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烏蒙大山里的感動現代散文

時間:2024-08-01 22:01:38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烏蒙大山里的感動現代散文

  2016年8月10日早晨,由瀘州市作協組成的采訪小組一行9人從瀘州出發前往古藺貧困山區采訪。上午11點到達古藺新世界大酒店12樓會議室,參加了古藺縣扶貧辦召開的扶貧攻堅采訪事宜座談會。

烏蒙大山里的感動現代散文

  下午2點,采訪小組到了距離古藺縣城47公里處的大寨苗族鄉。在這之前,我沒有到過古藺,但知道古藺的許多旅游景點:黃荊老林、大黑洞風景區、太平古鎮、紅龍湖森林公園、天寶洞、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等等。只知道古藺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奇峰不絕,令人神往。在我認識的古藺人中,大都是煤窯老板,酒廠老板,房地產開發等,從來沒有把貧困兩字與風光迤邐的古藺聯系在一起。

  走進大寨苗族鄉,聽了富民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匯報,才知道,風光秀麗的古藺,還有那么多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特別聽到村干部們幫助73歲高齡的羅汝珍新建住房,搬出了面臨倒塌的百年老房時。聯想到以往在報上看到,有孤老獨自在家中去世直到腐爛發臭才被人發現的報道。還有做了很多努力終于幫特困戶陳興益家改善了住房條件的事例時,心里真被富民村的干部們感動著。這些住在高山上的貧困戶是多么的不幸,又是多么的幸運啊!趕上了這么好的國家政策,遇上了這么好的一批腳踏實地的干部,何愁不能脫貧呢?

  11日清晨,由于時間關系,原本9人的采訪組分成了兩個組,一組去雙沙鎮東山采訪。我和作家王應槐、李定林、明剛和攝影家王光全分到另一組,上午去麻柳灘村采訪,下午去紅光村,縣扶貧辦的曾川陪同我們前往。

  去麻柳灘村的一路之上,簡直可以用一路驚魂來形容地形的險要,車窗外再好的風景都沒有那份心情去欣賞。一直在為一個又一個急轉彎提心吊膽,為一段又一段不停上陡坡的環山公路的顛簸搖晃捏著一手心汗。路途中,不時有山體滑坡的泥石擋在路上,不得不下車搬掉才能通行。不寬的公路,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懸崖。有好幾次,車在上陡坡時,坐在車上的感覺就像車都累得沒有向上行駛的動力,隨時會有往后下滑的可能一樣。

  在車上左右搖晃時,暈車的感覺很難受,我想:另一個采訪組走的地方路況或許會好許多。快到山腰的小學校時,又一個急轉彎后車要一直往上走,很窄的公路轉彎處,有一小坎。見前面的車試著轉彎時突然停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往后倒,我們的車保持著車距停了下來,等候前車倒車取好角度重新轉彎上坡。車停下來的一剎那,我望了一眼車窗一側毫無遮擋的懸崖,突然拉開后排的車門跳了下去,站到稍寬的路邊。當時被那里的路況嚇著了,腦子里很亂,傻傻地站在一旁膽戰心驚地看著車子轉彎上坡。坐在駕駛室上的明剛作家看出了我的緊張,擺正車子招呼我上車時說:“快上車,沒關系。”車一直往上行至一條狹窄往上延伸的碎石路口停下來,麻柳灘村的干部們從一條泥道盡頭處的小木門內迎了出來。

  開車的明剛作家下車后,沒有直接往小門處走,而是伸長脖子望著來路,望著剛才急轉彎處,又望著往上延伸的碎石路說:“應該有另外的下山路哦,原路返回的話太考技術了。”聽明剛作家這樣說,我想整個駕駛上山的過程,心情應該不會輕松,而且看了地形,下山只有一條路,就是原路返回。

  走進麻柳灘村的簡陋辦公室,說是辦公室,其實是占用的學校一間舊教室,里面除了開會用的桌子凳子,和貼在墻上的脫貧規劃圖,什么設施都沒有,這么熱的天連把電扇都沒有。采訪組的人坐下后,有村干部拿著水壺到外面手忙腳亂燒開水,就在這樣一間辦公室,喝著山里的白開水,我們知道了關于麻柳灘村貧困的許多情況,也認識了從北京到麻柳灘村脫貧攻堅的山東漢子李學征。

  當村委會的干部和兩個旁聽的婦女說著地道的古藺話與采訪組交談時,當真性情的李學征用帶點山東口音和極快語速的普通話與我們介紹麻柳灘村的一切時。不難體會出,當初初來乍到的李學征語言不通的艱難。想起身邊的兩個朋友去泰國旅游回瀘州時說:自己說的話別人不懂,別人說的話自己不懂,必須交流時只能用手機翻譯。半個月的旅行,感覺嘴巴快閉臭了,語言不通,時間長了非瘋掉不可。何況是一個從大都市形單影只,遠隔千里到深山里生活工作的人,其艱難可想而知。

  身高一米八的李學征在介紹麻柳灘村的發展變化時,儼然是麻柳灘村主人的口吻,一口一個我們村我們的村民。說到高興處,打著哈哈,用一只手往上推著另一只手臂膀上的短袖往上提,露出了曬得黑白分明的臂膀,臉也曬成了與村民一樣的古銅色,汗水順著臉頰流,一件翻領T恤染上了泥色,站在一幫村民中間,誰能分得出他是來自大都市的研究生。說到村里老百姓的貧困,小學生上學的困難時,這個生性豪爽,高聲大氣愛說愛笑的山東人,眼眶泛紅。

  采訪還沒結束,我首先說:“我要寫這個駐村書記,題目都擬好了,前輩們別同我搶。”采訪組的著名作家李定林,明剛也說準備寫麻柳灘寫李書記。連在作協接到從整個瀘州視角寫脫貧攻堅大文章的王應槐作家也說想寫一篇麻柳灘村的文章。可見,李學征為麻柳灘村所做的一切,感動了我們在場的所有人。

  同車返回時,我和李定林作家明剛作家很快達成共識,三個人合力寫一篇關于李學征的文章,提議由我寫出初稿,兩位作家提出修改意見,著力修改。回程途中,我們都忘了沿途的危險和辛苦,一直說著麻柳灘村的事,我說:“太感動了,走這一趟真是值得,還得感謝楊雪主席將我分到了麻柳灘采訪組。”

  從古藺回到瀘州已經是晚上7點,懷揣著從麻柳灘村帶回的那份感動,不敢有絲毫懈怠。回家的第二天清早,立刻著手整理采訪記錄,為此謝絕了一切應酬,連每天拿回家的報紙都不敢看,堆了一摞在窗臺上。近在咫尺的父母也沒有去陪伴,甚至沒有打去一個電話,每天要看的詩書也擱下了。怕時間的流逝,家事的繁雜,沖淡了內心的那份感動,怕分了心后思維再回不到原點。每當想起從古藺回家還沒見過父母,心里隱隱作痛,忠孝不能兩全,大抵這樣吧。

  我想,在沒順利完成麻柳灘的初稿之前,要盡量調節好心態,不受外界的干擾,讓那一份感動始終縈繞在我心里,這樣才能保證那份感動原封不動地流淌于我的筆尖。整個寫初稿的過程,都是以一種膜拜的心情,含著淚在寫這些文字。初稿通過電腦在一次又一次轉發修改,校對時,讀一遍文字流一次眼淚,熟悉到哪里多出一字刪掉一字,都能第一時間發現。

  詩友王治遠看過《麻柳灘上跋涉的駐村第一書記》留言說:看了這一文很感動,讓我相信了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是有真實生活依據的。成都著名作家孫和平先生留言:很好。多寫這樣的文章……

  也許我們都沒有那份筆力,將一個人物寫得鮮活無比,將一個古老而貧窮的村落寫得淋漓盡致。但是我們都和麻柳灘的村民一樣感動著,希望著。如果幾年后有機會再去麻柳灘村,麻柳灘村會是另外一番美景,那個從北京來的研究生早已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但是,他繪制的麻柳灘村發展規劃圖,也早已成了實景,他的精神也會在麻柳灘村生根開花,麻柳灘村人會記住他,記住李學征這個名字。

【烏蒙大山里的感動現代散文】相關文章:

周末去山里賞秋散文07-27

現代經典散文07-09

現代散文05-26

生命--現代散文09-28

山色的現代散文09-13

現代散文憐憫07-11

現代散文:蓮心10-13

練習現代散文08-22

英語現代散文07-28

人走茶涼現代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