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鄉之魂的經典散文
夕陽西下,而此刻的我,正坐在田埂旁,看著那一望無際的枸杞地。
枸杞,原本產于中衛市這一帶。而我的家鄉雖也是在大西北,我卻并不是中衛人,自然不知道枸杞為何物。直到上了小學,課文里有一篇關于枸杞的短篇文章,卻也是匆匆提了一下枸杞的外形罷了。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一種叫作“枸杞”的灌木。的確,枸杞是一種灌木,枝條上帶著刺,若是不小心碰到,就會被刺尖扎破手指,那種感覺,何嘗不是鉆心的疼呢?其實,我蠻喜歡帶刺的植物呢。一般來說,帶刺的植物都很受人歡迎。比如說玫瑰,它是情侶的最愛。仙人掌,是辦公室小白領的最愛,因為它可以凈化空氣。那枸杞呢?它長得太過平凡,就連枸杞花也是那么的小,顏色那么的淡。還會有人去關注它嗎?會,會有人去關注它。那些年事已高無人照管的老人們總是在枸杞成熟的時候出門摘枸杞,掙兩個糊口的錢,還有那些農村婦女,她們勤勞善良,為了給家里添上幾件像樣的家具也會在暑假帶著孩子摘枸杞,她們,可以一天不回家,早晨出門時各自帶著干糧,餓極了,才會吃一口。一天也就摘個一百來塊錢。不過,這在樸實善良的農村人眼里已經是足夠多了,誰不是為了養家糊口?
因為寧夏本就是回族聚居地,每年都有開齋節,那么自然也就有封齋節。而封齋節一般都是在六七月份,枸杞成熟的高峰期,所以,有些回族婦女甚至是一整天不吃不喝地熬著,還是為了養家糊口。記得有一年我也是坐著大巴去中寧,為的就是摘枸杞掙錢。姐姐家在中寧,所以我自然就住在了姐姐那邊。我覺得我很幸運,在這里至少有個姐姐,還可以有頓飽飯吃,至少不挨餓。和我同行的還有一群人,他們都是寄宿在別人家,隨身帶著鋪蓋卷,晚上睡覺是在主人家的院子里。就這樣還真是應了那句“面朝黃土背朝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回族女人,她還是個孕婦。而那個時候正好是回族的封齋節。所以,她也是一整天水米未進,看得怪讓人心疼的。不過,在下午六點多的時候,遠遠聽見地頭旁救護車的呼叫聲。后來才聽一同摘枸杞的人說是有個孕婦暈倒在地里了,我就知道是她。也正因為看到了這一幕幕,才讓我知道枸杞是真的養活了不少貧苦善良卻很勤勞的寧夏人。
若是有人說摘枸杞的人吃苦多,說的沒錯。不過,我覺得種枸杞的人吃的苦也不少。姐姐家便是種枸杞的,家里光是枸杞地便有二十多畝。每年枸杞收成之時,他們也會忙得連飯都吃不上,起早貪黑。摘枸杞的人只是把枸杞從樹上摘下來過個稱罷了,可是他們卻要完成很多工序。晾枸杞就得花費很大的精力,又因為摘下來的枸杞是曬在那種長一米,寬大約是兩米的竹席子上面的,若是枸杞多的話,一晾就是三四百個竹席子。種枸杞的人最怕的是下雨天,因為枸杞最怕雨,若是一下雨,那無論是樹上的',還是竹席子上的,都會爛掉。種枸杞的人自然就會虧損很多,所以天氣預報自然成了他們每天必看的一檔節目。
也許,正是這些人默默無聞的付出與辛勤勞作,才會讓枸杞被譽為“寧夏紅寶”。這是枸杞之福也是寧夏人最愿意提及的驕傲。
初中時候的我,便已經瀏覽各種各樣的書,這期間并不是沒有碰到過古時候文人墨客對枸杞的描寫或是贊美的話。若不是枸杞真的有醫藥作用,那么南宋的長壽詩人陸游就不會寫下“雪霽茅堂鐘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若不是枸杞實屬珍貴,李時珍自然不會將枸杞記錄在《本草綱目》里面,作為醫學研究。
枸杞,這原本不起眼的植物,卻讓寧夏人種出了它真正的精神所在。枸杞,也成了寧夏人的魂。
【杞鄉之魂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畬鄉雨巷散文03-14
《文學之魂魯迅》讀后感12-25
季羨林散文欣賞之漫談散文01-30
《文學之魂魯迅》讀后感范文01-03
文學之魂魯迅讀后感范文11-28
冬夜之美散文10-06
朱自清散文之背影04-23
梁實秋散文之孩子12-12
梁實秋散文之寂寞12-11
老舍的經典散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