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父親的散文
我的父親所生活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剛剛成立,舉國百廢待興的時候。可屋漏偏逢連陰雨,連續的自然災害造成百姓糧食歉收,中國西北大地的人們也不例外地被饑餓所包困。我很好奇父親在那樣困苦的條件下,是怎樣艱難地撐起那個貧瘠的土地上最窮的家的。
那時,我的父親自然是家中的頂梁柱,他得為一家的生計而操勞,也得為后來陸續增多的孩子們的學習而操心。村中一些人曾對我的父親累死累活供孩子讀書一事不理解,認為我們所在的村子自古沒有人能念成書,于是好心勸他與其自己苦供孩子讀書,不如讓孩子早幫大人外出掙錢。可他對此不語,只是笑笑而已。可見我只字不識的父親雖未曾讀有字之書,但卻明生活之理,懂得多讀書對孩子一生發展是重要的.。
我的父親弟兄五人,姊妹八個,他排行老二,過去家中排行這個位次者比較不受長輩(尤其是他父親)的關心,于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他被舍得外派代表家里參軍入伍。從此,他心里不僅有著“家”的概念,還多了一個“國”的影響,并一心要為國家奉獻。可世事難料,據父親說,由于政治原因,他的首長被劃為右派(另一說為:他們的部隊參與平定叛亂的任務已完成),其所屬部隊部分地被解散,只當了一年兵的父親也因此退伍還鄉,這也是他為之終生抱憾的一件事。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正處于一窮二白的社會主義初期建設年代,一個人能穿上一身軍裝,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保家衛國是何等地光榮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常常以拉家常的方式教育家人要正直、善良,要愛黨愛國愛他人,要知道羞恥……這些如今已成了我們的傳家寶。
我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憨厚勞苦的農民,對生養他的土地有著極深的情結。他每天日未出已做,日已落未息,有著陶淵明“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的辛苦卻無其愜意。他不僅在山野中辛勤勞作,回家后也會放棄午休地做家務——喂牲畜、侍家禽、清糞便、遠挑水……即便在下雨的日子里,他也不愿歇息,或幫著母親捻線,或為我們縫鞋。寒冬臘月晚飯后,一家人總要不自覺地圍在炕上閑聊一會兒才肯散去,可沒聊多久,我們總會發現父親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靠在炕墻的一角斜倚著睡著了。后來,或許是為了不讓自己睡著,父親就會在家人閑聊的當兒繼續干活,或撥捻麻線,或編制柳籃,或剝玉米皮,或挫玉米籽,或捏杏子皮,或打杏胡殼,一年四季總會找到供自己適宜的活兒干。
進入耋耄之年,他常拎著一把小椅子坐在家門口的小巷子里,向著他熟悉的遠山張望,向著他不知走了多少回的彎路遐思,想象他的孩子們在千溝萬壑的黃山土嶺外各自忙碌的身影……
如今,父親雖已離世三年,但每當我回到老家村口的時候,在山野中,在晚風中,我似乎還能依稀看到一位精神矍鑠而又安詳的老人仍在守望著遠方。
【親愛的父親的散文】相關文章:
親愛的同學散文10-06
散文:父親的心10-06
寫在父親節時的散文11-07
我的父親賈平凹散文12-24
父親的擔心經典親情散文11-11
賈平凹散文《我的父親》原文01-06
父親是我一生的榜樣散文11-28
席慕容散文《父親教我的歌》閱讀答案12-06
父親 靜靜地走了散文10-06
關于父親的散文:載滿父愛的自行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