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堰西來的經典散文
一個充滿詩意與遐想的名字,伴隨眉山新區,走進我的視野。至少剛到眉山時,我的感覺是這樣的——西來堰。
記得在多次眉山新區基礎設施規劃審查會上,無論交通,還是城建部門的領導,在匯報方案時,都提到這個名字。交通部門的領導說,省道106線縱跨眉山東西,連接仁壽、眉山、洪雅三縣,是全區兩縱三橫交通網絡的主骨架,必須徹底改造,才能適應發展。但考慮到資金承受能力,第一步,可先搞地勢平坦,投資較少的西段,即從西來堰開始,至洪雅縣城結束。第二步,再搞東段。城建部門領導的意見是,新區城市規劃,不應走舊城改造路子。在城北片區規劃發展新城,是一個開創性的思路;重點是北拓東進,北至太和,東至岷江,西至西來堰……
那時,我雖還不知道西來堰是啥樣子,甚至不知其在何處,但有一點是非常明白的,無論城還是鄉,街或者路,新城和舊城,西來堰都是個節點。詩意與遐想,就是在此時產生的。
西來堰,西來堰。你究竟是一條什么樣的堰呢;從西而來,為何而來,往何處去;為何又與眉山如此息息相聯?我相信,任何長久的存在,包括來和往,以及過程和狀態,都與某種因緣有關。樂山凌云禪院門口有副對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記得,第一次看見這副對聯時,我內心曾產生深深的震撼,關于西來與佛法。不信佛,但面對這浩浩大江,滾滾激流,我卻感受到了強烈的威嚴。仿佛有雙無形的佛眼,就在我身邊,注視著這世界的秘密。
當然,更多的聯想,還是在眼前——堰與規劃。堰的功能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或航運。顯然,西來堰,并不為航運,而是灌溉,為接迎李冰父子的偉大功績。這也了不起啊,誰能否認,這片川西壩子的奇跡;誰能否認,這千百年來的水旱從人。原來,在漫長的農耕文明風雨里,這里的風調雨順,是有一種佛樣的寬廣與慈愛,在呵護著,恩澤著,遮擋著。啊,親愛的西來堰。
問題是,一切都在變。鄉正成為城,路正成為街。這堰,西來堰,也在變。它不僅堅守于灌溉的本份,功能正在不斷拓展,正成為眉山新城的一片風景,一道門,一眼窗,一份佛(福)緣。它佇立于新城的西門,無論眉山人出門遠行,還是遠處的人來到眉山,大都免不了由此出入;而首先要跨越的,就是西來堰。
有堰西來,你看見了什么,要告訴我們什么?
我相信,唯一的答案,是看見了變。這城市的變,這窗口的變,這行人車輛工廠商戶的變,這堰和門的變。
天上的云彩是虛幻的,腳下的路是實在的。變就在腳下。此刻,我就站在橋頭,而且是橋連著橋。不管有沒有人看我,反正我在橋上看風景。變幻中的風景是復雜的,不能用慣性思維去判斷。比如這橋,如果僅僅從橋出發,就去浪漫地理解“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就錯了。的確,橋下有西來堰,宛若一道城池溝壑,橫亙于省道106線上,需要這橋的飛架與引渡。但這遠遠不是橋的全部含義。這橋還有城市立交的功能,橋下不僅有大路,成昆鐵路,成樂高速公路,還有跨越南北的物流園區,汽車城,商貿中心;橋西是南北走向的工業新城,有新興的眉山鋁硅產業園、機械產業園、經濟開發區和金象化工產業園區,那里有成片的廠房正拔地而起。
當然,變化最大的還是橋本身。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當初,我們規劃的省道106線城區段和西來堰大橋,已明顯不適應了。改造,不僅僅是加寬,還要加美,加文化。寬闊的路面,流暢的曲線,配上古樸典雅的宋時門樓華燈,開啟的已不僅僅是一個通衢大道,而是這個城市的現代之門,文化之門,文明之門,生態之門。
岷江東去,有堰西來,似佛眼,注視著這橋頭堰尾的變。
【有堰西來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有哪些08-18
有愛相伴散文08-01
踏雪有痕散文05-06
有她真好散文06-15
緣分有幾年散文10-18
哲理散文有哪些08-08
人有聚散,愛有離合散文10-15
有哲理的散文摘抄05-18
有我更精彩-散文09-12
感悟人生散文有哪些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