縫紉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符號。一物一情懷,一臺縫紉機編寫一段年代印記,更是一個時代褪色但永恒的物語。
【退隱家里一角的華南縫紉機散文】相關文章:
聽說家里下雪了散文08-17
思念家里句子09-01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28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18
優秀散文:愛上散文10-22
經典散文10-26
經典散文精選10-23
經典散文(精選)07-26
精選經典散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