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春節(jié)序曲經典散文

時間:2020-07-21 13:09:34 散文 我要投稿

春節(jié)序曲經典散文

  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的母親教給我一首童謠:“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來冬又至,收拾書包好過年。”從這首童謠中不難看出人們對春節(jié)的重視程度,從很早很早便盼望著春節(jié)的到來

春節(jié)序曲經典散文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每當臘月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念起這句童謠時,心中便激動地企盼著過年。當然,我們也清清楚楚地知道,日子得一天一天地過,每過一天年便離我們近了一天。不過對“臘八”的興趣我們也非常高。因為在“臘八”前的好多天,母親便開始準備過“臘八”熬“臘八粥”的作料了。砸核桃好像是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工序,因為這個工作不僅好玩,還能有不少“戰(zhàn)利品”供我們吃。家中有一塊專供母親砸核桃用的方磚這時她會把它洗得干干凈凈的,然后再把核桃放到它上面去砸,為的是不使核桃仁沾上泥土。在砸的時候母親的一只手捏住核桃并不住地轉動核桃,以便使核桃皮從不同的部位裂開,這樣能剝出比較完整的核桃仁。要是能剝出一個完整的核桃仁,母親會非常高興,因為把這樣的核桃仁擺放在“臘八粥”上做裝飾是非常好看的。母親說那整個兒的核桃仁像獅子頭,會使“臘八粥”“提氣”、“有精神”。我們幾個孩子也往往要幫母親砸核桃,可是由于技術不精,那核桃不少會被我們砸成小碎塊,這時母親便會把它們分給我們兄弟。每當我們得到那些碎核桃時便跑到一邊去吃核桃了,而不再纏著母親砸核桃玩了。

  后來不知是誰傳授了母親剝核桃仁的好技術,那便是把核桃放到屋門有合頁的那邊,一只手用力拉住門把手往里關門,這樣就能一點一點擠碎核桃外皮而得到比較完整的核桃仁了。自從母親得到這個核桃加工法后,我家的核桃剝皮速度得到大大地提高,成品率也大大地提高了。可就是我們吃到碎核桃的比率越來越低了。

  除了準備核桃仁之外,還要準備胡桃、松子、柿子干、桂圓、瓜子仁、龍眼肉、白果、蓮子等。只不過在準備這些材料時對我們的吸引力要小得多,因為剝它們不如砸核桃好玩。

  每當“臘八”的清晨,母親會早早地起來把早已準備好的各種豆子和各種米分期分批地放入鍋內煮,特別是當放入紅棗之后,屋里便會飄起“臘八粥”的芳香。這時母親便會讓我們起床,告訴我們一會兒讓我們吃“臘八粥”,并跟我們說:“小伙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穿新衣、戴新帽、還讓你去放掛鞭!”

  “臘八粥”是由幾十種米和豆子熬出來的。在上面還放著葡萄干、核桃仁、胡桃仁、松子仁、青紅絲等,還會撒上紅糖或白糖,真是又好吃又好看。我們這幾個孩子一個一個都會喝得肚子滾圓,直到肚子再也裝不下的時候才會“罷喝”。

  “臘八”時還有一件重要的工作,那便是為大年初一準備“臘八蒜”。剝蒜往往是母親交給我們幾個孩子的工作,她讓我們把剝好的蒜放在自己面前,一會兒她來驗收,看誰剝得干凈、剝得多。為了表示自己能干,我和哥哥妹妹便都會努力地剝蒜,爭取得到母親的表揚。在驗收時,母親往往會統(tǒng)統(tǒng)表揚我們,一人給一塊糖作為獎勵。

  “臘八”過后不久便到了“二十三”,也就是“過小年”。這時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小時候我們常說一首歌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賣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首歌謠的第一句便把祭灶的事情點了出來。在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祭灶的事要由家里的男人來主祭,女人是不能參加的。祭灶時將家中原來供的灶神供在案上,供上關東糖、糖瓜、南糖、草料一碟、清水一碗,再點上香。然后用關東糖在灶口上抹一抹,表示將灶王爺的`嘴粘住了,為的是不讓他報告本宅所做的惡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在香燒盡后,就將灶神和錢糧草料一塊兒焚化,涼水則潑在地上,這祭灶之禮便算完了。迎接灶神回家則是除夕后半夜的事了。

  父母都不迷信,故而在我家沒有祭灶神的事。可是在我小的時候父親總是會給我們講祭灶的事,讓我們了解這個風俗。父親為了讓我們知道祭灶時是如何用關東糖來封灶王的口時,便拿起關東糖來在灶口抹了起來,這時屋子里充滿了糖香。灶雖不祭,可是糖卻要吃。每當臘月二十三的時候,父母總會給我們買來關東糖、糖瓜和南糖等給我們吃。看起來還得念灶王爺的好處,要不然我們便沒有了這份好口福了。

  二十四是掃房日,北京的家家戶戶在過年之前都要把自家的房子掃上一掃,干干凈凈地迎接新的一年。每到這個時候,母親便會把頭發(fā)包起來,用一把長把撣子打掃屋頂上的塵土。門窗、桌椅板凳也要一一過水或用濕布擦干凈。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一段時間,我家住的房子只有下邊的窗子是玻璃的,上邊都是紙窗戶。從秋天糊上紙窗到春節(jié)時窗紙都已變得有些發(fā)黃發(fā)舊了。為了在春節(jié)時顯得家里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這時母親會把那些發(fā)舊的窗戶紙換掉。母親先要用白面打一些糨糊,這時我便會找母親要糨糊吃。母親逗我說吃糨糊會變糊涂,我說糊涂就糊涂吧,我就要吃。母親便會給我一點糨糊,有時還會為我放上一點紅糖,這在當時也屬于一道美食了。不久窗戶便被糊上了新窗紙,屋里一下變得明亮了。在有窗花的時候,母親還會往窗戶上貼上窗花,使屋里增加許多節(jié)日氣氛。

  二十五,磨豆腐。在城里的人們都不會自己做豆腐,但是卻會到豆腐房里買豆腐。那時在離我家?guī)资椎男溟T外達智橋便有一家豆腐房,我家都是在這里買豆腐。母親買了豆腐后便要把豆腐過油,做成豆腐泡等半成品,以便在春節(jié)期間做菜或配菜用。

  二十六至二十九的日子里,買肉、殺雞、蒸饅頭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總之,凡是費時、費火的食品都要在這幾天事先做出來。因為過年的時候家里會來客人,沒那么多的時間去做飯。另外,春節(jié)時也要到親朋家去拜年,這樣也沒時間來做飯了。

  春節(jié)前還有一件必做的大事便是為過年準備衣服。母親總會按自己手中掌握的錢的多少為一家人置辦上幾件新衣服、新鞋。當經濟困難的時候,也要把舊衣服用染料把衣服染好,再上漿,然后用熨斗把衣服熨得平平整整,供一家人在新年時穿。俗話說“笑破不笑補”,即使穿上干干凈凈,補得整整齊齊的衣服過年,別人也不會笑話。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家里都沒有洗澡設備,故而到浴池去洗澡便成了人們過年前的一項衛(wèi)生工作。那時浴池分外忙,往往因沒有床位而要“脫筐(先把衣服脫下放到筐里,人先到浴池中去洗澡。待使用著床的人走后再把筐中的衣服放到床頭的衣柜中,當洗澡人洗完后便可在這張床上休息、喝茶了)。”理發(fā)也是一項費時間的事,那時每一家理發(fā)館都是“人滿為患”,要想理就得排長隊,等上一兩個小時是常事。這時母親便會讓我到理發(fā)館去為父親排上一個號。

  除夕終于來臨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坐在飯桌前,高興地品嘗著母親燒制的各種佳肴,在這時一年的艱辛似乎一散而光,只留下了歡樂與幸福。我們家不舉行祭祖的儀式,只記得在我三四歲時曾向父母磕過頭、鞠過躬。

  除夕,我們沒有了睡眠的鐘點,由著我們的性子去玩。整掛的鞭我們舍不得放,因為在一瞬間那幾百頭鞭便會消失得干干凈凈。我們把它們從鞭上一頭一頭地拆下來,使鞭變成一個一個的單炮仗,然后手里拿著一根香一個一個地放,這樣可以一放幾個小時,過癮!

  在我們玩的時候,母親又忙了起來,她為我們包“更歲餃子”。吃完“更歲餃子”春節(jié)——也就是新年便降臨人間了,這時我們盼的便是“壓歲錢”和到親戚家拜年的紅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