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風涼,電風扇和空調優秀散文
(一)尋風涼,電風扇和空調
乗涼,我們寧波人叫“尋風涼”既通俗又形象。因為在過去,每當炎炎夏日,滿頭大汗的人們想找到一處遮陽通風的地方是很困難的,你必須四處尋找。
樹蔭下,弄堂口,小河邊就是不錯的去處。搖一把蒲扇,喝一口清茶,哼一段小曲。在當時就是神仙般的享受了。
三十年以前,家鄉尚未通電,每到雙夏季節,中午休息時社員們就得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風涼的地方:小學的走廊(那時放暑假),破舊的祠堂,最保險的是生產隊搭在田頭的涼棚,睡在那里不會遲到。晚上摸黑休工,到河里洗個澡吃好晚飯又得去找風涼的地方睡覺,曬谷場上燒一堆煙火,里邊還放進六六六粉借以驅趕蚊子(寧波人叫熏蚊煙)然后大家光著膀子席地而睡,搖搖扇子,磕磕瓜子,說說笑笑帶著一天的疲勞慢慢進入夢鄉。我的家朝南,晚上總有陣陣涼風,因而我們一般不去外面,把一塊木板伸到樓上的窗口外睡在上面迎著微微涼風,拿起笛子吹一曲梅花三弄,和愛妻享受著兩人世界,憧憬總有一天結束這艱苦的日子。
電終于通到了鄉村,繼而田也分到了各家各戶,改革的春風讓人們過上了嶄新的生活。家家戶戶都有了電風扇,“尋風涼”變成了老年人的專利(那是他們不舍得花錢,也可以說是節約用電)記得我的第一臺落地扇還是自己動手組裝的呢:我那上海的老岳父是電工,他買來了電機以及配件到鄉下組裝成電扇的主體,我到舊貨市場淘回殼體,風葉,網罩和底盤,我的朋友又根據我畫的圖紙車制了縮節和連桿,然后上漆的上漆,電鍍的電鍍。當自制的落地扇呼呼轉動送出陣陣涼風時,那種感覺別說有多爽啦!過了幾年我又用給人家工廠上技術課得來的工資買了一臺“佛頂山”牌的1000毫米的吊扇,同時又組裝了一臺臺扇。三臺電扇伴隨著我們度過了十幾個夏天,直到拆房搬遷才把它們送給了還在老家的朋友。
如今我已年近古稀,每月都能領到退休金,在家閑不住又出去幫人家做點事。當下酷暑高溫辦公室的空調卻把小空間調到了27,28度實在是舒適宜人,下班坐的公交車也是空調車,廠門口上車,家門口下車,步行不過50米。家里的客廳裝有柜式空調,每個臥室又裝有掛式空調,如果想給孩子們說清“尋風涼”的意思,恐怕只有在停電的時候啦!
(二)懷念
高溫酷暑,烈日炎炎,中午休息坐在開著空調的.辦公室里,吃著一塊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西瓜,對著電腦和網友聊天,那是何等的舒服。突然,停電了!瞬間熱浪滾滾襲來,那臭汗也趁機從身體的各個角落破土而出,而涼風卻躲得無影無蹤,人們拿著報紙,本子,甚至硬紙板拼命地搖啊搖啊,試圖制造出一絲清風。徒勞,就是徒勞!感覺卻是越來越熱。
坐在走廊邊上的老頭,緩緩搖動著手中的一把折扇,捧著那本小說月報全神貫注地閱讀著,也許是年紀大的人心火小,他沒有像眾人那樣汗流滿面。有人過去問他:你不感到熱嗎?他笑笑回答:心靜自然涼。我們過去沒有電,就是有電也沒有空調,一個個高溫天不是也過來了嗎?他瞇起眼睛說起了他那難忘的歲月:
三十多年前家鄉還沒有通電,當然更沒有自來水。不少農戶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一口井,我當時在村辦廠工作,因為工資不高,為了省下那筆打井的費用(叫人打井要一百多元錢)我們幾個同事從親戚那里借來了一套打井工具,用休息時間幾個人合在一起輪流著一家一家地作業,給每家都打好了一口井。這井直徑五十公分左右,深約四五米,周圍用水泥瓦筒一節一節連起來,底下鋪上砂子,棕櫚片等作過濾層。這水啊不但清澈干凈,而且冬暖夏涼,既可用作洗洗刷刷,還是洗臉淋浴用水的最佳選擇。一到夏天它更是不用電的冰箱。真的,我們把西瓜啤酒用吊水桶裝好,吊到井里,過幾個小時拉上來在桌上一放,那西瓜皮上,啤酒瓶周圍馬上就會凝結點點水珠,賞一塊西瓜,喝一口啤酒,那個涼快啊。這才叫舒服。既不花錢用電,又能消暑止渴,兩全其美豈不樂乎!
通電以后雖然有了電風扇,但是我還丟不掉手中這把折扇,你看它不但造型美觀,攜帶方便,不怕停電,而且在招來陣陣涼風的同時由于輕搖手臂還在保養心臟。當然,我一點也不排斥越來越先進的降溫設備,記得我的第一臺落地電扇就是我們自己組裝的。從市場上買回電機和配件,由我那做電工的老岳父組裝頭部,我畫好圖紙讓朋友車制縮節和連接桿,又從舊貨市場淘回一個底盤,買回油漆刷了幾遍既防銹又美觀,這樣七拼八湊就成了一臺嶄新的落地扇。哎,這臺電扇還真的用了十多個年頭。后來因為搬房子嫌它重就賣掉了,我到現在還有點懷念他呢!
不說了,人不能總在回憶中生活。來電了,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加油吧!
【尋風涼,電風扇和空調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尋不見你散文10-04
魯迅故里尋風骨散文10-01
尋李白優秀作文09-04
余光中散文賞析:尋李白12-06
那條雨巷尋你散文詩10-10
尋一份悠然于心經典散文11-16
秋分優秀散文12-25
林清玄的優秀散文11-10
莫言,蘿卜和瓦片散文09-27
席慕容優秀散文精選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