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話說濟南系列散文
濟南的范圍——《話說濟南》之一
既然要說濟南,那就不能不對濟南的范圍進行一番討論,弄清楚哪里是濟南。
現在,大范圍的濟南,除去原有的五區之外,還包括了章邱市、長清區和商河、濟陽、平陰三縣。我們可以把這個范圍叫做“行政濟南”,或者“大濟南”;中范圍的濟南,只有歷下、市中、槐蔭、歷城、天橋五個區。是不是可以叫做“中濟南”;如果依照古城墻所包繞的地域劃分出古老的“小濟南”,那就是護城河以內那片狹小的老城區了。
大濟南處于山東腹地,每個區縣鄉鎮都是山東省的一個組成部分,歷史上多次被劃為濟南府的轄區,所以從大的方面說,都屬“老濟南”。但是,大濟南只是屬于行政區劃概念,由于歷史上經濟、政治、文化、交通等各種落后條件的限制,居民的文化習俗、語言習慣,在具體細節上存在著許多細微的差別。比如,章邱話與長清話之間,就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有些很土的方言甚至聽不懂,所以,《話說》中,“大濟南”有點太大;
讓我們來看看“小濟南”。上溯到清光緒30年,即1904年,“商埠區”尚未開發,近在咫尺的“經幾路、緯幾路”那片街市還沒出世,“城頂”以西的地域還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如今的商埠區當然出了古城西門,當然不屬于“濟南”,更不去說后來的章邱市、長清區了。小濟南只是一座古老的城堡,被高高的城墻圍堵著,被深深的護城河環繞著,出了四門,既非濟南。如此狹小的濟南概念,當然遠遠不能概括真正意義上的濟南。所以,我們還是以“老五區”來界定濟南比較妥當。所以,我們在這里說的“濟南”,就是指歷下、市中、槐蔭、歷城和天橋五個區。
濟南街俗——《話說濟南》之二
初來濟南的外地人不摸四至,常常會找不到地方甚至迷路。有些迷路者,只是打聽要去的單位,卻不知道問道路名稱。單位之多,若海如山,哪兒去找?所以“問路問路”一定要先問路名,不要只問單位名稱。可是,即使問路名,有時也覺得糊涂。濟南的道路,有的叫路,有的叫巷,有的叫街,有的是經,有的屬緯,有些明明是濟南的重要單位,卻遠遠地拋在郊外,實在弄不清規律。即使常駐濟南的當地人,如果不常出門、不動腦筋思考,對一些道路也覺得陌生而說不清楚。是因為濟南的道路方向不正么?正東正西的呀!那是為么?除去濟南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因素外,主要是對濟南道路布局的習俗(濟南街俗)不了解。在這里,你只要記住四句話、十六個字,就可以對濟南街俗有所了解,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十六個字是:“東城西埠、南山北河、路新巷古”、“環而不圍”。
如果以濟南市順河街為界,把整個濟南市區劃分為兩大部分,那么可以把東面叫“城”,把西面叫“埠”,這就是“東城西埠”。這樣劃分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東面是舊城區,是歷史悠久的濟南古城。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這三大名勝都在“東城”外面。三大名勝雖然溢出了古城墻,但按現代人視覺習慣,亦宜劃為“東城”。
順河街西面的“西埠”,是近代以來陸續建起的商埠區,所以叫“西埠”。西埠,始建于1904年。1905年,才在魏家莊一帶設立市政建設管理的地方政府機構,興建商埠,并向華、洋商人出租地盤。當時,并沒有依照地球的經緯度區分別經緯,而是依照織布時的經線、緯線來為道路取名。所以商埠區的道路都以東西為經,南北為緯。經路從北向南,1234的排,緯路從東向西,1234的列,所以就有了經幾路、緯幾路的稱謂。
當然,東城西埠的概念是一個大框框,只是為了便于理解和記憶設定的一種意象,它在實際上的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了許多。不過,它不會影響你對濟南街俗的印象。
南山北河——《話說濟南》之三
濟南的南面是巍巍泰山延伸過來的美麗壯觀的重巒疊嶂,北面則是從巴彥克拉山發源而九曲迂回、順流而下的滔滔黃河,于是構成了濟南市區南高北低的特殊地理環境,我們把這種地理環境簡稱為南山北河。
登上千佛山的歷山院向北眺望,可以朦朧而隱約的鳥瞰到“齊煙九點”的壯觀精致,一座座小巧而秀美的山巒,很有規則的逶迤蜿蜒環繞擺列在濟南市區的四周,把濟南市圍繞成一個圓形的盆地形狀,那突兀于四周的九座秀峰就是“齊煙九點”。不過,“齊煙九點”不論多么壯觀,它畢竟是歷山的延伸和再造,不能改變南高北低的地理形勢,依然受到南山北河的制約。
于是,在濟南,你不需害怕迷路。南進的路,必然步步攀高,北去的路,定是緩緩下坡。就是說,上坡路朝南,下坡路向北。所以,辨別方向實在是很容易的事。
南山北河不僅有辨別方向、了解所在位置的用處,還是開發濟南旅游的豐富資源。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齊魯大地,濟南就占了“一山一水”這兩條。號稱省城后花園的南部山區,旅游開發已接近岱峰之陰,旅游景點可謂星羅棋布、處處是景。同時,站在河岸觀黃河冰凌,看黃水波濤,沐鵲華煙雨,想牛郎織女的鵲橋初渡地,都會留下歷史文化的感慨。泰山和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只有濟南把此二者攬進懷里,你說,這豈不是濟南人的一種至高幸運?
路新巷古——《話說濟南》之四
我們知道,首都北京有許多古老的道路不叫“路”,而是叫做某某“條”,如“北極閣三條”。到了天津,有許多路叫做某某“道”,如“大橋道”。北京、天津對道路的這些稱謂,部分的體現了幾千年封建制度和清代皇權統治的一些殘垸。而在遠離北京的濟南,以及南方的上海、杭州等城市,對于道路都是稱作“路”的。比如上海的“南京路”,杭州的“紹興路”等等。
如今的濟南,大部分街道都叫做“路”,比如“泉城路”、“英雄山路”、“經二路”等。但也有一些叫做“巷”的,比如“高督司巷”、“剪子巷”、“縣西巷”等。還有的叫“胡同”,比如“裴家胡同”。這些不同的稱謂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路新巷古”。就是說,凡是叫做路的,大都是解放以后新中國新建或者改建、擴建的,相對比較寬敞。而叫某某巷、某某胡同的,大都是建國前遺留下來的古老遺跡,比較狹窄,路邊保留著傳統四合院的風韻,也基本上保留著“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旖旎風光,擁有著許多歷史文化背景,記載著舊時代的漫漫滄桑。
濟南道路稱謂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因其稱謂的不同,而所居的位置有別。首先,帶有“經”“緯”之字詞的路,都居于商埠區。至于其中的“經十東路”、“經十一路”之類的新路名,只不過是新時代運用了商埠區對道路命名規則,進行了一些延伸和繼續,早已遠遠超出了原來商埠區的范疇,成為一個例外;其次,凡是叫“某某巷”或“某某胡同”的路,都居于古城墻里面,是最為古老的“老濟南”,也是濟南市的核心標志之地。似乎,保留這些街巷名稱、風光和古老建筑,就保留了濟南文化。當然,商埠區也有像“萬字巷”之類的巷,是近代對古代的一種沿用、個別和例外;其三,街寬長、巷窄短。濟南市有些路名叫做“某某街”,凡叫“街”的都比叫“巷”的長或者寬。舊時代就有院前大街、院東大街、估衣市街、西門大街、西門甕城街云云,解放后,把這些街從東到西貫通起來,進行改造拓寬,就筑成了現在的泉城路?梢,許多古老的大街,正在和已經向路的名稱上轉化。所保留下來的老大街,大都不是主干道,比如自由大街、民生大街等。至于北園大街,大約是為了補救大街名諱的逐漸消失的趨勢而重新用“街”來命名的一個試驗。當然,舊城里面的“芙蓉街”沒有改稱“芙蓉路”,則是對原來街道進行了一些改造,保留下了原來的街名,屬于比較原汁原味的舊城老街。
所以,從總體上來說,濟南市的道路稱謂,正在向“路”的趨勢上過渡。
環而不圍——《話說濟南》之五
近年來,城市的建設就像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車水馬龍而又悄無聲息,天天都在長高、長大,向四面八方不斷膨脹。濟南市城區的東西拓展,已經接近把西部遙遠的長清區和東部廣闊的章邱市連接起來。向南部拓展的旅游景點已經到達了岱頂之陰,與著名東岳泰山的旅游景點毗鄰、貫通而接軌。向北部跨越黃河的突兀猛進正方興未艾,幾近把一條黃色的母親河攬進濟南的懷抱之中。
相比之下,前些年建設的“外環路”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巴狻弊终f明什么?“城之外面矣”!可是“城外有城”啊!于是乎,就連濟南鋼鐵廠、煉油廠、高新技術開發區這樣舉足輕重的大型企業、大單位也被拋在“環”外。可是,那里城味頗濃,并非農村。慢慢的,“外環路”的稱謂就成了過時黃花,不得不更名另稱。于是就改成了“二環路”。這種現象我們稱它“環而不圍”。初來濟南的外地人,如果把原來外環路以外的地域不看作是城市而看作是農村,那他必然會覓不到要尋找的目的地。
其實,濟南市有好幾層“環圍”。第一環圍是護城河,也就是現在的環城公園。這一層是老濟南的核心地帶,它只是適應于古代政治閉塞、人口稀少、經濟落后、文化單純、交通不便的老濟南,現在看來,地域太狹小了,完全無法適應現代化大都市客觀上的發展需求。這豈不是“環而不圍”么?
第二層環圍,是從南面經十路,東面歷山路,北面北園路和堤口路,西面緯十二路所形成的、包括大部分商埠區在內的這一大片舊城區。雖然其面積比前者大出幾倍,但仍是非常狹小,常常因人滿為患,車滿為患,造成道路壅塞、人群擁擠不堪,嚴重障礙著、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第三層環圍,便是外環路(現在改稱二環路。前面說到,此不贅述。);第四層環圍就是“齊煙九點”自然形成的“山圍”。很可惜,這層“山圍”,把南部山區所有的風水寶地全都閃下了;于是,前些年,又建起了“繞城高速”,成為濟南的第五層環圍!袄@城高速公路”的建設大量的“圍”進了許多風水寶地,可是仍然把章邱市、長清區,以及南部山區的大部分景致撂在了“城”外,更不去說平陰縣、濟陽縣和商河縣了。所以,統一歸納之,都屬于“環而不圍”。
濟南啊濟南!你什么時候才能有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環”而能“圍”的“外環路”呢?難啊!答案不會是樂觀的。不過,很慶幸,這種問題越是難以回答,就說明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是絕對的好事哦!
【話說濟南系列散文】相關文章:
話說荸薺散文10-30
話說釣魚的經典散文10-19
話說三舅散文05-29
老舍散文之到了濟南10-16
解讀老舍散文中的濟南06-07
老舍散文《濟南的冬天》賞析11-03
現代散文選讀 翡冷翠山居閑話說課稿09-12
楊紅櫻童話系列08-07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28