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二記散文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進了七月,天氣一天天燥熱了,很多花兒多被曬蔫了,而人稱曬不死的茉莉,天越是燥熱難當,它開得越是濃密,花香越是馥郁。
種養的茉莉花開了,密匝匝的白花兒在蔥綠的枝葉間,如同一片片雪花在青枝綠葉間積攢著。
初識茉莉花,是從江蘇民歌《茉莉花》開始的。
那時我在偏僻的里下河水鄉的小學上學,教唱歌的老師很年輕,她既是語文老師,又是算術老師,也是音樂老師。
她把歌詞連同簡譜寫在黑板上后,她唱一句,我們也跟著唱一句,當唱到“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時,我覺得老師那么潔白、那么美麗。
再識茉莉花,是我長大在城里落戶了的時候,在一間花店里看見了白如雪香的一盆花,綠葉叢中星星點點的白花香氣濃郁。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不由地想起了這么一句,此花莫不就是茉莉花?
花店老板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有點失望,不似想象中那么的美麗,花大不如梔子花,花香不如白蘭花。
我開始納悶了,不知道為什么一曲《茉莉花》會蜚聲海內外?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查尋起有關它的資料。
相傳大清末年西班牙馬德里舉行“萬國運動會”,開幕式上各國都升國旗奏國歌,唯有大清帝國在黃龍旗升起時四下鴉雀無聲,看臺上旋即響起了西方人的陣陣嘲笑,堂堂的大清國居然連國歌都沒有。
這時,一名七旬老人步履蹣跚地走下看臺,在黃龍旗下傲然挺立,用他那嘶啞的.噪音,用他所能發出的最大音量,高唱了一曲民間小調《茉莉花》。一曲唱罷,看臺上的人全體起立,用雷鳴般的掌聲送給了這位以自己的方式捍衛國家尊嚴的老人!
1942年,新四軍文藝戰士在江蘇六合的金牛山附近采集到流傳的民間小調《鮮花調》,以其中的茉莉花為題材加工整理成江蘇民歌《茉莉花》,從此唱遍了大江南北。
可以想象,在那抗戰烽火連天的日子里,曲調纏綿動聽、歌詞簡樸而寓意深遠的《茉莉花》,給了奮力抗爭中的國民多么大的激勵啊!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世間的花卉還有哪一種能夠有如此多的幕后故事?
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水土之異結果不同。
我特地種養了一盆,十幾年花株一年年長大,花開也越發繁茂了。
看著眼前的潔白無暇的茉莉花,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在簡陋的教室里教唱的那位美麗老師,想起了新四軍文藝戰士背著簡單的樂器在江淮大地上的傳唱,想起了香港回歸時那曲《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此花無日不東風
愛上一個人,不會僅僅因為姣美的容顏,氣質很關鍵;喜歡上一種花,亦不會僅僅因為它的嬌艷,內涵很重要。
女皇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這個傳說家喻戶曉,從此洛陽牡丹便名譽天下。
扶桑花的傳說更久遠,古老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也就是說十個太陽洗澡的湯谷邊上長有扶桑。又有傳說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
自從小時候讀過這樣的傳說,對扶桑這樣的神木有了無限的敬畏之心。
長大后因工作關系到南國出差,見路畔有樹籬,葉形似桑,花大如茶碗口,頗為驚奇,詢問當地同事,答案差點讓我驚掉眼球,居然就是我心中的神木——扶桑。
從金烏棲息之所到民間的一堵樹籬,神圣與普通之間似乎就隔了一層看似密不透光卻一捅就破的黑紙。
好在還有吸引眼球的地方,扶桑花大色艷、樹形優美,不失為美麗的觀賞花卉。
扶桑又稱朱槿,因為花大如牡丹又名朱槿牡丹,多為紅色,艷若火焰,熱烈奔放。
我特地種了一棵,沒有開花時像極了桑樹。父親看見了非常不解,說家里種養桑樹不吉利,桑喪同音,在老家有“桑樹不入房,桑木不上屋”的說法。
此桑非彼桑,這是扶桑,是金烏報曉時站立的神樹。
待到驚蟄前后,最低氣溫高過五度搬至室外,一番修枝剪葉后,只需保持盆土濕潤,便留給它自己抽枝長葉了。
天氣稍熱,一朵朵花骨朵便尖著腦袋探出了頭,先是一朵兩朵地次第開放,接著便是簇擁著熱烈地開著。
到了秋冬氣溫下降了,恰好有一小小的陽光房,當年是為了在梅雨時節晾干衣服才做的,這里就成了扶桑的寓所。
明凈的玻璃阻隔了寒氣,陽光透射進來,房里溫暖如春,扶桑花開不斷。
適逢春節,綠綠的葉,火紅的花,喜氣洋洋。
有一親友來訪,見冬日里居然有如此紅火火的繽紛一樹,便問:“此乃何花?”
我答曰:“扶桑。”
“這就是扶桑啊?”親友一副驚詫狀。
“莫道花無百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扶桑花大色艷、四季不斷,在我的眼里它是最美最美的花!
【夏花二記散文】相關文章:
韋應物《夏花明》12-27
散文欣賞:迎春花和迎夏花一樣嗎10-05
相親記散文10-06
生如夏花——讀《駱駝祥子》有感09-26
張愛玲散文《更衣記》賞析06-23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散文07-27
高二抒情散文08-27
賈平凹散文《延安街市記》07-03
醉翁亭記經典散文11-10
二月蘭季羨林散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